相聲行業怎樣才能拜「名師」?郭德綱:根據兩個條件明碼標價

2020-09-26 相聲笑談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這個名師有兩層含義。

第一,在本行業中有本事,是行業內當之無愧的內行,有獨到的見解和很深的造詣,這樣才能為徒弟們解疑答惑。

第二,所謂的名師,必須有自己獨特的授徒方式,能夠把這些知識教授給徒弟們,實現知識的轉移。

當然了,在相聲行業中,真正的名師很少,大多數所謂的名師,只有一個含義,知名度高的相聲演員。

相聲行業的傳承非常嚴格,如果沒有正式拜師的話,無論你本事再大,都得不到相聲同行們的認同,這樣就無法進入到相聲的譜系之中。

雖然也有相聲演員比如楊少華之子楊議作為海清收徒的情況,但是這樣算起來輩分非常麻煩,我推測不出意外的話,楊議最終還是會拜師。

想想歷史上深受觀眾喜愛的相聲演員李文華先生,直到臨終前幾個月才最終得償夙願拜師馬三立先生,為什麼李先生如此執著?因為如果生前沒有實現拜師願望,無論觀眾多麼喜歡你,但是相聲行業是根本不承認的。

郭德綱應該是如今的相聲行業中,收徒人數最多的相聲演員之一,他的收徒和授徒方式與以往截然不同。先用學員班的方式,由總教習高峰來培養本事,最後再由郭德綱把少數學員收為自己的徒弟。

相聲行業講究口傳心授,郭德綱的這種收徒方式,實際上拜師拜的是名分,畢竟郭德綱三個字已經成為相聲行業裡的一面大旗,跟著這塊金字招牌更容易成名。

相聲行業有一個傳統,「三年學藝兩年效力」,已經不再適應如今的市場。有本事的老師越來越少,本身老師就無法舉辦商演,徒弟藝成出師,兩年效力也白搭,掙不出學藝的費用。

相聲行業如今怎麼才能拜師呢?郭德綱透露現在相聲行業的一個小規則,相聲演員根據知名度的高低,收取不同的拜師費用,從十萬,二十萬,到五十萬不等。

概括一下郭德綱的描述,可以理解為拜師費高低主要取決於兩點,一是知名度高低,這是最重要的條件。第二是輩分高低,越是輩分高,收取的費用也是相對高一些。

相關焦點

  • 盤點兩個浪費了郭德綱良苦用心的相聲演員,你認識他們嗎?
    郭德綱手下的徒弟很多,出名的也不少。深受大家喜愛的諸如嶽雲鵬,張九良等等,曾經在一檔節目中,郭德綱收了兩個徒弟。沒想到這兩個徒弟拜了名師以後急功近利,浪費了郭德綱的良苦用心。郭德綱之所以收他們為徒,也正是看在他們,能在電視這個舞臺上,遊刃有餘,逗樂觀眾。從上面這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他二人的相聲功底還是很紮實的,而且二人從18歲的年紀,就已經開始進入相聲行業,嶄露了頭角。
  • 李金鬥是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郭德綱當初為什麼不拜他為師呢?
    甚至有的言之鑿鑿:說某年某月的某一天,郭德綱提著禮物,找到李金鬥家。見面後,倒頭便拜,說一定要拜其為師。 而李金鬥並沒有同意。反而說,自己知道郭德綱曾經學藝的情況。作為楊志剛的師兄弟,他不能做這樣的事。結果郭德綱大失所望,悻悻而歸。
  • 他出生相聲名門,拜過名師、收過高徒,卻連相聲大師都不算
    他是相聲大師侯寶林的兒子,與著名相聲演員侯耀文是親兄弟關係。那侯家出了侯寶林和侯耀文兩代相聲名家,作為家庭重要一員的侯耀華會說相聲嗎?侯耀華當然會說相聲,但絕大多數人只看過侯耀華的小品,對他的相聲作品卻知之甚少。
  • 背叛汪涵拜郭德綱,想靠相聲走紅的他,後來成這副模樣
    郭德綱自己也說過,每一年的招生一到,就有幾千人來報名的,但是事實上能堅持下去的人也不是很多,報名的時候幾千人,錄取一百人,一年後就只剩下幾十人了。這些還只是圈外人的人去報名,有一些圈內的明星,也看中了說相聲這門行業
  • 歐弟拜郭德綱為師,學習說相聲,怎麼沒見到他上臺演出?為什麼?
    歐弟拜郭德綱為師,郭德綱欣然收他為徒,賜名歐陽隆基,是德雲社的一員,族譜中有他的名字。歐弟加入德雲社以後沒有怎麼說相聲,什麼原因呢?,最為主要的原因是他當時是心血來潮,後來發現自己的的重心還在應該在娛樂行業上,不能在相聲上。
  • 草根出生的郭德綱:如何打造如此龐大的相聲帝國
    第一件,成立北京相聲大會,組織業內好友一起在茶館、小劇場裡演出。說實話,開始的時候是很艱難的,因為沒有名氣,也就很難拉來觀眾,甚至不得不跑到街上去唱快板吸引人流。這件事對於郭德綱的意義不在於「出名」,而在於「打磨」。當時成名的相聲演員,都是通過電視這個渠道來建立品牌的,而電視臺是一個壟斷渠道,通常是有輩分、有關係的人才能上去的。
  • 為什麼相聲只有商業化才能存活?郭德綱又為此做出了多大的貢獻?
    作為從2018年開始關注郭德綱相聲的年輕綱絲,今日為大伙兒詳細解讀一下:當初的境遇決策了郭德綱務必要把德雲社產品化、要走商業化路線在這裡可能有人要問了,為什麼之前那麼多相聲大師都沒有像郭德綱那樣把相聲產品化呢,關鍵的緣故還是取決於他們都是有飯吃,有錢花,生活無憂。
  • 郭德綱藝術的雙重標準,成就了相聲事業,卻在影視行業折戟沉沙
    在相聲行業裡無人能擋的郭德綱,為什麼在影視圈卻屢屢折戟沉沙,如今成為爛片代名詞呢?其實源於郭德綱對於藝術本身的雙重標準。老戲骨陳寶國曾經有一個採訪,談到了經典之作《大宅門》拍攝過程中的一些逸事,很有意思。
  • 敢哄抬價格、不明碼標價?三水兩家藥店被處罰了!
    昨日,三水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了兩個典型的價格違法案例,希望廣大經營者引以為戒,嚴格依法經營。案例二西南街道某百貨店銷售口罩未明碼標價違法行為案根據群眾投訴,2020年1月30日,佛山市三水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依職權對位於西南街某百貨店進行監督檢查,發現該百貨店正在經營,其店內擺放「專業防護口罩(三層結構、每盒50隻裝、獨立包裝)」共40盒進行銷售
  • 郭德綱承認,範丞丞「改名」願拜郭德綱為師
    先不說想要拜郭德綱為師的人有多少,光是張雲雷等人的直播相聲,就讓不少的觀眾感到高興。因為這次龍字科是郭德綱親自帶,所以有不少的人都躍躍欲試,其中就有不少的明星在其中。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有了歐弟已經拜郭德綱為師的傳聞,這次龍字科招生,這個傳聞又被提了出來。
  • 為什麼挽救了相聲的郭德綱,卻不斷地說相聲這個行業已經完了?
    已經爆紅的郭德綱在臺上仍然經常性地向觀眾鞠躬,說是「代表德雲社全體演員,向衣食父母致敬」。而對於一百多年前,飢一頓飽一頓的相聲先輩來說,觀眾不僅僅是「衣食父母」,而是生存所需的「救命稻草」。所以,我相信他們日常琢磨的絕對不會是如何讓相聲發揮「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效,而是如何讓觀眾——笑!怎樣才能最快地讓觀眾發出會心一笑?
  • 郭德綱老來得二子,看這名字就好有文化,但是為啥不能說相聲呀?
    別看郭德綱長得一般,但是其實人家的感情經歷也是蠻豐富的。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郭德綱已經結了兩次婚了,兒子也有兩個。
  • 月月十五查餐廳突查海鮮排檔 海鮮明碼標價讓食客放心
    本月的「月月十五查餐廳」行動,市食安辦根據網友在「食安廈門」微信公眾號內的留言,邀請市民代表、政協委員、市場監管執法人員和媒體記者一起,對後田社區的歡喜號大排檔、371煎蟹館兩家熱門海鮮大排檔進行了突擊檢查。  在兩家海鮮排檔,執法人員從證照信息、人員管理、索證索票、食材貯存、設備設施等方面進行了詳細檢查,對發現的問題隱患當場開具監督檢查意見書。
  • 又一相聲大師吐槽郭德綱,那個曾批評郭德綱的姜昆,如今怎樣了?
    但講完了這些,他又調轉話鋒,點名郭德綱。 因為都是相聲演員,迅速引起了熱議。 2 可雖說拜了馬季為師,但最開始的姜昆,因為沒有好作品,其實並沒有什麼名氣。
  • 王者榮耀陪玩:明碼標價520/小時,表面是陪玩,實則不光彩
    遊戲行業火爆,催生一批盈利行業這幾年,隨著遊戲產業的不斷發展,催生了一批盈利行業,比如:遊戲工作室、遊戲主播、遊戲解說、搞遊戲周邊產物、第三方軟體等。其中,大家最熟知的就是主播這個行業,有玩得好的人自己開直播,憑藉高超技術賺禮物錢,還有代打教練幫人上分賺錢。然而,就在遊戲產業火爆之際,小姐姐陪玩這個行業也逐漸火了起來。
  • 相聲引保代三師,已無實際意義,為何郭德綱要重新定義代師
    相聲行業的拜師儀式「擺知」,近些年來突然成為相聲愛好者津津樂道的一個話題,拜一些從業者別有目的的所謂「科普」,也產生了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觀點。比如,有說「不擺知就不被同行承認」觀點的,按照這些網友的說法,相聲行業幾乎不剩幾個人了,因為受經濟條件和時代環境以及觀念進步影響,有一大半相聲演員拜師根本沒有擺知。
  • 同樣是侯耀文徒弟,為何郭德綱成了相聲名家,陳寒柏卻一敗塗地?
    從1995年郭德綱創辦北京德雲社,含辛茹苦10年,在2005年成功將相聲這門藝術帶入公眾視野,也實現了相聲的二次復活。 郭德綱出生於1973年,7歲開始接觸評書,9歲開始學相聲。1989年,他拜楊志剛為師學習,這已經是他接觸行業的第10年了。
  • 相聲行業有天賦型演員比如郭德綱,也有後天努力型演員比如高曉攀
    對於相聲這個行業來說,還有祖師爺有沒有賞飯吃的說法,這指的就是演員的天賦。一個年輕人或者一個孩子適合不適合說相聲,對於富有經驗的老師來說,也許只要看一眼或者說上幾句話,就能夠判斷出來。如果一個人有相聲表演的基本條件和天賦,在更大機率上他更容易學成,並更容易成名。
  • CF:王者&炫金級武器首次明碼標價,這個價格能讓你動心嗎?
    主播帶貨區的彩蛋 其實在「火線狂歡年終盛典」這一活動中是分為好幾個板塊的,其中有大家最為熟悉的抽獎板塊,還是分為兩個抽獎獎池的喲!另外還有什麼積分兌換板塊和折扣秒殺板塊。但這些板塊都不是重點,重點是這一活動中的「主播帶貨區」這一板塊!
  • 郭德綱這麼幹,不止要做相聲界的半壁江山了
    最傳統的相聲行業直到2004年,他才成功拜入相聲大師「燒餅」朱雲峰,13歲拜入郭德綱門下,利益面前恩情斷,他發現只可著一兩個人捧反而存在隱患,必須推更多人出來,才能促進德雲社內部良性競爭。根據喜歡這些相聲演員們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