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名師出高徒」,這個名師有兩層含義。
第一,在本行業中有本事,是行業內當之無愧的內行,有獨到的見解和很深的造詣,這樣才能為徒弟們解疑答惑。
第二,所謂的名師,必須有自己獨特的授徒方式,能夠把這些知識教授給徒弟們,實現知識的轉移。
當然了,在相聲行業中,真正的名師很少,大多數所謂的名師,只有一個含義,知名度高的相聲演員。
相聲行業的傳承非常嚴格,如果沒有正式拜師的話,無論你本事再大,都得不到相聲同行們的認同,這樣就無法進入到相聲的譜系之中。
雖然也有相聲演員比如楊少華之子楊議作為海清收徒的情況,但是這樣算起來輩分非常麻煩,我推測不出意外的話,楊議最終還是會拜師。
想想歷史上深受觀眾喜愛的相聲演員李文華先生,直到臨終前幾個月才最終得償夙願拜師馬三立先生,為什麼李先生如此執著?因為如果生前沒有實現拜師願望,無論觀眾多麼喜歡你,但是相聲行業是根本不承認的。
郭德綱應該是如今的相聲行業中,收徒人數最多的相聲演員之一,他的收徒和授徒方式與以往截然不同。先用學員班的方式,由總教習高峰來培養本事,最後再由郭德綱把少數學員收為自己的徒弟。
相聲行業講究口傳心授,郭德綱的這種收徒方式,實際上拜師拜的是名分,畢竟郭德綱三個字已經成為相聲行業裡的一面大旗,跟著這塊金字招牌更容易成名。
相聲行業有一個傳統,「三年學藝兩年效力」,已經不再適應如今的市場。有本事的老師越來越少,本身老師就無法舉辦商演,徒弟藝成出師,兩年效力也白搭,掙不出學藝的費用。
相聲行業如今怎麼才能拜師呢?郭德綱透露現在相聲行業的一個小規則,相聲演員根據知名度的高低,收取不同的拜師費用,從十萬,二十萬,到五十萬不等。
概括一下郭德綱的描述,可以理解為拜師費高低主要取決於兩點,一是知名度高低,這是最重要的條件。第二是輩分高低,越是輩分高,收取的費用也是相對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