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出生的郭德綱:如何打造如此龐大的相聲帝國

2020-10-13 鸞鳴

郭德綱是如何成名的?

從現有的史料來看,郭德綱1995年離開天津,到北京闖蕩,在劇組裡當過路人甲,在橋洞裡睡過,據說生活拮据時甚至把手錶當掉,可謂落魄至極。

稍後的數年,郭德綱幹了三件事,讓他逐漸在北京站穩了腳跟。

第一件,成立北京相聲大會,組織業內好友一起在茶館、小劇場裡演出。說實話,開始的時候是很艱難的,因為沒有名氣,也就很難拉來觀眾,甚至不得不跑到街上去唱快板吸引人流。這件事對於郭德綱的意義不在於「出名」,而在於「打磨」。

當時成名的相聲演員,都是通過電視這個渠道來建立品牌的,而電視臺是一個壟斷渠道,通常是有輩分、有關係的人才能上去的。電視對於一個相聲演員來說,既是幸運,也是不幸。說他幸運,因為這是打開知名度的捷徑,說他不幸,因為電視都是錄播的,這個工具決定了演員很難及時的得到觀眾的反饋,知道怎樣才能夠get到觀眾的笑點。

所有從電視起家的相聲演員,慢慢都會脫離了群眾,陷入到一種自娛自樂的自嗨狀態,這是非常致命的。而從街頭茶館起家的郭德綱們恰好相反,因為缺乏成名的渠道,只好在坊間細細打磨,在與面對面的觀眾互動中,逐漸練出了一身能把人逗樂的相聲真本領。

第二件,埋頭整理瀕於失傳的相聲曲目。

草根起家的藝人,最大的問題就在於「俗」,「俗」對於市場來說很有效,但是僅僅是「俗」,又是不耐看的。新鮮感過後,很容易就被市場拋棄。郭德綱的厲害就在於,在這個低谷時段,他把相當一部分精力用來整理、挖掘那些瀕於失傳的傳統經典,充分吸取他們的精華。

2004年,郭德綱舉辦了一個「失傳曲目專場」,深受坊間好評,積累了相當一票鋼絲。能做到「雅俗共賞」,宗師的氣質就出來了。

第三件,拜侯耀文為師。

郭德綱畢竟是草根出身,在魚龍混雜的北京藝術圈,一紅就容易得罪人。意識到危機潛伏的郭德綱,及時的拜了碼頭,入了侯耀文的鐵路文工團,此後就再沒人敢給他穿小鞋了。

以上三件事,讓郭德綱的技藝入得了廚房,出得了廳堂,又有名師輩分,金鐘護體,走紅的充分條件都準備好了。但是歷史上,跟郭德綱有著一樣才華的人並不少,然而大多數都沒有郭德綱這麼紅,又是為什麼呢?

因為他們還缺少了一點歷史的運氣。有才華的藝術家,再牛逼,如果沉迷於街頭小劇場,那也不過是個雜耍藝人,只能在小眾粉絲中流傳罷了。要建立品牌,還得通過大眾媒體。

比如周星馳的神話,在大陸是90年代末有了網際網路+VCD盜版碟之後,才得以火起來的。比如趙本山,如果不是央視春晚捧他,估計一輩子也就只能在東北的文工團裡表演了。

比如郭德綱,2005年中,中國第一家在線視頻網站土豆網出現了,那年秋冬,粉絲們將郭德綱的相聲視頻放到網上,一傳十十傳百,就這樣如野火一樣蔓延開來。中國最早的視頻網紅是誰?郭德綱是也。所以說,一個人的命運啊,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是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

郭德綱的娛樂帝國有多龐大?

據說今年的新網紅頭牌是papi醬,微博有粉絲將近2000萬人,可是跟我們的老網紅郭德綱一比,可就差遠了,他的微博粉絲存量高達6600萬人。這個數字實在驚人,比英法兩國人口還多,放在世界上也算G20中的一員了。

如此龐大的粉絲數量,究竟為郭德綱帶來了多少財富?

1、相聲劇場

這是核心業務,也就是德雲社,據統計,在北京就有德雲書館、天橋茶館、三裡屯劇場、廣德樓戲園、湖廣會館五個場地,另外在南京、西安、黑龍江、墨爾本都有分舵,可謂開枝散葉,都輻射到海外去了。

這塊業務是郭德綱的現金牛,增長穩定,駐場演出每年收入在千萬元左右,商演或巡演還可以舉辦20場,以一場五十萬元計算,全年下來也能夠再撈千萬元。

2、線上影視

郭德綱成名以後,很快就將事業的重心挪到了綜藝節目和影視的跨界,2011年光是綜藝節目就做了6檔,分別是《德雲喜樂匯》、《你好達爾文》、《非常了得》、《老郭講水滸》、《優酷牛人盛典》、《有話好好說》。不愧是當紅炸子雞。

至今為止,掛名導演的電視劇就有《追著幸福跑》、《知縣葉光明》、《我是大偵探》、《竇天寶傳奇》四部,並且早在2007年就拿起導筒,比起那些演而優則導的明星們不知勤奮到哪裡去了。

電影以客串為主,2010年的《三笑之才子佳人》自導自演,挺起大肚子主演唐伯虎,豆瓣評分4.0,榮獲第一屆豆瓣電影鑫像獎最渣影片殊榮,最熱門評價是「作為一部爛片,連爛都爛得那麼平庸……」。

今年據說網劇火,於是一口氣拍了4部網劇……

3、線下零售

三裡屯裡開了郭家菜館、德雲華服(服裝店),在澳大利亞整了個薰衣草莊園,據說還代理了澳洲的薰衣草小熊,搗鼓了一個波碧水面膜。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4、廣告代言和投資基金

這一塊是時有時無的不穩定收入。基於郭德綱的形象,敢於找上門的品牌不多,其中一個藏秘排油茶,還被央視315打假了,不過郭掌門認為這200萬元的代言費收的問心無愧。

郭德綱還曾爆料和孟非、黃健翔合夥投了一個文化創投基金,有意起名「3P基金」。好汙。

以上這些項目,一共給郭德綱帶來了多少財富呢?

據歷年的《中國福布斯名人榜》,郭德綱從2007年開始上榜,此後收入逐年遞增,最高峰是2011年至2013年之間的三年,此後收入就開始了下滑。並且記住一點,福布斯的榜單年限,統計的實際上是前一年的收入,也就是說,郭德綱的娛樂帝國在2012年之後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2012年,是郭德綱商業版圖的全盛一年,年初首次登上央視春晚,此後綜藝、影視全面開花。然而天天刷屏,並且還是自己並不擅長的影視劇,終於敗壞了市場的口碑。

從商業的角度來說,郭德綱就是一個「IP」,他的成名在相聲,根也在相聲。可是相聲的市場天花板畢竟很低,於是郭德綱開始走出去,這就造成了三個後果:

1,傳統的劇場相聲表演,沒了郭德綱壓陣,號召力大減,很快就遇到了擴張瓶頸。

2,綜藝主持還好點,畢竟都是靠一張嘴,但是影視劇就明顯揚短避長了,糟糕的口碑就像那部《三笑之才子佳人》一樣,IP日漸被稀釋。

3,瞎投資的薰衣草小熊、碧波水面膜,強行代言的減肥茶,和郭德綱的品牌形象差異實在過大,不但無助於銷售,同時也是在消耗自己的聲譽。

郭德綱是一位藝術界的天才,但就商業天賦而言,畢竟還要學習一個。當收入開始下滑,帝國的根基出現裂痕,內部矛盾的激化就不可避免了。

郭德綱為什麼會和曹雲金反目?

人們都將矛頭指向郭德綱,事實上,人們並沒有意識到,郭德綱這個IP的商業模式,一早已經決定了,這種矛盾幾乎是不可避免的。這並不是什麼坊間所言,屬於「現代企業治理」和「封建大家長制」之間的矛盾。

IP分兩種,一種是迪士尼所代表的動漫IP模式,這是世界上最好的商業模式。

為什麼呢?因為動漫是死的,任勞任怨,可以在漫畫裡登場,可以在電影電視裡演個角色,還可以在主題公園裡現身,做成可愛的玩具再次販賣。無論知名度多高,多走紅,他們從來不會要求漲工資,可以讓老闆們儘可能的壓榨利潤。這就是迪士尼能夠成為世界上市值最高的文化公司的秘密。

可是另一種IP,真人IP,就是傷腦筋的商業模式了。因為新人要花高成本去培養,隨著走紅會不斷要求加工資,還不能分身,動不動就要生病懷孕緋聞吸毒耍大牌。這對老闆的利潤率是致命的傷害。要降低這種傷害,只有兩個辦法:

1,建立行業壟斷地位,以此脅迫演員們,別想漲工資,敢離開就封殺你,讓你掙不到錢。韓國的SM娛樂公司就是這麼對待自己的偶像團體的,香港的TVB也是這麼對待自己的藝人的,當然,咱們的德雲社也是有樣學樣。

2,放棄已經走紅的,用廉價的新人代替。像韓國的偶像劇,每年的主角小鮮肉都是新面孔,就是因為新面孔便宜啊。郭德綱所謂驅逐門戶,其實也是同樣道理。不說曹雲金後來開辦了聽雲軒,要和德雲社搶生意,即使他只是希望漲工資,那麼和郭德綱的矛盾就是不可調和的了。

當然,以上兩種辦法,只存在於一個前提下,那就是該企業擁有了行業的壟斷權,那樣才可以要挾後輩,才可以用新人達成業績。一旦這個地位失去,就只能任由明星的薪酬飛漲,忍痛買單了。因為在一個自由競爭的市場裡,掌握議價權的通常是營銷力最強的那一方,在娛樂市場裡,就是明星們。

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影視圈裡小企業一大堆,明星片酬飛漲;西方大片廠壟斷,明星片酬反而被壓制了。這也就是為什麼,郭德綱要不惜一切代價,封殺想走紅的曹雲金了。

相關焦點

  • 趙本山、郭德綱、辛有志,三代草根企業家的師徒帝國
    ©️網際網路鬥獸場 原創出品趙本山、郭德綱、辛有志,三代草根企業家的師徒帝國行業分析 No.6作者 | 鐵林編輯 | 柳胖胖趙本山、郭德綱和辛有志是三代人,年齡上正好相差16歲。和辛有志靠短視頻平臺走紅的情況不同,趙本山的成名,必須歸功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電視媒體的大眾化普及,而郭德綱則是起於博客和社交媒體的時代。技術的衍化不斷改變著草根們成名的方式,但從未改變草根網紅的傳奇性。
  • 趙本山、郭德綱、辛有志,三代草根企業家的師徒帝國-虎嗅網
    趙本山、郭德綱和辛有志是三代人,年齡上正好相差16歲。和辛有志靠短視頻平臺走紅的情況不同,趙本山的成名,必須歸功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電視媒體的大眾化普及,而郭德綱則是起於博客和社交媒體的時代。技術的衍化不斷改變著草根們成名的方式,但從未改變草根網紅的傳奇性。
  • 15年前怎麼沒人懟郭德綱滿嘴屎尿屁?名利場裡的相聲草根難存活
    現如今,中國的相聲小劇場德雲社可謂一家獨大,毫無爭議地成為引領行業發展的執牛耳者。隨著弟子們相繼走紅,郭德綱已不再需要昔日「德雲四老」的鼎力助陣。當年自我定位的「草根藝人」、「非著名相聲演員」也隨之煙消雲散。
  • 從被猴耍到德雲掌門,從草根藝人到相聲大腕,郭德綱經歷了什麼?
    提起郭德綱,無人不知他是一名優秀的相聲演員。郭德綱對相聲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此時的他,也是相聲界炙手可熱的人物。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郭德綱是如何到了這一步。1999年,這一年,郭德綱和同伴一起創辦了"北京相聲大會"。草根藝人的生活沒有那麼好過。經營慘澹,最後連房租都付不起了,偏偏妻子也在這個時候和他離了婚。
  • 7歲學藝,15歲進京,32歲大火,47歲郭德綱如何打造相聲帝國
    1973年,郭德綱出生在天津的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人民警察,母親是小學老師。 由於父親經常執勤,小時候的郭德綱總被扔進茶館戲園子中,時間長了就對相聲產生了興趣。 一個偶然的機會,郭德綱認識了一幫說相聲的孩子,和他們一起在茶館裡說相聲。那個茶館也不掙錢,聽相聲、評書才兩塊錢一位。
  • 9歲學相聲,23歲進北京,郭德綱是如何成為相聲界的領軍人物?
    輩分之爭,橫眉冷對千夫指魯迅有一句話說:橫眉冷對千夫指,可這句話用來形容郭德綱何嘗不是如此恰當其實郭德綱的相聲水平遠超其他主流演員,當然這句話說的有些過分,但同輩中人幾乎毫無敵手。而且他的相聲段子裡多是諷刺同行,讓那些相聲演員對他有所牴觸。有人的地方就有鬥爭,在說相聲的地方鬥爭將會更加激烈。
  • 郭德綱:「那一夜,我也曾夢見百萬雄兵」,這是他的相聲帝國
    曾一手創建德雲社,歷經風雨的郭德綱,在這幾年,名氣愈來愈大,終不負他,前期的那般努力。郭德綱的從事相聲這一行業的經歷之苦難,不異於馬雲創建阿里巴巴。在他的眾多經歷中,還屬曾在安徽衛視玻璃房時的經歷,尤為讓人心塞。當年郭德綱參加安徽衛視的主持人副咖選拔,但是他和其他候選人比起來並不佔優勢,於是安徽臺給他出了個考試題目,就是櫥窗生存48小時。
  • 從草根藝人到億萬富翁 郭德綱嶽雲鵬賈玲個個身家不凡
    這種種背後,隱藏著的是相聲產業龐大的產業鏈和德雲社鋪開的商業布局,當然,不止郭德綱,如于謙、嶽雲鵬等人都早已不只是相聲演員,他們背後,另有一張商業投資的大網。郭德綱:鋪開德雲社千萬產業鏈,從草根藝人到億萬富翁,還要搞創投基金以相聲為原點的商業版圖德雲社最開始名為「北京相聲大會」,只有郭德綱
  • 《德雲鬥笑社》第二季提上日程,看郭德綱如何打造自己的團綜節目
    德雲社推出的團綜《德雲鬥笑社》第一季剛剛落下了帷幕,郭德綱就把第二季提上了日程,看看第一季取得的成績,就明白郭德綱的用意了。要熱度有熱度,要話題有話題,要流量又流量,要樣貌有樣貌,要人設有人設,只有你想不到的,估計沒有他做不到的吧,這樣的綜藝節目如何能不火呢。
  • 和主流相聲界打得火熱的高曉攀,出書為什麼非要請郭德綱作序?
    每一位成功人士後面都有一部血淚史,郭德綱如此,高曉攀也差不多。象婚禮司儀、主持人,售貨員和油漆工這些工作,他也都做過。當初也搞過一個相聲小團體,可沒幾天就散夥了。那時候的郭德綱已經紅火了三年,並且把「茶館相聲才是真相聲」這個概念植入了人心。在此之前,離曉攀已經兩進兩出德雲社。德雲社的優點也不足,他已經了解得清清楚楚。 首先,茶館相聲的市場開發階段,已經由郭德綱完成了。現在自己要做的就是把相聲說好,就不愁日後的發展。
  • 郭德綱的相聲是「三俗」?那一票難求的觀眾是三俗「受害人」嗎?
    文/假聊相聲現如今,說到相聲如果不知道「非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和他的北京德雲社,那就是不知道相聲,或者說是壓根就不喜歡相聲,不過這種情況好像不太可能,因為德雲社現在很紅,郭德綱的徒弟嶽雲鵬、張雲雷、孟鶴堂等很紅,關於他們的新聞也是充斥著整個網絡
  • 郭德綱和楊志剛對簿公堂,與曹金隔空對撕,「師徒」分手都如此?
    文/假聊相聲相聲演員郭德綱和其徒弟曹雲金的隔空對撕曾一度是茶餘飯後的談資,無論是郭德綱所屬的德雲社還是曹雲金成立的聽雲軒都被大量關注。另外,師徒對撕這件醜事從某方面看雙方都沒有好處,但背後的團體卻獲得了大量的曝光度。
  • 郭德綱嫉惡如仇的性格是怎樣形成的?相聲江湖故事多
    後來郭德綱還特意尋找這個觀眾,要送給他德雲社的終身金卡。「只要我活著,德雲社的相聲你隨便聽,不要錢。」要知道相聲是一種民間曲藝形式,以「說、學、逗、唱」為主要表演形式,講究平地摳餅,對面拿賊,是實打實的草根藝術。
  • 草根郭德綱,活到現在只哭過兩回
    郭德綱自詡非著名相聲演員,從一介草根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成名路上的心酸恐怕只有他自己能體會的到。什麼叫草根?大眾的理解可能就是最底層的、最不起眼的那類人了。可是郭德綱給草根賦予了新的解釋,其實草根很便宜,人參、靈芝、冬蟲夏草,都是些不上檔次的東西,比不了人家大棚裡的香椿芽、韭黃。郭德綱也是用自己的行動和經歷告訴大家堅持夢想,草根的意義會變得不同。越過坎坷,趕走不順,清除阻礙,終會看到花團錦簇、燈彩佳話。當初郭德綱還是草根時第三次上北京,在一個小評劇團唱戲,因散了夜戲沒有公共汽車,只能走著回家。
  • 從無名小輩到相聲大師,郭德綱是如何反轉人生的?
    近幾年德雲社的發展也是如火如荼,郭德綱作為德雲社的創始人以及一代相聲大師,在近幾年受到很多相聲愛好者的喜歡。但其實在他真正火起來之前,他經歷過很多苦澀和艱難,但是他絕不放棄、敢於拼搏的這種精神,讓他在艱難的困境中一步步向上走,而獲得了今天的成就。
  • 郭德綱:一個熱愛相聲的演員,一個很用功的藝人,也曾失敗過
    相聲大師,郭德綱自有他身上的閃光點,個人才華和個人魅力所在。想必許多人曾經那些快樂美好笑點不斷的時光,多少與郭德綱說相聲沾點兒邊際。畢竟,郭德綱,這個名字已經成為家喻戶曉人人熟知的漢字。馮導對郭德綱的這番評價,可謂是說出來無數人的心聲。實至名歸,郭德綱配得上如此崇高的又中肯的點評。
  • 同樣是侯耀文徒弟,為何郭德綱成了相聲名家,陳寒柏卻一敗塗地?
    從1995年郭德綱創辦北京德雲社,含辛茹苦10年,在2005年成功將相聲這門藝術帶入公眾視野,也實現了相聲的二次復活。 郭德綱出生於1973年,7歲開始接觸評書,9歲開始學相聲。1989年,他拜楊志剛為師學習,這已經是他接觸行業的第10年了。
  • 德雲社相聲沒代表作,德雲社受歡迎是因為相聲還是郭德綱?都不是
    德雲社自從2004年郭德綱拜師侯耀文之後,逐漸火起來了,這其中不光有媒體的大肆報導,也有恩師侯先生的鼎力相助,至今已經有16年了,那麼德雲社的相聲火起來到底是因為德雲社的相聲還是因為郭德綱?是郭德綱嗎?郭德綱一個毫無背景的草根,逆襲成為如今如日中天的喜劇大咖,對於他當下的影響力來說,毋庸置疑,就連郭德綱也經常說:罵一句郭德綱大紅大紫!郭德綱的相聲功底是很深厚的,但郭德綱的相聲往往是先定個主題或者笑點,然後和搭檔于謙在那開始聊天,隨意性很大,輸出量其實不足,很多話都出現在很多段子中,有些笑點,但並不密集,很少有正能量、高價值的輸出!
  • 「公式相聲」李宏燁,2年前豪橫怒懟郭德綱,現在卻過得如此狼狽
    于謙便是如此。雖然當時郭德綱的負面新聞滿天飛,但不可否認他在相聲方面的建樹。多少年堅守相聲崗位,誰又敢說一句他相聲功底差呢?還因為李宏燁的數次登門,給李宏燁的新書《相聲的有限元》寫序。前後如此大的轉變,由此可見李宏燁所謂的「公式相聲」發揮有多不穩定。
  • 是郭德綱拯救了相聲,還是相聲成就了郭德綱?
    郭德綱,1981年開始正式學習相聲,1995年在北京開辦德雲社,到現在德雲社在全國各地開辦分社,相聲也走出了上世紀末的低谷,再次繁榮。那麼是郭德綱拯救了相聲,還是相聲成就了郭德綱?直到郭德綱的出現,郭德綱脫離了主流的相聲藝術團,讓相聲回歸到民間,恢復了小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