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1981年開始正式學習相聲,1995年在北京開辦德雲社,到現在德雲社在全國各地開辦分社,相聲也走出了上世紀末的低谷,再次繁榮。那麼是郭德綱拯救了相聲,還是相聲成就了郭德綱?
讓我們先看一下相聲的歷史吧。現在大多數學者認為相聲於清鹹豐、同治年間形成,至民國初年,單口相聲出現,而後漸漸出現對口相聲、群口相聲。解放後相聲藝人的社會地位提高,大多數相聲藝人進了演出團,有了穩定收入。
但是在改革開放以後隨著電視機的普及和春晚的興起,表現形式更為豐富的小品開始代替相聲成為觀眾喜歡的藝術形式,相聲的地位逐漸下降。
直到郭德綱的出現,郭德綱脫離了主流的相聲藝術團,讓相聲回歸到民間,恢復了小園子、小社團的表演形式,讓相聲重新「活」了過來。
現在,相聲行業再次繁榮,郭德綱做的貢獻大家有目共睹。管虎曾誇獎郭德綱:用一己之力復興中國相聲,非常了不起。
家世普通,父親是一名警察,母親是小學教師。沒有背景,沒有助力,郭德綱能混到現在這個程度,真的是不容易。
郭德綱七歲就投身藝術行當,學過評書、相聲、京劇、評劇、河北梆子等等很多表演形式,輾轉梨園多年。
他在1988年考進了全國的總工會文工團,但是每天的工作只是給人端茶倒水,甚至還只是一個臨時工,就這麼幹了一年後,郭德綱終於撐不住了,逃出了京城。
但是第二年郭德綱又返回北京,想著憑藉在文工團那一年裡認識的朋友給他找演出,但是一個星期下來沒找到任何可以讓他演出的機會,身上帶的一百塊錢也花完了,迫於壓力郭德綱又無奈的離開了北京。
在1995年郭德綱為了夢想又再一次進京,這次他創建了德雲社,但是好日子還是沒有到來。早期德雲社是很難掙到錢的,當時的人們覺得花錢聽相聲是很可笑的,所以顧客非常少,但是郭德綱就這麼咬牙撐著,寧可只給兩三人說相聲,也不白送票拉人。
終於,在2004年相聲大師侯寶林的兒子侯耀文認識了郭德綱,並收他為徒,而後在石富寬、師勝傑和楊少華這些老前輩的幫助下,郭德綱才一步一步的走到了現在。
現在,郭德綱出演電影,參加綜藝節目當主持人,還收了大量的徒子徒孫,成了一代紅人,有了大量的頭銜,但是在相聲臺上,他還是用相聲藝人來介紹自己,因為是相聲成就了他啊!
你喜歡郭德綱麼?
喜歡的話就在評論寫下「相聲」二字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