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還記得《神醫喜來樂》裡那個整日念叨著吃紅燒獅子頭的喜來樂嗎?還記得《宰相劉羅鍋》裡那個與和珅鬥智鬥勇的忠臣劉羅鍋嗎?
很多人都十分好奇,李保田這樣一位優秀的表演藝術家為啥就是不火呢?
為啥最近幾年都沒有在電視上看到過他呢?
難道他像傳聞中那樣是個「戲霸」,把圈裡的人都得罪光了,所以才接不到戲的嗎?
今天瓜姐就帶大家來揭開這個謎團。
關於「戲霸」一事,李保田老師在2014年做客潘長江老師的採訪節目時親口回應過。
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
潘長江:「很多人說你是戲霸,你反對嗎?」
李保田老師搖了搖頭:「不反對。」
接著,李保田老師又對「戲霸」這個詞進行了更深層次的解讀:「這個霸字本身,在今天變成好詞了。誰也沒有說大富豪的豪字是個壞詞,是吧?那麼就說,其實啊,不管真假,用『霸』,不管它的產品,能否達到質量標準,先不管它。在今天,『霸』字,變成了一個好字,變成了質量保證。我這『霸』是貨真價實。」」
除了「戲霸」之外,李老師還有一個外號「戲痴」。他不在乎除了拍戲以外的圈錢套路,拒絕接拍任何廣告,給多少錢都不拍!
李老師的好朋友竇海軍曾這樣評價他:
"李保田深居簡出,不善於與人交際。並固守著自己的涉世原則。就是有一定共鳴基礎的朋友,也都是清水之交。他不因功利擇友,絕無酒肉之朋。"
李保田老師認為自己是個演員,除了拍戲給大家帶來好的影視作品之外,做其他任何事情都是沒有意義的。
李保田老師是個很挑劇本、挑導演的演員。
他覺得如果沒有遇到好的劇本,他寧可不拍戲,也不願意拍爛片糟蹋觀眾的眼睛。
可正是因為他的挑剔和不圓滑,很多與他合作過的演員都說:「和他演戲太累了。」
李老師曾在參加節目時說過這樣一個故事:
「我在拍某部戲的時候,劇組裡有個演員天天遲到。我就較真,既然天天遲到,勸誡也不改,那就把他的戲全刪了,省的咱們吵架。」
這還不是最嚴重的,最嚴重的是他在拍攝《欽差大臣》期間,因不滿影視公司往電視劇裡注水圈錢的行為,一氣之下把公司告上了法庭。
在影視公司眼裡,是利益優先,他們為了圈錢寧可昧著良心往電視劇裡注水,可是在李老師眼裡,觀眾才是最大的,自己賺的每一分錢都要對得起觀眾。
因為這件事李老師被媒體貼上了「戲霸」的標籤,被13家公司聯合「封殺」,曾多年無戲可拍。
因此他被冠以"戲霸"之名,曾多年無戲可拍,被13家公司聯合孤立。
除了「戲霸事件」之外,李保田還幹過一件特別得罪人的事兒。
他曾在參加採訪節目的時候,公開與王剛「決裂」,他說:「以後不會再和王剛再合作了,因為他太沒有上進心,總演同種類型的片。"
事實證明,王剛的確做錯了,他這一生都被「和珅」這個角色給桎梏住了。不少人都以為歷史上的和珅真是個小胖子,甚至有些上了年紀的的人直接管他叫「和珅」。
迄今為止,李保田老師已經從事了四十多年的表演行業了,他曾擔任過中央戲劇學院的表演教授。
在中戲任職期間,他十分公正廉明,從來不會利用職務之便幫自己謀取利益,他的兒子考了3次才考上中戲。
兒子結婚當天李保田老師並沒有出席他的婚禮。
因為他在劇組裡忙著拍戲根本抽不出時間來。他說:
「當時劇組所有人都在等著一起演,我不會因為一己之私而請假,讓所有人都等他一個人。」
兒子婚禮」
這樣的老藝術家真的太值得我們尊敬了,我覺得應該大幅度提高這些老戲骨的片酬和待遇,因為他們真的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