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如年:古書畫中的「寫九」與敦煌舊俗

2020-12-23 澎湃新聞

冬至大如年:古書畫中的「寫九」與敦煌舊俗

宗和

2020-12-21 11:03 來源:澎湃新聞

今日為冬至,古稱「日短」或「日短至」。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即下一個循環開始了,冬至一陽生、天地陽氣回升,所以古人把這一天看作為「大吉之日」。而且,古人也把冬至節氣看成我國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因為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認為冬至的重要程度,並不亞於新年;在民間廣泛流傳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俗稱「亞歲」。

元 黃公望《快雪時晴圖》(局部)

唐宋時期冬至就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則要向父母尊長祭拜。宋朝以後,冬至逐漸成為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節日。明、清兩代的冬至日,皇帝要舉行祭天大典,謂「冬至郊天」。民間在這一期間同樣有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在敦煌文獻、壁畫裡,以及中國傳統古畫中有關冬至的記錄和描繪也是十分豐富的。

莫高窟第68窟  落日  盛唐

敦煌壁畫中的歲時節令之冬至

自古,冬至就是「陰極之至,陽氣始至,日行南至」(《孝經說》及《三禮義宗》)的重要節氣,更是萬民同慶的大節日。《東京夢華錄》裡寫得直觀:「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賀往來,一如年節。」唐宋以來,舉國上下都視冬至同元正,放假過節是必須的了。敦煌文獻S.6537《鄭餘慶書儀》中記載:「元正、冬至日,在已上二大節,準令休假七日,前三後四日。」

敦煌文獻S.6537《鄭餘慶書儀》

實際上,冬至不僅是「大如年」,也確實是承擔過「年」之重任的。它是殷商、西周以及春秋戰國時的「歲首」,是周時的正月,於是亦被後世稱為「周正之節」。

敦煌文獻S.4663《雜抄》

冬至自古被視為「大吉之日」。敦煌文獻P.3671、S.4663、S.5658等卷《雜抄》中有明確講「冬至之日,陽爻始動,萬物生芽。」

古人多將陽氣作為君道之象,而冬至因是一年中陽氣上升的初始,拜賀之禮便是人們在這天要追求儀式感的表現了。

莫高窟第431窟 院落場景 初唐

拜賀之禮多存在於朝堂官府,下屬當面參拜上級,是規矩,如果有特殊原因未能當面參拜,也要寫好書信以表慶賀。那時候薄禮相送是應盡的禮節,各種地方土特產聊表心意,上級對下屬也會賞送禮物,比如冬日剛需氈履、夾襖。

春節時,家中自是親朋相聚,酒食熱鬧。

莫高窟第23窟  院落場景  盛唐

冬至亦不例外,敦煌文獻中載有《冬至相迎書》:「長至初啟,三冬正中,嘉節膺期,聊堪展思。竟無珍異,祗待明公,空酒餛飩,幸垂訪及。謹狀。」

酒是自家釀的最香醇,純手工餛飩皮薄餡大,即使不添加別的配菜,也能食個歡樂,喝個快活。

莫高窟第146窟  宅子酒肆  五代

只要有了酒,講話總會少上許多刻意,多出幾分誠懇。回顧過去一年,無需再像年終總結那樣「橫平豎直」,而是可以就此開懷,嬉笑怒罵傾吐內心真實。

冬至亦是佛教徒們設供獻佛的重要日子。敦煌文獻S.6275《丙午年十一月納油歷》中記載:「

十九日就庫納油叄升,付都師亦冬至[油]肆升,付都師造佛食用。」

敦煌文獻S.6275《丙午年十一月納油歷》

冬至更是一年當中寺院裡的重要節日。信眾們一團忙碌製作美食,舉行宴會歡度節日。敦煌文獻S.1519《寺院油麵破歷》記載,「(十一月)十九日麥酒壹甕、粟酒兩甕,僧錄、僧政節料用。更油貳升,酒戶郭沒支節料用。……又面柒鬥、油壹升、酒半甕,徒眾早上拜節造戒齋吃用。」

莫高窟第236窟  齋僧  中唐

「冬至大如年」,宣告的是冬至的地位和分量,也是激勵和喚醒。在萬物蕭瑟的深冬,人們反倒要格外打起精神,不可頹然荒廢。今日陽氣始至,一盤水餃下肚,一杯溫酒入喉,便瞬間元氣充盈、毫無倦怠了。

清《雪嶽讀書圖》(局部) 蕭雲從

古人常以「畫梅」、「寫九」消磨漫長冬季

冬至時節,冬意正濃,中國傳統古畫之中也多有表現冬至前後景致的場景。最典型的莫過於山林白雪皚皚、枝頭殘雪覆蓋,寒風蕭瑟。

元 佚名《冬鴉禿木圖》

明 謝時臣《峨嵋雪圖》(局部)

中國北方冬季寒冷,為消磨漫長的冬季,古人發明了數「九」,即從冬至這一天開始算起 ,每九天算「一」,以此類推。等數到「九」時,便已是春暖花開之時。

南宋 佚名《霜柯竹澗圖》

南宋 李迪《雪樹寒禽圖》

數九常見的方式有三種,如畫梅、寫九。

畫梅:畫素梅一枝,梅花瓣共計八十一,每天染一瓣,都染完以後,則九九盡,春天臨。《帝京景物略》云:「日冬至,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

北宋 趙佶,《梅花繡眼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每日點染一枚花瓣,一般點法是上點陰,下點晴,左風右雨雪當中,八十一天過後,還收穫了這一冬的天氣日曆。也許還可以和前幾年的對比一下,也別有一番樂趣。

《康熙遺俗軼事飾物考》還記載了另一種塗法:「

晴塗紅色,陰藍色,雨塗綠色,風塗黃色,雪可以空白不塗,或填鉛粉。九九完成,已是冬去春來,每格筆畫顏色不同,五顏六色,美不勝收。"

清人吳振棫《養吉齋叢錄》記載:「道光初年,御製『九九消寒圖』,用『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字,字皆九筆也。懋勤殿雙鉤成幅,題曰『管城春滿』。當時道光帝親書這九個雙鉤空心字,讓大臣們逐日描紅填寫一畫。

故宮養心殿大修前掛的《消寒圖》

《九九消寒圖》不僅僅是古人的閒趣,其實也和大多數傳統文化和風俗一般,是一種生活方式,而這種生活方式傳達了無限的情思深意,或是寄託美好願望,或是真誠的祝福。這都是值得我們學習以及延續的。

(本文綜合自敦煌研究院、澎湃新聞古代藝術此前報導及「耳朵裡的博物館」等)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冬至,敦煌研究院,黃公望,祭祖,壁畫,古畫

相關推薦

評論(21)

相關焦點

  • 明日冬至——冬至大如年!
    明日冬至——冬至大如年!圖 | 視覺中國冬至作為一個傳統節日,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直到漢武帝採用夏曆後,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但冬至依然是個大節,正所謂「冬至大如年」。在這天,古人先祭祖,後彼此賀冬。
  • 冬至|冬至大如年 人間小團圓
    冬至|冬至大如年 人間小團圓 冬至作為一個傳統節日 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 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 今日冬至,冬至何以大如年?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我國古代,很重視冬至,當作一年中較大的節日來過,並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
  • 萬年曆 | 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節氣,時間大致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或者23日之間。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冬至,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從冬至起,白天開始變長,一陽始生。這天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
  • 【今日冬至】冬至大如年,數九過寒冬!
    歲月穿梭 四季輪迴 轉眼我們來到了 2020年最後一個節氣 ——冬至 冬至,又稱冬節
  • 今日冬至|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定出的。 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於每年公曆12月21-23日交節,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
  • 冬至大如年 人間小團圓
    冬至大如年 人間小團圓 2020-12-20 2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冬至大如年!台州人的冬至圓「七十二變」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俗稱「冬節」、「亞歲」等,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這一天,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冬至後便開始「數九」,每九天為一個「九」,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數九寒天」馬上就要到了!
  • 喝雞湯吃餃子 南京人的冬至「大如年」
    □南報融媒體記者 翟羽 邢虹  實習生 張瑜倩  「冬至已至,且待春來。」昨晚,河西金鷹世界數百米高的玻璃幕牆上亮起的冬至標語在南京市民的朋友圈中刷屏了。冬至,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節氣,也是中國人重視的傳統節日。  俗話說「冬至大如年」,昨日的南京城,處處洋溢著濃厚的節日氣氛。走在河西街頭,「冬至」卡通玩偶提醒大家,吃頓餃子是冬至不可或缺的儀式。走進綠柳居、永和園、真知味等品牌餐飲門店,雞湯、豆腐等老南京冬至特色飲食喚醒了市民的節日記憶。夜幕降臨,新街口新百大樓巨大玻璃幕牆閃現出「冬至大如年」標語,提醒著人們這是「我們的節日」。
  • 冬至這一天總要吃餃子,為何會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在我國的古代時期,將冬至這一天看的非常重要,古人會把這一天當作一年中較大的節日來過,並且還會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直到今天,依然有不少地方有著過冬至的習俗。那麼究竟為什麼說「冬至大如年」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為什麼說「冬至大如年」?「清爽冬至邋遢年」又是個什麼梗?--上觀
    由於冬至前後的一段日子是地球光照最短的日子,地球的氣溫較低,地表的溫度也較低,古人總結出這一氣象規律,即從冬至日開始,經過九九八十一天,地球的寒氣基本散盡,進入新的大地回春的新氣象。許多地方流傳各自的冬至「數九歌」,《清嘉錄》中收錄蘇州地區的「數九歌」,說:一九、二九,相喚弗出手(雙手插在袖筒裡,不願伸出來)。三九二十七,籬頭吹觱慄(寒風呼嘯而過)。
  • 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今天,你想咥個啥?
    這一年,有太多的意外和遺憾,好在冬至已至,不順利的一年即將結束!俗話說「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與北方人不同,冬至日,南方一些地區會選擇吃湯圓,冬至當天清晨,各家各戶磨糯米粉,並用糖、肉、菜、果、等做餡,包成各色各樣的湯圓,不但自家人吃,還會送親朋好友。羊肉湯在山東滕州一帶,冬至日被稱作數九,人們節前會給長輩送羊肉等禮品,當天家家都要喝羊肉湯。冬至日來碗暖暖的羊肉湯,所有的寒冷瞬間被融化。
  • 星辰文藝|郝安:亞歲冬至 大如年的大吉之日
    斯時,太陽黃經270°,冬至至長,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其概念是陰陽流轉,由陰到陽,陽氣始生,叫做冬至一陽生。  1962年,歲在壬寅。冬至後第四天,主席毛公生辰日得七律冬雲詞。頷聯高天大地,展尺幅以雲煙,總括時勢國運有此14字足矣;更精微幽深,一語雙關,乃狀寫冬至陰極陽生之絕句。其高明處,是句句寫實,卻字字隱喻,人人又意會其中,迄今無出其右者。
  • 18:02冬至到!今晚記得回家吃湯圓呀~不過,為什麼都說冬大過年?
    從這一天起,我國開始進入「數九寒天」時節民間俗稱「進九」~冬至,是最早制定出的節氣它包含三層意思陰寒達到極致,天最冷陽氣始至,陽氣開始慢慢上升太陽行至最南處,所以晝最短,夜最長via 羊城派冬至日也意味著開始進入
  • 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健康幸福如約而至
    就煙威市區來說, 冬至這天白晝僅有9小時20分~ 冬至將至,天地陽氣日漸興盛,在中國人的心中,冬至的地位不亞於新年,自古就流傳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 節氣| 今天「進九」!這個冬至400年來最特別!
    節氣 | 今天「進九」!這個冬至400年來最特別!「土木相合」平均20年一遇,但像這次角距離如此之近的「同框」現象,實屬罕見,堪稱一次「大合」。這次「大合」是自1623年7月17日以來最接近的一次,下次再這麼近的「大合」就要等到2080年3月15日了。數九寒天到來「冬至」為一年中陰陽轉換的關鍵時刻,陰氣衰,陽氣起,地下的泉水開始萌動,是冬去春來的標誌。
  • 冬至到 | 為什麼老廣說冬大過年?還有這些講究
    冬至到 | 為什麼老廣說冬大過年?冬至「數九」冬至日也意味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冷的「數九」嚴寒天氣。古代先民認為,從冬至起,每數九天算一個「九」,數到九個「九」,共計八十一天後,春天便翩然而至。
  • 冬至大如年 記得回家吃團圓飯
    來源:廣州日報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鍾葵12月21日,星期一,農曆十一月初七,冬至。在二十四節氣中,冬至是一個很特殊的日子。而「冬至」二字也蘊含同樣的意義,我們不能把「冬至」簡單地理解為「冬天來臨」。冬者,終也,藏也。至者,極也。意為「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亦即一年中的陰氣至此日便到了極點,冬至過後,陽氣便逐漸增長。用一句話來表達這一含義,就是「冬至一陽生」。
  • 【中國鄉愁】敦煌:難忘那一抹鄉愁--媽媽的冬至飯
    【中國鄉愁】敦煌:難忘那一抹鄉愁--媽媽的冬至飯 2020-12-21 19: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進九」啦!今年的冬至有點特別!
    「進九」啦!今年的冬至有點特別!「土木相合」平均20年一遇,但像這次角距離如此之近的「同框」現象,實屬罕見,堪稱一次「大合」。這次「大合」是自1623年7月17日以來最接近的一次,下次再這麼近的「大合」就要等到2080年3月15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