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淵衝:從飛虎隊走出的翻譯大家

2021-02-07 中國教育新聞網

許淵衝展示印有飛虎隊標誌的圖冊(筆者攝)  

95歲的許淵衝,是奇葩,是集淵才和衝勁兒於一身的名士。還有許多人,包括他的夫人照君女士,覺得他是國寶。

老倆口在北京大學暢春園70多平方的蝸居裡,住了30多年。許淵衝每天翻譯十來個小時,經常到凌晨兩三點,將詩詞曲賦,翻譯成英語和法語,迄今出版了160種譯著,是中國乃至世界上唯一有此殊能的大翻譯家。他的法文版《唐宋詞選一百首》、《中國古詩詞三百首》、英文版《詩經》、《新編千家詩》、《唐詩三百首》、《西廂記》等佳作,在西方廣為賞讀,多首譯詩被國外的大學選作教材。

93歲,許淵衝獲得國際翻譯界的最高獎項「北極光」獎,成為該獎項自1999年設立以來首位獲此殊榮的亞洲翻譯家。

94歲,他被國家文化部推選為2015年「中華之光——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

95歲,他熱衷翻譯幾千萬字的莎士比亞全集。雖然此前已有梁實秋、朱生豪、卞之琳、方平等優秀譯本,可他並不買帳。他給自己規定好工作量,每天翻譯1000字。夫人喊「吃飯了!」他頭也不抬地回道,「還沒翻完吶,吃什麼吃!」

他的西南聯大老同學楊政寧說,「他像從前一樣衝勁十足,如果不是更足的話。」  

一.「三美」「三之」,譯趣無窮

許淵衝翻譯詩詞,以「三美」和「三之」而聞名。「三美」即「意美、音美和形美」。把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翻譯成「The boundless forest sheds its leaves shower by shower; The endless river rolls its waves hour after hour.),把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譯成:

Fishing in Snow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A lonely fisherman afloat

Is fishing snow in lonely boat.

把毛澤東的詩《為女民兵題照》中「不愛紅裝愛武裝」一句翻譯成「To face the powder and not to powder the face」,等等,皆是廣為傳誦的許氏神譯,渾然天成,手法老道,音韻和諧,給人以莫大的精神享受。

許老崇尚的「三之」,即孔子的「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樂之」,在翻譯效果上的體現。好的譯文不僅要讓讀者知道原文的意思,還要讓他們喜歡上譯文,從閱讀中得到快樂。而譯者本身也獲知於譯,以譯為樂。「三美」是「三之」的前提,「三之」是「三美」的效果。

為了「三美」和「三之」,許淵衝差不多天天趴在一張舊的小書桌上用功,或對著電腦輸入密密麻麻的譯文,用他夫人的話說是「一生如一日,從來沒有節假日」。別人看老先生似苦行僧,可他心裡卻美著呢。他說,「我就是喜歡翻譯,翻譯對於我就像水和空氣。我每天都和古今中外的精英對話,享受著創造的快樂,感到特別陶醉。」

楊振寧對此不禁嘆道:「我多年才有一個靈感,而他一天有多個。」

許淵衝和照君伉儷(1959年)許淵衝和照君伉儷在北京大學家中(2016年,筆者攝)   

二.諾諾之陣,「大炮」破冰

許淵衝對自己的翻譯頗為自信,曾經在名片印上「書銷中外六十本,詩譯英法惟一人」、「遺歐贈美千首詩,不是院士勝院士」。如今,他的譯著累計已達160種,不知他會不會更新自我推介?有人批評他王婆賣瓜,他笑著說,「那也要看賣的瓜甜不甜!」

他家窗前掛著一幅紅底黑字的對聯,上書「自信使人進步,自卑使人落後」,是家中雅聯中最大的一幅,活脫反映了主人率真、砥礪不休的個性。聽他講話,也是中氣十足,咬字清楚,眼睛注視著你,像指揮家一樣打出一個個有力華彩的手勢——這哪裡像95歲高齡的耋耄長者?在西南聯大時,許淵衝就有個外號「許大炮」,如今七十多載已逝,許多人或掂花微笑不語,或只道「天涼好個秋」,或「王顧左右而言他」,而他的「大炮」依舊噴射出熱情的火焰和智慧的光芒。

「我喜歡體育運動,在英國的一次桌球賽,我還得過冠軍。不然活不了那麼久。要全面,才能長壽。現在,我每天騎車個把鐘頭。還能遊泳,但遊泳館的人怕出事,不讓我進。」老人像孩子似地笑著告訴我們。

「過去折磨我,我也不在乎。說我歪曲毛澤東思想,現在還不都用我的譯法?我翻譯不是翻字,而是翻譯意。「不愛紅裝愛武裝」,「紅裝」我譯成「往臉上塗脂抹粉」(powder the face),「武裝」譯成「面對硝煙」(face the powder),powder 既表示「脂粉」,也表示「火藥」,和「紅裝」、「武裝」正好對應。毛主席詩中,「愛」和「裝」用了兩次,我用powder和face,也剛好用了兩次……」

因為被認為「歪曲毛澤東思想,逃避階級鬥爭」,這些妙譯曾為許淵衝招來了「一百鞭子」,造反派用樹枝整整打了他一百下,打得他坐都坐不下來。夫人只好找來兒子的救生圈,吹足氣,給他當凳子。當晚,他又把在挨批時琢磨出的毛詩詞新譯,趕記下來。

「中西文化要平等。外國漢學家,像耶魯大學的宇文所安(Stephen Owen)和英國的葛瑞漢(Angus Graham),認為中國人不能翻譯自己的文學作品。這是沒有道理的。如果我錯了,我改了。如果你錯了,你改。這樣文化才能進步。我現在翻譯莎士比亞,發現他也有問題。沒有人是100%正確的。一代新人勝舊人,長江後浪推前浪,這是必然規律。所以說空前可以做,但說絕後不行能說。文化必須要有後來人。我們都是站在巨人和前人的肩膀上,前人再高,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然不可能創造未來。」

「喝點水,喝點水,」夫人照君女士提醒道。她年過八旬,依舊端莊秀麗,熱情大方,講起夫君來,既敬且愛,還帶點甜蜜的嗔怒。

「許先生一個月前,上樓時跌了一跤,胳膊上劃了幾釐米長的口子,可遭罪了。可每天還是要譯完1000字。倔得很,倔了一輩子。」

許淵衝聽話地端起茶杯喝水,清癯的左臂上纏著白紗布。剛才,老先生為給我們找圖片,執意要搬動一個個書箱,還用手為我們撐住門,那倔勁兒和老派的紳士氣度,是骨子裡的,令人感佩!

三.西南聯大,投筆從戎

許淵衝出生於江西南昌的書香門第,母親擅畫,表叔熊式一是翻譯家,曾將劇目《王寶釧》譯成英文,在英國上演時引起轟動,受到英國大戲劇家蕭伯納的接見。許淵衝念中學時覺得英文不及中文高妙,對之不甚努力,1938年要考大學前,強記了30篇英文經典,居然以第7名的優異成績考入了西南聯大外文系。

1938年,許淵衝報考西南聯大用的高中畢業照

抗戰時的西南聯大堪稱中國最著名的高等學府,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西遷昆明,聯合而成。大師雲集,俊彥汪洋。有陳寅恪、錢鍾書、聞一多、朱自清、沈從文、朱光潛,梁思成、金嶽霖、陳省身、王力、馮友蘭、費孝通,華羅庚、林徽因、吳宓等各領域的知名教授300餘人。傑出學生更是不勝枚舉,楊振寧、李政道獲物理學諾獎,鄧稼先和朱光亞為兩彈一星功臣,汪曾祺是著名作家,彭佩雲、王漢斌等人成為國家領導人……

許淵衝在聯大外文系,師從錢鍾書、朱光潛、吳宓、葉公超等名家,勤勉好學,意氣風發。讀大一時,就把聯大建築系才女教授林徽因的詩《別丟掉》譯成英文,發表在《文學翻譯報》上,從此在翻譯上聲譽鵲起。

更讓其譯名不脛而走的,是在歡迎陳納德和飛虎隊的招待會上。抗戰期間,中國曾一度完全喪失制空權,日機狂轟濫炸,陳納德組織了美國飛行員、地勤人員、機械師等近300人,來華抗日,短短一年內,摧毀日機約600架,有時一天就能擊落日機二十多架。而西南聯大所在的昆明,正是飛虎隊的大本營。

美國援華志願隊(飛虎隊)的部分飛行員(美國飛虎協會供照)  

在那次飛虎隊歡迎會上,「三民主義」(民族、民生、民權)令翻譯卡了殼,會議主持人——國民黨高級將領、軍委會戰地服務團主任黃仁霖,親自出馬,把該詞勉強譯為nationality, people's livelihood,people 's sovereignty,還是讓老美摸不著頭腦。當時,許淵衝和聯大外文系男生都坐在下面,只見他高高舉起了手,朗聲翻譯道,「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民有、民治、民享)」,用林肯總統演講中的名言詮釋了孫中山的話,賓主恍然大悟。許淵衝後來揭秘道,他為考大學而強記的30篇英文經典中,剛好就有林肯的這篇演講。他在中學集郵,有一張美國郵票,左邊印著林肯,右邊印著孫中山,上面也有林肯的這句名言。

據統計,抗戰期間,西南聯大有834名學生入伍,給飛虎隊當翻譯,參加遠徵軍和空軍。聯大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之子梅祖彥就是其中之一。在兇險的「駝峰」航線上,1500名中美健兒血灑長空,其中就有聯大的莘莘學子。  

四.加入飛虎,翻譯立功

談起怎麼給飛虎隊做翻譯,獲得飛虎勳章,老先生依然十分激動,指著老照片,滔滔不絕,仿佛又回到了當年抗日救亡「十萬學生十萬軍」的熱血歲月。

「我在西南聯大四年級的時候,飛虎隊來了。那時不叫飛虎隊,叫美國志願航空隊(American Volunteer Group,簡稱AVG)。1941年7月4日,陳納德帶AVG來,幫助中國打日本。陳納德是上校,在美國是上尉退役。他到中國來,提升到上校,有81架飛機,在昆明組成一個大隊,他是大隊長。但是沒有翻譯,就公開招考,只招了30多個,不夠。81架飛機,每架一個翻譯都不夠。」

「第一批入選飛虎隊翻譯的,有我的同班同學杜運燮,是個詩人。巫寧坤也是第一批,他給飛虎隊做翻譯,獲得蔣介石、宋美齡的讚許,宋美齡送給他一塊手錶,表示獎勵。」

杜運燮(1915-2002),是九葉詩人代表,其詩作《秋》因為「朦朧」曾被質疑,之後「朦朧」一詞卻演變成了詩歌史上的專用名詞,朦朧派也成了現代詩的重要流派。巫寧坤(1920- ),1943年赴美擔任中國在美受訓空軍師的翻譯,後任燕京大學教授,是著名翻譯家,英美文學專家,在「反右」、「文革」中飽經磨難,其英文回憶錄《一滴淚》轟動北美。

1942年,許淵衝在美國援華志願隊(飛虎隊)做翻譯   

許淵衝是第二批入選飛虎隊翻譯的。

「1941年9月,國民黨政府到各個大學外文系,招三四年級男生做翻譯。西南聯大去了三十幾個,都是三四年級男生。不去,就不能畢業。我們班上馬次甫,是回民,就沒有去。1945年抗戰勝利後,他回到北大讀書,才畢業,後來到中學教書。」

「我們班是1941年10月參加的,都是四年級。全國各大學,如中央大學、復旦大學等,一共出了70多人,聯大佔了一半。不能都給飛虎隊,陸軍也要。飛虎隊分兩組,一組跟軍隊,一組到招待所。我在1941年11月和12月受訓,第一關要搞清飛機的種類和情況,比如美國的P40、英國的水牛、日本的零式……第二關要記住中國、日本、越南、緬甸等國的地名。後來我被分到機要秘書室的情報科,設在昆明巫家壩機場。大隊有四個組,G1管人事,G2管情報,G3管作戰,G4管後勤。當時,機要秘書是林文奎少校。清華大學畢業後,考入杭州筧橋空軍學校,是第一期第一名,宋美齡也獎給他一塊手錶。他愛國。後來在臺灣做了空軍司令。」

「陳納德辦公室在中間,情報科在北邊,和陳納德辦公室相對。G1人事科和G2情報科每天8小時,G3作戰室(operation room)24小時有人,至少有兩個,輪流翻譯。陳納德有兩個情報來源:中國情報,由雲南省政府主席、國民黨滇軍將領龍雲提供;美國情報,有的來自美國,陳納德也派人到越南、緬甸搞情報,由專人翻譯。」

「機要秘書室有四個翻譯。第一個是我的聯大同學杜運燮,12月跟隨陸軍去了緬甸前線。1月份我接替他。我的工作有兩項:一是把中國方面的情報翻譯成英文,交給陳納德,交情報也不要喊『報告』,敲敲門就進去了。陳納德不怎麼說話,是軍事機密,也不能談。二是把陳納德給中國的匯報翻譯成中文,然後直接送給蔣介石和宋美齡。這些內容我日記裡都不能寫,要保密。」

1942年7月4日,美國援華志願隊解散,重組為美國空軍中國特遣隊(China Air Force Task,簡稱CAFT)。許淵衝結束了飛虎隊翻譯的戎馬生活,順利畢業。後到法國巴黎大學學習法語,練就了中、英、法互譯的絕活。

因為工作勤勉,翻譯得又快又準確,許淵衝曾榮獲一枚銀質飛虎勳章。

當我們請求一看時,許淵衝擺擺手說,「看不到啦,『運動』時都沒收了。」

照君夫人笑嘆道,「他們把好的東西都收走了。」

我們把歷經十餘年往返中美艱辛攝製的大型紀錄片《飛虎奇緣:一個中國記者和他的美國朋友們》的光碟贈給許老,並告知中國中央電視臺、近三十個地方電視臺和美國的中文電視臺已經播出此片,我們現正抓緊拍攝續集。因為這些飛虎老兵都已年屆耄耋,時不我待了。許老聞訊甚喜,勉勵我們,應該把這段珍貴的歷史記錄下來,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工作。   

95歲的許淵衝能報出70多年前聯大外文系師生照上每個人的名字:有知名教授葉公超、吳宓,有同窗英才朱樹颺(翻譯家)、楊靜如(《呼嘯山莊》譯者)、吳其昱(法蘭西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黃維(抗戰參軍犧牲)、杜運燮(飛虎隊和遠徵軍翻譯,後成為九葉派詩人)、徐璋(飛虎隊翻譯)……而今,健在者寥寥。(筆者攝)   

五.待「敵」如友,風光霽月

許淵衝是一個真性情的人,無論是對師長,還是對學生,甚至是對他的論敵,都是心無城府,坦然相交。

《山西文學》主編、作家韓石山在報上發文《許淵衝的自負》批評他,他寫了一篇《是自負還是自信》反駁,投到同家報紙不發。情急下,他找到韓石山,說「要不發在您《山西文學》上吧?」對方居然同意。兩人遂成莫逆。許家珍藏的墨寶——「春江萬裡水雲曠,秋草一溪文字香」,就為這位不打不相識的忘年交所贈。

許淵衝的隨筆集《追憶似水年華》和其續集,回憶西南聯大,紀實生動,妙語連珠。新書出版後,他馬上寄贈給健在的師友和已故師友的子女們,並寫上量身定做的題詞:

給物理學家楊振寧的題詞是:科學是多中見一,藝術是一中見多。

給作家汪曾祺的題詞是:同是聯大人,各折月宮桂。

給歷史學家、清華大學教授何兆武的題詞是:當年春城夢蝴蝶,今日清華聽杜鵑。

給畫家吳冠中的題詞是:詩是抽象的畫,畫是具體的詩。

給「兩彈一星」元老王希季的題詞是:衛星是天上的詩詞,詩詞是人間的明星。

他也送書給老同學、翻譯家趙瑞蕻。兩人翻譯原則迥異,許淵衝求「美」,趙瑞蕻求「真」。20世紀90年代中期,在全國翻譯家和讀者參與的《紅與黑》大論戰中,雙方各執一詞,肝火旺盛。過後,許淵衝則坦坦然地題贈——「五十年來《紅與黑》,誰紅誰黑誰明白」,令獲贈者又好氣又好笑。有幾次論戰太火爆,就連一向好脾氣的外語界元老王佐良都動了氣,堅決表示退出。可是,許淵衝在會上再見到這位大家時,照樣拿出新書送他,請他賜教。王佐良無奈地笑道:你以後少炮轟我行不行?

21世紀初,楊振寧定居清華時,許淵衝組織在京聯大同窗聚會。從左向右依次是:中國「兩彈一星之父」朱光亞、翻譯家許淵衝、獲諾獎的物理學家楊振寧、經濟學家王傳綸、兩院院士王希季。他自豪地說,「這幾個人代表了聯大的理文法工四專業。」  

許淵衝對錢鍾書先生尤其尊敬,特別服膺後者的翻譯「化境」說——即譯文要看不出翻譯的痕跡,如鹽化水,羚羊掛角,無跡可求。錢鍾書對許淵衝勤譯詩詞,也頗予鼓勵。他評價許淵衝的英譯《李白詩選》,說:太白「與君苟並世,必莫逆於心耳。」又說他的《翻譯的藝術》專著和《唐詩三百首》英譯:「二書如羽翼之相輔,星月之交輝,足徵非知者不能行,非行者不能知。」許淵衝夫婦至今珍藏著錢鍾書的16封來函。

「錢先生和夫人楊絳住三裡河,以前我們每年都去探望。後來我們也老了,跑不動了。」照君夫人坦陳道。如今,錢鍾書夫婦都已駕鶴西去,讓人不勝唏噓。   

六.情同後生,與人方便

許淵衝多年前一個學生,成了北美英語脫口秀笑星、網紅,讓我們一定代為問候。他叫崔寶印,綽號「北美崔哥」。曾受郎平之邀做過女排的隨團翻譯,也曾為微軟的比爾·蓋茨、波音的艾倫·莫利等做過同聲傳譯,創造了一小時1000美金的翻譯天價。他80年代初就讀於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上過許淵衝的英語課。崔哥回憶說,許老師上課總帶一大挪書,有半人多高。大嗓門,說英語抑揚頓挫,他老是強調,「The art of Chinese translation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European.」大意是「中文翻譯的藝術不同於歐洲文字的翻譯藝術。」崔哥用手打著節拍,模仿許先生,鏗鏘有力、拿腔拿調地蹦完這句英語,差點沒把我們樂翻。

許淵衝得知了這位高足的問候,十分驚喜,前傾著身體,連聲問他住美國哪裡,生活怎麼樣……照君夫人立刻拿來通訊本來做記錄。聽說可以微信留言,他便對著手機即興大聲講道:「寶印啊,好久不見了。今天知道你的消息,非常高興,聽說你在美國搞脫口秀,很好啊。中英語言最大的差別是:中文是意大於言,英文是意等於言;中文內容大於形式,英文內容等於形式。你利用這個關係,好好搞脫口秀。我們將來慢慢聯繫吧。」說完,他又把留言仔細聽了一遍,滿意地點點頭,像孩子會玩了一樣新玩具那麼開心。

許淵衝知道我們需要一些老照片,事先便準備好了雲南師範大學(建於西南聯大舊址)製作的《許淵衝》寫真集,軍裝照、遊泳照、聯大班級照、獲獎照、結婚照……有上百張之多。他不僅逐頁講解,還大方地說,「這些照片你們都可以用。」

2015年,許淵衝夫婦應邀到雲南師範大學(建於西南聯大舊址)舉辦的西南聯大講壇講學,該校特地製作《許淵衝》生平圖冊。  

不一會兒,他又找來一張合影: 2006年,他和夫人站在美國自由女神像前,戴著墨鏡,既酷又靚。

「這也可以公開?」我們問。

「當然,拿來就是讓你們用的。」許淵衝慷慨允道。夫人笑眯眯地默許。

曬照片,秀恩愛——不亞於時尚的年輕人啊。

2006年,許淵衝和照君伉儷在美國   

照君夫人看我們帶來許淵衝的譯著,善解人意地問道,「是要先生籤名嗎?」

我們靦腆地點點頭。

她忙敦促夫君,「別光顧講話,趕緊籤名。」

許淵衝便把書平放在腿面上,穩穩地書寫著,一筆一划,工整俊秀。然後,左手費力地繞過沙發背,要拉開小書桌的抽屜,

「他還要蓋上印。」照君夫人解釋道。

我們連忙幫他取來。

老人家又穩穩地蓋上印章,印文飽滿而鮮紅,仿佛一顆跳動著的燙熱的心臟。

就憑這籤名、蓋印不抖的雙手,健談的大嗓門,全無機心的處世,還有多年不渝愛情的滋潤,許淵衝讓我們感覺:他在身體上雖已步入黃昏,但在精神上卻仍是一位如日方暾的勃勃少年,他能譯完莎士比亞全集,並能譯得盡善盡美,石破天驚。

許淵衝夫婦珍愛的9歲兒童生日祝福

七.尾聲

不知不覺,訪談兩個多小時過去了,已近一點。許先生每天要午睡的,深度睡眠幾個小時,醒來後,獨自騎自行車溜達一圈。晚上至凌晨,才是他的黃金工作時間。

他的單人床,就在小書桌旁,床頭有一把頂端脫落的竹蔑扇。

「他像孩子一樣,睡下就睡得特別香,醒來眼睛一睜,就起來了。這種人純真,一睡就著。」照君夫人笑道。想想,也是。

環視他們簡陋的小屋,在四樓,沒有電梯。滿眼除了書還是書,層層疊疊,擠放書架上、陽臺上、沙發後、床邊床下,還有一隻只紙箱內……許先生十來平米的電腦房,也堆滿了放書的牛奶盒,挨挨擠擠。不僅轉身有些困難,連走路都容易磕著,絆倒……照君夫人說,這裡住的都是北大老教授,教了一輩子書,像他們那樣一住就是30年。在上個世紀80年代,這一帶算是最好的房子。現在如果搬家,就要到很遠的地方,遠離了熟悉的師生,對於唯一一個孩子在國外的他們二老而言,實在有諸多困難……此景此言,不禁令我們想起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所描,豈不就在眼前嗎?

我們依依告別出來後,發現暢春園附近、北大西門對過有幾家餐館。擇其中一家「老丁燒烤」吃中飯,味道頗可口,不禁點了幾樣菜,給兩位老人家送過去。怕驚擾他們午睡,就留在門衛那裡。他們都認識這位90多歲還騎車轉悠的老先生。我們還在留言條上,附了一首打油詩:  

興至

暢春園向北,「老丁燒烤」美,

閒來可品嘗,伉儷情如水。

「大炮」善夜戰,雄心破壁壘,

中外交口傳,譯壇綻奇蕊。

晚上打電話探問,依舊是照君夫人接的電話。許淵衝先生全心翻譯,她包攬一切家事,兼當24小時秘書。

她說,「門衛打電話給我們,說有人給你們送外賣。我們沒有訂外賣呀。以為是詐騙。看到留條,才明白怎麼回事。嚇死奶奶了!我告訴爺爺,是你們送的,沒有毒,可以吃……」

我們聽了,不禁大樂,但又頗為傷感,乃至心痛。

許淵衝先生向筆者講解西南聯大老照片(2016年8月,莊志霞攝)

許老生活簡樸,於翻譯外別無他求,一生孜孜矻矻,把中華民族悠久璀璨的文學和文化推廣到了世界,也讓國人認識了其他國家的文化經典。為了這份文化偉業,這匹老驥仍在天天奮鬥著。雖然他甘於「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多年能夠把「吃的草」變成「擠出的奶」,但也希望社會能為他創造好一點的生活條件,讓這樣的奇才和國寶級大家在爭分奪秒創造世界文化瑰寶的同時,得以頤養天年。

(本文照片除註明外,均為許淵衝夫婦提供,文亦蒙其賜正,特表謝忱,並感謝中國青年出版社編審莊志霞老師陪同前往賜教。)

2016年9月26日敬寫於金陵雨馨苑   

作者簡介:

趙慶慶,南京大學外語部副教授,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理事,加拿大華人文學學會委員,加華作協會員,《世界日報》華章版編委。南京大學英美文學碩士、加拿大艾伯塔大學比較文學碩士。出版《楓語心香:加拿大華裔作家訪談錄》、《講臺上的星空》、《霍桑傳》、《停止呼吸》等。

相關焦點

  • 這項榮譽,百歲翻譯泰鬥許淵衝先生實至名歸
    第一次見到翻譯大家許淵衝是在2019年1月9日,這位畢生致力於翻譯工作的中國詩詞英法韻譯專家,有著多項榮譽:2010年獲全國翻譯行業最高榮譽獎——「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2014年又獲世界翻譯界最高獎項——國際譯聯「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成為亞洲獲此殊榮第一人……許淵衝先生與《名人傳記》記者穆安慶2019年,適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
  • 99歲翻譯家許淵衝,把唐詩宋詞翻譯成英文,美得令人沉醉
    許淵衝的書桌(圖片來自網絡)北京大學的暢春園裡,有一排排80年代建造的教職工住宅。其中的一扇窗,常常亮燈至深夜三四點,這便是翻譯界泰鬥、99歲老先生許淵衝的家。許淵衝,北京大學教授、翻譯家,畢生致力於中西文化互譯工作。
  • 97歲翻譯家許淵衝,把唐詩宋詞翻譯成英文,美得令人沉醉
    許淵衝的書桌(圖片來自網絡)北京大學的暢春園裡,有一排排80年代建造的教職工住宅。其中的一扇窗,常常亮燈至深夜三四點,這便是翻譯界泰鬥、97歲老先生許淵衝的家。許淵衝,北京大學教授、翻譯家,畢生致力於中西文化互譯工作。當今世界,在漢語、英語、法語之間靈活遊走的翻譯家,許淵衝乃第一人。
  • 翻譯大家許淵衝:曾被指為提倡亂譯的千古罪人
    ▼翻譯大家許淵衝近照。 (出版社供圖)  ▲西南聯大培育出許多世界一流的大家,此為許淵衝(左2,翻譯終身成就獎)和老同學聚會。左2是梅貽琦,左4為許淵衝。 (出版社供圖)  在當今世界,既能英譯漢、法譯漢,又能漢譯英、漢譯法,左右開弓的翻譯家,僅有92歲的中國翻譯大家許淵衝一人。記者剛剛從海豚出版社獲悉,27冊的《許淵衝文集》即將在本月底推出。這套書,將全面展現這位傳奇翻譯家一生的心血結晶。  他在海外聲譽極高,曾有一個美國雜誌排出了世界100個革命家,他作為「翻譯方面的革命家」排在第92名。
  • 翻譯家許淵衝:100歲前一定要譯完莎翁全集!
    聯大的求學歲月為許淵衝夯實了中西文化基礎,也由此開啟了他的翻譯生涯。西南聯大人才濟濟、名師薈萃,聚集了聞一多、陳寅恪、朱自清、馮友蘭、錢鍾書等學術大家。1997年5月許淵衝與楊振寧久別重逢,攝於清華大學1941年,美國空軍「飛虎隊」援華抗日,西南聯大外文系的所有男生都被調去做翻譯。
  • 關注 | 許淵衝人生自傳《夢與真》面世 一字一句均見翻譯大家真性情
    近日,由河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夢與真——許淵衝自述》是著名翻譯家許淵衝迄今為止最完整的人生自傳。該書不僅展示了許淵衝將近一個世紀的追夢歷程,更以坦蕩的胸懷,如實記錄了他與著名翻譯家趙瑞蕻、王佐良以及江楓、許鈞、陸谷孫等翻譯家圍繞翻譯的「真」與「美」、「神似」與「形似」等涉及翻譯核心的問題展開的大論爭,一字一句均可見作者的真性情。 自首期《朗讀者》經央視播出後,很多觀眾都深深記住了「許淵衝」這位翻譯大家的名字。據了解,許淵衝1921年生於江西南昌。
  • 分享|許淵衝的詩歌翻譯之美
    Hello,我是Iris.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位優秀的翻譯家——許淵衝其實很多人都不了解許淵衝先生,他是一位出色的翻譯家,由他翻譯的中國古詩,可以達到人詩和一的境界。今天我帶領大家欣賞一首由許老翻譯的詩。1.把「欲」翻譯為「foresee「 將風擬人化,使詩句更生動形象。2.把「積雨」翻譯為「endless songs sung by rain」「雨作的歌聲「 是不是感到一絲活潑可愛。3.把」初日「翻譯為」The rising sun」 「正在升起的太陽「就是初日。
  • 許淵衝:因翻譯毛澤東詩詞挨了一百鞭子
    [導讀]儘管當年因為翻譯毛澤東詩詞「不愛紅裝愛武裝」讓許淵衝挨了一百鞭子,但今天他依然對這句詩的翻譯很得意。他把「紅裝」翻譯成「power the face」,「武裝」則是「face the powder」。
  • 許淵衝:轉換不同語言之美的百歲翻譯家
    就在這間能感受到歲月流淌的書房裡,這位從書架上、從《朗讀者》屏幕上走下來的「翻譯狂人」,激情澎湃、手舞足蹈地宣揚著他的翻譯理念。說到翻譯詩詞的樂趣,自豪和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提及不同的意見,他高聲辯駁,言辭中充滿批判。翻譯工作充塞了許淵衝人生的全部時空,是他一生永無止境的追求和永遠解不開的夢。    然而,許淵衝對外語的初體驗並不美好。
  • 許淵衝被醫生斷定只剩7年壽命,凌晨4點睡覺,86歲患癌,現已99歲
    這是許淵衝。許淵衝其人想必大部分讀者都很熟悉,他是中國翻譯界真正的泰鬥,是亞洲第一個獲得「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的翻譯家,他在10年前已獲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正是他使中國古典詩詞文學走向世界,讓歐美人了解了中國傳統文化和語言藝術之美,你所讀的《紅與黑》,《約翰·克裡斯託夫》等著作,多半都是出自他之手。
  • 許淵衝因翻譯挨鞭子,93歲獲國際翻譯獎:真正的學者,靈魂純淨
    於許淵衝而言,翻譯不僅僅是事業,更是生命的堅守。因為鋒芒畢露、清高不服輸的性格,許淵衝最喜歡與人爭論,加上他的翻譯理論一直飽受爭議,所以得罪人是常有的事。最初,許淵衝之所以想走翻譯的道路,只因從事翻譯事業的表叔從國外帶回來很多錢,並帶自己去看了電影。考上西南聯大外文系後,許淵衝沐浴在自由浪漫的學習環境裡,更加堅定了要從事翻譯的決心。
  • 百歲翻譯泰鬥許淵衝:跨越時代,不改一腔赤誠
    新華網北京6月11日電(記者 王志豔)2014年,國際譯聯將2014「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授予了93歲的中國翻譯家許淵衝。這個每三年評選一次的國際獎項,旨在表彰那些推動文學翻譯發展、為世界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貢獻的翻譯家們。自1999年設立以來,這是第一次授予亞洲學者。
  • 許淵衝:詩譯英法惟一人
    由於缺乏翻譯,西南聯合大學外文系的所有男生被集體徵調到了「飛虎隊」。 在歡迎陳納德的招待會上,一句「三民主義」讓語言不通的賓主雙方冷了場――沒人知道該如何翻譯。招待會的主持人是國民黨高級官員黃仁霖,他親自上陣,把該詞勉強譯為:nationality,peop le 's sovereignty,people's livelihood 。適得其反,在場的美國大兵更找不到北了。
  • 讓董卿跪地聆聽的翻譯家許淵衝:讓中國影響世界
    他做的翻譯不是最簡單的「直接翻譯」,就像把「我有一隻小狗」簡單譯成英文「I have a dog.」而是,希望在翻譯中傳達出我對小狗的喜愛。換句話說,他想翻譯的是中國文化的「靈魂」,而不是簡簡單單的「皮肉」。許淵衝的學生俞敏洪:老師追求翻譯的「意境美」,他讓我看到了我們這代人的使命許淵衝為什麼會生發出翻譯「意境美」這種想法呢?
  • 熊光楷「點讚」許淵衝:隨心所欲不逾矩
    許淵衝是我國翻譯界一位備受尊重的標誌性人物。2010年,他獲得中國翻譯協會頒發的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2014年,他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的「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亞洲翻譯家。許淵衝至今筆耕不輟,新著迭出。而我之所以受到邀請為許淵衝老先生點讚,是因為許先生是我的老同鄉、老師長、老前輩。 許淵衝和我都是江西南昌人氏。
  • 「譯痴」許淵衝:「許大炮」的綽號伴隨了他一生
    許淵衝發牢騷,說領導是官僚主義,有眼不識泰山,加上抗戰時有在「飛虎隊」做翻譯的歷史,受到隔離審查。幸好朱樹颺能為他做證明,結論是:不是肅反對象,是個人英雄主義。 「肅反」之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期到了。1956年,許淵衝翻譯的英國詩人德萊頓的詩劇《一切為了愛情》得以出版。
  • 【中國風】98歲翻譯家許淵衝:我到100歲,一天能翻譯一千字
    【同期】  這個反正我行啊,我到一百歲,還能一天能翻譯一千字啊。世界上好像還沒有第二個,有沒有我不知道。  【解說】  從《詩經》《楚辭》到莎士比亞,許淵衝用中英法三種語言互譯,譯著已達100多本。2014年,他獲得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的國際譯聯「北極光」文學翻譯獎,這是自該獎項設立以來,第一次頒給亞洲翻譯家。
  • 「翻譯大師」許淵衝:86歲患癌,被斷定只有7年壽命,如今已99歲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西學東漸逐漸的又回到了東學西漸,越來越多的優秀翻譯家,將中國文化翻譯成英文傳向世界。在這一過程中,就湧現了一位傳奇大師,他的名字叫做許淵衝。因此,不出錯,用最直白的方式翻譯過來,成為當時的主流。但是像許淵衝這類大師看來,他們認為,翻譯就是要講究意境,太過於死板,將會失去文學的幽默。於是,許淵衝大師一直堅持著自己的觀點,並且一直走了過來。雖然飽經滄桑,雖然飽受指責,但他一如既往。
  • 許淵衝 以96歲的天真,阻擋了時間
    到目前為止,最賺足眼淚的仍是第一期中著名翻譯大家許淵衝先生。許淵衝已經96歲了,步伐踉蹌,但精神仍然矍鑠。他身上有著從民國而來的大師們特有的赤子之心,不少人為之感動。講起自己翻譯的第一首詩是因為喜歡一個女同學時,許淵衝露出了調皮的笑容。
  • 許淵衝憑什麼讓董卿多次跪地採訪
    許淵衝,1921年4月18日生於江西南昌。從1956年開始接觸文學翻譯,至今長達六十餘年,譯作涵蓋中、英、法等語種,翻譯集中在中國古詩英譯,形成韻體譯詩的方法與理論,被譽為「詩譯英法唯一人」 ,北京大學教授,翻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