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兩個侄子,大的叫樂樂,是我大弟弟家的孩子;小的叫安安,是我小弟弟家的孩子。兩個孩子相差11個月,從小一起長大,都是由我媽帶的。
後來長到五六歲開始上學了,分別都回到了自己家,由他們爸爸媽媽親自帶。
樂樂和安安從小在爺爺奶奶家長大,吃飯睡覺都在一起,所以性格很相似,愛說愛笑的,特別可愛。
可是回到自己家以後,由於我兩個弟弟和弟媳婦的性格不一樣,所以這兩個孩子居然在短短的幾年裡,性格發生了很大的差異。
我小弟夫妻倆性格都外向,喜歡說笑,所以安安的性格倒沒有改變多少,特別溫和,見人主動笑著打招呼問好。每次奶奶見了他,都忍不住拉著他的手問長問短,樂得合不攏嘴。
而我大弟兩口子都有些內向,尤其弟媳婦非常不喜歡熱鬧,不愛和人交往。所以,樂樂變得越來越內向,越來越不愛說話。有一次到了奶奶家也不問好,奶奶去拉他的手他還甩開了,惹的奶奶忍住眼淚流都出來了。
所以我們看到,一個孩子學會親近別人,在別人心裡有多麼重要。那之後,我大弟他們真的受了刺激,決心好好教育引導樂樂,希望他以後慢慢變得隨和一些。
01什麼叫做「親和力」?
心理學認為,「親和力」是指一種人們心理常有的定勢,也叫「親和效應」。比如原本素不相識的兩個人,由於一方或雙方都擁有親和力,兩個人於是很容易相處在一起。
如果一個人想和別人成為「自己人」,那麼在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情況下,就需要這個親和效應,讓別人對自己產生好感,使對方認同並喜歡自己。
一般的老師都比較有親和力,為了讓學生很快喜歡上自己,繼而喜歡上自己所教的學科,老師經常會面帶微笑,和學生交談,主動尋找學生喜歡的話題,讓學生認為自己可以做朋友。
有親和力的孩子,通常不驕傲、不驕橫、不自卑、有耐心,安靜地聽別人說話,熱情地參與到別人的活動中。使別人感到放鬆,願意接近他。
02為什麼要培養孩子的親和力?
蘇格蘭社會心理學家麥孤獨說:「人際親和是人的本能之一,是動物進化中的自然選擇。」
所以,親和力應該是我們經常表現出的心理行為。一個友好的微笑,一句貼心的問候,一個鼓勵的眼神,都能表現出一個人的可親和魅力,讓別人感到舒服,願意與之交往。
我同事家的孩子,以前非常有禮貌,見到我們都會問好打招呼,和小朋友們玩得也很開心融洽。
後來同事送他去學了跆拳道,性情卻大變了。其實他學得很認真,老師也經常表揚他打的好。可是他卻不經誇,開始驕傲起來。
見到別的小朋友在一起玩,就跑過去抬腳踢過去,或者手臂一揮就打過去,來顯示一下自己的威風。
這樣一來,嚇得那些小朋友都不和他玩了,也不喜歡他了,見到他就躲得遠遠的。本來一個非常可愛的孩子,一下子沒了朋友。
後來同事看出了問題,知道這樣下去不行,他會變一個大家都討厭的孩子,於是就打算幫他改正過來。
我同事看到別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就帶他過去,讓他給小朋友們講故事,唱歌,表演跆拳道,還讓他教別的小朋友。這樣一來,小朋友們不躲他了,他也重新得到了小朋友們的喜愛。
03如何培養孩子的親和力?
愛吵、愛鬧、愛淘氣是孩子的天性,可以說孩子們的世界是大人們所賦予的。所以,為了培養他們擁有良好的交往能力,父母應該主動幫助孩子成為受歡迎的人,就像上面我的同事那樣。
如何培養孩子的親和能力,讓他成為大家喜歡的人呢?
1、培養孩子平易近人的態度
家長應該告訴孩子,平時對人要態度溫和,不驕傲,不霸道。因為如果要和別人建立和諧的關係,必須要注意自己的態度。
那些囂張跋扈的人,永遠都不會交到知心朋友的,並且自己的行為也得不到別人的支持,反而會得到大家的排斥。
只有態度和藹,真誠待人,尊重別人,對人有禮貌,才會得到別人的喜愛和欣賞,才能讓人覺得可愛可親,給人留下好印象。
2、讓孩子學會吃虧、學會分享
古話說得好:「吃虧是福。」
麗麗是獨生女,在家裡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很寵她,要什麼給什麼,所以養成了她霸道、自私的個性。
有一天,她拿著媽媽新買的洋娃娃到院子裡,看到幾個小朋友在一起玩,她就走過去炫耀:「看我媽媽給我新買的娃娃,你們有嗎?」
小朋友一看,都把她圍起來端詳洋娃娃,一個個羨慕的不行。其中一個伸手去摸,麗麗厲聲說:「不要動,你給我弄壞了!」
還有一個小朋友,趁她不注意偷偷摸了一下,麗麗上去推開他,那個小朋友摔倒在地上哭了起來。後來,小朋友們都不喜歡麗麗,不再和她玩了。
所以,家長要告訴孩子,平時有了好東西和大家一起分享、一起玩。不要爭強好勝,不要斤斤計較,否則就會變成麗麗那樣,小朋友們都不喜歡她了。
那些斤斤計較、自私自利的人,別人是不會喜歡和他相處的,最終會成為「孤家寡人」。只有那些大方的、樂於助人、先人後己的人,才會擁有更多的朋友。
3、常常燦爛的微笑
家長要告訴孩子,在交往中不要吝嗇他的微笑。要知道,燦爛一笑是施展親和力最有效的開場白,沒有人會不喜歡一張充滿微笑的臉。
當你燦爛微笑的時候,即便是心情不好的人,看到你的微笑也會變的心情好起來。你的微笑,會給人帶來溫暖,會讓人愉快,會使人想靠近你。
4、讓孩子學會良性競爭
現在社會競爭很激烈,無論是成人的世界,還是孩子的世界,無時無刻都存在著競爭。
家長應該告訴孩子,雖然學習上要努力地超過前面的同學,但是不應該有過重的的心理壓力。不能心懷嫉妒、不擇手段,也不能自我否定、自暴自棄。
不要什麼事都一定要超過別人,應該學會自我競爭,能夠做到每一次都比之前的自己進步一點,那才是最好的競爭。
孩子具有了親和力,就會擁有更多的友誼、更多的快樂。在以後的社會環境中才會遊刃有餘,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幸運。所以,家長應該從小就注意培養孩子的親和力,使孩子與他人的交往富有社交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