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厚重的歷史和千載的文明撰寫著東萊大地的故事。今天,歷史的機遇在萊州灣畔交集,開拓創新的中昌人正以「藍黃」規劃為契機,呼應國家政策在縣域城市的落實,調整企業未來發展格局,演繹出一曲轉方式調結構的發展旋律。
■集團簡介
山東中昌開發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房地產開發、建築總承包、鋼結構安裝、新型建材生產、社會福利服務、文化傳媒、生態農業等於一體的集團型企業。集團位於山東省萊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佔地面積30公頃,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便捷。
目前,集團公司擁有固定資產10億元,職工4500餘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800 餘人。下轄五大事業部,12個子分公司。
公司擁有房屋建築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鋼結構工程專業承包一級、建築裝飾裝修工程專業承包一級、房地產開發二級等10餘項經營資質。公司年施工面積200萬平方米,竣工面積120萬平方米,年開發面積50萬平方米;優良率85%,合格率100%。
■創業篇
「嚴管、實幹、優質、高效」等一系列企業文化理念,為中昌集團向更高、更強、更遠的方向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
山東中昌開發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的前身是1993年成立的萊州市開發建設總公司。萊州市開發建設總公司誕生於改革開放大潮風起雲湧之際,公司成立初只有一個建築隊、一個車隊和一個預製廠。為讓公司在萊州建築市場上不做配角,公司領導班子團結一致、夙興夜寐、殫思竭慮地賺取創業第一桶金。
可謂有志者事竟成,公司承攬的第一個大型工程——6000平米的藍帶方便麵車間,在短短6個月的時間內竣工,工期提前了一倍多,並榮獲 「山東省優質工程獎」。都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公司很快發展到擁有4個建築隊,規模、力量、影響、信譽等都開始在萊州站穩腳跟。
規模擴大的同時,企業文化迅速成長起來,形成「以質量求生存、以信譽求發展」的發展理念和「嚴管、實幹、優質、高效」的管理理念。可以說,一系列企業文化理念為公司向更高、更強、更遠的方向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
■轉調篇
20年,中昌集團實現了華麗轉身,從建築走向文化,走向服務,走向新農村建設
隨著經濟迅速發展,國家對資源和環境調控的力度加大,並適時提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方針。
只有適應時代發展與變革節奏的企業才能成功。公司遵循國家大政方針,從大處著手,根據實際提出了發展環保產業、保護環境的計劃。結合萊州市建築業快速發展、建築材料供不應求的市場現狀,以及老式建築材料國家明令停產、新型建築材料得到國家支持和建築商歡迎的趨勢,公司組成專門小組進行驗證、調查,提出在萊州市率先發展新型建築材料行業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得到上級部門的一致肯定。
經過跑手續、購設備,2004年,公司在萊州率先成立了金都新型建築材料公司。經過近10年的發展,目前萊州市金都新型建築材料有限公司的生產線已由原先的3條增加到12條,年生產能力達到25萬立方米。公司生產的新型砌塊材料是利用粉煤灰、尾礦砂、爐渣、礦渣進行高溫蒸壓而成,成品具有輕質、易切割、保溫、隔熱、防潮、環保、易於施工等優點,而且可以大大降低建築成本,備受建築行業青睞。
在充分利用「三廢」的基礎上,公司又運作投產了鑫星水泥有限公司。鑫星水泥有限公司的主要原材料和熟料都是通過外地採購,同時充分利用本地的廢爐渣、礦渣、粉煤灰,按照一定比例進行科學配方生產,整個生產過程實現電腦系統監控,鑫星水泥有限公司也成為膠東半島自動化程度最高的水泥廠之一,其粉塵排放標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第一次轉調,公司實現了從單一行業向縱深行業進軍,也為內部資源的整體配置打下堅實基礎,開啟了向集團化方向發展的步伐。
■拓展篇
文化傳媒公司的成立,標誌著中昌集團已向文化產業進軍,也預示著企業未來轉型發展的重心和方向
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和層次,通常會遇到瓶頸,如何突破瓶頸、實現蛻變至關重要。中昌集團從1993年成立至今已有20年的發展歷史,母體產業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國家調控,如何調整產業結構,實現再次飛躍,成為擺在中昌集團面前的重要課題。深思熟慮後,公司領導班子提出向服務業進軍的口號。
萊州人口老齡化逐漸加劇,養老問題日益突出,解決養老問題成為各級部門的重要課題。在這種情況下,萊州市委市政府經過充分調研和研討,決定由市民政局指導,中昌集團投資興建萊州市社會福利中心。萊州市社會福利中心位於雄山(牛蹄山)南側,東臨大基山森林公園,南傍庫容量784萬立方米的飲馬池水庫,西臨市人民醫院,冬暖夏涼、空氣清新、青山綠水交相輝映,是萊州「上風上水」的休養福地。
該項目佔地面積202畝,總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計劃投資6.8億元。項目設計高點定位、一次性規劃,分期建設,建成後可容納2100名老年人同時入住。其中,共計3萬多平方米的一期項目綜合服務樓、老年公寓和活動中心(老年大學),已經於2012年重陽節正式投入運營。
無疑,萊州市社會福利中心的建設和投入運營,對解決當地及周邊縣市區人口老齡化、空巢化問題將起到積極作用,為老年人提供一個養怡歡樂的居所的同時,還有利於促進當地社會的和諧穩定。可以說,這是黨的十八大報告精神「大力發展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在縣市區基層深入落實執行的一個典範。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他特別指出,要將文化產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要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與國家的各項政策積極呼應,公司2012年積極運作成立了山東中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文化傳媒公司的成立,標誌著中昌集團已向文化產業進軍,也預示著企業未來轉型發展的重心和方向。
「三農」問題一直是國家關注的焦點。近幾年,公司始終堅持幫扶周邊村莊建設的理念。2012年,公司決定投資10億元涉足生態農業項目,同時幫扶上田家村新農村建設。生態農業項目以綠色、生態、文明為理念,在充分利用當地生態資源的基礎上,進行南茶北移,在天堂山進行有機綠茶栽培,力爭建起我國緯度最高的綠茶栽培基地。
二次轉調實現了中昌集團由第二產業向第一、第三產業的轉型,標誌著公司未來發展格局雛形已經顯現。
■責任篇
公益餘音經久不息,道義之心數十年如一日,中昌集團用默默的行動擔當著民營企業的責任
公司的發展與壯大離不開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厚愛,公司強大的同時應積極反哺社會。有這樣一筆公益帳單記錄著中昌集團的社會責任感:2006年向聾啞學校、敬老院捐款捐物8萬元;2007年向夏邱鎮官前村道路硬化、程郭鎮東蠶村道路硬化捐款4萬元;2008年向公司困難職工捐款10萬元,向白血病患者捐款3萬元,向汶川地震災區捐款15萬元;2009年向公司3名困難職工家庭捐款6萬元,民政愛心捐款3萬元;2010年向玉樹地震災區捐款16萬元,向萊州當地中小學校捐款3萬元;2011年民政愛心捐款7萬元,向邊防派出所和預備役部隊擁軍捐款6萬元;2012年民政愛心捐款5萬元。
此外,公司2008年捐資800餘萬元為萊州市城港路街道建立起5000平方米的省級規範化小學——中昌小學,並於當年投入使用,每年還為該校提供20萬元教育成才基金。目前,中昌小學在校生已達600餘人,先後獲得多項省市級獎勵,成為萊州市鄉鎮教育的典範和奇葩。2009年,公司投資500萬元建立起1400平方米的現代化幼兒園——中昌幼兒園。2012年底,公司又墊資1500萬元為萊州市南五裡村建設高標準小學。這些沒有報酬的項目充分說明中昌集團是一個敏於行善於做、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
誠信築就輝煌,質量締造品牌,創新贏得突破。20年的發展築就了中昌集團的脊梁——不但充滿生機,還富有責任。公司先後榮獲全國守合同重信用企業、2005-2010年山東省建設系統先進集體、2009-2010年度山東省建築工程質量管理先進單位、山東省建築業十佳安全管理企業、山東省消費者滿意單位、山東省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文明誠信民營企業、煙臺市建築業十強企業、煙臺市百強民營企業、煙臺市文明單位、煙臺市勞動關係AAA和諧單位等上百項榮譽稱號。公司還率先通過了ISO9001-2008 質量管理體系認證、GB/T28001-201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ISO14001-2004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和GB/T50430-2007工程建設施工企業質量管理規範認證。
企業發展與社會發展緊密相連,企業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戰略。20年,中昌集團實現了華麗轉身,從建築走向文化,走向服務,走向農業農村建設,她的轉型是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的有力詮釋,也是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轉方式調結構的一例典型代表。
未來,求實創新、艱苦奮鬥的中昌人將以先進的企業管理為武器,以企業文化為指引,以公司戰略目標為動力,起錨遠航。
(王旭光 田啟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