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上古天真論篇》第二大段原文: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
聖人、高明的人教給我們,說一切虛邪賊風我們都要學會躲避。
所謂虛邪,一年四季裡頭不正之氣,能夠傷人身體,讓我們的正氣變弱。
《素問·至真要大論篇》說:「夫百病之生也,皆生於風寒暑溼燥火,以之化之變也」。
很多種病都是因為風、寒、暑、溼、燥、火這六個邪氣,中醫叫六淫。風、寒、暑、溼、燥、火六氣平時都有,但是過度的話就變為六淫,傷人身體,侵犯人體以後可以變化,可以化可以變。
比如,人受寒以後,寒邪可以入裡化熱。寒溼體質、有寒溼之邪的人,久而久之也可以化熱,不僅當時受了風寒暑溼燥火可以讓人得病,有時還有可能埋下禍根,對以後身體發病起到影響。
《素問·生氣通天論篇》說「春傷於風,邪氣留連,乃為洞洩;夏傷於暑,秋為痎瘧;秋傷於溼,上逆而咳,發為痿厥;冬傷於寒,春必溫病。四時之氣,更傷五臟。」
春天多風,假如被風傷了,邪氣留連,風邪在體內留連,纏綿不去,可以得腹瀉病。夏天中暑,當時可能沒發病,到秋天可以變為瘧疾或者類似瘧疾的疾病。
秋天被溼氣所傷,上逆而咳,氣往上頂、咳嗽,發為痿厥,還可以得痿證和厥證。冬天受了寒,有可能冬季並不發病,到春天有可能犯溫病,就是寒邪以後化肺熱,春天才發病,叫春必溫病。四個季節的邪氣,交替傷害五臟。
六淫之氣風寒暑溼燥火,是使人得病的常見的重要原因。--外因
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所傷,由於情緒壓力,脾氣性格導致的疾病。--內因
飲食勞倦以及蟲毒所傷等。--不內外因
養生智慧:
一切對身體有傷害的外因都應該躲避。比如,「做好防曬就做好美白的一半」,特別是在紫外線強的地方,最重要的工作不是用什麼化妝品,首先是防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