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劑,須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借鑑、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中華藥海》、《中醫基礎理論》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前兩天,我的一個老同學給我打電話,訴說自己遇上的煩心事兒。
她這個人啊,從來體質都不算太好,最怕過的就是夏天。
因為夏天一到,空調涼風一吹,她往往受不了。就算不感冒,也會頭疼。
這不,入夏以來,她的頭疼病犯了好多次了。但是不開空調,辦公室裡其他人受不了,家裡的老公和孩子,更受不了。
更要命的是,一旦頭痛,三五天也好不起來。
為此,我給她出了一個主意。這個主意,小巧易行,我覺得也適合跟我的讀者說一說。
什麼呢?就是準備中藥防風和白芷,研成粗末,各6克,混合均勻。用的時候放入水杯裡頭,或反覆用沸水衝泡,加蓋悶15分鐘後飲用,或用水煎開一下,再小火慢煎5分鐘,服用藥汁。
怎麼樣?很簡單吧?
當時,我的這個同學剛好犯了頭疼病。用此藥茶一劑,第二天便感覺大大緩解。
這裡頭是什麼原因呢?我給你從頭說起吧。
首先,你要明白一個事兒,就是「風為百邪之長」。風邪,可以夾雜寒邪、溼邪等,襲擊人體。風邪負責把人的毛孔打開,溼邪和寒邪趁虛而入。在所有的風、寒、署、溼、燥、火六種外邪裡頭,風邪是載體,是老大。
這就是為什麼,夏天有人在吹空調、電扇以後,反覆出現頭痛等身體不適的原因了。因為你感的是風邪。再加上你所處的環境可能有寒,有溼,所以你就成了病邪集中攻擊的目標。
當然了,也並非所有人都如此。免疫力差、表衛不固、正氣虛弱的人,相對更容易發病。
那這個時候怎麼辦?中醫有各種各樣的辦法來應對。中成藥、湯劑,五花八門。在這裡頭,白芷和防風的藥對,是挺常用、有效的。
其中的防風,為傘形科植物防風的乾燥根,在東北一帶較為多產。這個東西性味辛、甘、溫,入膀胱經、肝經和脾經,善於解表、祛風、止痛,對風寒、風溼鬱表所致的頭痛、身痛有治療效果。尤其是風溼鬱表所致的頭痛,效果尤佳。其次,它善於治療風溼痺痛和風疹瘙癢。
其中的白芷,為傘形科植物白芷或者杭白芷的乾燥根。這東西性味辛、溫,入肺、胃、大腸經,善於解表散寒、祛風止痛、宣通鼻竅。風寒鬱表所致的身痛、頭痛、鼻竅不通,以及風寒溼導致的風溼痺痛,它都可以有效應對。從中醫藥性傳統理論角度說,白芷對前額、眉稜骨疼痛尤為有效。
所以,這兩味藥配合,主要就是祛風、散寒、勝溼、止痛。它對於夏季受風導致的頭痛,是有效的。
其實,這兩味藥配合使用,是早就有的事兒。《普濟方》裡頭有一個小配伍,就是用防風和白芷兩味藥,做成藥丸子,治療頭痛。到了現代,有一個中成藥(名字我就不說了),以防風和白芷為主要藥物,治療頭痛,效果也是經得起觀察考驗的。因此,咱們普通人拿它們泡點水喝,做點藥茶服用,是合適的。
不過,由於兩味藥都屬於解表藥,故而煎煮的時間不能過長。另外,氣血虧虛、陰虛火旺之人要慎用。它們都是辛散之品,是有傷正之虞的。
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