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證據"開口說話"的女法醫

2020-12-26 人民網重慶視窗

楊發英(中)不放過任何一個蛛絲馬跡(資料圖片)

  踏上重慶市銅梁區公安局大門的層層臺階,經過安檢口,進入刑事技術大隊靜靜的辦公區,仿佛一步步走近人命關天的中樞。這裡是全國示範刑事科學技術室,楊發英就是這裡的領軍人物。

  楊發英,重慶市銅梁區公安局刑事偵查支隊三大隊大隊長兼二坪派出所教導員。她先後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個人一等功1次,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最美職工」、「2019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範」等榮譽。她以對黨的事業的無限忠誠,對公安事業的堅定信念,用青春和熱血譜寫出一名「全國先進工作者」的傳奇故事。

  信念堅定 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

  小時候的楊發英被電影中的法醫形象深深吸引,當時她就立志成為一名法醫;高考時,她果斷報考了昆明醫學院法醫專業;大學畢業後她如願考入了重慶市銅梁區公安局,實現了自己的職業理想。

  法醫工作面臨的大部分現場地處偏遠,常常需要帶著沉重的裝備步行很長一段時間;檢查的屍體各種狀態都有。40攝氏度的高溫天氣裡,每次解剖,都是一種煎熬,解剖結束,手套裡儲滿了汗水,腳下也經常打溼一片。

  提幹後的楊發英,開始負責技術大隊整體工作,但是法醫工作一刻也沒有放下,新來的法醫出勘現場時總要跟著去。2016年5月,銅梁區舊縣街道發生一起惡性案件。現場勘驗和屍體解剖從早上8點持續到第二天早上5點。解剖結束後,其他的法醫休息了,但身為負責人的楊發英還要把現場和解剖結果整合起來,向領導匯報,提出現場分析意見,然後總結提取的物證,連續3天只睡了不到3個小時。

  業務精湛 對業務工作精益求精

  2004年7月從大學畢業參加警隊的楊發英,渾身充滿幹勁,面對一些突發案件,總是衝鋒在勘驗第一線。作為女法醫,她兼具了一名女刑警特有的細膩和睿智。眼鏡鏡片後面的那一雙眼睛,總是透著一股冷靜、堅毅和執著,精湛的業務技藝是她的武器,她在現場勘查中往往能發現一些常人不易察覺的「微量物證」,協助破獲多起疑難案件,同事們對她都心生敬佩。在她心裡,一切生命都值得尊重,那些遺物中藏著生與死的對話。

  公安局對刑事技術的經費投入,使法醫的工作環境日益改善,楊發英珍惜這樣的機會,那幾年,幾乎所有案子都需要楊發英複查一遍。2017年6月,銅梁區安居鎮發生一起非正常死亡事件,楊發英根據傷口切割痕、皮瓣形成等方面反覆分析認為,死者在生前以右手握刀對自己的頸部反覆切割,應為自殺,排除他殺。經嚴密偵查,事實和楊發英的推論完全一致。楊發英就是這樣執著地對每一起案件的縝密分析,得出一個個準確的結論,為偵查破案提供有力支撐。

  法醫工作不能閉門造車,要時刻跟緊技術的發展趨勢。每一樁殺人案,楊發英都要組織新來的民警整理案件信息,參加刑偵支隊的案件研討會,或者自己組織法醫開小研討會。面對值班備勤的工作壓力,楊發英依然要求法醫、技術人員參加全國的技術講座;法醫值班的人少,她就在培訓期間頂班,領導班、現場班全都值。在她的引導培養下,如今,技術室的法醫們雖然平均年齡不大,但都可以獨擋一面。

  從警16年以來,楊發英充分發揮刑事技術對公安工作的牽引支撐作用,帶領同事們在法醫這個特殊崗位上,以頑強的堅守、過硬的技術、無私的奉獻幹出了卓著的業績。累計勘查各種案(事)件2520餘起,出具法醫鑑定書1950餘份,協助偵破命案90起、刑事案件3810餘起,現行命案破案率始終保持100%,瑕疵案件和冤假錯案「零發生」。

  楊發英帶隊建成全市領先的DNA實驗室,團隊被重慶市公安局評為「春季指紋會戰成績突出單位」「刑事技術工作成績優異單位」,被公安部評為「全國示範刑事科學技術室」,楊發英帶領的團隊多次在全市公安機關指紋大比武中榮獲第一名,重慶市銅梁區公安局和楊發英均受到公安部刑偵局的通報表揚。

  潘鋒 劉伽玲 圖片由銅梁區公安局提供

(責編:陳易、張禕)

相關焦點

  • 楊發英:讓證據「開口說話」的女法醫
    信念堅定 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小時候的楊發英被電影中的法醫形象深深吸引,當時她就立志成為一名法醫;高考時,她果斷報考了昆明醫學院法醫專業;大學畢業後她如願考入了重慶市銅梁區公安局,實現了自己的職業理想。法醫工作面臨的大部分現場地處偏遠,常常需要帶著沉重的裝備步行很長一段時間;檢查的屍體各種狀態都有。
  • 法醫吳麗蓉:用第十一根手指說話
    中新網新疆新聞5月6電(安豔 魏東)一提起法醫,人們總會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冰冷的屍體以及寒光閃閃的手術刀。很難將這個職業與女性聯繫在一起,特別是一個身材嬌小、柔聲細語的女性。然而,伊州區公安局就有一位女法醫,同事稱她「吳一刀」,朋友叫她「吳大膽」。她就是法醫吳麗蓉。
  • 法醫「傳奇」:他讓18年前的「DNA」開口說話!
    (張宇正在對受害人屍體進行檢驗)他從事法醫工作已經15年了,在今年公安部開展的「清痕緝兇」專項行動中,更是在24天內接連破獲4起時間跨度已有10年以上的命案積案,其中一起命案時間跨度達18年。從17年前的陳舊物證提取證據,在法醫物證學上屬於技術難題,這也意味著,眼前的物證很可能無用。(張宇正在進行案件數據分析及比對)「當第一遍檢測失敗,我十分不甘心,案件必須要破!」張宇沒有放棄任何可能。
  • 央視重口味法醫神作火了,這位福建人能讓死人「說話」
    《法醫宋慈》是央視製作的一部非常有意思的紀錄片,自南宋到清末,歷代官府都將法醫學鼻祖宋慈所著的《洗冤集錄》奉為屍傷檢驗的指南;即使在今天,其中的檢驗理念仍然備受推崇。法醫學正是這樣一路發展完善,才得以幫死者傳遞訊息,為生者揭開真相。生和死是一個永恆命題,也是人類永遠無法跨越的鴻溝。
  • 《骨語》真實還原女法醫工作經歷
    《骨語》是一部取材自我國著名女法醫王雪梅工作經歷的刑偵探案劇,導演扈耀之近日在接受北京晨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希望通過劇中的案件偵破、法醫的工作,來讓大家體會到生命的寶貴,珍愛自己的生命,珍愛他人的生命。  拍攝初衷  《骨語》是根據中國首席女法醫王雪梅30年親身經歷的真實案例改編,而劇中的南山公園碎屍案、反偵查意識極強的兄弟殺人案、黑色大麗花模仿殺人案、發光骷髏案等16個案件的核心均來自於王雪梅著寫的《女法醫手記》。
  • 揭秘法醫群體 他們如何讓「屍體說話」
    「穿戴這些防護服,一方面可以避免法醫們在解剖時不慎汙染證據,也可以防止烈性傳染病』汙染』法醫們。」陳昌燦說道,法醫每次解剖工作少則1小時,多則數個小時,尤其到了夏天,再穿著密不透氣的防護服,每次解剖完,衣服都能擰出水來。
  • 讓屍體開口「說話」,央視爸爸手把手教你破懸案!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能讓屍體開口「說話」,替死者說出真相——面對種種證據,嫌疑人張某最終說出了真相。 案發當時死者曾兩次昏迷。第二次昏迷後,張某緊張之中,以為女孩死了,就決定拋屍。想破案就得讓屍體說話。於是,法醫成了破案的關鍵。 初步判定,死者為男性。長期泡在水中或者埋在不通風的潮溼空間的屍體,3-6個月表面會形成灰白色蠟狀物質,簡稱屍蠟。
  • 90後女法醫:「真相只有一個」讓我愛上邏輯推理
    中新網呼倫貝爾6月6日電 題:(愛國情 奮鬥者)內蒙古「90後」法醫代佳佳:為生者權替死者言  作者 烏婭娜 張叢瑩  口罩、手套、包裹全身的防護服,在廢棄的拆遷房裡,扎著利落馬尾辮的女法醫代佳佳正在一具高度腐敗的屍體上提取檢材,以期讓死者「說話」。
  • 他是現實中的「法醫秦明」 拼接碎屍鎖定犯罪嫌疑人
    劇中還有一個女法醫大寶,有著靈敏的嗅覺,和紮實的解剖知識。溫州也有這麼一群法醫,法醫吳子省也曾穿著防護服,戴著防毒面具,隻身一人鑽入汙水井,搜索屍體的其他部分;女法醫劉晶茹怕破壞骸骨形狀,用了整整一天時間,堅持用手和小鏟子一點點地挖出了人的206塊骨頭……  法醫的真實世界到底是怎樣?他們如何讓屍體「開口說話」?昨天,記者走進樂清市公安局刑事科學技術大隊,聽法醫吳響講述多年從業故事。
  • 《法醫宋慈》法醫宋慈
    然而,世界上有那麼一種人,可以破譯死亡密碼,讓死者「開口說話」,他們就是——法醫。 公元1247年,一位南宋官員在他61歲的時候,完成了一部曠世奇作。此書記載了他畢生斷案洗冤的經歷,和神奇詭譎的驗屍方法。這部著作的問世預示著一個全新的學科就此誕生,此書的作者就是世界法醫學鼻祖——宋慈。自南宋到清末,歷代官府都將《洗冤集錄》奉為屍傷檢驗的指南;即使在今天,其中的檢驗理念仍然備受推崇。
  • 《見習法醫》殺青 陳冰焦俊豔誰才是「第一女法醫」
    該劇憑藉引人入勝的劇情、先進科學的探案手法、以真人真事為原型改編的案件,引起網友的熱議,紛紛期望《見習法醫》能夠帶來與其他網劇不一樣的驚喜。圖片《見習法醫》主體是一部犯罪懸疑推理類劇集,同時又摻雜著情感和幽默。根據真實人物,真實案件改編,將法醫這個職業全方位的展示給觀眾。主張「用科學伸張正義」。
  • 417次失敗換來物證的「開口說話」,26年前桐廬楊梅山上殺人案告破
    26年過去了,雖然公安局長、刑偵大隊長調整了多任,辦案民警更是換了一撥又一撥,但每一代桐廬公安人充分發揮鍥而不捨的刑偵精神,戮力攻堅、永不言棄,不斷嘗試最新技術、收集證據資料、總結方法經驗,終於在2020年1月取得了關鍵性的突破,沉寂26年的物證「開口說話」。桐廬警方將正在服刑的周某某抓獲歸案,面對民警的訊問,周某某如實供述了殺害宋某某的犯罪事實。
  • 與死者對話替死者說話 走近神秘法醫行業(圖)
    今天,仵作這個稱呼已變為法醫。狡猾的兇手利用一切手段來掩蓋罪行,但無論沉屍海底或埋於荒野,法醫依然可以緝拿真兇。「我接觸的每一具失去生命的軀體,生前都有可能遭遇各種不幸而亡,而我們是能讓他們靈魂獲得安息的最後希望。」對於市公安局刑警支隊的法醫李寶增來說,做一個傾聽亡者最後心聲的人,以自己的專業知識還原案件真相、給死者最後的尊嚴,是他17年法醫生涯最珍視的部分。
  • 秦明:從神秘法醫到網絡作家
    工作中的秦明一絲不苟、嚴謹求實 工作中,秦明是安徽省公安廳一名普通法醫,用手裡的解剖刀讓死者「說話」,還原案件真相;網絡上,秦明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網絡紅人」,會調侃、會賣萌,微博擁有10萬餘粉絲,「法醫秦明系列
  • 《非自然死亡》講述了一個女人是個認真的法醫,她太沉迷於工作
    在整個過程中,他們運用自己的技能,然後根據證據找到真相。這部電視劇是一部法庭劇。這個故事裡的人對這個職業有自己的理解。他們的工作是在屍體上找到真相。它們是刑事偵查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但在現實生活中,能夠通過法醫鑑定的案件並不多。他們所有的行動都是給屍體一個答案。
  • 蘇格蘭女法醫揭秘連環兇殺案 數十樁懸案仍待解
    2006年,蘇格蘭警察在教堂地下室中找到被殘忍姦殺的23歲女大學生安格莉卡·克盧克。這個作惡多年的連環殺人犯彼得·託賓最終落網,歸功於女法醫卡蘿爾·韋斯頓(小圖)。警方懷疑被彼得·託賓殘害的女孩可能多達數十名。近日播出的BBC紀錄片《蘇格蘭犯罪現場》,還原了韋斯頓破獲這一命案的過程。
  • 讓屍體「說話」,看80後美女法醫是怎麼工作的
    那天早上八點左右,呂薪名帶著小編來到了殯儀館解剖室。屋子裡停放著一具男屍。那是呂薪名前夜從鐵路線上撿回來的。 進入解剖室後,一切準備就緒後,呂薪名掀開解剖臺上的藍色塑料,小編猝不及防地瞥見了一眼:那具屍體周身赤裸,由於撞擊的原因頭臉已難以辨認,黑黢黢帶著血跡…… 小編頓時,胃裡一陣翻江倒海,內心五味雜陳……
  • 《法醫秦明2清道夫》以暴制暴背後,又隱藏多少真相?
    長久以來,國人都對「屍體」諱莫如深,而總是和它們打交道的「法醫」,也是大家疏離的對象。但,在眾多的涉命案中,屍體又是重要的證據所在,通過罪犯遺留在上面的蛛絲馬跡,能推斷出太多的真相,因此,躺屍不語,卻能夠在強大法醫面前「開口說話」,這全仗法醫的豐富經驗、細緻觀察與有效推理。法醫秦明,便是其中的一位。
  • 讓人物開口說話
    現在,我們要在人物身上施展魔法,讓他們開口說話。
  • 《法醫秦明》背後的法醫:女法醫拼屍後,再不敢碰紅燒肉
    正值嚴冬,大連市公安局中山分局刑警打開樓區地下水過濾庫,找來大罩網,從臭氣燻天的汙水過濾庫裡一網網撈出被害者殘骸,交給年輕女法醫李昂,由她將殘骸儘可能地按照人體骨架結構拼出人形,以推斷犯罪嫌疑人作案的手法和過程。中午時分,李昂回到單位食堂買飯。眼看同事從窗口欣然端走紅燒排骨,她感到胃裡翻騰得厲害,最終忍住連連嘔吐的慾念,此後再也不碰紅燒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