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發英(中)不放過任何一個蛛絲馬跡(資料圖片)
踏上重慶市銅梁區公安局大門的層層臺階,經過安檢口,進入刑事技術大隊靜靜的辦公區,仿佛一步步走近人命關天的中樞。這裡是全國示範刑事科學技術室,楊發英就是這裡的領軍人物。
楊發英,重慶市銅梁區公安局刑事偵查支隊三大隊大隊長兼二坪派出所教導員。她先後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個人一等功1次,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最美職工」、「2019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範」等榮譽。她以對黨的事業的無限忠誠,對公安事業的堅定信念,用青春和熱血譜寫出一名「全國先進工作者」的傳奇故事。
信念堅定 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
小時候的楊發英被電影中的法醫形象深深吸引,當時她就立志成為一名法醫;高考時,她果斷報考了昆明醫學院法醫專業;大學畢業後她如願考入了重慶市銅梁區公安局,實現了自己的職業理想。
法醫工作面臨的大部分現場地處偏遠,常常需要帶著沉重的裝備步行很長一段時間;檢查的屍體各種狀態都有。40攝氏度的高溫天氣裡,每次解剖,都是一種煎熬,解剖結束,手套裡儲滿了汗水,腳下也經常打溼一片。
提幹後的楊發英,開始負責技術大隊整體工作,但是法醫工作一刻也沒有放下,新來的法醫出勘現場時總要跟著去。2016年5月,銅梁區舊縣街道發生一起惡性案件。現場勘驗和屍體解剖從早上8點持續到第二天早上5點。解剖結束後,其他的法醫休息了,但身為負責人的楊發英還要把現場和解剖結果整合起來,向領導匯報,提出現場分析意見,然後總結提取的物證,連續3天只睡了不到3個小時。
業務精湛 對業務工作精益求精
2004年7月從大學畢業參加警隊的楊發英,渾身充滿幹勁,面對一些突發案件,總是衝鋒在勘驗第一線。作為女法醫,她兼具了一名女刑警特有的細膩和睿智。眼鏡鏡片後面的那一雙眼睛,總是透著一股冷靜、堅毅和執著,精湛的業務技藝是她的武器,她在現場勘查中往往能發現一些常人不易察覺的「微量物證」,協助破獲多起疑難案件,同事們對她都心生敬佩。在她心裡,一切生命都值得尊重,那些遺物中藏著生與死的對話。
公安局對刑事技術的經費投入,使法醫的工作環境日益改善,楊發英珍惜這樣的機會,那幾年,幾乎所有案子都需要楊發英複查一遍。2017年6月,銅梁區安居鎮發生一起非正常死亡事件,楊發英根據傷口切割痕、皮瓣形成等方面反覆分析認為,死者在生前以右手握刀對自己的頸部反覆切割,應為自殺,排除他殺。經嚴密偵查,事實和楊發英的推論完全一致。楊發英就是這樣執著地對每一起案件的縝密分析,得出一個個準確的結論,為偵查破案提供有力支撐。
法醫工作不能閉門造車,要時刻跟緊技術的發展趨勢。每一樁殺人案,楊發英都要組織新來的民警整理案件信息,參加刑偵支隊的案件研討會,或者自己組織法醫開小研討會。面對值班備勤的工作壓力,楊發英依然要求法醫、技術人員參加全國的技術講座;法醫值班的人少,她就在培訓期間頂班,領導班、現場班全都值。在她的引導培養下,如今,技術室的法醫們雖然平均年齡不大,但都可以獨擋一面。
從警16年以來,楊發英充分發揮刑事技術對公安工作的牽引支撐作用,帶領同事們在法醫這個特殊崗位上,以頑強的堅守、過硬的技術、無私的奉獻幹出了卓著的業績。累計勘查各種案(事)件2520餘起,出具法醫鑑定書1950餘份,協助偵破命案90起、刑事案件3810餘起,現行命案破案率始終保持100%,瑕疵案件和冤假錯案「零發生」。
楊發英帶隊建成全市領先的DNA實驗室,團隊被重慶市公安局評為「春季指紋會戰成績突出單位」「刑事技術工作成績優異單位」,被公安部評為「全國示範刑事科學技術室」,楊發英帶領的團隊多次在全市公安機關指紋大比武中榮獲第一名,重慶市銅梁區公安局和楊發英均受到公安部刑偵局的通報表揚。
潘鋒 劉伽玲 圖片由銅梁區公安局提供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