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好家訓 培育好家風|趙衛星:爺爺的教誨

2020-12-24 騰訊網

為認真貫徹落實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推進廉潔文化建設,注重家風建設」精神,引導廣大黨員幹部進一步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按照羅田縣第二十一個黨風廉政建設宣傳教育月活動的有關部署,中共羅田縣紀委機關、羅田縣婦聯、羅田縣融媒體中心在全縣開展了「傳承好家訓 培育好家風」徵文活動,其中優秀作品將通過羅田縣融媒體中心等多個平臺推送。今天分享爺爺的教誨,作者趙衛星

爺爺的教誨

爺爺在世時常說的一句話:勤儉好比針挑土,奢侈好比浪淘沙。

這句話俗語有好多個版本,我第一次聽到爺爺講這句話的時候,是三年級的小學生,那時候已經開始寫簡單的作文,老師讓我們要經常觀察身邊的人,豐富自己的寫作。於是就在放學後的一天,我在生產隊的打穀場上,就看到爺爺漲紅了臉,大聲訓斥包括生產隊長的婆姨在內的一群婦女。她們在用風播揚谷的時候,為了趕時間,力氣用的太大,不少穀粒也被播到秕谷裡面,作為保管員,爺爺大發脾氣。爺爺威風凜凜的樣子,那些婦女滿面通紅的窘態,雖然我不太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但是我感覺到這句話的不一般的分量。

第二天,我把這句話學給語文老師聽,想知道「奢侈」怎麼寫,結果,老師也愣了半天,寫出「賒恥」,他還解釋說,沒有錢還要享受,賒欠是可恥的,像大浪淘沙一樣會讓人窮得一乾二淨。想了一會,他說,你乾脆寫浪費好比浪淘沙吧,這樣好懂一些。

我後來問爺爺,爺爺說就是這個意思,但是他卻始終沒有改過這個說法,他也始終用這個俗語作為我家的家風傳承。

爺爺那一代只有兄弟二人,到了我父親這一代,父親是過繼給他的,因此,我們兄弟姊妹七人依次出世,爺爺感到極其欣慰。他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吃酒,所吃的煙完全是自己種的菸葉。但是僅僅這樣,是養不活這一大家十口人的。當我們開始記事的時候,爺爺就要求我們大哥、大姐每天放學回來,每人要扯一籃子豬草,我在上學之前是和他一起到保管室那些地方,這樣目前就可以參加生產隊的勞動。到了晚上,大哥大姐們還要舂米,要舂完至少第二天的一天的口糧。我常常在旁邊跟著上去踩兩腳,一家兄弟倒也其樂融融。

到了我上學的時候,家裡的人口更多了,嫂子進門了,侄兒出世了,那時還沒有分家,這時候,家裡已經由父親把持家務了,而母親,此時更加顯出了一個當家人的勤勞品質。除了參加生產隊勞動得工分,每天還要負責一家人的夥食,晚上回家,她還要種菜,有時候乘著夜色澆菜。好在當時我們家在一個大山頭上,自己開荒的的地比較多,瓜菜代的替糧食是那個年代的記憶。除了種菜,她還要養十幾隻雞、兩頭豬,這樣才能保證每年完成國家上交的豬任務,然後保證我們家有豬肉過年。我記得每年殺豬的時候,我家總要先跟生產隊會上豬頭,有時就是兩個豬頭,再加上一點豬油。我也不知道,就是這麼一點肉,母親怎樣精打細算,在年三十的晚上,讓一家人都吃的開心,也不知道,在正月那些來來往往的客人碗中,怎樣保證每餐桌子上有一點肉做的菜。也不知道每次來客下麵條時,怎樣保證客人碗裡有肉。我的爺爺當時已經七十多歲了,每年過年的時候,即使那些剔除的豬臉骨,他也要還啃一啃,一邊津津有味的跟我們說,石頭縫裡的土,骨頭縫裡的的肉,都是好東西。

終於,生產隊土地承包到戶了,我們也都開始成人了,勞動力的優勢開始顯現出來,糧屯裡開始堆滿了糧食,每年也可以自家殺一頭豬,光肉就是200來斤。由於日子好些了,殺豬時,常常把親戚都接來,燉上滿滿的一鐵罐,又稱晃子湯。但是爺爺也常常念叨他的那句話,跟父親說,孩子們還要成家娶媳婦,日子還是要緊一些。

現在,我們姊妹們有時候回憶起那些年代,總感覺不可思議,現在我們養一個孩子就覺得身累心累,那時候,我們的父母用什麼來保證一個十一口之家的生活呢?

我們總結就是父母的勤儉,父母的簡樸生活。最終在我師範時接觸到奢侈這個詞,我就一下明白了爺爺當年那句話的本來面目。奢侈:揮霍浪費的錢財過多,過分追求享受。與浪費還是有區別的,浪費是誰都知道不對的,可是奢侈的生活習慣卻首先是意識上的問題,他更像一把軟刀子,慢慢的消磨著人的意志。當我弄清這句話的時候,我們卻似乎忘記了這句話的鞭策。

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的時候,我家的廚房裡進行了一次大清理,突然發現我們好像在書寫一份親情的清單:苕粉、幹豇豆、豆豉、小河蝦、幹白菜、幹馬齒莧……每一份乾菜後面都是一次回家時父母千言萬語的叮囑和不舍。可是這又何嘗不是他們把這種勤儉的家風在代代傳承的一種方式呢?

在視頻中,我們互相問候,互相發放視頻,看到乾菜的時候,我們都突然有些眼淚盈眶,那後面我們勤勞的娘親把自己的勤儉家風,賦予於食物的品相,在我們這一代中落地生根了嗎?

值得慶幸的是,勤儉節約被重新提起,這是一個十幾億人口大國的自我覺醒與自律,我不禁想起了爺爺的那句俗語。

編輯 匡 彬 陳石磊

媒體運營 方國強 | 監製 趙海紅 李格娟 | 總監製 姚漢橋

相關焦點

  • 文明評論:傳承良好家訓,培育優良家風
    而家風是家族子孫體現出來的處事風範,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尚、風格,是一種有形和無形的教育力量,對家庭成員起著耳濡目染的薰陶作用。像孔子的「詩禮庭訓」、諸葛亮的「誡子格言」、司馬光的《家範》、朱熹的《朱子家訓》等,一直規範、鼓舞著後人為人處世、成長成才。其中的諸多精華,值得發揚光大。縱觀古今均重視家訓。
  • 傳承家風家訓,弘揚傳統文化:家風家訓流動展館巡展活動全市進行中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重要指示精神,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今年,市婦聯依託陝西瑞夢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在全市開展「家風家訓流動展館」巡展活動。
  • 【閩東好家風好家訓展播】愛國忠勇振家聲——古田縣杉洋村林氏家風家訓
    家風家訓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精神瑰寶,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家風正,則民風淳;家風正,則政風清;家風正,則黨風端。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我市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把對黨忠誠納入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把愛家與愛國統一起來, 培育優良家風,樹立家國情懷,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落細落小落實,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機制建設,從即日起,寧德市紀委監委、市婦聯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展播閩東好家風好家訓,弘揚優良家風家訓文化,在閩東大地推動形成愛國愛家
  • 谷家後人:謹遵教誨,傳承好家風
    儘管谷文昌已去世35年,但他留下的好家風,仍代代相傳。  只要問心無愧就好  記者近日走進位於漳州市薌城區薌江新村一套簡陋的三居室,主人谷哲芬笑吟吟地端出一杯泡好的熱茶。好客的谷哲芬是谷文昌的二女兒,她跟父親相處的時間長,學到的東西也多。  環顧室內,處處整潔、清新、淡雅,放在客廳的藤椅是唯一「奢華」的家具了。
  • 紅色家風,在家書家訓中流淌傳承
    【革命英烈後人講述】編者按家書家訓,是良好家風的有形載體。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崢嶸歲月裡,一代代共產黨人所建立和倡導的紅色家風,是我們黨的傳家寶。
  • 淇縣家訓家規之朝歌街道辦張近村陳街陳氏家風傳承
    它歷經許多人的呵護與打磨,在漫長時光中悄無聲息地積澱,慢慢的,這傳承也如同古玩一樣,會裹著一層幽邃圓熟的包漿,沉靜溫潤,散發著古老的氣息。古董有形,傳承無質,它看不見,摸不到,卻滲到家族每一個後代的骨血中,成為家族成員之間的精神紐帶,甚至成為他們的性格乃至命運的一部分。家風家規家訓,傳承影響著一個家族每一代人的成長。
  • 洞頭區」好家教•好家風•好家訓「作品徵集結果公布
    洞頭區」好家教•好家風•好家訓「作品徵集結果公布 2020-09-15 16: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展播】立家規家訓,講家風故事(四)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風相連成民風,民風相融匯國風建設美麗黃梅,弘揚家庭美德培育良好家風,傳承向善能量是我們每一個家庭的責任和擔當原來,這個家不是沒有「家規」,也不是沒有「家訓」,更不是沒有「家風」,只是愚蠢的我沒有真正理解「家風」,也沒有明白「家風」。原來我的家風是善良!
  • 代代相傳的10句千古家訓,傳承孝道好家風!
    代代相傳的10句千古家訓, 傳承孝道好家風!1. 慷慨捐軀易,從容就義難。語出清·杜綱《娛目醒心編》。語出瞿式耜《瞿式耜家訓》。我經常這麼開導自己,雖然家裡已經什麼都沒有了,也經常以錢財乃身外之物來安慰自己,只要你們一家人都平安無事,便是最大的幸事了。5. 若與是非之士、兇險之人近猶不可,況與對校乎?其害深矣。語出劉清之《戒子通錄》。
  • 曬曬傳家寶·傳承好家風(舞陽篇)| 時光帶走的是苦難,帶不走的是...
    為進一步傳承優秀家風文化,使全社會更加注重家庭、家教、家風,以好家風帶動社會民風、促黨風政風,2019年11月,縣婦聯聯合縣紀委、縣文明辦啟動了「曬曬傳家寶·傳承好家風」家風宣傳活動,邀請全縣廣大家庭曬出「傳家寶」,講述「傳家寶」的家風故事和其承載的家風內涵。這個四月,就讓我們一起來圍觀「傳家寶」,聽聽它們的家風「故事」吧!
  • 【文明家庭好家風】這部紀錄片值得看!
    而那些至今閃耀光輝的家風家訓,對現代家庭教育依然有著很多啟示。 央視紀錄片《家風》,以古代著名家訓為切入口,講述中國著名家族的家風歷史脈絡,以及一個個家族對傳統美德的執著追求,體現了中國人超越時代的家族凝聚力與責任感。讓我們共同觀看,幫助孩子健康成長,讓優良家風世代相傳。
  • 中國古代名人家訓,千古好家風
    中國古代名人家訓,千古好家風北門翠竹編輯製作      家訓,是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是先輩留與後人的智慧寶典。家訓最早可追溯到周公告誡子侄周成王的誥辭,自此綿延數千年,中國傳統家訓精深宏富,是中國家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中華民族的巨大財富。一、姬旦《誡伯禽書》       作者周公旦(約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稱周公。
  • 湖南家風傳承:幾千人同住明朝古屋,七百人門前掛家訓
    傳承弘揚好家風好家訓, 是我們慎終追遠,不忘本來的積極表現。 小編帶你在湖南家風家訓中, 找尋傳承的意義。 01 張谷英村: 明朝古屋,二十六世同堂 家世顯赫的張家對子孫後代的管教也非常嚴苛,他們世世代代遵奉孔孟之教,並將家訓書寫在門帘上,警示後人。 「耕讀繼世,孝友傳家」的家風,成為600多年來張氏族人的精神支柱。
  • 全區首個家風家訓文化傳承教育基地正式開放
    昨日,位於金井片區向陽村的金井家風家訓文化傳承教育基地正式開放,這也是全區首個家風家訓文化傳承教育基地。金井家風家訓文化傳承教育基地項目主要由孝廉文化公園、摩崖石刻、家風家訓文化館等組成。其中,文化館分為三個展廳,分別展示任厝的歷史傑出人物及獨有的特色文化氛圍。
  • 安徽宣城家訓館:古訓留香薪火傳 嘉言懿行有傳承
    廣大家庭都要弘揚優良家風,以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走進宣城家訓館,映入眼帘的首先就是2016年1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  宣城家訓館位於宣城市圖書館四樓,展陳面積約500平方米。寬敞明亮的展廳裡,刻有「家規、家訓」的銘辭展板,整齊有序,有的只有短短幾個字,卻濃縮了人生的精華。
  • 揚州舉辦「傳家風促勤廉」展 130餘件作品「演繹」家風家訓
    揚州舉辦「傳家風促勤廉」作品展,130餘件作品「演繹」家風家訓。 崔佳明 攝中新網揚州12月22日電 (記者 崔佳明)22日,記者在揚州舉辦的「傳家風促勤廉」作品展上看到,書畫、攝影、手工等130餘件作品「演繹」家風家訓。
  • 莊墓鎮:傳承優秀家風 鑄就幸福人生
    為傳播文明向上、努力奮鬥、無私奉獻的優良家風,發揮其在基層社會治理、培養時代新人和弘揚時代新風中的重要作用,引導廣大家庭傳承和弘揚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落地生根,莊墓鎮在袁玲幼兒園開展「皖家傳大愛共築家國夢」
  • 什麼是家風,好家風是孩子成長基石,好家教矯正「熊孩子」3建議
    導語:將於2021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新增家庭家教家風的相關條款。在中國人眼裡,家即是一個安居棲息之地,又承載著一個家族代代傳承的記憶。家風家訓,是一個家族的傳統風尚,是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
  • 「公益講座」冬去春來|辭舊迎新「傳承好家風 幸福千萬家」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關於「注重家庭、注重家風、注重家教」的重要講話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家文化,傳承中華傳統美德。12月25日上午,高唐縣圖書館組織開展辭舊迎新「傳承好家風 幸福千萬家」公益講座。本次講座邀請了傳統文化志願者沈浦蘭老師為大家進行講解。
  • 王曉飛:談家風——讀《薪火相傳》
    作者:王曉飛    本期編輯:張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