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曬傳家寶·傳承好家風(舞陽篇)| 時光帶走的是苦難,帶不走的是...

2020-12-28 澎湃新聞

一件物什,

承載著幾代人的精神;

一種精神,

寄託了一個家的靈魂。

為進一步傳承優秀家風文化,使全社會更加注重家庭、家教、家風,以好家風帶動社會民風、促黨風政風,2019年11月,縣婦聯聯合縣紀委、縣文明辦啟動了「曬曬傳家寶·傳承好家風」家風宣傳活動,邀請全縣廣大家庭曬出「傳家寶」,講述「傳家寶」的家風故事和其承載的家風內涵。這個四月,就讓我們一起來圍觀「傳家寶」,聽聽它們的家風「故事」吧!

傳家寶:許氏宗譜

持寶人:山民村許友根

寶貝意義:尊祖訓,明事禮。

寶貝故事:

許氏家族第十九代,許友根家庭,坐落於舞陽街道山民村長山塢組,該家庭膝下二兒二女,全家20多人,四代同堂其樂融融;大兒子許建華與兒媳都是一級教師,大兒子目前在武康中學任職,兒媳已是退休教師;小兒子目前在桐鄉市運河水泥有限公司任職工程師;他們家族興旺,上下齊心,尊祖訓,明事禮。夫妻相敬如賓,晚輩擁有尊老的孝心,助人為樂的熱情,育人的言傳身教演繹了一個大家庭最溫馨的幸福。

許老先生曾在1937年,日本侵略山民村時,他們家祖墳被挖,當時的他寧可自己被日本人挨打,也要保住家族祖墳的石碑。據許老先生口述,石碑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了;許氏家譜也曾在戰亂時期藏於牆洞而得保全傳承下來。

傳家寶:《錢氏家訓》《錢氏宗譜》

持寶人:上柏村錢昭進

寶貝意義:《錢氏家訓》是融合先祖八訓和遺訓歸納而成,共635字,分「個人、家庭、社會、國家」4節。

寶貝故事:

鄉賢錢昭進是吳越國錢王第35世孫,從小受爺爺和父親所講的錢王和錢塘江故事薰陶,立志長大後對老錢家做點什麼。2003年秋,去臨安市參加一次海內外錢氏後裔研討會後,終於找到了答案:為德清錢氏編寫一部《錢氏家書》,此書以文論人,以人存文,據調查登記,德清縣錢氏後裔3000餘人,但有家譜的錢氏較少。在2015年9月中紀委向全國人民轉發了《錢氏家訓》,全國各大網站也相互轉載了這部有千年歷史的《錢氏家訓》,成了當年網上的最熱門話題。

傳家寶:民國櫥櫃凳椅

持寶人:上柏社區沈雲

寶貝意義:孝敬長輩,勤儉節約,鄰裡和睦。

寶貝故事:

雕花櫥櫃與凳椅是徐氏從民國時期祖傳下來的實木家具,至今已有多年歷史,兩樣家具保存完好。流傳家族吃苦耐勞的優良傳統和精神文明!

傳家寶:水車

持寶人:雙燕村下溪橋小組

寶貝意義:勤勞致富、勤儉節約。

寶貝故事:

水車,又稱孔明車,是我國最古老的農業灌溉工具,是先人們在徵服世界的過程中創造出來的高超勞動技藝,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相傳為漢靈帝時華嵐造出雛形,經三國時孔明改造完善後在蜀國推廣使用,隋唐時廣泛用於農業灌溉,至今已有1700餘年歷史。它利用帶刮板的鏈帶(條)或系汲筒的水輪,將水從低處提升到高處的一種提水工具。通常由人力、畜力、水力、風力或電力帶動旋轉,有龍骨水車、風力水車、管鏈水車等,此圖是龍骨水車的車槽、刮板部分,龍骨水車一種由車槽、刮板、木鏈、木齒輪等組成的水車。公元168-180年逐漸應用,流傳至今,用人力、畜力或風力帶動,能連續提水,提水高度一般為1-2米。

傳家寶:感恩花瓶

持寶人:宋村村朱阿順

寶貝意義:助人為樂。

寶貝故事:

朱爺爺家這個花瓶來源已久,據說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具體時間無從考證),是朱爺爺的爺爺當時收留了從杭州來逃難的大戶人家,這戶人家走以後就贈送了這個花瓶給朱家,感謝朱家的收留之恩。

傳家寶:30年代的桌子

持寶人:塔山村朱妙良

寶貝意義:家以和為貴、別急躁、凡是耐心三分錯不了。

寶貝故事:

歷經建房和拆遷,父親一直不捨得丟棄。直到今天,父母都去世了,這個這張30年代的桌子一直伴隨著我們一家。

傳家寶:八仙桌

持寶人:城山村林阿花家庭

寶貝意義:勤勞、節儉、敬老、護幼

寶貝故事:

這桌子是從民國三年(1914年)延傳下來的,在1937年,104國道邊的村莊遭日本人燒殺搶掠,眾人逃命,林阿花老公的爸爸當時14歲,一個人把桌子給背了出去,爺爺說道:「命都沒有了,還要這個桌子幹嘛?」但是林阿花老公的爸爸還是堅持把桌子背了出去。等日本人走後,桌子的四隻腳壞掉了,後來經過修補後,這個桌子到現在還在使用中。

傳家寶:石磨

持寶人:下柏村豆腐橋王明福

寶貝意義:節約糧食。

寶貝故事:

從解放前民國時期傳下來的石磨,用來磨大米,黃豆等當時的主糧,在艱難時刻陪伴了全家,是全家人的溫暖記憶。

傳家寶:吳家門牌

持寶人:長春村大郎組吳金良

寶貝意義:與人為善,與鄰為友,嚴己寬人,既往不咎。

寶貝故事:

吳家世居長春村,本著寬厚待人,嚴於律己的家風在長春村有著很好的口碑。至吳金良這一代吳家牌坊已經歷經百年有餘,這是吳家的一個精神傳承儘管時代變遷還是會被不斷傳承下去。

傳家寶:「僧惟雅開此井」

持寶人:長春村沈家組沈亞萍

寶貝意義: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平時肯幫人,即使有人幫。

寶貝故事:

沈亞萍的五人之家,和睦友愛,曾多次獲得湖州市的美麗庭院、縣級綠色庭院、村級美麗庭院,公公為老師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學生。幫助了許多需要幫助的人。沈亞萍家有一口祖上流傳下來的古井,這塊古石上刻著「僧惟雅開此井」。

自然式山水園林,傳統而精美的建築工藝 鍾靈毓秀的庭院. 軾有詩云:欲令詩語妙,無厭空與靜,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以禪置景,整個園林都有了些禪的意味,時刻警示自己和後人們要做一個善良的人,在日常生活或中幫助可以幫到的。

傳家寶:古錢幣

持寶人:塔山社區姚國榮

寶貝意義:心中有愛,行中有善。

寶貝故事:

一枚順治通寶、一枚光緒元寶、還有一枚非專業人士無法辨別,這三枚古錢幣,來自姚國榮妻子的外公家,外公的祖上是地主,生活富裕,在外公小時候正是日本人侵略中國時期,當時為了躲避日本人的搜刮掠奪,外公的父親將好多錢幣埋在地底下,後來外公18歲的時候他父親就去世了,去世時說家裡一切你母親都知道,19歲時母親去世了,但是母親去世時突然暴斃,一句話也沒留下,因此錢幣具體埋在什麼地方也不清楚了,直到舅舅造房子時,外公憑藉模糊的記憶,找到了部分,這三枚是外公送給她留作紀念的。

END

長按二維碼

原標題:《曬曬傳家寶·傳承好家風(舞陽篇)| 時光帶走的是苦難,帶不走的是溫暖和回憶~》

相關焦點

  • 曬曬傳家寶·傳承好家風(雷甸篇)| 代代相傳的不止是物件,還有……
    為進一步傳承優秀家風文化,使全社會更加注重家庭、家教、家風,以好家風帶動社會民風、促黨風政風,2019年11月,縣婦聯聯合縣紀委、縣文明辦啟動了「曬曬傳家寶·傳承好家風」家風宣傳活動,邀請全縣廣大家庭曬出「傳家寶」,講述「傳家寶」的家風故事和其承載的家風內涵。就讓我們一起來圍觀「傳家寶」,聽聽它們的家風「故事」吧!
  • 曬曬傳家寶 · 傳承好家風(新市篇)| 一件物什,承載著幾代人的精神
    為進一步傳承優秀家風文化,使全社會更加注重家庭、家教、家風,以好家風帶動社會民風、促黨風政風,2019年11月,縣婦聯聯合縣紀委、縣文明辦啟動了「曬曬傳家寶·傳承好家風」家風宣傳活動,邀請全縣廣大家庭曬出「傳家寶」,講述「傳家寶」的家風故事和其承載的家風內涵。這個四月,就讓我們一起來圍觀「傳家寶」,聽聽它們的家風「故事」吧!
  • 灤平老人343封家書傳遞好家風
    時光流轉,變的是載體,不變的是熱愛閱讀、詩書傳家的氤氳香氣。「尋常家書史詩篇,嘔心珍藏幾十年,梳理割愛獻國家,複製育後家風傳。」這是張伶九老人為他家的家書故事創作的一首詩。詩書傳家風回顧張家「書香家庭」的氛圍,得從張伶九的祖父說起,老人極為重視讀書,傳承家訓是 「詩書傳家寶,忠厚繼世昌」,崇尚 「世間書為貴,家庭孝為先」的理念。張伶九的父親念過五經四書,當過教書先生,他還記得小時候讀過父親的大木版古書,現在家裡僅存一部康熙字典。
  • 從「崇德向善」到「家國情懷」 「血脈傳承——我的家風家教故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家風建設,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血脈傳承——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徵文活動在各有關部門的精心組織下深入開展。以講好家風家教故事為主題,中原兒女傳承良好家風、踐行家庭美德、促進社會文明,把榜樣力量轉化為生動實踐,在全社會形成爭先進位謀出彩的濃厚氛圍。
  • 欒川縣:「大手」拉「小手」 家風建設齊步走
    今年以來,欒川縣注重家風教育從孩子抓起,開展家風建設「大手」拉「小手」等活動,通過家風共建將廉潔家風的理念帶回家中,影響每一個家庭,再通過每一個家庭成員影響身邊的同事、朋友乃至整個社會,從而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 六旬夫婦傳承勤儉好家風
    這些年,他們不僅自己堅持做到,也將這一好習慣傳承給孩子,將勤儉的好家風代代傳承下去。昨日,臨近中午,在位於海州區愛家路附近的王華家中,筆者看到,他們夫婦倆正在廚房內忙碌著,與往日不同的是,當天的午飯,他們沒有像往常一樣做米飯,而是將冷油條進行加熱,又燒了一鍋湯,桌子上擺放著現成的兩盤菜,一切忙活好後,兩個人坐在桌前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 白雲山小柴胡「傳承好古方,傳承好家風」公益活動湖南收官
    2020年12月19日下午,白雲山小柴胡「傳承好古方,傳承好家風」大型系列公益活動在湖南省長沙市完美地落下了帷幕,活動於十月份在長沙站隆重啟航,年末又回歸初心,於長沙站完美收官。隆冬時節,寒風凜冽,卻阻擋不了白雲山小柴胡傳揚家風、熱心公益的腳步。
  • 劉穎:傳承好勤儉節約的傳家寶
    網友看到的只是鏡頭前的大快朵頤,而鏡頭背後的浪費卻是大家不了解的。讓飲食文化回歸簡約。蘇軾感慨:」口腹之慾,何窮之有?每加節儉,亦是惜福延壽之道。」窮奢極欲、暴殄天物素來為中國人所反對,而物盡其用一直為中國文化所提倡的美德。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美德,是中華民族的「傳家寶」。
  • 不一樣的舊物,不一樣的情懷,傳家寶中隊合集
    積年舊物、見證歷史瑰寶—記小青鳥中隊曬曬我們家的「傳家寶」童珺 2021.02.16 閱讀 13積年舊物——我們的寶貝  傳家寶,對有些人來說是歲月長河的見證,對有些人來說是家族故事的紀念,還有些人則把它作為家族精神的傳承。
  • 《中華好家風》特別節目《我們記得》熱播
    回望歷史的天空,無數英雄事跡,穿透歲月,直抵人心,激勵著一代代中華兒女不忘初心使命,勇立時代潮頭!由《中華好家風》推出的致敬燕趙英雄系列特別節目——《我們記得》正在河北衛視熱播。節目一經播出便取得了良好的收視效果, 熱度值不斷攀升。眾多網友表示意猶未盡,期待第三期節目播出。
  • 傳承好家風 凝聚正能量 | 原平市婦聯「建設好家庭、傳承好家教...
    傳承好家風 凝聚正能量 | 原平市婦聯「建設好家庭、傳承好家教、弘揚好家風」空中課堂(五十) 2020-12-07 17: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今生是第一次 家風是指路燈 攜手傳承經開好家風
    西部網訊 一場「稅務風波」促成了「錢李」兩家人「奇妙」的緣分,一波三折的劇情,讓觀劇現場笑聲不斷,觀眾也被故事背後因不同家風折射出的深刻主題吸引。這是話劇《家風》的演出現場。好的家風不僅影響著個人,更由個人影響著整個社會,弘揚好家風是共創文明城市、營造風清氣正的黨風政風的第一步。
  • 傳承如城好家風丨陳國泰:美德亙古不變 家風代代傳承
    (△點擊查看相關閱讀)活動開展以來小如已經收到了很多故事往期故事回顧>>>徐小麗:外公的故事宗永石:堅持勤儉節約,傳承優良家風汪聖琴:從總「剩一點點」,到「一點不剩」的改變歷程紀律:讓節儉之花永遠盛開勤儉節約、平淡生活是宏壩社區陳國泰老先生一家一慣的家風 陳國泰老先生今年80多歲了,童年時由於家境貧寒,凡事從簡,只求溫飽,節儉便成了一種習慣。
  • 家書傳情 家風傳承
    情暖冬至家書傳情   12月21日,恰逢中國傳統節日冬至,玉環市紀委市監委舉辦了一場溫情而又生動的「清廉家書」分享會,12位分享者輪番上臺講述自己的家風好故事,字裡行間,情意深深,廉意濃濃,全體紀檢監察幹部一起聆聽家書
  • 吹走寒流的風是溫暖的好家風
    ——白雲山小柴胡"傳承好古方傳承好家風"大型公益活動柳州站圓滿落幕  冬天的寒風也吹不走柳州的暖,是因為它來了!12月12日,呵護肝胃的感冒藥白雲山小柴胡帶著溫暖出現在柳州城中萬達中庭,到底是什麼風把它給吹來了?是一股溫暖又滿滿正能量的好家風!當天,與好家風偶遇的柳州市民朋友們,相信都在活動中收穫到了白雲山小柴胡帶來的溫暖,和好家風傳遞出的正能量。
  • 紅色家風,在家書家訓中流淌傳承
    【革命英烈後人講述】編者按家書家訓,是良好家風的有形載體。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崢嶸歲月裡,一代代共產黨人所建立和倡導的紅色家風,是我們黨的傳家寶。
  • 作品展播 | 傳承好家風 喜迎幸福年
    家風,又稱門風,是一家之風範,承載著一個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態度、價值理念和人生觀,構成一個家庭或家族獨有之特色。作為出生在一個小山溝、世代躬耕的農民家庭,祖上自然也不可能有十分優秀的家風傳承。因為我的祖上都沒讀過什麼書,大道理更是講不出來!儘管家境貧寒,但父輩們勤儉持家的家道,在我幼小的心靈裡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 梅州傳承弘揚好家教好家風行動啟動
    本報訊 ( 記者賴運香)12日上午,梅州市傳承弘揚好家教好家風行動啟動儀式在梅城舉行。市委副書記王慶利,梅州市傳承弘揚好家教好家風行動領導小組全體成員等約180人參加。
  • 崇德守信好青年劉瑞琪:弘揚美德 傳承家風
    家風正,則人心正,社風清。家風是以「愛」為底色,以「孝慈」為筆墨,繪出的一幅水墨丹青,看起來古樸,卻意境深遠。提到劉瑞琪,大家都知道她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真心待人,是她們全家的處事態度;與人為善,和諧共處,是她們家的家訓。鄰裡之間和睦相處,鄰居們有些事情做不了或需要幫忙,她們全家都第一時間伸出援手,熱心幫忙。
  • 「倡清廉家風 創最美家庭③」跑好家風傳承「接力賽」,續寫社會...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我一邊傷感著時間的飛逝,一邊為你的成長無比歡喜與自豪。愛你的爸爸庚子季秋 中海湖畔作者:市政協 李寧 陳晨家風故事篇「撿紙箱」的公婆——我的家風故事「快看,快看,王晨茗的爺爺在撿紙箱子,哈哈哈哈哈」,我循聲望去,樓下幾個調皮的小男孩正衝著我家小茗喊道,兒子剛上一年級,正是情緒容易衝動的時候,他正想和他們據理力爭,但是孩子爺爺用手示意攔住了他,對他說道:小茗,老師教育我們,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咱不偷不搶光明正大,不要和他們打架,走,和爺爺奶奶把這些紙箱子捆起來放到儲藏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