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的琴》與故鄉

2020-08-26 小熙看鞍山

最近一天重溫了一下《鋼的琴》這部電影頗有感觸。2011年《鋼的琴》這部電影一經播出就斬獲眾多大獎。故事大背景以90年代工人下崗潮,小國有企業紛紛倒閉為基調,影片通過一個最為普通的底層小人物經歷了孩子學琴——買琴——偷琴——造琴的一系列故事後,明確表達了當時代改革的陣痛落在一個個普通人身上的無奈與悲涼。


這麼大的社會議題卻很少有人提及時,但是張猛導演做到了而且做的特別出色,這部電影無論從演員選用,劇本質量都實為國產影片中的上乘之作。導演運用荒誕又質樸的影像風格進行了處理,劇中視角的變化,光線及構圖的運用甚至已經讓攝影愛好者也願意從構圖的角度為此片津津樂道。透著頹廢的落破。​




本片到處透露著小人物的喜怒,講述一部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輓歌,老舊色調、廢棄的工廠,但是在這些影像處理渲染手法中,依然會讓人感到衰敗和生命力二者之間並不矛盾。而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東北鞍山人,看到電影中鞍山的一些取景地也是莫名感覺心酸不已,相信這並不只是我個人感受,在大家眼看著東北重工業基地經濟由盛轉衰的過程中,會讓我們所有家鄉人感動。垂垂老矣的東北家鄉,作為共和國長子如今快淪為大家口中的棄子。一直希望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不是喊喊口號,作為鞍山人大家都深知家鄉如今經濟如此衰敗的病灶是什麼,想快速的重新煥發生機顯然是不現實的,但是我也堅信家鄉不會一直如此,就像電影中破舊的紅磚和廢棄的工廠背後,表達的也不是宣告死亡的結局,它一直都是有生命力的,鞍山更是一個有生命力的城市,所有人都不要忘記它曾經和新中國一起奮鬥了一年又一年的光輝歲月,這是一個擁有鋼鐵般堅韌意志的城市。


回歸影片的取景地,看過劇組的一部紀錄片,其實劇本出來以後攝製組便到處尋找拍攝地址,東北大多數老舊廠房被拆除的太多,無法全面視角概括那個時代背景,後期才尋找到鞍山靈山一部分廢棄廠房,影片的取景地熟悉鞍山的人也都會看出,對爐山水塔、鞍鋼廠內、臺町外舊建築都為導演想要渲染的氛圍增色不少。



我回到鞍山後拍攝了很多視頻,留言大多數都對家鄉懷有希望,也有部分嫌棄家鄉的,最後也懇請大家不要再唱衰家鄉瞧不起家鄉了,鞍山需要每一個鞍山人為之努力,在工作崗位上付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鞍山同樣也更需要大家的支持。鞍山輝煌時我們在,落魄時我們依然在努力建設家鄉。



圖片來源——電影《鋼的琴》


相關焦點

  • 鋼的琴是怎樣煉成的?
    《鋼的琴》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下崗工人,叫陳桂林,他和妻子打算離婚。
  • 電影回顧|《鋼的琴》
    2017年3月31日,人文素質電影講座《鋼的琴》在博學樓C101舉行。
  • 每周觀影 | 《鋼的琴》影評
    《鋼的琴》中就有大量的空鏡頭。其中,屠宰場的空鏡頭在平實中震撼人心。陳桂林為了給女兒買鋼琴,找遍了親戚朋友借錢但都沒有借到。他找的第一個朋友是在屠宰場工作的專業屠戶,在被拒絕離開以後,鏡頭轉向豬肉。導演通過這個特寫的空鏡頭,用豬隱喻人,在社會這個大屠宰場中,邊緣的底層小人物就像豬一樣被生活屠宰。
  • 電影《鋼的琴》影評分析
    影評分析《鋼的琴》  《鋼的琴》由張猛導演,王千源、秦海璐、張申英、周逵主演的一部荒誕寫實主義的黑色幽默風文藝影片
  • 電影分解箱|《鋼的琴》
    其實,《鋼的琴》更像是一部商業片。有一個緊湊的故事、貌似輕鬆、幽默的敘述方式,導演張猛曾經給趙本山寫春晚小品,語言和喜劇功底都很紮實;還有不斷插入的歌舞場面,超現實也罷、諷刺也吧,能讓黯淡現實生活,立馬活色生香。這個經常出現在晚上10點檔、翹蘭花指的電視劇演員王千源,拿到了第一個國際影帝獎。
  • 【張猛電影在線】《鋼的琴》
    影評:《鋼的琴》是在遼寧鞍山拍的,我的整個青春期也是在一個類似的東北重工業城市度過的,因此我曾親眼看著這些產業工人幾乎是一夜之間褪去了身上的榮光而變成歧路亡羊,他們最大程度地承受了改革的陣痛,卻不得不接受被時代拋棄的命運。《鋼的琴》就是為他們拍的電影,與影片導演張猛的第一部作品《大耳朵有福》一樣,這裡瀰漫著一種頹廢的反勵志主題,但這反而讓我覺得熨帖。
  • 鋼琴六記 ︱張猛《鋼的琴》
    託納託雷《海上鋼琴師》(又名《1900年的傳奇》)簡·坎皮恩《鋼琴課》(又名《鋼琴別戀》)邁克·哈內克《鋼琴教師》斯科特·希克斯《鋼琴師》(又名《閃亮風採》)張猛《鋼的琴》 這六部電影雖都與鋼琴有關但主題各不相同【六】  張猛《鋼的琴》炮灰的夢想
  • 鋼的琴
    2011年7月15日,張猛導演的電影《鋼的琴》在國內上映。
  • 《鋼的琴》丨小人物,大時代
    而在影片的故事背景上,《鋼的琴》卻具有超越電影的社會性和歷史感,那就是影片選取的「下崗工人」群體以及「東北老工業基地」背景。《鋼的琴》是在遼寧鞍山拍的,那個年代的工人們幾乎是一夜之間退去了身上的光芒,變成了無業游民,他們最大程度地接受了改革的陣痛,卻不得不接受被時代拋棄的命運。
  • 《鋼的琴》
    ——淑嫻 《鋼的琴》(2010年張猛執導)是多年前的電影,獲得過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金雞獎優秀故事片、金馬獎最佳故事片提名、最佳男女演員提名等。CCTV6也播放過多次,但總沒有時間看完。周二晚,看到有回放,便算是看完了。 惦記著《鋼的琴》,一半是劇本,一半是演員,由王千源、秦海璐主演。
  • 優秀國產電影大盤點之《鋼的琴》
    《鋼的琴》《鋼的琴》是一部由張猛執導,王千源和秦海璐主演的喜劇電影。《鋼的琴》講述了一位父親為了女兒的音樂夢想而不斷艱苦努力,最後通過身邊朋友的幫助用鋼鐵為女兒打造出一架鋼琴的故事,通過小人物幽默與艱辛,展露一段感人至深的親情和友情。 劇情簡介20世紀90年代初,東北一個工業城市。
  • 《鋼的琴》——東北老工業基地最後的的輓歌
    豆瓣8.3分,影評人紛紛叫好,但票房卻被一堆垃圾片完爆,虧得血本無歸,今天為大家安利的便是這部放在今天必須過億的兼具文藝和娛樂於一身的電影——《鋼的琴》。《鋼的琴》講述了鋼廠下崗工人為了女兒的音樂夢想而不斷艱苦努力,最後通過身邊朋友的幫助用鋼鐵為女兒打造出一架鋼琴的故事:故事背景設定在90年代初的東北,雖然物質條件有限,但是王千源飾演的陳桂林積極樂觀,為了留住女兒的撫養權,他召集了眾工友在廢棄的廠房裡熱火朝天地、用廢棄鋼材鑄造鋼琴。通過這些平凡小人物的幽默與艱辛,展露一段感人至深的親情和友情。
  • 《鋼的琴》王千源封帝之作,秦海璐零片酬出演
    今天給大家扒一扒《鋼的琴》的幕後故事,該影片電影本身口碑炸裂,上映後票房卻極為慘澹,主演王千源和秦海璐在2010年似乎也沒幾個人真的他們認識他們,更別說明星流量
  • 《鋼的琴》:每個中年人,都有一場在所難免的叛逆
    但當影片結束前女兒彈響「鋼的琴」時,所有艱難和波折都消解在和諧的音符中。主人公陳桂林完成了個人與前妻的和解,與生活的和解,與時代的和解。他們要將「鋼的琴」,作為有能力對抗滾滾而來時代的證明。時代發展速度,超越了一代人老去的速度。當變革來臨時,陳桂林們不再擁有年輕人學習掌握新事物的時間和空間。但作為中年人,他們還有生活之路要走。需要在新的時代裡,靠雙手、靠意志,贏得生存的一席之地。
  • 每天一部好電影|《鋼的琴》:夢想復興
    《鋼的琴》是一部由張猛執導,王千源和秦海璐主演的喜劇電影。
  • 以藝抗疫傳遞溫暖生活力量 電視劇《鋼的琴》湖北開播
    湖北衛視長江劇場將於6月2日播出年代情感電視劇《鋼的琴》,持續為觀眾輸送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豐富精神食糧。2011年,張猛編劇並執導的電影《鋼的琴》六大電影節展映,電影用質樸的畫面和情感講述小人物陳桂林的故事,獲獎無數。
  • 電影賞析-《鋼的琴》
    電影賞析—《鋼的琴》這一切發生在東北這塊老工業區上,聳立的鋼鐵森林,工人裝束的人們,踩著自行車飛馳。眺望代表曾經工業輝煌的兩根大煙囪。故事的男主角陳桂林是鋼廠下崗工人,為了生活,做了手風琴手,自己拉個小樂隊,專門跑紅白雙事的活動。當然不是最近非洲黑人先生的專業團隊那麼潮流,但在演繹風格上卻是千變萬化。
  • 工業之子的輓歌,當年票房慘澹《鋼的琴》,終於回到它應得的位置
    導語:始於時代、高於親情,《鋼的琴》超出所有人的預期《鋼的琴》對於中國電影的發展來說,確實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雖然打著小成本的旗號,但是《鋼的琴》無論是製作水準還是本身作品的構思來說,都是中國電影發展路上絕無僅有的瑰寶。而這樣一部影片,卻仍舊未能夠在票房上取得成功。
  • 陳桂林的《鋼的琴》
    2010年,鋼的琴是中國電影市場一道亮麗的風景,它是以如此低廉的成本,我到處查了資料,沒有查出究竟花了多少錢。大概從各種資料總結,這部影片是四五百萬拍成的。在今天中國的消費規模、製片規模中,這不是中小成本電影,這是小成本電影,極端低成本。但是大家都看過這部電影,你們會發現,就它的影像構成、影片風格、風貌,這的確不是一部小成本電影所能概括的。
  • 「新世紀」中國電影藝術審美賞析《鋼的琴》
    分享筆記之-----《 鋼的琴 》 張猛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王千源飾演的下崗工人陳桂林,用工廠廢棄的鋼鐵為女兒鑄造了一架飽含父愛的「 鋼的琴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電影 《 鋼的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