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鋼的琴》影評分析

2021-02-21 麥子電影兒

影評分析《鋼的琴》

  《鋼的琴》由張猛導演,王千源、秦海璐、張申英、周逵主演的一部荒誕寫實主義的黑色幽默風文藝影片。講述東北一個重工業小鎮下崗工人陳桂林為爭取女兒的撫養權,打造鋼琴的故事。影片展現了一群有著各種經歷的人,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聚集在一起,為夢想而不屈奮鬥的精神。作品以一種略帶苦澀的東北式幽默描寫工人下崗後的失落、無奈和痛苦以及他們樂觀堅韌地與殘酷現實生活的努力抗爭。因為作品展示了真實的生活與豐富的人性,這部電影在2011年不負眾望地拿到了上海電影節的眾多獎項

如同大部分劇情片,《鋼的琴》主要敘事正如影片名字所提示出的,與鋼琴息息相關:學琴——畫琴——買琴——偷琴——造琴。陳桂林起先還能勉強支付起女兒的學琴費,女兒則在半夜留在學校點蠟燭學琴。但不久老師發現,禁止她再練琴,於是陳桂林用硬紙板畫上鍵盤給女兒練琴。當陳桂林與妻子在爭奪孩子的撫養權如火如荼之際,女兒提出誰給她鋼琴就跟誰走。借錢未果下,他與一眾親朋好友想在半夜把學校的鋼琴偷走,事跡敗漏後,他偶得啟示,便開始了造琴計劃。

   圍繞著「琴」, 同時兼而代出陳桂林與女友淑嫻的愛情故事;胖頭與快手友情的破冰;汪工為保住鋼鐵廠煙囪而做努力.

   主人公陳桂林下崗後,妻子不堪清貧的生活,要離婚並嫁給富有的藥商。雖然同樂隊的淑嫻數次表現出很想和陳桂林在一起,但他始終是「欲拒還迎」的態度。在一次聚餐後,他甚至對淑嫻說想要娶她是為了「照顧老人」「盡義務」。淑嫻認為即使造出鋼琴也難以拿到撫養權,而且孩子跟著條件富裕的母親生活會更好,陳桂林卻認為她是出於繼母的仇恨心態。之後兩人心生嫌隙,淑嫻與同做飯的王抗美關係越發親密。在一個又一個誤會之後,陳桂林終於能夠坦誠面對新的感情,也學會了愛人,終於能夠真心地對淑嫻說一句「我現在可以娶你了」。

   還有汪工為保住鋼鐵廠煙囪而做努力,人們試圖阻止將要被炸毀的兩根煙囪,卻無力挽回它們的命運。雖然在有的人眼中那只是兩根煙囪,但在老一輩老東北開拓者、建設者眼中,那卻是成長的記憶、遺忘許久的老朋友、時代的標誌、回家的坐標。時代發展的進程要求它離開,不知道該竭力的挽留,還是該默默的看著他離開,突然有一種莫名的憂傷,似乎覺得有話要說,可是又不知道說些什麼。。。。這兩根煙囪最後在工人們集體見證下離開了,滾滾煙塵淹沒的不僅僅是時代印記,也預示著這個時代人在改革的浪潮中無奈與失落。

   影片中最有特色的一段是胖頭的女兒被人搞大肚子,陳 淑胖頭 快手等一幫人或騎車或開車的陪他去找那小子算帳,找到後胖頭又放走了那小子。影片幽默,壯觀,韻味兒十足,看著特帶感。展現出那個時代人的豪放與善良。

   尤為感人的是季哥為幫助陳桂林完成荒誕的造琴夢,撇下自己的賣廢鋼鐵事業,全心全意紮根廢棄的鋼鐵廠。隨後,季哥因賄賂而被警察帶走盤問,臨行之前,他不慌不忙的去查看造鋼琴的沙盤是否成型,向陳妥善交代後才隨著警察離開。展現了時代特徵人的責任與義氣。

    影片《鋼的琴》在色彩與色調的處理上為了保持紀實風格,大量的場景降低了彩度,  破舊的鋼鐵廠,鏽跡斑斑的建築,撲面而來的年代感,懷舊的色調帶來視覺的渲染,營造出專屬於小人物的溫情與悲壯。另外一方面為了突出敘事效果,在部分長江中增加了彩度,強烈色彩的反差,幽默的將影片蘊含的殘酷的現實環境與故事人物鮮明的個性形成對比。

   全片在女兒坐於父親與他的朋友們做出來的鋼的鋼琴前,嫻熟的彈奏著俄羅斯歌曲《討厭的啄木鳥》中收尾----

啄木鳥變得很迷惑

為什麼這樣寂寞

就當沒愛過

我沒見

我們從買沒見過

沒有誰說的錯

我快成為你手中消失煙火

我們不停啃啊啃 像啄木鳥

不停守啊守這麼多城堡

我們一直以為天荒地老

就是我們追求的一種依靠

我們赤著腳逃跑

再也走不到

回復 鋼的琴 獲取電影《鋼的琴》連結

 

相關焦點

  • 每周觀影 | 《鋼的琴》影評
    《鋼的琴》,影片名字並不十分吸引人,但它的確是一部非常出色的電影。它講述的並不止是親情的故事,陳桂林因想要留住女兒而為「得到一架鋼琴」不斷努力只是表面的主線,實際上整部電影的內核逐漸從親情的表達轉變成了理想的追求:從為了小元,到為了造鋼琴所代表的產業工人的精神——激情、理想與尊嚴。「有人在唱著憂鬱的歌,唱歌的是那趕車的人。」
  • 【張猛電影在線】《鋼的琴》
    影評:《鋼的琴》是在遼寧鞍山拍的,我的整個青春期也是在一個類似的東北重工業城市度過的,因此我曾親眼看著這些產業工人幾乎是一夜之間褪去了身上的榮光而變成歧路亡羊,他們最大程度地承受了改革的陣痛,卻不得不接受被時代拋棄的命運。《鋼的琴》就是為他們拍的電影,與影片導演張猛的第一部作品《大耳朵有福》一樣,這裡瀰漫著一種頹廢的反勵志主題,但這反而讓我覺得熨帖。
  • 電影分解箱|《鋼的琴》
    其實,《鋼的琴》更像是一部商業片。有一個緊湊的故事、貌似輕鬆、幽默的敘述方式,導演張猛曾經給趙本山寫春晚小品,語言和喜劇功底都很紮實;還有不斷插入的歌舞場面,超現實也罷、諷刺也吧,能讓黯淡現實生活,立馬活色生香。這個經常出現在晚上10點檔、翹蘭花指的電視劇演員王千源,拿到了第一個國際影帝獎。
  • 電影回顧|《鋼的琴》
    2017年3月31日,人文素質電影講座《鋼的琴》在博學樓C101舉行。
  • 《鋼的琴》丨小人物,大時代
    鋼的琴》近年來,中國電影業的發展可謂風生水起、如日中天,不僅電影的種類繁多、數量逐年攀升,而且作為受眾群體的廣大老百姓也越來越願意走進電影院去享受非凡的視聽盛宴,所以按常理來講,電影有沒有一個好的票房成績往往會作為衡量一個電影好看與否的標準。
  • 一個時代的落幕,一群人的無助《鋼的琴》影評
    第一次看見這部電影的名字,我以為鋼琴是電影的主題。第二次深入了解這部電影,我以為它講述的是一位父親與前妻爭奪女兒撫養權的故事。第三次聽完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述,我明白了《鋼的琴》在向人們講述一個時代的落幕:工人時代的落幕。導演張猛通過陳桂林一幫工人形象展現出小人物的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
  • 鋼的琴是怎樣煉成的?
    《鋼的琴》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下崗工人,叫陳桂林,他和妻子打算離婚。
  • 優秀國產電影大盤點之《鋼的琴》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電影人的不斷努力與創新,進而湧現出了大批優秀國產電影,那就跟隨小編一起,去看一看吧!《鋼的琴》《鋼的琴》是一部由張猛執導,王千源和秦海璐主演的喜劇電影。《鋼的琴》講述了一位父親為了女兒的音樂夢想而不斷艱苦努力,最後通過身邊朋友的幫助用鋼鐵為女兒打造出一架鋼琴的故事,通過小人物幽默與艱辛,展露一段感人至深的親情和友情。 劇情簡介20世紀90年代初,東北一個工業城市。
  • 每天一部好電影|《鋼的琴》:夢想復興
    《鋼的琴》是一部由張猛執導,王千源和秦海璐主演的喜劇電影。
  • 《鋼的琴》影評一:感受時光的哀愁,用鋼鐵淬鍊希望和愛的溫柔
    《鋼的琴》,一部我特別喜歡的電影,溫潤的色彩,溫暖的格調,一切都讓人倍感親切,好像那過往的曾經就發生在昨天。整個片子柔柔的,隱隱透出骨子裡的憂傷,是我很喜歡的情調,柔情似水卻又不失激揚和豪放,懷舊卻從來不曾忘卻未來希望的光亮。
  • 電影賞析-《鋼的琴》
    電影賞析—《鋼的琴》這一切發生在東北這塊老工業區上,聳立的鋼鐵森林,工人裝束的人們,踩著自行車飛馳。眺望代表曾經工業輝煌的兩根大煙囪。故事的男主角陳桂林是鋼廠下崗工人,為了生活,做了手風琴手,自己拉個小樂隊,專門跑紅白雙事的活動。當然不是最近非洲黑人先生的專業團隊那麼潮流,但在演繹風格上卻是千變萬化。
  • 豆瓣8.4分電影《鋼的琴》真的是在造琴?不,他在重塑理想!
    之前,我寫過一篇影評,拆解《耳朵大有福》的電影美學,而今天這部《鋼的琴》,同是張猛導演的代表作之一,比起《耳朵大有福》而言,更有前瞻性,更有寓意。這部《鋼的琴》同樣是將視角聚焦在東北下崗職工的悲歡離合之上,但是通過「造鋼琴」這一意象,卻為我們展示了另外一個新的東北!
  • 「新世紀」中國電影藝術審美賞析《鋼的琴》
    分享筆記之-----《 鋼的琴 》 張猛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王千源飾演的下崗工人陳桂林,用工廠廢棄的鋼鐵為女兒鑄造了一架飽含父愛的「 鋼的琴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電影 《
  • 《鋼的琴》與故鄉
    最近一天重溫了一下《鋼的琴》這部電影頗有感觸。2011年《鋼的琴》這部電影一經播出就斬獲眾多大獎。故事大背景以90年代工人下崗潮,小國有企業紛紛倒閉為基調,影片通過一個最為普通的底層小人物經歷了孩子學琴——買琴——偷琴——造琴的一系列故事後,明確表達了當時代改革的陣痛落在一個個普通人身上的無奈與悲涼。
  • 豆瓣8.4《鋼的琴》:時代更迭的背後,是一群小人物最後的瘋狂
    《鋼的琴》是一部由張猛執導,王千源、秦海璐等主演的喜劇電影,於2011年7月15日在國內上映。影片自上映以來備受影評界青睞,斬獲第28屆邁阿密國際電影節「最佳國際電影獎」,在第28屆電影中國金雞獎、第48屆臺灣電影金馬獎中也獲得提名,儘管最終票房不過700萬,豆瓣評分卻高達8.4。
  • 影評不能只分析情節、人物、主題
    原標題:影評不能只分析情節、人物、主題  原標題:影評不能只分析情節、人物、主題 就筆者近日所見的幾篇影評來說,大多是從影片的情節、人物、主題這幾個層面切入,談論人物的時候或許兼及演員的表演。電影是敘事的藝術,用故事傳達感情、塑造人物、體現思想主題,因而對情節、人物、主題的分析十分必要。但如果一篇影評僅僅停留在這一層面,那麼它仍極有可能是片面甚至業餘的。試想,同一故事類型的作品,其情節、人物、主題是否有較大相似之處?
  • 從《鋼的琴》到快手宣傳片,我們需要的人民藝術到底是什麼?
    這讓我們想起沉思錄一直想討論的一部國產電影《鋼的琴》,毫無疑問這是一部拍給底層勞動人民的電影。《鋼的琴》上映時,票房遇冷,導演事業受挫,但在近幾年因為網際網路的發掘又讓這部電影引起了廣泛的討論。我們相信,只要打碎審美成見的鎖鏈,藝術可以真正的屬於人民。今天我們製作了新一期視頻,借著分析《鋼的琴》和大家聊聊群眾藝術。
  • 鋼琴六記 ︱張猛《鋼的琴》
    > 這六部電影雖都與鋼琴有關但主題各不相同【六】  張猛《鋼的琴》炮灰的夢想看《鋼的琴》這部電影,是在其公映數年以後了。 公映時,看過的一位同事對我說:「你應該看看,這部電影說的就是發生在你老家的事情。」「那我就不用看了。」
  • 電影《破局》影評 涉及劇透
    昨天下午桔子鍋應邀參加了電影《破局》的首映,今天來一篇久違的影評吧畢竟好久沒寫了。
  • 《鋼的琴》|從電影到音樂劇,十八個唱段皆為全新的藝術創作
    「中國音樂劇教父」三寶著名編劇關山諸多實力非凡的主創人員……同名電影《鋼的琴》改編國內政府文化最高獎「文華獎」優秀劇目獎電影《鋼的琴》展露一段感人至深的親情和友情音樂劇《鋼的琴》粗糲而灼痛。用主演孫博的話來說,就是「糙人做糙事」。全劇不僅廣泛運用東北方言,甚至出現了一個完整的二人轉唱段,恰如其分的「淫詞小調」,真實地再現了「草根階層」的生存狀態和成人情感。該劇講述一位鋼廠下崗工人陳桂林為了女兒的音樂夢想而不斷艱苦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