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不能只分析情節、人物、主題

2021-01-18 人民網

原標題:影評不能只分析情節、人物、主題

  原標題:影評不能只分析情節、人物、主題

凱瑞·福永版《簡·愛》劇照

  影評是個再熟悉不過的名詞,從小到大,大約每個人都寫過影評。然而,一事物常常因為其太過常見而致使人們忽視了它的專業性和技術難度。影評就是這樣的事物之一。

  一般說來,記敘文貴含蓄蘊藉,議論文貴清晰明了,影評應當屬於後者。我們希望的是通過影評加深對某影片甚至整個電影藝術的理解,如果在此基礎上能把影評寫得文辭精緻、可供人審美,那便是上上之境。遺憾的是,每有新片問世,接踵而來的影評許多都是對影片情節的複述,更不乏個別影評言之無物、雲山霧罩,甚至另需一篇文章對影評進行再解讀。這類影評就失去了這一文體的基本功能,筆者惡意揣測,故作高深背後很可能是作者頭腦中一團糨糊。還有一類影評,其作者專注於個人感情的抒發,縱然寫得情真意切,可是與供大眾欣賞的電影相比,影評人的個人情緒實在是沒有多少人關心的,也跟電影藝術扯不上關係。

  如果一篇影評跳出了上述兩個泥淖,姑且算是篇基本合格的影評了。就筆者近日所見的幾篇影評來說,大多是從影片的情節、人物、主題這幾個層面切入,談論人物的時候或許兼及演員的表演。電影是敘事的藝術,用故事傳達感情、塑造人物、體現思想主題,因而對情節、人物、主題的分析十分必要。但如果一篇影評僅僅停留在這一層面,那麼它仍極有可能是片面甚至業餘的。試想,同一故事類型的作品,其情節、人物、主題是否有較大相似之處?戲劇、文學作品甚至舞蹈、曲藝這些藝術形式是不是也包含情節、人物、主題這幾大要素呢?如果將一篇影評所討論的電影置換成同一故事類型的其他作品,甚至將「電影」 「影片」等詞換成「戲劇」 「舞蹈」,論述依然成立,這篇「影評」是否有些尷尬?

  相對於音樂、文學等藝術樣式,電影是形式感很強的藝術,主要是電影的形式感而非故事,構成了電影與兄弟藝術最顯著的區別;一部電影的精彩之處也不單單在於它講述了什麼故事、塑造了什麼人物,而在於它是以怎樣的眼光和思路、用怎樣的電影語言來講述這個故事、塑造這個人物的。因此,場景調度、鏡頭運用、光線調節、音畫配合等電影語言的分析是一篇優秀的影評必備的要點。

  由同一小說改編而成的不同版本的電影最適合說明僅僅分析情節、人物、主題的影評的無力之處。據不完全統計,《簡·愛》這部小說曾18次被改編為電影,即便不同的電影版本對原著的忠實程度有異,但基本的情節、人物、主題還是符合原著精神。僅僅分析情節、人物、主題的影評幾乎無法把不同的版本區別開來,這時候電影語言的剖析便更見其優勢。譬如凱瑞·福永執導的電影《簡·愛》,它的用光就很有特點。這一版的外景大部分採取逆光拍攝,內景則主要用弱光或光源打在地板上的反射光作為光源,這就使得電影畫面的色彩十分柔和,與19世紀英國油畫的色彩效果很接近。用這種色調的畫面講述誕生於19世紀英國的《簡·愛》的故事,就從介質的特色上讓觀眾感到真實,影片的歷史代入感很強。凱瑞·福永版對鏡頭的實焦、虛焦也用得非常精妙。影片開篇,每當簡與羅切斯特共同出現在畫面上,必定是一人實焦、一人虛焦,表徵著二人社會地位的差距;當鏡頭從簡的視角拍攝羅切斯特家中賓客聚會狂歡的場面時,簡與賓客群像也用鏡頭焦點的虛實加以區別,表現簡與羅切斯特的世界格格不入。而當二人墜入愛河,他們同時在畫面中出現時就都用實焦了;當他們因為瘋女人的出現而產生隔閡時,二人共同出現的畫面再次用鏡頭焦點的虛實進行了差別處理。直至羅切斯特變得一無所有、兩人重歸於好,二人的形象才再次都以實焦出現在畫面中。

  上述分析主要是形式和技術層面的,但是不難看出,形式極大地影響著內容,情節、人物、主題通過電影語言的恰當運用得到了精準的傳達。可見,電影語言的分析理應成為影評的必要組成部分,這一視角更易闡釋出一部影片藝術上的獨特之處。

(來源:中國文化報)

相關焦點

  • 喜歡分析人物?為什麼影評分數還是上不來?!
    在一部優秀的影片中,人物塑造是有血有肉,立體而真實的。可以說,人物藝術形象的成敗直接決定著一部影視作品的藝術價值。在影評寫作中,人物角度是一個重要的寫作切入點,是同學們最喜歡分析卻最不容易分析成功的。原因在於:當同學們在分析人物的過程中,會不自覺地堆疊大段文字去描述該人物在故事中的行為、動作、語言等細碎的內容,從而陷入複述情節的怪圈,和整個影片所要表達的核心主題關聯性並不大。
  • 高考—論小說的情節概括,情節作用及分析情節的技巧
    情節是高考小說考查的重點內容之一,概括情節,分析情節技巧和作用是情節命題的三點內容,分析情節作用又是重中之重,同學們複習這一點時既要全面梳理,概括全文的情節,又要能分析某段或某情節與全文情節的關聯性,更要掌握它們在塑造人物,表現主題等方面的作用。
  • 影評分析《美國往事》
    《美國往事》在延續好萊塢傳統黑幫電影敘事構架的基礎上,以更具開放性、創新性的敘事情節、人物設 計、鏡頭語言讓整部電影更加立體而特殊,同時電影在影片中借用了大量的象徵性元素,賦予電影更多的思考和內涵,從而實現了對美國好萊塢傳統黑幫電影的超越。
  • 《如何寫影評》:寫影評的幾個誤區,你都踩坑了嗎?
    但是你不能根據個人的愛好,對於不符合原著的情節或者人物命運做出簡單的批判和表現個人的不滿。而是在你評寫電影的時候,積極的反思你的這些情感、反應的由來,它如何與影片中的客觀因素相聯繫的,然後提出令人信服的理由。
  • 影評寫作小白們的寶藏書籍來了!四個步驟讓你寫出專業影評
    電影《芳名卡門》中這句經典臺詞,恰到好處地說明了影評寫作的基礎與重心所在,讓·科克託也說,「電影院裡產生的靈感是如此豐富」。在我們看電影時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好好享受它。然後,記下幾個讓你印象深刻的場景,再分析一下電影的主題。關於記錄的方法我們放在後面說,現在我們把目光集中到分析電影主題上來。
  • 文常、影評、故事三大板塊幫你拆解
    2、影評部分:【山東影評學科】考綱要求:依據給出的影視作品範圍中,選出一部或幾部(只提供作品名稱)命題,要求結合專業知識進行分析:①對作品的選題、主題、人物、情節等一方面或幾方面進行具體評論;②對作品的結構、畫面、聲音等一方面或幾方面進行具體評論;③對作品透射出的文化、歷史、社會、傳播現象等進行分析;
  • 影評寫作:八種影評寫作框架格式,僅供參考
    【影評寫作技巧】專題發布影視作品分析寫作技巧,為備考編導藝考的考生提供參考寫作思路、寫作角度和方法。
  • 《如何寫影評》第二章筆記
    電影並不僅僅是關於一個故事、一個人物、一個地方或是一種生活方式;為了對電影中的情節和人物作出深刻而有洞察力的分析,你必須將電影視為依照某些形式積風格而建構起來的,而這些特定的形式和風格都受到特定歷史時期的影響。這就是一篇影評的根本所在:檢驗一個主題是如何通過藝術、技術和商業的共同作用面產生了特定的含義。
  • 想寫出專業影評,就看這本書
    比如:什麼樣的表演是好的表演;什麼樣的情節是爛俗的效仿;導演的風格與影片的主題和表現形式是否貼合;影片的表現又與原著有著怎樣的差異;……其實,一部影片可供分析的角度非常多,不同類型的影評,寫作方式也相差很大。
  • 《姜子牙》豆瓣影評的數據分析
    這裡採用豆瓣1600多條影評數據對該影片進行相關分析。首先在用戶地域上,可以看出,評論用戶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北京、上海、廣東三個地區人數最多,此外江蘇、浙江也佔一定的比例,這與當地電影院的發展規模有很大的關係。其次,在用戶評分上。豆瓣打分規則為最低分2分,二分為一檔,最高分10分。《姜子牙》影評打分主要集中在6分和8分,總平均分6.8分也在這個區間內。
  • 龍貓(影評)
    第一次寫影評以前看電影都直接往pyq一丟也沒怎麼發過試一次吧我看完了《龍貓》(老習慣了以後找也好找
  • 編導校考專題 | 影片分析的寫作格式和基本套路
    影片分析的考試形式一般分為兩種:分答式:是統考的考試以及個別單招院校題型,一般是四五道簡答題,涉及視聽語言,主題分析,人物分析,結構線索分析等。文章式:單招院校常見題型,一般為1000-1500字左右。要寫一篇影片分析,首先就要確定寫作的角度。
  • 深度分析《我和我的家鄉》口碑影評
    我們來一起看看三大平臺的影評數據。小編分析了三個平臺上將數萬條影評數據,現將網友們的評價總結如下:先說好的方面,認為這部電影高分,強烈推薦的朋友主要認為:立意明顯;從國家惠農政策,科技創新助農致富,到農村教育,農村環境保護,鄉村脫貧致富;緊扣家鄉的主題,故事簡潔明了,敘事清楚。
  • 影評分析《臥虎藏龍》
    電影本身除了具有很深的內涵外,在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節和電影製作效果上都令人震撼,是集藝術性、商業性和娛樂性於一身的影視大片。人物形象生動、故事情節曲折 一部優秀而又好看的電影,人物形象塑造和故事情節總是能 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臥虎藏龍》正是抓住這一特點,提高了影片的質量。
  • 影評分析《讓子彈飛》
    這樣 一來,首先觀眾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事物或人物的特寫迅速投入到這一場景的情境中。其次,特寫鏡頭信息少的特色也便於剪輯師儘快切到下一個鏡頭,保持緊湊的節奏。第三,特寫鏡頭中所交代的信息和物品也是營造懸念、暗示情節的有效方式。
  • 《如何寫影評》:3步教你學寫影評
    我個人認為,寫影評,重要且有難度的有這樣幾個部分:找不到合適的角度切入分析,提煉不出主題;論據不夠充分難以服人;沒有什麼觀點,或觀點太平庸。帶著以上問題,我在這本《如何寫影評》裡,找到了一些答案,摘取出來跟大家分享。
  • 初中閱讀理解之小說情節的梳理和主題的把握(考前必看)
    什麼是小說: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的, 有完整的故事情節,有具體的環境 描寫,並反映當時的社會現實。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小說結構: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 聲。下面,我們先來分析小說的情節。
  • 影評 - Twin Peaks: The Return - 《<雙峰>世界中的變與不變——主題闡述、情節設計及其實現的分析》
    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在於回歸季中嚴格貫徹了光明與黑暗的決鬥這一核心主題,並明確表現為正、邪庫伯兩大主角作為貫穿全片主軸的線索,與片中大小角色進行直接或間接的周旋,同時以此連結了前兩季以及《與火同行》中絕大部分重要線索。
  • 編導專業考生如何寫好影評?
    因為一部好的影片出彩點往往有很多,假如都談一點而談得都不深入,會導致篇影評不知所云。選取兩三個自己能把握的方面,來對片子進行分析評價,這個點要談的很深入!比如說音樂好,那麼音樂在哪裡?可以具體談談這個音樂在這部電影和其他電影中的表現有什麼不同?這段音樂在推動故事情節和渲染情景方面的作用?音樂與人物動作有什麼關係?.
  • 影評《異星災變》:科幻迷絕對不能錯過!豆瓣9.0,估計是HBO今年最硬核的一部科幻劇?
    觀後感常常寫的是這個電影讓我感受到了什麼,學會了什麼,重在教育意義;而影評則要寫的則是這個電影主要表達了什麼,運用了什麼手段,重在對藝術形式的評析。前者要求緊扣主題,聯繫實際抒發感受;而後者要求緊扣創作特色,分析其表達效果,分析它的形式是如何為內容服務的。簡而言之,所謂影評,就是要你以「內行」的眼光,講出作品的「門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