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豆瓣影評的數據分析

2021-01-08 景文說事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橫空出世,取得了50.7億的票房,總票房達到國產電影第二位,創造了中國動畫電影的一系列紀錄。在哪吒片尾的彩蛋部分,透露了關於《姜子牙》的故事,讓人們對《姜子牙》的上映有所期待。有一句話叫做期待越大,失望越大。如果《姜子牙》沒有滿足人們期待值,反而會產生負面影響。

原本定檔2020年春節上映的《姜子牙》,由於疫情原因,最終推遲到2020年10月1日上映。首日2億票房,8天破13億,《姜子牙》票房數據雖不及去年的《哪吒》,但表現也很搶眼。雖然票房不俗,但影片爭議非常大,口碑呈現兩極分化的趨勢。

這裡採用豆瓣1600多條影評數據對該影片進行相關分析。首先在用戶地域上,可以看出,評論用戶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北京、上海、廣東三個地區人數最多,此外江蘇、浙江也佔一定的比例,這與當地電影院的發展規模有很大的關係。

其次,在用戶評分上。豆瓣打分規則為最低分2分,二分為一檔,最高分10分。《姜子牙》影評打分主要集中在6分和8分,總平均分6.8分也在這個區間內。

最後,再對影評關鍵詞進行分析。「哪吒」是用戶評論最多的一個詞,這主要是由於觀眾因《哪吒》好口碑而來,下意識地將《姜子牙》與《哪吒》作比較。影迷討論主要集中在劇情、師尊、故事、畫面這幾個方面。

在視覺製作上,由於同屬一家公司,因此《姜子牙》的整體畫面特效與《哪吒》同為一流水準,甚至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主人公姜子牙的難度有過之而不及。製作團隊反饋說「在職業生涯裡面從來沒有遇到這種難度級別的視效鏡頭」,在迭代123版後,最終才呈現出了現如今充滿東方韻味和意境的視覺畫面效果。也正是這種精益求精的態度,才讓《姜子牙》的畫面精美絕倫,幾乎讓觀眾挑不出什麼瑕疵。

劇情是觀眾吐槽最多的地方。電影想要討論救一人還是就蒼生的問題,但是其實這個故事非常老套,而且影片也並沒有很好地表現出這個問題的矛盾性。劇情太鬆散,沒有一個完整、有張力、情節緊湊的故事。帶著對《哪吒》的期待,來觀看《姜子牙》,產生落差是必然的。

喜歡《姜子牙》的觀眾說它畫面特效完美,弘揚了正確的價值觀。不喜歡它的觀眾說這是一部無聊的電影,唯一值得一看的是片尾哪吒的彩蛋部分,這多少有點諷刺的意味。

相關焦點

  • Power BI數據可視化|春節檔電影豆瓣影評數據分析
    在上一節中,作者創建了一個包含春節檔電影豆瓣影評的數據表,並使用
  • 深度分析《我和我的家鄉》口碑影評
    截止發稿,今日單日票房,《我和我的家鄉》已實現成功反超,成為單日票房冠軍,將2.77億收穫囊中,總票房8.23億;前兩日爆火的《姜子牙》單日斬獲2.16億緊隨其後,總票房8.79億,暫居第一。我們來一起看看三大平臺的影評數據。
  • 深度分析《姜子牙》口碑背後的兩極分化
    隨著電影《姜子牙》登陸國慶檔,大量影迷朋友們紛紛走進電影院,觀看這部期待已久的影片。豆瓣評分從開局的7.5分,快速下滑到7.1分,並且有持續下滑的趨勢。豆瓣評分,用了心整部電影立意高遠部分觀眾的影評,如下:
  • 《姜子牙》總票房破11億,但是觀眾對電影不滿意,看看評論如何
    ,差評都是給的劇情方面~言歸正傳~咱們今天爬取一下豆瓣影評,看看各大網友都是什麼樣的看法吧再網頁原始碼有的,請求網頁,返回response數據,然後解析數據,保存數據就OK了,一氣呵成,對於靜態網頁就不過多的說明了,還是比較簡單的
  • 《蟻人2》豆瓣影評爬蟲+簡單情感分析+詞雲
    作者:量化小白H     Python愛好者社區專欄作者個人公眾號:量化小白上分記今天是《蟻人2》國內上映的第19天,作為練手
  • 《姜子牙》為什麼封不了「神」?
    察看數據,《姜子牙》豆瓣開分達到7.5,算是個不錯的開頭,但在豆瓣、淘票票等平臺的影評討論裡,口碑卻兩極分化,誇的多,失望的也多,互相爭論,火藥味十足,評分也慢慢降了下來。首先,眾所周知的是影片的票房高低與觀影人群聯繫密切,從受眾分析
  • 硬核數據剖析 《流浪地球》豆瓣口碑之爭
    這些問題引發了筆者的興趣,擬通過一系列數據分析來解答上述問題。語言文字中往往蘊含著所說所寫者的觀點和態度。本文試圖從分析有代表性的流浪地球評論文本入手,總結意見規律,從影評文本分類角度將影評者的態度分類,從而可以與其它維度信息交叉分析,得出更具洞察力的結論。豆瓣上的評論分為短評和長影評兩種。
  • 《姜子牙》豆瓣評分高開低走,你真的看懂《姜子牙》了嗎?
    《姜子牙》的豆瓣評分較之前的《哪吒:魔童降世》和《大聖歸來》有一些差距,影評兩極分化比較嚴重,相對於搞笑輕鬆成分較多的哪吒來說姜子牙顯得過於沉重,整個影片都是對於個人與眾生,小愛與大愛,人與神等關係的探討。
  • Python 爬蟲實踐:《戰狼2》豆瓣影評分析
    目標總覽主要做了三件事:使用的python版本是3.5.可以看到和豆瓣網址上面是匹配的。這樣就得到了最新電影的信息了。接下來就要進行對最新電影短評進行分析了。        if item.find_all('p')[0].string is not None:                eachCommentList.append(item.find_all('p')[0].string)使用print(eachCommentList)查看eachCommentList列表中的內容,可以看到裡面存裡我們想要的影評
  • 不好意思《姜子牙》還沒資格"封神",豆瓣7.2觀眾看了太失望
    在上一篇介紹了在國慶檔上線的幾部電影,現在時間已經來到了國慶假期第一天的傍晚,上院線的電影都有已經有了票房數據,如前一篇所預料的那樣動畫片《姜子牙》會成為國慶檔的最大贏家以及票房黑馬,截至目前為止,首日上映的《姜子牙》票房已經來到了2.72億按照這個增長勢頭突破3億的票房可以說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不出意料的話到了今晚必定突破
  • 新鮮出爐的《姜子牙》影評
    》,趁著還熱乎,趕緊寫一篇影評,給大家做觀影指南。 《姜子牙由於我對《姜子牙》期待有點放得太高了,所以看完有點失望。》故事是發生在「武王伐紂」之後,姜子牙本來已經被封為眾神之長了,結果在斬殺九尾狐的過程中,因為發生意外,被貶北海。
  • 豆瓣7.1的《姜子牙》,卻遠超《我和我的家鄉》?票房是誠實的
    首先恭喜《我和我的家鄉》(下稱《家鄉》),甭管你去各種信息流平臺查看影評,還是在朋友圈的分享當中都總能看到「淚如雨下」的觀後評價。>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豆瓣差評者」並非不能體會《姜子牙》的亮點,他們在給出批判說辭之前都總會撰下這樣一段話「我承認畫面和特效屬於國漫巔峰」。
  • 豆瓣Top250熱門電影數據分析
    豆瓣Top250熱門電影分析業餘打發時間看電影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如果看了一部無聊糟心的電影就得不償失了,所以一些電影方面的榜單就出現了,可以為這些選擇困難患者提供一個不錯的指南,那些是經典是值得看的,而那些電影不值得你浪費一兩個小時的時間。
  • 《哪吒》VS《姜子牙》,用Python對比—我發現了這個......
    想必和不少小夥伴一樣,我一直對《姜子牙》滿懷期待。於是,國慶第2天我便殺入影院。而關於《姜子牙》的評價呈現了兩極分化,而它也經常被拿來和去年上映的《哪吒》對比。關於電影本身,我不做過多評價,主要是從數據的角度出發,把《姜子牙》和《哪吒》進行一個對比分析。
  • 《姜子牙》影評:從「斷善」談神性和人性
    前言:對於《姜子牙》這部國產新作感興趣,是因為看到了豆瓣影評說本片含有哲學蘊意,它的主題算是「救蒼生還是救一人」,頗有一些「電車難題」的意味,我以為是能跳出傳統「人性」角度而有所升華的片子。 神性和人性《姜子牙》片中,姜子牙身份雖是眾神之長,可是我在影片中沒有看到他有一點「神」的感覺,他更像個江湖俠客
  • 《姜子牙》票房破4億,豆瓣7.1分,票房口碑為何兩極分化?
    然而在豆瓣上,《姜子牙》顯然沒有到達預期,一邊是票房高漲,一邊卻是口碑評分持續的下滑相比於哪吒在豆瓣的8.5高分,這次被大家寄予了國產動畫「封神宇宙」續作的姜子牙卻只得了7.1的分數(基本上算崩了),當然這個分數也不低,但畢竟有了前者的對比,評分差距還是能挺明顯的。
  • 《姜子牙》到底好不好看?姜子牙影評怎麼樣?
    《姜子牙》到底好不好看?姜子牙影評怎麼樣?在看電影之前先看了一些影評,表示畫面唯美,但是內容空洞,只是蹭了哪吒的熱點才受的關注。於是,我也拉低了對他的觀影期待。但是在觀影之後,讓我有了超多的驚喜。姜子牙不是一部全齡向的動畫電影並不準確,其實確切地說他不是一部全社會向的電影,更像是一部有著深度思考的圈子電影。
  • python爬取44130條用戶觀影數據,分析挖掘用戶與電影之間的隱藏信息!
    明天就是大年初一,很多電影也上映,看電影前很多人都喜歡去『豆瓣』看影評,所以我爬取44130條『豆瓣』的用戶觀影數據,分析用戶之間的關係,電影之間的聯繫,以及用戶和電影之間在『豆瓣』平臺爬取用戶觀影數據。爬取用戶列表網頁分析
  • 深度解析:《姜子牙》影評
    16班的同學們不要驚訝,老鄧知道這裡曾經是changing的地盤,借個位置發篇影評😛 老鄧放假前就在叨咕叨咕要看姜子牙,可算趕著首映,是真的快樂😂 在老鄧看來,《姜子牙》和《哪吒》是有相似之處的,情節驚險,到處點題,主旨雞湯一碗接一碗。
  • 早上去看了姜子牙,12點看完,一點開始寫影評
    早上去看了姜子牙,12點看完,一點開始寫影評。先拋出我的觀點:這是一部偏向黑暗深沉風格的公路片,但不知道是因為導演能力的不足還是資本的要求,整部片子在大護法風和哪吒風之間左右橫跳,最後搞得既不商業也不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