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末
來源|快刀財經(ID:kuaidaocaijing)
近段時間,深圳「搶房大戰」又上演魔幻一幕。
起因在於,一個被「控價」的網紅樓盤,預期售價遠低於周邊小區,哪怕搶到最小面積的房子,倒手就能賺到500萬,如何不叫人心動。
這場鬧劇中,眾籌打新、名額代持、合夥買房等奇葩亂象層出不窮,個個以為勝券在握,卻被突如其來的新政策打得猝不及防。失望疊加之下,毗鄰的東南亞,成了實現階級躍升的最後出口。
作為罕有的價格窪地,泰國、柬埔寨、越南的房產市場正異軍突起。在上海某場房地產經紀峰會上,有炒房團一出手就是2億美金,壕氣沖天。
另據曼谷媒體報導,中國買家在泰國的託管公寓投資額已超過100億美元,泰國每建造五套公寓,就有一套歸中國人所有。
然而,是投資就有風險。東南亞置業先天缺少本土市場支撐,全靠外來資金維持繁榮假象,唯一運轉下去的動力,就是不斷忽悠更多異國「韭菜」入局。
當人人為之瘋狂時,泡沫就要破了。
01
炒房團爆買東南亞
虛火背後暗流洶湧
「未來全球經濟看東南亞,現在去東南亞買房,相當於十年前投資了北京。」
就是這樣一句直白粗暴的話,加上有意美化的經濟數據,點燃了國人心中的火,一發不可收拾。
以泰國為例,從2017年開始,來自中國的買房者,已佔據所有外籍買房者的25%,數字持續飆升。截至目前,曼谷公寓房總量達到了55萬套,而在10年前,這個數字還只是10萬。
鄰國柬埔寨也不遑多讓,首都金邊炙手可熱。2018年,中國買家諮詢量猛增550%,此後金邊城區面積由300平方公裡擴至700平方公裡,一座座現代化公寓拔地而起,內地看房團絡繹不絕,售樓處24小時燈火通明。
▲金邊到處是施工工地
據居外網數據顯示,78%的中國詢盤買家諮詢的房產價格在5萬美元~25萬美元之間,有88.7%是用於投資。
毫不誇張,數百套住宅僅需一天就能被哄搶而空,來自上海、溫州、廣州的客戶出手極狠,最少也是2套起,金邊日成交額破億元人民幣。
▲金邊國際房地產展現場
不僅如此,連帶著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也成了國人眼中的香餑餑。越南的地產中介在宣傳時,乾脆將越南河內標註為「北京」,胡志明標註為「上海」,因市場供不應求,也開始了搖號。
但問題在於,不是所有的投機都能「穩賺不賠」。被捧上神壇的東南亞房市,表面看起來「遍地黃金」,實則風險重重,一著不慎,便是粉身碎骨。
1.本土房企捲款跑路
東南亞的違規成本較低,使得無資質開發商大行其道。
較為典型的騙局,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售後包租。很多樓盤都會用包租來打消客戶的疑慮,並許以高額租金,而這部分費用,都是用多收取的房價進行返還(國人購房價格虛高在東南亞相當普遍)。
此外,海外中介推薦的房產幾乎都是期房,漫長的交房期間存在太多不確定性。如泰國普吉有名的翡翠天堂海景公寓,項目爛尾後CEO在潛逃中被捕,共計造成10億泰銖損失,無數國內買家折戟於此。
▲在逃CEO落網
2. 政治環境夕令朝改
還記得X桂園在馬來西亞新山的森林城市項目嗎?曾經轟轟烈烈的造城運動,新上臺的總理馬哈蒂爾一句「不能賣給外國人」後,連開發商都直接套牢了。
政局動蕩帶來的影響並非孤例。泰國開發商Kata Beach,就因被舉報非法佔用林地被吊銷土地所有權,由泰國軍方介入,宣布該項目不能作為公寓使用,強制更改成租貿產權的酒店,哭都沒地方哭。
同時,東南亞各國的規劃執行力令人擔憂,基礎設施利好兌現艱難。比如胡志明市地鐵1號線,原計劃2017年開通運營,可實際情況是仍未能使用,與中國的基建速度有著天壤之別。
3. 匯率暗藏貶值風險
東南亞各國經濟體量都不大,對外經濟依存度高,抵禦風險能力差,其貨幣都承受著不小的貶值壓力。
以越南盾為例,過去10年,越南盾每年對人民幣貶值4.6%左右,而越南房價每年上漲5%~8%,算上匯率因素,越南房價年增幅僅0.4%至3.4%。
這一點,國內投資客並未引起足夠重視。
4. 隱形費用超乎想像
東南亞國家大部分處於熱帶,自然災害也相對更多更嚴重,導致房子折舊速度很快,維修保養費用因此水漲船高,價格不菲。
此外,無論住與不住,物業費都是要交的。目前曼谷新樓的物業管理費,一平方收費在9~16元人民幣,50平方的公寓,一年下來物業費要近萬元。
許是我們炒房歷史悠久,膨脹到以為可以將國內的這套「經驗主義」在東南亞發揚光大,一本萬利。
這本身就不是撿漏,而是賭博,很多人猜中了開頭,卻沒料到結局。
02
投資贏家or接盤俠
人為製造的套利遊戲
在東南亞的炒房客中,從不缺「一夜暴富」的故事。
其中流傳最廣的版本是:有位包工頭,曾以每月1萬美金的價格長期租下了柬埔寨市中心廣場旁一塊不到兩畝的土地,並在這片地上建起一座高6層的樓房,最後只建了9個月,就被一家酒店以每月14萬美金的價格連租了12年。
照此計算,理論上這位包工頭抵扣租金後至少賺到了1億元人民幣,而建這棟樓只花了900萬元。
這個致富經很快口口相傳開來,柬埔寨的房地產市場在源源不斷的國內買家推動下,迅速爆發。
西港的優質地價,由最初的50美金每平米,到如今基本超過5000美金。這意味著,最先入局的那部分中國炒房客,手中所持有的地皮的價格已經漲了近100倍,身家不可同日而語。
2017年,堪稱東南亞樓市騰飛的分水嶺。彼時中國房地產調控收緊,北上廣深和諸多熱點二線城市紛紛出臺限購,「南下」掘金恰到好處地填補了某種空白,國人再次將「炒樓花」的功力發揮得淋漓盡致。
以菲律賓一套100萬人民幣的房子為例,首付通常在15萬,房期3~4年,每月交付三四千塊,相當於可以在40個月左右的時候付清首付,而三四年間房子的升值空間大約是每年15%,這樣四年後房子價值170多萬,純獲利六十多萬。
而在越南,房價上漲速度同樣驚人,一些新開樓盤在兩三年裡甚至上漲了三四倍,利用其中的槓桿效應,魔術般地變成千萬富翁者比比皆是。
然而,事情的走向在潛移默化中,逐漸開始失控。一個危險的信號是,東南亞很多熱門城市的供需關係已經畸形。
熱錢湧動下,曼谷公寓的均價達到2.8萬元人民幣,地段好一點的能賣到4~6萬,房價收入比達到21.52,超過了廣州。
金邊的房價,也早已突破2萬元/㎡,且物價驚人。一瓶0.33升的小瓶礦泉水3元,1升的普通牛奶要15.7元,比肩深圳,直逼香港。
▲東南亞部分一級城市房價 圖/大貓財經
與房價表現截然相反的是,泰國2019年的GDP僅有5436.5億美元,體量不及湖南省;越南的GDP為2619億美元,相當於中國的黑龍江省;柬埔寨的GDP才240多億美元,也就比中國GDP最少的西藏高一點點。
換言之,東南亞本國居民,根本無力承擔當前房價,只能望之興嘆。那麼問題來了,投資最後都是要變現的,這些房子最後又該賣給誰呢?
答案已呼之欲出。先將彈丸之地的房價炒高,搞到連當地人都買不起,然後又無視相關房產缺乏二級市場流動性的致命弱點,繼續忽悠大把國人過來買高價新盤,有如擊鼓傳花,一旦沒有後來者,就是崩盤之日。
中國人最懂國人的投資癖好。這場蓄謀已久的套利遊戲裡,處於金字塔尖的玩家早已賺得盆滿缽滿,安全離場,剩下不明就裡的「韭菜們」,甘之如飴地嚼著別人吃剩的殘渣。
槍聲響起前,誰都相信自己會是豪賭中的幸運兒,誰都不願承認會淪為最後的「接盤俠」。
直到血淋淋的事實擺在面前。
03
財富美夢終成泡沫
割韭菜仍生生不息
反噬比想像中來得更快。
亡羊補牢,為時已晚。據泰國當地媒體報導,東北一家企業高管,眼見手中持有的30餘套房產拋售無望後,在中介機構大打出手,後遭到相關黑勢力報復,最終不治身亡。
無數中產家庭一朝破產返貧。有人因無法挪騰周轉銀行貸款,導致房產被開發商沒收,財物兩失,負債纍纍,不僅上了失信名單,下半輩子的生計都成問題。
有人轉而尋求出租,卻被現實打垮。一個樓盤裡絕大多數買家都是中國投資客,90%的房子都在出租,供應量極大的買方市場下,唯有不斷突破下限拼低價,陷入無休止的惡性循環,加之疫情衝擊,使得大環境更為雪上加霜,哀鴻遍野。
如同潘多拉的魔盒,欲望一經放出,又豈會輕易休手,韭菜與鐮刀的「空中接龍」,還在如火如荼地繼續著。
2020年6月,界面新聞報導,一場關於財富管理的論壇上,座無虛席,人滿為患。被奉為「炒房天王」的歐成效,循循善誘地勸導在場散客,拋售高倉位的房子,特別是那些深圳15萬元一平米的房子,來買自己在柬埔寨的地塊項目。
據現場介紹,歐成效在柬埔寨當地註冊的公司「京柬置地」,共拿下柬埔寨西港6300畝土地,土地性質是「中央政府推出的99年產權用地」。
京柬置地將土地拆分成小塊賣給國內炒房客,最低1畝起手,一畝地的價格為全款48萬人民幣,分期一年支付的價格是53萬人民幣,至於投資收益問題,只需「坐享其成」。
但經有心人查證,這不僅是塊只剩下88年租期的「三手」經濟特許用地,性質類似於國內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且這種特許經濟用地一旦未按照協議進行建設,中途有極大可能被柬埔寨政府收回。
而土地使用期滿之日,目標土地的使用權與地上物自動無償歸柬埔寨政府所有,並無續期之說。
說得再如何天花亂墜,白紙黑字的合同總蒙不了人。購地者與京柬置地籤訂的合同顯示,地塊註明為「長期租賃」,從頭到尾沒有「產權」一詞。
合同中還多次提及,協議全部按照柬埔寨王國法律執行,「巧妙」規避開中國法律的管轄。
有資深律師表示:「東南亞很多國家的土地產權不會被允許直接賣給中國公民,在中國境內這樣賣土地涉嫌詐騙;如果是獲得柬埔寨官方認可,是在柬埔寨法律許可範圍內的交易,那麼購地者一旦投資失敗,將面臨血本無歸,投資風險極大。」
儘管如此,在利益驅動與人性貪念下,東南亞炒房還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發燒」下去。
樓市裡,有句經久不衰的暗話:「凡炒必傷,上解下套。」騙局年年相似,但架不住「韭菜」們前赴後繼。
與其「飛蛾撲火」,不如「適得其所」。
至於天降橫財的幻夢,該醒就醒了吧。
千山萬水總是情,給個「好看」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