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炒房客:有人暴賺上億,有人破產身亡

2021-01-07 騰訊網

作者|朱末

來源|快刀財經(ID:kuaidaocaijing)

近段時間,深圳「搶房大戰」又上演魔幻一幕。

起因在於,一個被「控價」的網紅樓盤,預期售價遠低於周邊小區,哪怕搶到最小面積的房子,倒手就能賺到500萬,如何不叫人心動。

這場鬧劇中,眾籌打新、名額代持、合夥買房等奇葩亂象層出不窮,個個以為勝券在握,卻被突如其來的新政策打得猝不及防。失望疊加之下,毗鄰的東南亞,成了實現階級躍升的最後出口。

作為罕有的價格窪地,泰國、柬埔寨、越南的房產市場正異軍突起。在上海某場房地產經紀峰會上,有炒房團一出手就是2億美金,壕氣沖天。

另據曼谷媒體報導,中國買家在泰國的託管公寓投資額已超過100億美元,泰國每建造五套公寓,就有一套歸中國人所有。

然而,是投資就有風險。東南亞置業先天缺少本土市場支撐,全靠外來資金維持繁榮假象,唯一運轉下去的動力,就是不斷忽悠更多異國「韭菜」入局。

當人人為之瘋狂時,泡沫就要破了。

01

炒房團爆買東南亞

虛火背後暗流洶湧

「未來全球經濟看東南亞,現在去東南亞買房,相當於十年前投資了北京。」

就是這樣一句直白粗暴的話,加上有意美化的經濟數據,點燃了國人心中的火,一發不可收拾。

以泰國為例,從2017年開始,來自中國的買房者,已佔據所有外籍買房者的25%,數字持續飆升。截至目前,曼谷公寓房總量達到了55萬套,而在10年前,這個數字還只是10萬。

鄰國柬埔寨也不遑多讓,首都金邊炙手可熱。2018年,中國買家諮詢量猛增550%,此後金邊城區面積由300平方公裡擴至700平方公裡,一座座現代化公寓拔地而起,內地看房團絡繹不絕,售樓處24小時燈火通明。

▲金邊到處是施工工地

據居外網數據顯示,78%的中國詢盤買家諮詢的房產價格在5萬美元~25萬美元之間,有88.7%是用於投資。

毫不誇張,數百套住宅僅需一天就能被哄搶而空,來自上海、溫州、廣州的客戶出手極狠,最少也是2套起,金邊日成交額破億元人民幣。

▲金邊國際房地產展現場

不僅如此,連帶著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也成了國人眼中的香餑餑。越南的地產中介在宣傳時,乾脆將越南河內標註為「北京」,胡志明標註為「上海」,因市場供不應求,也開始了搖號。

但問題在於,不是所有的投機都能「穩賺不賠」。被捧上神壇的東南亞房市,表面看起來「遍地黃金」,實則風險重重,一著不慎,便是粉身碎骨。

1.本土房企捲款跑路

東南亞的違規成本較低,使得無資質開發商大行其道。

較為典型的騙局,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售後包租。很多樓盤都會用包租來打消客戶的疑慮,並許以高額租金,而這部分費用,都是用多收取的房價進行返還(國人購房價格虛高在東南亞相當普遍)。

此外,海外中介推薦的房產幾乎都是期房,漫長的交房期間存在太多不確定性。如泰國普吉有名的翡翠天堂海景公寓,項目爛尾後CEO在潛逃中被捕,共計造成10億泰銖損失,無數國內買家折戟於此。

▲在逃CEO落網

2. 政治環境夕令朝改

還記得X桂園在馬來西亞新山的森林城市項目嗎?曾經轟轟烈烈的造城運動,新上臺的總理馬哈蒂爾一句「不能賣給外國人」後,連開發商都直接套牢了。

政局動蕩帶來的影響並非孤例。泰國開發商Kata Beach,就因被舉報非法佔用林地被吊銷土地所有權,由泰國軍方介入,宣布該項目不能作為公寓使用,強制更改成租貿產權的酒店,哭都沒地方哭。

同時,東南亞各國的規劃執行力令人擔憂,基礎設施利好兌現艱難。比如胡志明市地鐵1號線,原計劃2017年開通運營,可實際情況是仍未能使用,與中國的基建速度有著天壤之別。

3. 匯率暗藏貶值風險

東南亞各國經濟體量都不大,對外經濟依存度高,抵禦風險能力差,其貨幣都承受著不小的貶值壓力。

以越南盾為例,過去10年,越南盾每年對人民幣貶值4.6%左右,而越南房價每年上漲5%~8%,算上匯率因素,越南房價年增幅僅0.4%至3.4%。

這一點,國內投資客並未引起足夠重視。

4. 隱形費用超乎想像

東南亞國家大部分處於熱帶,自然災害也相對更多更嚴重,導致房子折舊速度很快,維修保養費用因此水漲船高,價格不菲。

此外,無論住與不住,物業費都是要交的。目前曼谷新樓的物業管理費,一平方收費在9~16元人民幣,50平方的公寓,一年下來物業費要近萬元。

許是我們炒房歷史悠久,膨脹到以為可以將國內的這套「經驗主義」在東南亞發揚光大,一本萬利。

這本身就不是撿漏,而是賭博,很多人猜中了開頭,卻沒料到結局。

02

投資贏家or接盤俠

人為製造的套利遊戲

在東南亞的炒房客中,從不缺「一夜暴富」的故事。

其中流傳最廣的版本是:有位包工頭,曾以每月1萬美金的價格長期租下了柬埔寨市中心廣場旁一塊不到兩畝的土地,並在這片地上建起一座高6層的樓房,最後只建了9個月,就被一家酒店以每月14萬美金的價格連租了12年。

照此計算,理論上這位包工頭抵扣租金後至少賺到了1億元人民幣,而建這棟樓只花了900萬元。

這個致富經很快口口相傳開來,柬埔寨的房地產市場在源源不斷的國內買家推動下,迅速爆發。

西港的優質地價,由最初的50美金每平米,到如今基本超過5000美金。這意味著,最先入局的那部分中國炒房客,手中所持有的地皮的價格已經漲了近100倍,身家不可同日而語。

2017年,堪稱東南亞樓市騰飛的分水嶺。彼時中國房地產調控收緊,北上廣深和諸多熱點二線城市紛紛出臺限購,「南下」掘金恰到好處地填補了某種空白,國人再次將「炒樓花」的功力發揮得淋漓盡致。

以菲律賓一套100萬人民幣的房子為例,首付通常在15萬,房期3~4年,每月交付三四千塊,相當於可以在40個月左右的時候付清首付,而三四年間房子的升值空間大約是每年15%,這樣四年後房子價值170多萬,純獲利六十多萬。

而在越南,房價上漲速度同樣驚人,一些新開樓盤在兩三年裡甚至上漲了三四倍,利用其中的槓桿效應,魔術般地變成千萬富翁者比比皆是。

然而,事情的走向在潛移默化中,逐漸開始失控。一個危險的信號是,東南亞很多熱門城市的供需關係已經畸形。

熱錢湧動下,曼谷公寓的均價達到2.8萬元人民幣,地段好一點的能賣到4~6萬,房價收入比達到21.52,超過了廣州。

金邊的房價,也早已突破2萬元/㎡,且物價驚人。一瓶0.33升的小瓶礦泉水3元,1升的普通牛奶要15.7元,比肩深圳,直逼香港。

▲東南亞部分一級城市房價 圖/大貓財經

與房價表現截然相反的是,泰國2019年的GDP僅有5436.5億美元,體量不及湖南省;越南的GDP為2619億美元,相當於中國的黑龍江省;柬埔寨的GDP才240多億美元,也就比中國GDP最少的西藏高一點點。

換言之,東南亞本國居民,根本無力承擔當前房價,只能望之興嘆。那麼問題來了,投資最後都是要變現的,這些房子最後又該賣給誰呢?

答案已呼之欲出。先將彈丸之地的房價炒高,搞到連當地人都買不起,然後又無視相關房產缺乏二級市場流動性的致命弱點,繼續忽悠大把國人過來買高價新盤,有如擊鼓傳花,一旦沒有後來者,就是崩盤之日。

中國人最懂國人的投資癖好。這場蓄謀已久的套利遊戲裡,處於金字塔尖的玩家早已賺得盆滿缽滿,安全離場,剩下不明就裡的「韭菜們」,甘之如飴地嚼著別人吃剩的殘渣。

槍聲響起前,誰都相信自己會是豪賭中的幸運兒,誰都不願承認會淪為最後的「接盤俠」。

直到血淋淋的事實擺在面前。

03

財富美夢終成泡沫

割韭菜仍生生不息

反噬比想像中來得更快。

亡羊補牢,為時已晚。據泰國當地媒體報導,東北一家企業高管,眼見手中持有的30餘套房產拋售無望後,在中介機構大打出手,後遭到相關黑勢力報復,最終不治身亡。

無數中產家庭一朝破產返貧。有人因無法挪騰周轉銀行貸款,導致房產被開發商沒收,財物兩失,負債纍纍,不僅上了失信名單,下半輩子的生計都成問題。

有人轉而尋求出租,卻被現實打垮。一個樓盤裡絕大多數買家都是中國投資客,90%的房子都在出租,供應量極大的買方市場下,唯有不斷突破下限拼低價,陷入無休止的惡性循環,加之疫情衝擊,使得大環境更為雪上加霜,哀鴻遍野。

如同潘多拉的魔盒,欲望一經放出,又豈會輕易休手,韭菜與鐮刀的「空中接龍」,還在如火如荼地繼續著。

2020年6月,界面新聞報導,一場關於財富管理的論壇上,座無虛席,人滿為患。被奉為「炒房天王」的歐成效,循循善誘地勸導在場散客,拋售高倉位的房子,特別是那些深圳15萬元一平米的房子,來買自己在柬埔寨的地塊項目。

據現場介紹,歐成效在柬埔寨當地註冊的公司「京柬置地」,共拿下柬埔寨西港6300畝土地,土地性質是「中央政府推出的99年產權用地」。

京柬置地將土地拆分成小塊賣給國內炒房客,最低1畝起手,一畝地的價格為全款48萬人民幣,分期一年支付的價格是53萬人民幣,至於投資收益問題,只需「坐享其成」。

但經有心人查證,這不僅是塊只剩下88年租期的「三手」經濟特許用地,性質類似於國內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且這種特許經濟用地一旦未按照協議進行建設,中途有極大可能被柬埔寨政府收回。

而土地使用期滿之日,目標土地的使用權與地上物自動無償歸柬埔寨政府所有,並無續期之說。

說得再如何天花亂墜,白紙黑字的合同總蒙不了人。購地者與京柬置地籤訂的合同顯示,地塊註明為「長期租賃」,從頭到尾沒有「產權」一詞。

合同中還多次提及,協議全部按照柬埔寨王國法律執行,「巧妙」規避開中國法律的管轄。

有資深律師表示:「東南亞很多國家的土地產權不會被允許直接賣給中國公民,在中國境內這樣賣土地涉嫌詐騙;如果是獲得柬埔寨官方認可,是在柬埔寨法律許可範圍內的交易,那麼購地者一旦投資失敗,將面臨血本無歸,投資風險極大。」

儘管如此,在利益驅動與人性貪念下,東南亞炒房還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發燒」下去。

樓市裡,有句經久不衰的暗話:「凡炒必傷,上解下套。」騙局年年相似,但架不住「韭菜」們前赴後繼。

與其「飛蛾撲火」,不如「適得其所」。

至於天降橫財的幻夢,該醒就醒了吧。

千山萬水總是情,給個「好看」行不行

相關焦點

  • 現在去東南亞炒房已成生死劫,有人暴賺上億,有人破產身亡
    近來國內打壓炒房越來越猛,就連前陣子深圳炒房客們用代持炒房,眾籌打新的方式坐擁數套房產被曝光後。立刻被官方介入。什麼意思?房價嚴控下開發商不敢漲價,新出樓盤一般都比較便宜。這種低價樓盤,就成了炒房客們的目標。他們利用名額代持獲得幾套房產,一套房轉手至少能賺500萬。
  • 明星如何花式炒房?周星馳賺20億,梁朝偉掙5億,而他差點破產…
    消息一出,引起了不少影迷對周星馳財務狀況的關心,「他是不是要破產」、「有些人說他欠債10個億」,幾年前與上海新文化傳媒的天價對賭事件也再次被拉回到公眾面前。 事實上,周星馳不但有「喜劇之王」之稱,更有「炒房之王」的稱號。在香港娛樂圈裡,不少明星也像星爺一樣,熱衷投資房地產。有人靠炒房賺得盆滿缽滿,有人因炒房虧得欠債破產。可謂是「成也炒房,敗也炒房」。
  • 被擠出的樓市投資客:有人賣房炒股虧了400多萬
    但包括單燕在內的很多投資客被套了。單燕和她的夥伴們均認為房價上漲無望,便清空了多餘的房產,「我賣了三套,有兩套買得早沒有賠錢,有一套虧了80多萬,總的來說還是賺了,只是少賺了幾百萬。」單燕說,「不過,要是房地產稅出來,就更不好出手了。」「抄底股市的最好時機」單燕年近50,但看起來並不顯老,一頭短髮與她幹練的性格很相稱。
  • 沒等來拋售潮,卻已經有人扛不住了
    尤其是在經濟大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下,以前閉眼躺賺的房企也變得壓力重重。對於它們而言,也許活下去才是最佳打算。除了房企難受,炒房客的日子也沒好到哪去。為了穩住局面,一些大型房企不得不帶頭降價,在這個節骨眼上,也許降價才是最好的出路,起碼通過降價能夠吸引來一批買家。
  • 杭州炒房客即將抱頭痛哭!中央一錘定音!
    近期,樓市出現4大重磅信號,條條劍指炒房客,明年你們的日子可能會更不好過!中央一錘定音!住建部連提20次「穩」,長期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嚴懲炒房行為!嚴懲炒房行為!這個城市的炒房客被列入房地產「黑名單」!
  • 可以購買炒房客的房子嗎?
    然而我們在市場上卻看到,一些炒房客的房子,市場價是300萬 250萬賣出。那麼這種房子到底能不能夠接手就成為很多朋友考慮的問題了,畢竟還是很誘人的。他們甚至是還把房價上漲歸結於炒房客,總是抱怨炒房客買房炒高了房價,對他們沒有好感。所以每一次看到炒房客大幅降價賣自己房子的時候,這些沒買房的朋友就特別的高興。
  • 一些二手房基本賣不動,是不是炒房客被套牢了呢?
    配圖實際上,樓市沒有將炒房客套住,因為炒房客更有投資買房的經驗。01,房價會繼續大幅的上漲。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我們不得不承認,炒房客對樓市的了解比一般人群要多得多,深入得多。他們常常能夠買在房價大漲之前,然後經歷一輪大幅上漲獲得財富的提升。
  • 新的「暴利」行業已出現,有人已開始布局
    新的「暴利」行業已出現,有人已開始布局!雷軍講過「只要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說到機遇這個東西,真是讓人感慨萬千的存在。很多人因為一個機會,就從普通人變成了有錢人,在過去20年,應該說房地產和網際網路是最大的機會,很多人都在這兩個行業崛起,比如馬雲、馬化騰、許家印、王健林等人,現在都是千億級別的人。
  • 高層敲打巨頭,警示炒房客:對抗大勢,早晚死得很難看
    炒房,同樣是加劇社會貧富分化的重要方式之一,甚至更嚴重。資金瘋狂湧入樓市,房價越漲越高,大家沒錢消費,國內大循環就成了無本之木。這次高層巨頭的敲打,其實也是在警示炒房客(偽剛需):對抗大勢,早晚要付出沉重代價。
  • 小說:炒房客張先生(上)
    多少人炒房發了,不是看不到是麼?可我們……爸,你老死死硬扛著,身體也會吃不消。不如,把我那幢先賣掉,那怕出手一套,我們不會這樣逼得……無所適從,誠惶誠恐!少一幢又會如何呢?手裡還有三套嘛,不要大家那麼大的壓抑活著!好不好?你也輕鬆一點,快樂一點,給我們一張開懷的笑臉,是不是這個理兒呢?爸,你琢磨琢磨!」張先生看看女兒的愁容,與那雙欲哭無淚的眼睛,難過的點下頭顱。
  • 疫情期間有人破產,同時也催生了新的機遇
    疫情之下,為什麼有人等著破產,有人卻能日入百萬?為什麼有人等著破產呢?我想大概是沒有經濟基礎的人吧,疫情期間在家躺著吃老本。如果需要還房貸還車貸,那更是雪上加霜了。但是為什麼又有人能日入百萬呢?1、疫情被困家中,線下實體生意慘澹,線上渠道卻十分火爆。各個短視頻APP直播數據攀升,通過短時間內直播帶貨日入幾千,甚至幾萬等、這次疫情的出現,催生了一批新的短視頻愛好者宅家就業機會。
  • 「京城四少」沉浮錄:有人藏槍有人泡女星,有人破產有人入獄
    王珂曾領銜汪小菲、王爍、汪雨為「京城四少」,四人曾在北京城裡追女星、開公司、跑馬賽車樣樣在行,刷新大眾對「錢權色利」的認知,如今各自破產、負債、藏槍、隱退,散落各方。前浪銷跡後,王爍、王思聰、潘瑞和張量的「新京城四少」重新登臺,奢華不減當年,如今也各自有了新故事。
  • 香港明星買樓記:有人成35億土豪有人破產,他們為何如此瘋狂?
    年輕一點的如謝霆鋒,從19歲開始,就把自己拍戲賺的錢投到地產上。小謝的邏輯倒是很單純:&34;。靠著買樓賺下的錢,謝霆鋒完成了資本積累,於是就有了後來自己的創業之路。如今身上的標籤早就換成了商人。但或許她並不十分清楚,兒子真正賺大錢的項目還不是電影。
  • 《健身環》漲價背後:有人求環若渴,有人賺了上萬外快
    但在你關注不到的地方,總有人撿到便宜,囤了成堆的遊戲,然後轉身賣給「求環若渴」的人。 他沒有多解釋原因,只說:「掛上去,基本就有人來找你了。」 代買《健身環》對他來說就是能賺點外快的方式。但這比外快的數額,在我看來很是可觀。 他表示:「上一批我賺了4500元,這批大概能賺8000元。」
  • 炒房客賠了個底朝天!
    從當經濟體制來看人們的手中的錢在慢慢的減少,人們的心態也在發生了急轉的變化,原來我們可以認定買房是一種「潮流」只要看到房價上漲就會瘋狂湧入樓市當中,炒房客和開發商看到這個時機就會把房價給抬高,結果沒有想到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人們的心態漸漸轉向了理智,其實唯一在想要買房的人冷靜的是手中沒有錢。
  • 周星馳不為人知的身份:「炒房高手」
    甚至他在炒房方面的收入,比拍電影賺得還多。來到香港後,凌寶兒由於沒錢,找工作也需要有人擔保,無奈之下她很快嫁給了一個來自浙江寧波的移民。夫妻倆人居住在當時的貧民窟九龍城寨,並生下了兩女一子,一家5口擠在一間狹窄的房屋裡。
  • 打新一套房可淨賺500萬 深圳「代持炒房」熱引輿論關注
    代持炒房客創業的事緩一緩打新一套房可賺500萬「這是一筆穩賺的生意,你創業的事可以緩一緩,這個賺錢快!轉手一賣,幾百萬就到手了。」深圳市民陳先生最近接到了數個圈子朋友的電話,邀請他一起參與合資搖號買房。這種多人合資利用他人資質購買住房的行為,被輿論稱之為「代持炒房」。陳先生說,幾年前主要是炒二手房,現在改成了炒新房。
  • 李嘉誠離不開的4人,有人年薪10億,有人一單賺1500億…
    李嘉誠在香港的影響力空前絕後,小到香港人的衣食住行,李嘉誠的旗下的產業均有涉及,有人就稱香港為「李家城」;大到香港的政界人士,都非常重視李嘉誠的意見。李嘉誠能有如此大的影響力,都離不開他這個華人首富的頭銜,12歲開始打拼,到擁有數千億的帝國,他成為了一代傳奇。
  • 「江南大叔」豪宅轉手 賺74.6萬
    四年前「江南大叔」Psy暴紅大發,錢多到和江南大嬸劉惠妍(Hye-yeon Yoo)在洛杉磯買豪華集合住宅(condo )成為「美國寓公」。如今傳出豪宅已脫手,轉手之間又賺74萬6000元,炒房也很有一套。當年Psy對置產極為保密,出入有保鏕隨行。2012年11月成交,到2013年1月才曝光。124萬9000元直接從韓國電匯美國,乾淨俐落一次付清。
  • 科普NBA各球隊老闆都是什麼人,有人富可敵國,有人曾瀕臨破產
    NBA作為世界上最高水準的籃球聯賽,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商業聯盟,聯盟的主體還是每支球隊的老闆,這些老闆都分別為各行各業的精英人士,有人富可敵國,有人也曾經瀕臨破產,今天就科普一下NBA球隊的老闆都是什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