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信號浮現
「偽剛需」的噩夢不遠了
近日,高層罕見提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全新言論,坊間公認是對國內巨頭及大資本家的警示。
資本無序擴張搶奪中下階層飯碗,加劇貧富分化。要想縮小貧富差距,刺激消費,反壟斷和遏制資本無序擴張必不可少。
炒房,同樣是加劇社會貧富分化的重要方式之一,甚至更嚴重。
資金瘋狂湧入樓市,房價越漲越高,大家沒錢消費,國內大循環就成了無本之木。
這次高層巨頭的敲打,其實也是在警示炒房客(偽剛需):對抗大勢,早晚要付出沉重代價。
值得警惕的是,樓市本身也出現了危險信號:房價溫和上漲,房租卻一路下跌,出現了嚴重背離。
1.房價上漲,房租下跌
房價溫和上漲,房租創近兩年來新低。12月14日,統計局公布了最新一期70城房屋價格銷售指數。
11月,新房價格環比上漲城市數量為36個,比十月減少9個;下跌城市為28個,創年內最高。4個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2%,北京下降0.1%,上海和深圳持平,廣州上漲0.9%。
二手房,11月全國70個城市指數環比上漲0.1%,同比漲幅為2.1%。廣州、合肥、徐州、深圳、北京二手房價環比漲幅排在前五位。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5%,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分別上漲0.5%、0.3%、0.8%和0.6%。
數字表現很直觀,房價有漲有跌,但整體平穩,大部分城市、特別是北上廣深目前還處於溫和上漲中。
如果僅僅是因為天津、鄭州、哈爾濱等下跌城市增多,就判斷樓市涼了,顯然一葉障目了。
不過詭異的是,房價雖然還在上漲,但房租出現了明顯下跌。
諸葛找房數據顯示,在2020年11月,全國50大中城市租金掛牌均價為34.71元/平方米/月,創了2019年1月以來的新低。同時,11月一線城市平均租金環比下跌了1.2%,同比下跌2.9%。在納入統計的40個城市裡,有31個城市租金環比下跌。
深圳房價和房租走勢圖,來源:中原地產
一線城市同比下跌2.9%,二線城市同比下跌3.1%,三四線城市同比下跌3.32%。深圳、北京、成都、重慶、青島、佛山、三亞、煙臺、威海等城市租金同比跌幅均超過5%。
11月CPI數據顯示,房租CPI同比下降0.9%,連續一年處於負增長,這說明房租下跌已經成為不可辯駁的事實。
房價和房租為何會出現這麼嚴重的背離,這預示著什麼?
2.房租是經濟溫度計
其實,房價和房租背道而馳很好理解。
房價和房租是由不同的社會群體決定的,定價機制不同。換句話說,買房和租房根本不是同一群人。
房價能否上漲取決於社會塔尖上的一部分有錢人(高收入群體),而房租能否上漲取決於中低收入普通人的就業及工資漲幅,特別是被稱作「社畜」的白領們。
炒房者可以無視基本面瞎炒房價:在政策默許的情況下,只要投資大量資金就能肆無忌憚推高房價,只要錢夠多,理論上推高到100萬一平都沒問題;而房租受制於白領就業狀況和收入增長,而這些和經濟大環境息息相關,所以很難像房價一樣自由瘋長。
眾所周知,現在經濟大環境並不好。即使沒有疫情,經濟增速也是從高速下降到了中高速。有了疫情衝擊,企業賺錢更加難,工作崗位大量減少,於是收入隨之降低了,不少人可能隨時被裁員、甚至已經失業。
收入下降後,這些上班族就要想辦法降低房租,要麼和房東商量降房租,要麼搬去更便宜的地方,原來租單間的現在合租,或者乾脆回老家。
我覺得,如果一個人被裁員且長期找不到工作,在工作城市沒房子的話,回老家是大概率事件。
這就造成我們看到的現象:房租一步步下跌。
從這個角度看,房租是經濟大環境冷暖的溫度計。只要經濟環境有變化,租房市場上的溫度計馬上就會顯示出來,因為租房者錢包不撒謊。
現在,經濟大環境有多冷?我們不妨看看核心城市寫字樓空置率。
戴德梁行研究院數據顯示,近一年來深圳房租下跌了8.26%,寫字樓租金下跌6.8%,空置率攀升到24.5%。
無獨有偶,有媒體記者實地調研了解到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各地寫字樓空置率持續上升,個別地段甚至突破30%。
房價越漲越高,而房租越來越低,樓市詭異的現象就這麼發生了。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未來,要麼房價下來適應房租,要麼房租漲上去配合房價。
你覺得,哪種可能性大?
3.逼近變盤臨界點
不可否認,現在有些核心城市房價依然火爆,深圳、杭州等城市尤其如此(今年以來,深圳房價上漲14.6%,二手房均價突破7萬,超過京滬)。近日,魔都房價蠢蠢欲動,又出現了上漲苗頭。
為何會這樣?
原因無非三個。
一是美聯儲天量放水引起的通脹恐慌,大量資金無處可去,湧入房市;二是大量炒房客投機投機之心不死,剛需或者偽剛需恐慌入市。
在我看來,大量所謂的「剛需」是假的。如果你現在知道未來一年房價要跌20%,這時你還要買,這才是真剛需,這種剛需佔比多少大家心知肚明。
三是一線核心城市,由於備案制度的存在,使得一手房比二手房價格倒掛,導致投機套利資金瘋狂打新,進一步刺激房價走高。
房價步步走高,房租節節下跌,導致租房回報率再創歷史新低。
50個典型城市租金收益率比 圖片來源:易居研究院
北上廣深的租金回報率均不及2%,深圳租金回報率更是只有1.2%,這背後還有房產的折舊和土地使用年限的消耗。這意味著如果在深圳買房,單靠出租,一套房子至少需要83年才能回本。
主要原因不是租金太低,而是房價太高。
客觀來說,對於大多數租客來說,一線租金基本上也接近於他們自己可以承受極限。不少剛畢業大學生,房租支出佔其收入的一半以上。
當然,炒房客買房看中的並非租金回報,而是房價本身的上漲空間,於是大量投機房,買來自己不住也不租,只等賣出賺差價。
但是,萬一不漲怎麼辦?
這似乎不在炒房客考慮範圍之內。
長河認為,假如經濟不能恢復高速增長(這種可能性極大),白領階層收入下降的影響一定會傳導到房價上。富裕的畢竟是少數人,多數人還在為柴米油鹽奔波。
總而言之,房租和房價正在越走越遠了。而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這個趨勢不可能長期持續。
而臨界點什麼時候到來,炒房客不知道,也沒有興趣知道。
4.小結
不久前,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說過,房地產是現階段我國金融風險方面最大的「灰犀牛」,要堅決抑制房產泡沫。
如何抑制?
以時間換空間。
高層希望房價保平穩,然後等全社會平均收入、通脹都跟上來之後,房價就顯得不高了,這既可以化解高房價問題,又可以避免房價快速下跌帶來的金融風險。比如:很多年後,一碗麵100塊錢,人均月薪5萬元,房價還是5萬/平,房價這個泡沫就化解了。
顯然,這種方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房住不炒」必然會長期堅持下去。對於炒房客來說,房價不漲就是跌。只要房價保持幾年不漲,大量投機客就要付出沉重代價。
經濟寒冬下,一邊是一小撮人手頭持大量房子和巨額資金,只想著炒房「躺賺」;一邊是大量白領階層為工作崗位能否保住,為薪水是否會下降而瑟瑟發抖。
如果你是管理者,你站隊誰?
答案不言自明。
近日,高層敲打巨頭,打破壟斷、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已經給出了答案。
長河認為,未來不管是巨頭,還是富人都應該主動讓利,多做一些有益長遠的戰略之事,如巨頭們多搞基礎創新,少收割窮人,這才是明智選擇。靠繼續炒房賺錢是沒有任何前途的,國家意志也會不允許你繼續這麼做。
當然,你可以不聽,還可以認為房價只會越調越漲。但我要提醒大家的是,順應大勢,才是王道。對抗大勢,不管你曾經多麼厲害,總有一天你會死的很難看。
對此,大家有什麼想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