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半年朋友圈十大謠言,第一名的居然是肉鬆麵包上的肉鬆是棉花做的

2021-02-09 項城微網

一眨眼,2017已過去一半。這期間,「謠言」還是時常出現。而且還多了一種新的常見傳播形式,就是用視頻來傳謠。

今天,闢謠君整理出了這半年中的十大朋友圈謠言,一起來看看吧。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5月下旬,多段浸泡肉鬆麵包上的肉鬆視頻在網上流傳,拍攝者來自不同地區,但內容基本一致:買來肉鬆麵包或糕點後,將上面的肉鬆泡入水中,肉鬆在水中變成白色絮狀物體,拍攝者聲稱這些肉鬆其實是棉花做的,並用白色絮狀物可用打火機點燃作為證明。

真相:

國家食藥監局的官方微信平臺「中國食事藥聞」對「肉鬆餅包棉花」這類視頻進行了闢謠:肉鬆和棉花二者成分不同,口感也存在很大差異,用棉花冒充肉鬆幾乎不可能。

肉鬆的本質是肌肉纖維,主要成分為蛋白質,放入嘴裡一咬就會融化,口感鬆軟。而棉花的本質是植物纖維,主要成分為纖維素,是一種不可溶的纖維,雖然看上去也很鬆軟,但嚼不爛。也就是說,真用棉花冒充肉鬆,一吃就會被識破。

相關專家還指出,視頻中所使用的「火燒」鑑別法看似科學,其實也不靠譜。食物可以被點燃是一種普遍現象,因為其中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可燃物。肉鬆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肯定能夠被點燃,跟頭髮可以被點燃是一個道理,而且還會有一種焦糊味。棉花的主要成分為纖維素,雖然可以點燃,但是不會出現焦糊味。

這個謠言視頻的傳播,導致部分網民對食品安全產生質疑和擔憂,甚至相關產品被退貨、下架,給一些企業造成較大損失。

點評:

很多人都喜歡吃麵包或蛋糕,這個視頻打著關心大家日常生活的名義提醒大家別上當,自己卻達到了反效果。有名人說過:」偏見源於無知。」其實謠言也一樣,希望製作這些視頻的人,在發布之前先仔細做好求證,別因為自己的認知偏差就急慌慌的昭告天下,結果搞得人心惶惶。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親愛的兄弟姐妹們以下文字請好好看看所有中華兒女們,你們還不知道吧?就是這個表情包/::/:/:/:等……。是日本鬼子發明的,你在微信上點播一次日本鬼子就賺了0.01分錢。單說這個,每天點播近一億次。算算吧?每天各個表情每天被點播多少次?而日本鬼子會賺了多少人民幣多少?我們中國人在不知不覺中在給日本鬼子錢呢。從現在起我一個表情都不點播啦。希望家人們看看吧?希望中華兒女門儘量不要再發這些表情,中央一臺播放的才知道。希望各群轉發,功德無量!」

真相:

謠言中舉例的這些表情,其實統稱為表情符號,俗稱"Emoji",詞義來自日語中的繪文字(えもじ)。最初的「Emoji」表情確實是由日本人發明的:是由一個叫慄田穰崇的日本人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發明。但它早已被納入國際非營利機構——統一碼聯盟(Unicode Consortium)中,統一負責維護和管理。

獲得Unicode數據文件和軟體的副本以處理數據文件或軟體是免費和無限制的 ——也就是說,表情符號並無收費一說,微信的系統表情符號同樣免費提供給用戶使用,轉發這些表情符號就會有人能分錢的說法純屬子虛烏有。

點評:

真想不到這些我們每天都用到的表情有一天也會中了謠言的標。。。請大家放心使用吧,但偷偷告訴你,小編最近最愛用的是騰訊自己設計的這個表情:[奸笑]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某視頻內容聲稱:這是發生在xx的真實事件,近日有四個假冒和尚以高價兌換舊鈔票為由,入室將一家四口人麻醉後將腎偷走。視頻正是描述這家人出殯畫面,令人目不忍睹。

真相:

其實關於「和尚偷腎」的謠言在全國多個地區均出現過,只不過以前是文字版,現在變為了視頻版。

這個謠言內容還有很多版本,類似「138個和尚偷腎」、「孕婦產子時被偷摘腎臟」、「團夥偷搶小孩摘取器官」等等,但都已被證實為謠言。全國多地警方的官方微博、微信也相繼對此類消息進行了闢謠,表示近期未接到此類報警。

視頻中記錄的真實情況是,今年6月11日發生在河南省西華縣的一起命案:當地一村民因為與村人發生爭執,持刀將其全家四口殺害。這起事件與「四個和尚偷腎」毫無關聯。

再者,偷腎去做活體器官買賣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那些迷藥迷倒後器官沒有了的故事,均被證實為聳人聽聞的都市傳說。器官移植需要配型,而這個配型不是簡單的血型相配,還需要供體和受體雙方的組織儘量靠近,否則受體的免疫系統會攻擊和排斥外來組織。

且器官從身體中取出之後,需要在嚴苛的衛生條件下冷藏,而在一定時間內還沒移植進受體,就已失去作用了,比如腎臟最長48小時,胰腺是12小時,而肝臟只有8小時,隨便偷走器官進行買賣,這和醫學常識是不相符的。

點評:

偷腎傳聞經久遠,破除謠言永流傳。

如果說」肉鬆麵包」、」蝦頭白蟲」這些視頻的錄製還有些許無知造成的可能,這個」和尚偷腎」的視頻製作者,明顯利用大眾對生命安全的風險擔憂,把他人不幸遭遇用來作為視頻謠言內容,用心除了用」惡毒」」缺德」來形容,實在找不出別的詞彙了。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在2月份以來,微信平臺上流傳著一段兩分鐘的視頻。視頻中,一男子不斷將一個個塑膠袋放入一臺機器,經過熔解、拉絲、切割等工序,最終生產出一粒粒狀似米粒的白色固體。視頻配有文字稱,這就是假大米的製作過程。

真相:

「塑料大米」其實是一個流傳很久的謠言了。早在2011年,國內外社交媒體就曾出現過「『塑料大米'在中國被製造」的謠言,隨後,不少網民和專家都指出,所謂「塑料大米」並非被當作食物。只是,近日該則謠言又捲土重來。

塑料行業人士表示,視頻中所用的設備是塑料行業中很常見的塑料造粒機,工廠把回收來的塑料放入塑料造粒機,生產出再生塑料顆粒,這些顆粒是再次製作塑料製品的半成品原料,而之所以要做成顆粒狀,是為了便於進行儲存、運輸。

目前並沒有在大米內摻入塑料成份的造假手段,且這類再生塑料顆粒的均價為每千克10元左右,而普通大米每千克不超過5元,塑料顆粒的成本比大米貴,商家沒有必要用塑料去替代假大米。

對此,國家食藥監總局在其官方微信帳號「中國食事藥聞」也以專題形式對「塑料大米」事件進行了闢謠。

點評:

對這個謠言,大家牢記一句話就足夠:塑料比大米貴多了,只有傻帽兒才會用塑料去冒充大米。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從今年2月開始,出現了大量的「塑料紫菜」視頻,拍攝者一邊把紫菜泡開,一邊告訴大家這不是紫菜而是塑料,為了進一步證實這些紫菜是假的,有人還用火機燒焦了手裡的紫菜。

真相:

關於「紫菜是塑膠袋做的」這種傳聞早在2011年就出現過。媒體採訪了營養專家、醫生、紫菜養殖戶,做過多次相關闢謠。

專家表示,市面的紫菜以壇紫菜和條斑紫菜這兩類為主,溫州以及福建等地所養殖的均是壇紫菜,江蘇等地以條斑紫菜為主。而末水紫菜品質略差,口感更韌。不過即便是末水的壇紫菜,其韌性遠遠低於黑色塑膠袋。

塑膠袋本身含有濃重的化工材料氣味,堅韌且不溶於水,在氣味、味道上也有天壤之別,入口口感和紫菜完全不同,不可能發生混淆。

而在視頻中涉及的紫菜企業相關安全監督部門也進行了核查,並表示企業產品都符合相應的國家食品安全標準,也沒有發現含有塑化劑,並沒有問題。

儘管在「塑料紫菜」視頻剛在網上出現的時候,相關權威部門就進行了闢謠,但視頻還是在網絡上被不斷地轉發和擴散。短時間內,謠言衝擊波從消費者、超市、經銷商、加工廠一路迅速傳至養殖戶,相關產業鏈也受到了嚴重的打擊。

而後續經過警方調查,製造、傳播「塑料紫菜」人員,其真實目的是通過散布謠言實施敲詐勒索,相關涉案人員也已陸續抓獲。

點評:

將紫菜和塑料混淆,是一種低級的常識性錯誤。而正是用這種低級錯誤、獵奇式的不實內容傳播,造成了正常經營的企業遭受巨大損失。希望咱們大家以後別輕易被這種常識性錯誤給忽悠,該吃啥就吃啥,多上網多查證,一般闢謠信息都會及時發布。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一個有關蝦感染寄生蟲的小視頻傳的挺火。視頻中,一個沒露臉的人剪開蝦頭後,用牙籤挑出兩條細長的白線,視頻製作者聲稱這是蝦的寄生蟲,並告誡廣大網友以後少吃蝦,還號召讓大家為了親戚朋友的健康,動動手指把視頻傳出去。

真相:

其實類似謠言早於幾年前就已出現過,這次的視頻只不過是謠言的升級版。

蝦頭剪開的確會有白線,但這兩條白線並不是所謂的寄生蟲,而是雄蝦的精巢。它們總是1對同時出現,未成熟的精巢無色透明,成熟後為乳白色。不僅對蝦有,皮皮蝦也有,龍蝦也有,而且更為粗壯。蝦的生殖腺主要成分為蛋白質,完全可以食用。

視頻製作者稱這類寄生蟲叫肝吸蟲,視頻裡的蝦應為南美對蝦,實際上,目前尚未在南美對蝦裡發現過肝吸蟲,而且肝吸蟲在魚蝦肉裡寄生時,肉眼根本看不到,需要藉助顯微鏡才可看到,視頻裡聽起來很專業的解釋實則是謬論。

活的魚蝦確實可能含有寄生蟲,如肝吸蟲、肺吸蟲、圓管吸蟲等,不過存在感染概率的問題,不可能個個都有寄生蟲。且只要選材新鮮,做熟食用,完全可以規避風險。

點評:

上半年出來了不少這種小視頻內容的謠言,都是和食品相關。謠言亂傳播,苦了眾吃貨,現在謠言被擊破,各位吃貨們又可以安心、愉快地享受大自然賦予我們的美食了。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撿到一張高考準考證,劉明煒,考點在一中,請朋友們轉發,讓劉明煒聯繫這個號碼151****7258。一定幫他群發一下,這孩子一家肯定急死了。擴散,擴散,別耽誤孩子高考!

真相:

幾乎每年的5月底6月初,都會有這樣的信息冒出來。從以前的白婭倩同學,到楊雷雷同學,到今年的劉明煒同學。而且同一個同學的所留電話號碼還不一樣。只是和往年有區別的是,今年高考尚未開始,準考證還未開始列印,「劉明煒」同學的準考證就「丟了」。

就此,教育部門也作出提醒:考生準考證一般在高考前一周予以列印發放,不可能出現「未考就丟」的情況,2017年夏季高考考試準考證列印工作自6月2日起正式開始,截止全部考試結束,在每天的9點至20點之間都可進行列印,且考生可以重複列印多張以便備用。

即使在高考期間真的撿到準考證,也不應通過網絡傳播的方式尋找考生,而要第一時間交到當地公安部門或者教育部門,通過公安部門和教育部門及時予以歸還。

那麼,每年都按時出現的這種丟準考證謠言,發布者到底抱著什麼目的呢?台州市公安局網絡警察支隊副支隊長表示,這類消息的發布者一般都是利用市民的好奇心和同情心,發布諸如丟失準考證等謠言,留下收費電話,一旦市民按電話號碼回撥過去,並且按電話提示音操作,則會掉入吸費陷阱。

點評:

這個謠言的流傳基本上是每年高考前和高考那幾天的一個必備項目了 。。小編唯一希望的是去年看到它並轉發它的各位老鐵們明年別繼續上當了。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一段「四肢殘疾女子貴州街頭賣唱」的視頻今年三四月份在網上熱傳。有消息稱,山東省廣饒縣花官鎮的牟家人在反覆觀看該視頻數百次後,認為這名唱歌的殘疾女子就是15年前失蹤的親人牟翠翠。

據牟家人稱走失前的翠翠是一個四肢健全的正常人,身高在165cm左右。由此網民紛紛猜測該女子系被打殘四肢街頭乞討。這種行為自古就被稱為」採生折割」,歷朝歷代都嚴刑懲治。

真相:

家住貴陽白雲區的聶女士來到龔家寨派出所報案,稱其就是新聞報導視頻及圖片中的街頭賣藝女子,但並非山東失蹤女子牟翠翠。

經過調查,聶女士自小在貴州省長大,從未去過山東省,其出生先天四肢殘疾,長期在貴州各地街頭唱歌賣藝謀生,相關報導視頻及圖片是其於2016年7月份在貴州省遵義市丁字路口熊貓廁所對面街頭賣藝時被網民所拍。

據聶女士所說,現場還有她三個朋友一起。相關街頭賣藝均是其自願行為,並非網傳所說被「砍斷四肢」強迫「乞討」等情況。目前,貴陽警方已採集DNA樣本比對,結果確認貴州街頭賣唱女子與牟翠翠家屬無親緣關係。

點評:

「採生折割」最早出現在宋朝,是用活人器官來祭祀的迷信活動,邪教徒把拐騙或搶來的兒童或婦女殺死,摘取他們的內臟、器官或四肢末端作為祭品供獻給邪教神靈。

對這一犯罪現象,官府歷來嚴懲不貸,對「採生折割」犯罪都是處以極刑的。而在現在,也有很多相關採生折割的傳聞在流傳,但實際上,有記者專門進行過深入調查,結論是至今無任何一例可被證實的」採生折割」 案例,相關信息均為道聽途說和主觀臆測。

社會在發展,道德在進步,大家也要對此有充分的信心吶。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雄安新區的消息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雄安新區的設立,客觀上給當地的土地使用政策、地區發展經濟等將帶來巨大變化,所以伴隨這一社會熱點話題,一系列不實傳聞也傳播開來。下面在真相部分,我們一起盤點下相關謠言。

真相:

1、朋友圈中流傳出一張男子因雄安新區設立前就賣房導致悔恨之下墜樓身亡的圖片,並被冠以「雄安第一跳」之名。經查,死者楊某是自殺,其生前所在房屋為租賃房屋,楊某在保定沒有房屋買賣和交易行為。網傳「雄安新區賣房跳樓」為謠言。警方已依法給予造謠者行政拘留10日。

2、「87家央企將遷往雄安新區」?

4月8日,對於央企要搬遷至雄安新區的傳言,在由中國發展網主辦的第二屆中國新常態經濟發展高層論壇暨2016「發展中國年度人物」盛典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回應稱:「謠言不能信,有的企業已經表態將搬至雄安新區,是企業的自主行為,未來相關規劃還要做。」

3、保定6月起實行購車搖號?

媒體記者採訪了保定市公安局的工作人員。該工作人員表示,該局未接到類似的文件通知,如有相關政策性變動,政府會向社會公布。

4、河北安新縣出現「尹莊村搬遷補償明白紙」?

4月4日,中共安新縣委宣傳部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安新發布」中闢謠稱:「目前安新縣未製作發放相關內容的明白紙。4月8日,警方已依法給予造謠者行政拘留5日。

5、「首都第三機場將選址在保定徐水區」?

「保定網警巡查執法」在其官方微博上用詼諧的語氣闢謠稱:「這也太假了!造謠者平時不看新聞嗎?字體P的一點水平都沒有。第二機場還沒建好,就弄第三機場?建機場真心不是建公交站,說建就建。」

點評:

「雄安新區」的設立是政府的重要發布政策,引發社會熱點討論是很自然的事,但我們也要明辨其中虛假的信息,別把各種段子當成事實去傳播。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看到的請複製下去,小朋友只要溺水不超過一個小時就可以救活!天氣熱了,小溪小河的比較有吸引力。。從河裡救出兩名溺水幼兒。孩子已沒有呼吸,村民就用當地特有的急救法,攥著孩子雙腳,倒背著孩子跑步。幾分鐘後,小男孩吐出幾口水來,哇地一聲哭了。又跑了起碼十分鐘,小女孩也從死神的手中被拉扯了回來。

暑假到了,不知多少孩子要下水遊泳,看到的請頂下去,說不定可以救很多人。醫師強調,如果每個收到這條信息的人,都能夠帶給其他人,肯定至少有一條生命將會被挽救回來,我已經做了我的部分了!所以現在你有兩個選擇:1. 無視 2. 讓更多人看到

真相:

相關人民醫院急救科醫生表示:這種方法沒有科學依據,不應該提倡。

「倒背法」是一種南方農村常見的土辦法,對於剛發生溺水、心跳呼吸尚未停止的孩子確實有一定效果。施救者在奔跑過程中,通過肩膀擠壓溺水者的腹部和胸部,把肺裡和腹部的水擠出來,最終重建呼吸循環,但成功的前提是孩子溺水時間很短,心臟沒有出現驟停。

如果溺水時間較長,心跳呼吸已經停止,還一味的用倒背法,反而可能影響救援。因為人體內的氧儲備極少,呼吸完全停止後只能維持機體6分鐘的代謝,如不及時恢復呼吸,心跳就會停止,腦細胞死亡,這一過程是不可逆的。

點評:

錯誤的方法就別讓它繼續傳播害人了,避免耽誤救治。

相關焦點

  • 「肉鬆是棉花做的」是謠言 但小心買到不含肉的「假肉鬆」
    近期,廣東雲浮微信朋友圈瘋傳一條3分38秒的視頻,拍攝者稱其用實驗證明城區某餅家的肉鬆麵包、肉鬆蛋糕上面的肉鬆是棉花。視頻中,一名女子拆開一個肉鬆麵包,並將麵包上的肉鬆撕下泡在水桶中,不一會兒水桶中的水就變成了黃色。隨後,女子撈起泡完水的肉鬆,一邊撕開一邊稱這疑似是棉花或塑料,並將肉鬆點燃。 經警方詢問,上述女子對散布謠言的違法行為供認不諱。
  • 肉鬆是不是棉花做的,檢測結果出來了
    「肉鬆是棉花做的」這一謠言在朋友圈、微信群中流傳開來,在各地演化出各種不靠譜的版本,安哥針對這一謠言進行了全面闢謠,得到了小夥伴們的點讚,閱讀量突破
  • 2017上半年朋友圈十大謠言,你中招了嗎?
    今天,小編就整理出了這半年中的十大朋友圈謠言,一起來看看吧。1、肉鬆麵包上的肉鬆是棉花做的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5月下旬,多段浸泡肉鬆麵包上的肉鬆視頻在網上流傳,拍攝者來自不同地區,但內容基本一致:買來肉鬆麵包或糕點後,將上面的肉鬆泡入水中,肉鬆在水中變成白色絮狀物體,拍攝者聲稱這些肉鬆其實是棉花做的,並用白色絮狀物可用打火機點燃作為證明。
  • 2017上半年朋友圈十大謠言出爐,你中槍了幾個?
    一眨眼,2017已過去一半。這期間,「謠言」還是時常出現。這半年中的十大朋友圈謠言,一起來看看吧。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5月下旬,多段浸泡肉鬆麵包上的肉鬆視頻在網上流傳,拍攝者來自不同地區,但內容基本一致:買來肉鬆麵包或糕點後
  • 微信群網傳尼西金玉來肉鬆是棉花做的?真相在這裡......
    致顧客朋友們:             繼2017年8月26日肉鬆事件後,於2018年9月16日網絡上再次盛傳惡意抹黑尼西金玉來企業的視頻。我公司嚴正聲明如下:     1、始傳於2018年9月16日,關於尼西金玉來肉鬆麵包上的肉鬆是棉花做的視頻,屬惡意誹謗、污衊抹黑行為,嚴重侵害尼西金玉來品牌的形象,也損害了消費者利益,我公司已經採取法律行動,向公安機關報案,並將追究侵害人的法律責任。強烈要求造謠者立即停止侵害行為,並主動到公安機關自首。
  • 肉鬆是棉花做的?豬肉鬆的詳細製作過程,是肉是棉花,看了便知
    肉鬆,一種在中國、日本、馬來西亞等亞洲國家都十分常見的肉制食品,可以說它是典型的亞洲小吃。它不僅可以直接食用,還可以做成美味的肉鬆麵包或者肉鬆壽司,我們甚至還可以在煮粥的時候加一些肉鬆,這樣不但吃起來口感好,而且還有營養。而肉鬆的製作原料也很普通,雞肉、牛肉、豬肉都可以用來製作肉鬆。
  • 【提醒】棉花肉鬆、甲醛香蕉、塑料大米,這些都是謠言!散播謠言或要承擔刑事責任!
    近日,網絡上出現了以下謠言使得社會人心惶惶,人們惶恐不安,甚至讓無辜的人飽受輿論折磨!這兩天網絡上熱傳一個視頻,有人將自己買回來的一袋肉鬆餅,拿水浸泡後,發現肉鬆裡面根本沒有肉鬆,而是「棉花」做的。視頻拍攝者聲稱進行了實驗,證明肉鬆麵包、肉鬆蛋糕上面的肉鬆是棉花,讓公眾擔心不已。
  • 闢謠丨2017上半年朋友圈的這十大謠言,你中招了幾個?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綜合 謠言過濾器2017已過去一半。這期間,「謠言」還是時常出現。
  • 【提醒】2017上半年朋友圈十大謠言出爐!你中招沒?趕快自查!
    一眨眼,2017已過去一半。這期間,「謠言」還是時常出現。而且還多了一種新的常見傳播形式,就是用視頻來傳謠。今天,小編就整理出了這半年中的十大朋友圈謠言,一起來看看吧!1、肉鬆麵包上的肉鬆是棉花做的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5
  • 棉花肉鬆是謠言 兩位大媽的牢獄之災源於她們的一時興起
    這兩天,各種版本的「棉花肉鬆」謠言傳遍網絡。在山東青島,也有兩位大媽「義憤填膺」地跟風拍攝了一條「棉花肉鬆」的視頻。視頻中一位大媽又激動又氣憤地說,朋友在費縣路一家糕點店買來的肉鬆拔絲蛋糕,吃了一口後發現不對勁;聯想到網上流傳的視頻,於是就用水清洗了蛋糕。兩位青島大姨拍攝下了「洗蛋糕」的經過,她將肉鬆蛋糕掰開後放到水中衝洗,最後呈現出泛白拉絲狀,由此得出了蛋糕裡的肉鬆是棉花的結論。她們把視頻發到朋友圈,引起廣泛轉發,這家糕點店被不明真相的群眾包圍。
  • 江安被爆肉鬆餐包裡的肉鬆真是棉花做的嗎?
    新聞視頻截圖近幾年屢有"肉鬆是棉花做的"傳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及相關媒體也已多次闢謠,但本著對人民群眾食品安全負責任的態度,如皋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江安分局執法人員第一時間對涉事超市江安易買得購物中心(如皋佰來客日用品超市)進行專項調查。
  • 「假肉鬆」??到底誰假……戳這裡了解真相
    浙江永康人林某前兩天在網上上傳了一段視頻,這段視頻說的是一種肉鬆漢堡上面的肉鬆是棉花,結果在網絡上瘋傳。據了解,視頻提到的「鑫趣」牌肉鬆漢堡,是合肥宇順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生產日期為2017年4月1日。
  • 【權威發布】火爆朋友圈的永康「肉鬆大叔」已被拘留!
    視頻的內容是該男子將自己買回來的肉鬆餅,拿水浸泡後,發現肉鬆變白形似棉花。以此認為肉鬆餅裡面根本沒有肉鬆,而是「棉花」。隨後這條小視頻在朋友圈內迅速熱傳。那這個肉鬆餅不是肉絲是棉花,堅決表示不接受。  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經過調查,「肉鬆餅是棉花做的」純屬網絡謠言,涉嫌傳播謠言的當事人林某已經承認錯誤,目前,林某因撒布謠言,虛構事實擾亂公共秩序已被公安機關依法行政拘留7天。
  • 歐風麥甜闢謠:肉鬆是棉花做的,腦子是豆腐做的.
    繼「紫菜是塑膠袋做的」的新聞過後,最近幾日,又有一條類似的新聞刷爆了朋友圈,一位自稱是
  • 徐州的肉鬆餅竟是棉花做的?朋友圈這兩天傳瘋了!真相是……
    第二:我哪有錢買肉鬆麵包吃我以為又是常見的朋友圈謠言什麼卷柏包治百病啊銀行成了走失兒童安全所啊作為一個新媒體小編我真是要看吐了懷著不屑的心情我打開了視頻哎?不對啊?怎麼我都有點信了說的有理有據啊!不行,冷靜!查資料!
  • 提醒丨我們吃的肉鬆麵包上的肉鬆到底是什麼?
    麵包好吃肉鬆麵包更好吃沒有什麼比奶油肉鬆麵包還好吃的了可是肉鬆到底是什麼是肉嗎?很多人以為肉鬆就是肉加工形成的11月6日,記者來到一家便利店內,看到在烘焙食品貨架上,碼放著一排淨含量110克,正面用醒目字體標註的「肉鬆麵包」。掰開麵包,發現餡料中的「肉鬆」基本為粉末狀,纖維較細。
  • 肉鬆麵包卷的做法
    用料 雞蛋 2個 水 100克 鹽 3克 白糖 30克 奶粉 10克 酵母 4克 低筋麵粉 70克 高筋麵粉 185克 黃油 25克 沙拉醬 適量 肉鬆 適量 小蔥 1根肉鬆麵包卷的做法 把麵餅用叉子叉上小孔,防止烤的時候鼓包放入烤箱啟動發酵功能,別忘了放一碗熱水保持溼度,大約需要40分鐘。
  • 良心測評|肉鬆小貝憑什麼要排幾小時?嘉定超全肉鬆麵包我們替你試個遍!
    前段時間小編的朋友圈被某網紅店給刷屏了!能在人民廣場這麼個美食雲集的地方排起超級長的隊這家店靠的居然是我們小時候都吃過的肉鬆麵包!要知道,在它成名以前,它可只是泡飯、粥旁的一碟普通的配菜,受疼愛的程度還沒有醬瓜來的高呢。
  • 自製肉鬆麵包,肉鬆多又柔軟,這個配方值得去嘗試
    新鮮出爐的肉鬆麵包,裹上肉鬆,用甜美的沙拉醬製成誘人口感,散布著必不可少的香蔥,這是我在春節期間發現的食譜了,我認為在與朋友們分享它之前,自己必須首先進行操作,以查看該比率是否適合夏季使用以及是否準確。
  • 肉鬆麵包,非常柔軟好吃
    肉鬆麵包By elmonte原料:高筋麵粉、牛奶、煉乳、糖、酵母、鹽、雞蛋、黃油、全蛋液、黑芝麻、肉鬆、蛋黃醬。(出膜是麵包拉絲柔軟的的關鍵,放保鮮袋室內常溫3天麵包還是很柔軟的。)第3步、發酵至2倍大。(在麵包機發酵的)第4步、按壓排氣分12個,松馳15-20分鐘。第5步、取一麵團擀開。(如圖)第6步、擠上蛋黃醬(美奶茲沙拉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