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貨】攝影之聲 issue13 : 抗議行動與影像

2021-02-22 浮圖網

最好的漢語攝影雜誌沒有之一的VOP搶手新刊上市,浮圖網的粉絲通過浮圖微店購買(微店帳號:voutushop),可尊享優惠價!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即可進入優惠通道!

關於《攝影之聲》

《攝影之聲 Voices of Photography》 是一份攝影藝術獨立刊物,2011年9月在臺灣創刊。每期介紹當代攝影作品與攝影藝術家,藉由訪問藝術家、藝廊、策展人、出版人與相關藝術工作者,以及提供攝影專欄、攝影書評與攝影展覽資訊的介紹,探索攝影藝術的創作概念、文化與思潮。

攝影之聲 issue13 : 抗議行動與影像

—–目錄Contents—–

◎編輯臺報告

▲目擊的力量:重探1980年代臺灣的政治反抗影像 —郭力昕
▲抗議影像與臺灣:攝影書的觀點 —李威儀
▲試論「太陽花」運動的視覺政治 —張世倫
▲運動的靜力:九七前後的香港社運攝影 —廖偉棠
▲日本抗爭運動與攝影1996s至2000s — 冨山由紀子
▲凝視三裡冢:攝影書裡的成田鬥爭 — 東方輝
▲揭開被隱藏的真實:哈特費爾德的攝影蒙太奇 — 顧錚
▲反抗的電影,電影的反抗 — 伊妮絲

◎【對談】街頭現場:抗議影像與戒嚴世代 —宋隆泉X蔡明德X許村旭
◎Artist’s Showcase / 灼熱又虛無的靈魂:葉清芳的狗臉歲月 —張照堂
◎臺灣攝影史連載(四) :臺灣早期攝影者周有基 —蕭永盛

Q|專訪日本攝影書攝計師:町口覺
Q|專訪日本攝影家:瀨戶正人
Q|專訪新加坡國際攝影節創辦人:李錦麗

◎Photobook /鄧南光的女性攝影 —黃翰荻
◎Art Against Black Box與超連結主義寫真 —港千尋
◎Exhibitions

本期由郭力昕、張世倫、李威儀、廖偉棠、冨山由紀子、東方輝、港千尋、顧錚與伊妮絲築起筆陣,進入臺灣、香港、中國與日本的反叛運動場景。我們試圖重回臺灣黨外運動興起的70年代、街頭狂飆的80年代,直至2014年太陽花學運的佔領現場,在抗爭照片、影片與攝影書堆中,追尋抗議攝影與影像政治的軌跡與;同時爬梳香港與日本社會運動與抗議攝影的發展歷程,並針對60年代在日本引發的大規模抗爭事件——「三裡冢鬥爭」進行了抗議攝影書考;另外也從達達主義攝影蒙太奇,看影像藝術的政治反抗。

這期也特別邀請三位戒嚴世代的資深攝影工作者——宋隆泉、蔡明德、許村旭——進行影像對談,重現他們在《自由時代》、《人間雜誌》等新聞媒體工作時期在街頭運動前線攝影的衝撞實況。而內頁夾帶的SHOUT,則收錄香港攝影師林亦非在臺灣三月學潮裡對懸浮青春的影像素描。

在Artist's Showcase單元,本期由張照堂書寫影像創作者葉清芳的狗眼人生,打開阿芳黃湯揮灑而自由放逐的私密暗箱;而Q單元則專訪著名的日本攝影書設計師町口覺、攝影家瀨戶正人與新加坡國際攝影節創辦人李錦麗,分別就攝影的編輯、創作和展覽進行對話;「臺灣攝影史」連載則探查1870年代就在自拍的恆春首任知縣周有基的生平,以及臺灣古早相館的命名典故;還有藝評家黃翰荻從鄧南光的鏡頭側寫,一探上世紀女性從20到60年代的歲月風華。

攝影之聲 issue13 : 抗議行動與影像

浮圖微店優惠價 ¥115

(微店帳號:voutushop)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即可進入優惠通道

雜誌+別冊

雜誌尺寸: 19X25.5cm

別冊尺寸: 15.2X22.1cm

頁數: 128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入浮圖微店優惠通道!

相關焦點

  • 《攝影之聲》十年,李威儀說只怕時間不夠
    一直以來,假雜誌編輯部都十分喜愛且敬重臺灣一刊重要的獨立影像雜誌《攝影之聲》。2020是《攝影之聲》創刊的第十個年頭。
  • 介入與改變:行動主義攝影在中國
    在行動主義攝影師眼中,攝影是解決問題的驅動力,影像本身退居到次要的位置,事件躍居於影像之上。攝影作為一種媒介,在發明之初,其所擁有的介入社會的功效便被意識和注意到。19世紀晚期,早期的行動主義攝影已經出現, 雅各布·裡斯(Jacob Riis) 與路易斯·韋克斯·海因(Lewis Wicke sHine) 開始用手中的相機為弱勢群體發聲,為他們爭取生活權益。
  • 張鐵志專欄|臺灣青年的抗議之聲
    1990年爆發臺灣史上最大的學生運動「三月學運」,黑名單工作室迅速製作「憤怒之愛」錄音帶,收錄《感謝老賊》、《我們不再等》兩曲,並且到中正紀念堂的抗議現場演唱。這是臺灣搖滾與抗議的第一次現場相遇。(在電影《女朋友男朋友》重現了這個場景。)
  • 為攝影綠色未來而創新——中國攝協在行動
    為攝影綠色未來而創新——中國攝協在行動 2020-04-29 13: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李公明︱一周書記:當代攝影的影像構建與……歷史圖像學研究
    今年6月5日在國家地理雜誌官方網站(NATIONAL GEOGRAPHIC)發表的非洲歷史和攝影史專家約翰·埃德溫·梅森(John Edein Mason)的文章《抗議的影像呈現:視覺語言中的隱喻和傾向》以極為清晰的現實政治感分析了當時發生在美國的這場種族衝突中的圖像的作用。
  • AME影像行動·同濟大學站
    AME「影像行動」,是基於對中國動態影像與電影歷史的考察,以及對於全球前沿新銳影像創作現狀的把握,由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啟動,AME影視計劃發起的,全球新銳青年影像的徵集、放映與交流項目。通過發掘創意影像作品,我們希望探索影像表達的更多可能性,並且扶持和協助更多優秀青年創作者。
  • 臺北攝影與數碼影像藝術博覽12月舉行
    今年邁入第四屆,名列亞洲最重要的影像博覽會之一,臺灣第一個專業影像藝術博覽會。PHOTO TAIPEI 2012將於12月14日至12月16日在臺北美侖飯店舉行。聚焦於靜態、動態,以及靜態與動態互相過度與滲透的影像美學;致力於推廣以及提升臺灣影像及新媒體藝術家的能見度,向國內外影像大舉注入一股活泉,提供高質量、更大規模的國際平臺。
  • 《攝影之聲》首次公布阮義忠鏡頭裡的日本1982
    臺灣攝影家阮義忠近期在《攝影之聲》公布了他1982年在日本拍攝的系列照片「在三、四十年前日本是先進、優雅、精緻、美好的代名詞川端康成早就拿下諾貝爾文學獎日製汽車席捲全球照相工業重鎮由西方轉往東瀛」正值照相產業興起的年代這篇文章非常值得一讀______________圖文/阮義忠節選自《攝影之聲》攝影四十多年,家中那一整面牆的影像檔案,除了已出書的,其他多半只標了年代,拍攝日期與地點均尚未梳理
  • 「甲子」丨 「影像行動」巡展季·四月十佳榜單
    2018年他的電影《丘山》入圍第二屆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同時該片作為閉幕電影參加了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並於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新亞洲影志展映。他的短片《關於城裡的羊》於 2015 年獲第十二屆北京獨立影像展評委會獎並被慄憲庭電影基金收藏,該片同時入圍第十二屆中國獨立影展,第六屆倫敦華語視像藝術節,以及倫敦 We are the People Film Festival 等影展。
  • vivo發布全球影像IP 「vivo 影像+」打造手機攝影全生態
    「vivo 影像+」與《國家地理》達成戰略合作,打造集「vivo影像+手機攝影大賽 」「vivo影像+手機攝影學院」「vivo影像+攝影師聯盟」的生態。vivo品牌總經理張琳、vivo影像產品高級總監湯青良、vivo影像產品總監李卓,國家地理品牌總監王雁、國家地理雜誌影像負責人楊昶,中國知名攝影師肖全等嘉賓出席開幕式並作精彩分享。
  • 攝影 | 超越地理限制!來自南半球的攝影之聲
    2017年9月8日-10日,亞太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影像藝術博覽會PHOTOFAIRS | Shanghai 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將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來自不同國家城市的攝影師、藏家將齊聚上海,分享他們對攝影的理解和全新認知。
  • AME「影像行動」2.0巡迴展映
    11月30日,在高端樓2樓報告廳,重新連接,AME「影像行動」2.0 選擇聯合呈現這五部短片組成片單「Re-Landing——重新著陸」。經歷長途遠涉,我們依然飽富冒險精神。2017短片競賽單元2021年AME影像行動一月十佳影片《珍妮花》JENNY導演:宋俊義類型:故事片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語言:中文、英文、粵語片長:23分鐘Jenny是一名混血兒,從小在中國的南方長大,大學剛畢業的的無所事事,百無聊賴,遠在故鄉的姑媽想讓她回去一趟,Jenny
  • 泰國抗議活動失真?理想化照片塑造「飢餓遊戲」式英雄
    【導讀】泰國愈演愈烈的抗議活動催生了一種新的紀實攝影風格,學生們被描繪成「飢餓遊戲」式的英雄。但這些看似美麗的圖片模糊了藝術與現實之間的界限,讓人不禁要問:這些事件真的發生了嗎? 自今年2月以來,包括曼谷和清邁在內的泰國城市抗議活動的照片在新聞中時常出現,這些事件大量地借鑑了《飢餓遊戲》電影三部曲中的形象。然而,圍繞這些事件的新聞攝影卻鮮有批判性的分析。 該系列電影描繪了一個反烏託邦、後世界末日的未來,三個手指的敬禮代表著被壓迫群體之間的團結一心。
  • 四季聯映 | AME「影像行動」全國巡展 · 太原站
    AME「影像行動「用行動,調動青年影像創作者的熱情
  • 河北邯鄲邯山區「13號之聲」傳愛國心聲
    參加活動的陵園路街道黨工委書記楊娟萍說:「『13號之聲』主題黨日活動變以往單純的學習方式,為更加豐富、更加接地氣的黨日活動,讓學習教育更加入腦入心,為民服務更加腳踏實地,真正發揮了主題黨日的實際作用。」這只是該區「13號之聲」主題黨日活動的場景之一。
  • 更名後的影像上海藝博會如何觸動攝影市場?
    所有參展作品似乎超出傳統概念中的攝影範疇——它們既不是紀實攝影或人物肖像,也不拍攝人文景觀或日常敘事,而是結合裝置、影像和其他門類的綜合藝術。對於上述單元設置,影像上海藝博會藝術總監的Alexander Montague-Sparey表示:「過去兩年中,中國藏家與觀眾對攝影的熱情在不斷升溫,他們想要在更多層面上了解攝影。
  • 攝影之門小班 · 快速學會攝影
    一、相機及操控1、攝影本源2、關於器材3、數位相機成像原理4、鏡頭類別與應用5、相機菜單與設置6、光圈7、快門8、感光度9、曝光補償10、相機拍攝四大模式11、相機驅動模式12、相機測光模式13、相機對焦模式13、相機拍攝風格模式14、相機白平衡
  • 影賽 佛格森抗議活動和伊波拉獲2015年度普利茲攝影獎
    其中倍受全球攝影人關注的突發攝影獎和專題攝影獎分別被聖路易郵報攝影記者集體和紐約時報的自由攝影師丹尼爾·貝爾胡拉克(Daniel Berehulak)獲得,他們都將得到1萬美元的現金獎勵。2014年8月13日,美國密蘇裡州弗格森鎮,警察發射催淚瓦斯彈驅散示威者,愛德華·克勞福德予以反擊。四天前,手無寸鐵的黑人少年麥可·布朗被白人警官達倫·威爾遜被槍殺後,動蕩和騷亂引燃聖路易斯地區甚至整個美國。
  • 攝影生態全能升級,智雲「領航影像創作力」北京站開啟
    10月31日,智雲「領航影像創作力」與尼康創意營活動在廣州聯袂舉辦,活動匯集阿童木、愛圖仕、羅德、猛瑪、斯莫格專業攝影攝像廠商及數百名觀眾到場。
  • 佳能參展2018年CP+攝影器材與影像展覽會
    佳能以「致所有的攝影愛好者,以更加妙趣橫生、豐富多彩的影像生活」為展位主題,攜帶從輸入到輸出、從靜態攝影到動態攝影的眾多產品及先進的影像解決方案亮相本次展會。本次展會於2018年3月1日至4日,在日本Pacifico橫濱會展中心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