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之所以架空李嚴,根本不是為了自己,實則是為了蜀漢!

2021-01-15 老亞說故事

公元221年,劉備在麾下謀臣、武將的勸諫之下,選擇了在成都登基稱帝。劉備稱帝還沒三個月,便不顧朝中所有大臣的勸阻,非嚷嚷要傾全國之力揮兵東吳。劉備貴為皇帝,既然下定決心怎麼返回,於是開始了轟轟烈烈的伐吳,前期一篇順利,接連拿下數十座城池,打得東吳毫無還手之力。

孫權為此還特地向曹丕稱臣,害怕曹丕趁機也來攻打東吳。當然,孫權這期間也不斷地向劉備求和,希望劉備能夠撤軍,但劉備卻勢在必得,根本不同意求和。可惜的是劉備在如此有利的條件之下,卻因為一個錯誤的決定,直接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裡,大軍基本上全軍覆沒。劉備在殘軍的幫助之下一路逃到了白帝城,無奈劉備始終沒辦法接受這一次的戰敗,外加這一戰更是使蜀漢失去了爭霸天下的能力,最終劉備因此一病不起,接著便上演了一場白帝城託孤的好戲。

劉備託孤時看似是將大權全部交予了諸葛亮,但同時卻還讓李嚴擔任副手,說什麼兩人一同協助劉禪料理蜀漢朝政。說真的,李嚴儘管曾經乃是跟隨在荊州舊主劉表的帳內,但他後來投靠到劉璋這邊時,已經是當之無愧的益州派的代表人物。劉備去世之前特地讓荊州派的諸葛亮為大,益州派的李嚴為小,這裡面的意思非常清楚,劉備此舉就是要告訴眾人,李嚴的作用則是鉗制諸葛亮,而並非是讓荊州派一家做大,這同時又安撫了益州派的人物。

劉備死後,內政這方面歸李嚴管理,而軍政這方面則歸諸葛亮管理,而這畢竟是益州,諸葛亮的地位受到了眼中的影響,於是諸葛亮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可謂是步步為營,先是重新組建了一下荊州派,像馬謖、鄧芝、楊儀、孫乾等人都徹底收入了益州派,同時又重用費禕、蔣琬二人,讓他倆同時在朝中紮根,建立自己的勢力。諸葛亮覺得此舉還是有一定的風險,於是還自薦自己當上了益州牧,等於直接將李嚴在益州的權利直接架空,軍政、內政同時掌控到他一人的手中。諸葛亮做完這些事情之後,內心還是不放心,於是下令將魏延從漢中調走了,下令讓李嚴前去鎮守漢中。大傢伙可能覺得這什麼,但是漢中這些年在諸葛亮的操控之下,已經有了無數的心腹,李嚴到漢中之後,不管幹什麼事情都等於在諸葛亮的監視之中,說白點也就是沒有了什麼權利。

李嚴之所以後面會因為糧草運送不當被貶為庶人,這是必然的,即便李嚴糧草運送得當,諸葛亮也會找機會幹掉李嚴,就好比諸葛亮是一隻貓,而李嚴則是一隻老鼠,最後這隻老鼠還是沒能夠逃過貓的爪子。有人可能會說諸葛亮之所以這麼做,就是想要獨攬蜀漢所有的大權,其實這只是表面,諸葛亮並非只是為了自己,他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眾所周知,劉備畢生的願望就是匡扶漢室,但劉備卻還未完成就不幸病逝,而諸葛亮則就間接性的成為了匡扶漢室的接班人。荊州儘管已經被東吳奪走,但諸葛亮還可以從祁山這條路北伐,並不是沒有荊州就不能北伐,而諸葛亮為了北伐也是付出了生命。諸葛亮希望北伐魏國,可李嚴卻不同意,因為北伐要消耗蜀地大量的人力以及資源,使得原本就不強勢的蜀漢更是衰敗,那麼到時候即便曹魏沒有對蜀漢發起進攻,蜀漢內部的矛盾就已經可以使蜀漢滅國。既然李嚴不同意北伐,甚至還一直阻撓諸葛亮北伐,那諸葛亮只有通過架空李嚴,從而來率兵北伐。

小編覺得諸葛亮奪取真的不是為了自己,完全都是為了蜀漢,倘若蜀漢這個時候已經完成了一統,那麼諸葛亮定然不會打壓李嚴,因為根本沒有這個必要。大傢伙如若聽不明白,小編就給大家在舉一個比較易懂例子:咱們好幾天沒有吃飯,突然看見了有一大鍋白米飯,但有人卻偏偏擋在你的面前,不讓你吃,敢問大家這個時候會做出什麼舉動?肯定會上前一塊圍著這個不讓吃飯的人暴打一頓,而諸葛亮就是咱們,李嚴則就是不讓吃飯人的。各位讀者現在明白了吧,道理其實特別簡單,如若咱們大家都不餓,肯定不會打這個人,都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相關焦點

  • 李嚴的官位並不在諸葛亮之下,而諸葛亮為什麼排擠李嚴?
    而諸葛亮直白的開始打壓李嚴,是在看到李嚴的勃勃野心之後,這一點也尤為明顯的體現在蜀漢軍隊的北伐戰爭,導火索是因為當時由於天氣原因,李嚴負責的軍隊士兵糧食沒有按時到達。 而北伐是諸葛亮為了儘早完成劉備臨終前的遺願而提出的政見,李嚴原本就是消極的。
  • 劉備看似將劉禪託付給了諸葛亮、李嚴、趙雲,實則並非如此!
    不過要說最具有實力的諸侯那當屬「魏國」曹操、「蜀漢」劉備、「東吳」孫權,從而使那個年代叫做三國。話說劉備稱帝之後,不聽朝中諸位重臣勸阻,執意要親率八十萬蜀軍伐吳。只可惜這一戰被陸遜一把火直接火燒連營七百裡,從而使劉備兵敗,更是一舉重創了蜀國根基。劉備退守白帝城之後,深知自己離死不遠了,於是便上演了一場白帝城託孤。
  • 劉備在永安託孤諸葛亮,為何還要讓李嚴成為副手?難道是信不過?
    剩下的文臣武將中,只有荊州派對自己忠誠度最高,而其中諸葛亮自然是佼佼者。所以,劉備就必須要留個心眼兒,讓李嚴來制衡諸葛亮,這樣劉禪的皇帝寶座才能很穩當,要不然全部都交給諸葛亮的話,將來萬一皇帝被架空,那豈不是完蛋了嗎?不過,劉備這樣做在當時也是無奈之舉。
  • 諸葛亮罷免李嚴,是權力鬥爭還是罪有應得?
    蜀漢建興九年(312)諸葛亮罷了驃騎將軍、中都護李嚴的官。李嚴是和諸葛亮一起接受劉備託孤的大臣,一個顧命大臣處分了另一個顧命大巨,這是蜀漢歷史上最重大的案件.在這一事件中,處理人諸葛亮和被處理人李嚴誰是誰非?有人認為諸葛亮罷免李嚴是二人一場權力之爭,這是真的嗎?
  • 諸葛亮是李嚴最大政治對手,為何諸葛亮去世,李嚴反而憂懼而死
    但是諸葛亮死了的時候,哭得最傷心的,卻恰好就是李嚴。而且李嚴不是假哭,是真哭,沒過多久,他就因為悲傷過度,跟著去世了。那麼明明諸葛亮是李嚴最大的政治對手,為什麼諸葛亮去世的時候?李嚴卻偏偏哭得那麼傷心呢?我們先來看看,為什麼說諸葛亮是李嚴的最大政治對手?
  • 為何劉備將劉禪託付給諸葛亮的同時,還將兒子託付給李嚴?
    在古代歷史中,劉備和諸葛亮都是不多見的君臣。劉備非常信任諸葛亮,將自己的孩子託付給他。諸葛亮也對劉備非常忠誠,直至劉備死後,劉禪上位。儘管劉禪平庸無能,他也沒有起過篡位的心思,一直盡心盡力輔助劉禪。當時,劉備不只託付了諸葛亮一個人,還託付了李嚴。
  • 劉備為什麼把兵權交給李嚴,而不是極為信任的諸葛亮?
    劉備為什麼把兵權交給李嚴,而不是極為信任的諸葛亮?熟讀《三國演義》的朋友,對於劉備為什麼要把兵權交給李嚴,而不是諸葛亮表示不理解。在這部分人看來,李嚴在《三國演義》中是一個不見經傳的人物,甚至認為李嚴根本沒有資格替劉備掌管兵權。
  • 諸葛亮去世,李嚴哭的傷心欲絕的原因分析!
    蜀漢集團是一個整合過來的集團,主要是分為三個集團:土生集團(以張飛、關羽、趙云為班底);荊州集團,諸葛亮、蔣琬為代表的;益州集團,李嚴、劉巴、黃權、法正等為主。李嚴是益州集團的人,託孤的時候,法正已經去世,黃權投靠了曹魏,劉巴已經死了。為了權衡集團的利益,劉備特意叫來了諸葛亮和李嚴,目的就是讓他們好好合作,實現蜀漢統一天下和恢復漢室的宏遠志向。
  • 諸葛亮病逝後,為什麼李嚴哭得最傷心,甚至「激憤而亡」?
    當時蜀漢要整改法制,劉備讓李嚴、諸葛亮、法正,以及劉巴和伊藉等五人一起制定《蜀科》。在劉備晉位為漢中王時,當時大臣們的漢中王勸進表中,李嚴是蜀漢11位重臣之一。要知道,這裡面的人都是諸葛亮,關羽,以及張飛和馬超等人。所以說,李嚴在蜀漢的地位,以及在劉備的心中還是佔據很重要的位置的。
  • 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與諸葛亮同為託孤大臣的李嚴,結局令人惋惜
    此時,劉焉為了謀求更大的發展,主動請願認益州牧,以宗族身份取得信任,最後劉焉帶領文臣武將空降益州。自此,劉焉治下分為兩個派系:一是益州黨,由土生土長的益州人組成,一是是東州士,由劉焉帶來的空降幕僚團和因黃巾之亂而從南陽、三輔一帶南下的世族流民組成。而從荊襄地區入蜀為官的李嚴,既不是土生土長的益州人,又不是從北部南下的東州士,地位尷尬。
  • 李嚴手握重兵,為何將軍權拱手讓人,最後還被諸葛亮趕回老家
    為了保證權利的分化,劉備並非僅僅託孤給了諸葛亮一個人,還另外提拔了李嚴,專門用來制衡諸葛亮。李嚴是益州的老將,在西川之戰的時候,李嚴帶領自己的部隊投降了劉備,成為了劉備手下的重要的將領。同趙雲等人不同,李嚴和諸葛亮的交情不深,不會過多的受制於諸葛亮。
  • 劉備託孤兩人,為何世人只知諸葛亮而不知李嚴?孔明對李嚴做啥了
    而劉備得以建立蜀漢,並能與吳、魏鼎足於三國,臥龍鳳雛是居功至偉的。雖然鳳雛早早地便在落鳳坡隕落,但諸葛亮還是一個人扛起了整個蜀漢。 雖然李嚴手上還有一部分兵權,還是邊關重鎮的守將也還是尚書令。但身在永安的李嚴,已經沒有任何能力制約到諸葛亮了,必須已經離開了蜀國的權力中心。 可以說李嚴幾乎成了一個局外人,而諸葛亮之所以這樣對他,是因為他與李嚴不合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甚至可以說他們倆不合已是滿朝皆知,就連去世的劉備也是深知這一點的。
  • 諸葛亮位極人臣,李嚴勸諸葛亮稱王加九錫,諸葛亮的回答引發爭議
    為了應對與曹魏的戰爭的需要,諸葛亮把李嚴調離永安,後來調入漢中進入丞相府。在這個過程中李嚴不斷地談條件,為自己謀劃利益。諸葛亮有的時候拒絕,有的時候也進行妥協。後來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時候,由於天氣原因,李嚴在後方難以維持糧線,讓諸葛亮撤軍。等諸葛亮撤回來之後又把鍋推給諸葛亮。於是諸葛亮上表劉禪,將李嚴廢為平民。
  • 李嚴諸葛亮同為劉備託孤的重臣,卻為何自絕蜀漢,最終鬱憤而死?
    這個李嚴,又名李平,在劉備在奪得益州後,李嚴被任命為犍為太守、興業將軍,和軍師諸葛亮、蜀郡太守法正、昭文將軍伊籍、左將軍西曹掾劉巴五人一起制定了重新整治益州的條令刑法,成為了蜀漢的法律體系的根基。
  • 劉備臨死前,為什麼將內外軍事大權交給李嚴而不是諸葛亮?
    蜀漢雖然是三國時期最為弱小的勢力,但受《三國演義》影響,人們對於蜀漢英雄人物更具好感,尤其是劉備與諸葛亮君臣之間的故事,早已成為廣為流傳的佳話。在許多人看來,諸葛亮對於劉備絕對忠誠,而劉備對於諸葛亮絕對信任,可為何劉備臨死前要將兵權交給李嚴而非諸葛亮呢?
  • 劉備去世前,將兵權交給了李嚴,他為何不交給諸葛亮?
    都知道劉備臨死前向諸葛亮託孤,假惺惺地告訴諸葛亮,要是覺得劉禪成才那就輔佐他,要是覺得劉禪不成才,你也可以取而代之。然後馬上讓劉禪認諸葛亮做相父,交代劉禪要像對待親生父親一樣對待諸葛亮。諸葛亮被感動得五體投地,立即表示自己會為蜀漢奉獻一生。劉備聽後點點頭,然後把兵權交給李嚴。
  • 若龐統、法正不死,李嚴不廢,此三人誰能替代諸葛亮擔起蜀漢丞相之職?
    也有人為了否定諸葛亮的需要,還說法正也有這種可能。後來李嚴作為託孤大臣出現,也有人說這是劉備已經不信任諸葛亮,有計劃地分諸葛亮的權力。那麼,蜀漢國會有人替代諸葛亮任丞相嗎?我們不妨看看最有可能出任丞相的三個人選,他們分別都是什麼情況。
  • 劉備臨終前為何會將軍權交給李嚴,而非諸葛亮?其中蘊含上位之道
    公元221年,吳蜀之間爆發夷陵之戰,劉備攜蜀漢大部精銳興兵伐吳,為關羽報仇。兩軍在夷陵交戰,最終因劉備的輕敵冒進,被東吳書生大將陸遜以火攻擊敗。至此,蜀漢氣力已衰,關羽失荊州,劉備敗夷陵,蜀漢已無力連年徵戰,劉備隨後也命歸白帝城。彌留之際的劉備,將太子劉禪託付給諸葛亮、李嚴二位蜀中重臣,並將兵權下置李嚴。那麼,為什麼劉備死前要將兵權託付給李嚴呢?
  • 軍師聯盟:李嚴可以反殺諸葛亮,只要再遲幾年|文史宴
    但諸葛亮在蜀漢建立伊始就以丞相的身份錄尚書事,錄尚書事一職彈性較大,皇帝存在感較強時權力就較小,皇帝存在感較弱時則錄尚書事的權力在尚書令之上。而蜀漢建立後尚書令先後是法正、劉巴、李嚴,多用東州集團的人擔任,更多的是一種表示尊崇的榮譽職位,大權則一直掌握在荊州集團手中。就在當年,諸葛亮還得以開府,有自己的僚屬,李嚴則沒有。
  • 諸葛亮病逝,為何李嚴哭得最傷心,也跟著「激憤而死」?
    首先,來看一下李嚴在蜀漢政權中的官職和地位。李嚴是荊州南陽人,與諸葛亮這個純粹的荊州派不同的是,李嚴並不是荊州派,李嚴是在劉璋時代就進入益州投靠劉璋的人,在劉璋時代,李嚴是一個外來的人,可以算作東州派,與法正、孟達等人的地位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