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嚴諸葛亮同為劉備託孤的重臣,卻為何自絕蜀漢,最終鬱憤而死?

2020-12-23 騰訊網

話說劉備為給關羽報仇,不惜大軍傾巢出動討伐東吳,不料想被火燒連營,大軍慘敗而退到白帝城的時候,因急火攻心病倒了。他自知時日不多,急令諸葛亮、李嚴等人,來到白帝城。

在臥榻前,將太子劉禪珍重地託付給了諸葛亮和李嚴二人後,劉備吐血含憤而死。諸葛亮和李嚴,就一同成了劉備的託孤大臣。

這個李嚴,又名李平,在劉備在奪得益州後,李嚴被任命為犍為太守、興業將軍,和軍師諸葛亮、蜀郡太守法正、昭文將軍伊籍、左將軍西曹掾劉巴五人一起制定了重新整治益州的條令刑法,成為了蜀漢的法律體系的根基。

李嚴膽大心細,當時的資中縣,有盜兵數萬人鬧事掠奪,而劉備大軍遠在漢中無法馳援。李嚴率領手下不到五千人馬殺入資中,斬殺了賊首馬秦、高勝等人。

越巂郡夷帥高定看到劉備新入蜀中,還沒有站穩腳跟,就率軍將新道縣團團圍住,又是李嚴率軍解圍,一戰擊潰了高定,被劉備加封為輔漢將軍。

李嚴除了軍事上確實有一套外,還鑿通了天社山隧道,重新加固整修了沿江大道,將所屬郡城修整的如同新城一樣,成為蜀中最乾淨最漂亮的城市。以致"吏民悅之"、"觀樓壯麗,為一州勝宇"。

由此可見,李嚴不管是在軍事上,還是在管理地方上,確實能力不同一般。可如此受到劉備抬舉、和諸葛亮同為託孤大臣的李嚴,卻為何後來會自絕於蜀漢、鬱憤而死呢?

原來在李嚴的內心深處,他只忠誠劉備父子,對實際掌握大權的外來人諸葛亮打心眼裡不服氣,尤其在劉備死了以後,更是滋生了對諸葛亮的不滿。

本來的李嚴就是土生土長的蜀中名士,從骨子就透露一股自命不凡、桀驁不馴的性格,再加上劉備活的時候十分看重他的才能,使得李嚴的性情變得更加孤傲起來。

大家看看,下面就是李嚴妄自菲薄、自絕蜀漢的的行為了。

諸葛亮在準備好糧草和補給後,準備再次伐魏,可又怕漢中不穩。於是就請想調李嚴來率軍鎮守漢中,注意,這裡是用的是「請」字。

但這個李嚴不知道腦子中了什麼邪了,不但百般推脫不去漢中不說,還竟然提出單獨劃出五個郡,成立一個巴州,由他擔任刺史。好傢夥,這不是要打算搞獨立、和漢中對著幹的節奏嗎?想當然的被諸葛亮嚴厲拒絕了。

一計不成,李嚴居然將在劉備託孤時發的誓言給忘到腦後了,有別有用心地勸諸葛亮加九錫、進而稱王!這還了得!這次被諸葛亮罵了個狗血噴頭。從此,二人之間埋下很深的芥蒂,貌和心不合了!

最為過分的是,在公元231年,諸葛亮再次北伐時,李嚴被任命為督糧官,負責北伐蜀軍的糧草供給。結果因為準備不充足,導致因下道路泥濘糧草難以運抵前線。

李嚴知道諸葛亮治軍嚴厲,恐收到諸葛亮的責罰,就給後主劉禪上言怪罪諸葛亮的北伐。李嚴又派督軍成藩傳話給諸葛亮,糧草實難籌齊運抵前線,最好還是撤軍吧。諸葛亮被逼無奈,只得再次撤軍。

回到漢中的諸葛亮,上表嚴厲地彈劾李嚴,說李嚴自打先帝去世後,李嚴心裡只剩下了自己的家族利益,全然不顧國家大事,給國家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後主劉禪準了諸葛亮的彈劾,李嚴最終被廢為平民。

公元234年,操勞過度的諸葛亮最終沒有挺過年底,在軍營中病逝了。李嚴得知這個消息後,看到後主劉禪也沒有打算啟用自己的樣子,心懷怨恨吐血而亡。

本來,作為蜀中名士、託孤的重臣,李嚴應該有著更大的作為。如果他能端正自己的心態,和諸葛亮同心協力輔佐後主劉禪,定會有著輝煌的前程。

可惜,可嘆!只因為自己的一己私利,全然不顧國家利益的李嚴,最終被貶為平民,落了個自絕於漢蜀的下場。

相關焦點

  • 劉備託孤兩人,為何世人只知諸葛亮而不知李嚴?孔明對李嚴做啥了
    而劉備得以建立蜀漢,並能與吳、魏鼎足於三國,臥龍鳳雛是居功至偉的。雖然鳳雛早早地便在落鳳坡隕落,但諸葛亮還是一個人扛起了整個蜀漢。 但世人只知諸葛丞相,又有誰認識李嚴呢?劉備明明是託孤於孔明於李嚴二人,為何在劉備死後,李嚴便遠離了蜀國的政治中心?諸葛亮到底對李嚴做了什麼呢?
  • 劉備在永安託孤諸葛亮,為何還要讓李嚴成為副手?難道是信不過?
    蜀漢王朝的創立者劉備,在經歷過夷陵之戰後逃到永安一病不起,最後決定託孤。而諸葛亮自然是不二人選,劉備還讓劉禪對諸葛亮侍之如父,可見是舉國相託了。但是,劉備卻又提出,讓李嚴來做副手,一同接受託孤之重。這一點,讓許多人心生疑惑,劉備為何要這樣做?難道是信不過諸葛亮嗎?
  • 李嚴與諸葛亮誰才是劉備真正的託孤對象
    現在網絡上說起劉備託孤之事,不少網友都會談論起諸葛亮鬥爭李嚴,燭影斧聲強調荊州派系矛盾,彷佛誤會李嚴為諸葛亮上司,曲解劉備重用李嚴勝於諸葛亮。然而仔細分析諸葛亮與李嚴官職高低,娓娓道來彼此的主從關係,再從劉備臨終遺囑的安排,李嚴實在沒有立場為蜀漢「興滅國」及「繼絕世」。正值外有魏吳覬覦,內無安定平靜,特別是劉備安排諸葛亮以文人政府治國,而不以邊將李嚴以軍閥幹政,更顯出穩定壓倒動亂的重要性,比起東吳二宮之爭互相殘殺,或者魏室兵禍叛變不絕,蜀漢顯然因劉備所託對人,使得國運更為平和而欣欣向榮。
  • 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是丞相,為何將兵權交給李嚴?
    當時,劉備的長子劉禪才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 劉備臨死前,選諸葛亮等人為大臣,協助劉禪。 一般我們都知道諸葛亮是劉備供養孤兒的大臣。 但當時,劉備還安排了另一個重要的人作為託孤的重要大臣。 所有熟悉三國的人都知道他是李嚴。 三國時期,劉備臨死前,召見宰相諸葛亮,命令李嚴協助劉禪。劉禪登基後,諸葛亮和李嚴擔任重要職務,共同治理蜀漢。
  • 劉備為何託孤於李嚴?劉備看重的不止是能力,而是他身上的不足
    三國時期,劉備在夷陵之戰大敗後,就沒有活著回到成都,而是死在了白帝城,並且在臨死之前,託孤於兩位大臣,也就是諸葛亮和李嚴,劉備將劉禪託付給諸葛亮可以理解,為什麼會同時託付給李嚴呢?同時李嚴雖然是託孤大臣之一,但是其地位還不足以和諸葛亮平起平坐。《三國志.先主傳》先主病篤,託孤於丞相亮,尚書令李嚴為副。《三國志.李嚴傳》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
  • 諸葛亮病逝,為何李嚴哭得最傷心,也跟著「激憤而死」?
    所謂的東州人,也就是指劉璋時代由長安三輔地區或荊州地區進入益州的流民集團,因為是外來人,所以受到劉璋的重用,也正是李嚴的這一身份定位,再加上李嚴確實有軍事和政治才能,才能成為劉備託孤重臣之一。劉備臨死前,李嚴與諸葛亮一起成為劉備的託孤重臣,既然是託孤重臣,那麼在整個蜀漢來說,除了皇帝,地位最高的就是李嚴與諸葛亮,劉備去世後,李嚴被任命為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鎮守永安。
  • 歷史探秘:李嚴也是託孤大臣 為何總是和諸葛亮過不去呢?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歷史探秘:李嚴也是託孤大臣 為何總是和諸葛亮過不去呢? 史上最奇怪的對手,莫過於諸葛亮和李嚴了。諸葛亮完全稱得上是李嚴的最大政敵,就是評價諸葛亮和李嚴有故共戴天之仇,這句話也不過分。但是諸葛亮死了的時候,哭得最傷心的,卻恰好就是李嚴。
  • 諸葛亮去世後,被他廢為平民的李嚴,為何「激憤而死」呢?
    「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雖然在白帝城託孤中,諸葛亮是當仁不讓的主角,但是,劉備指定的託孤大臣,實際上是兩位,也即除了諸葛亮,還有李嚴這位大臣。彼時,劉備讓李嚴與諸葛亮一道受遺詔輔佐少主劉禪;以李嚴為中都護,留下鎮守永安。公元223(建興元年),後主劉禪即位後,李嚴被封為都鄉侯、假節,加光祿勳。
  • 諸葛亮去世,李嚴哭的傷心欲絕的原因分析!
    同為託孤大臣的李嚴也極度的悲痛之中,其實我們從李嚴和諸葛亮前前後後發生的摩擦說起,李嚴的激憤主要是哭自己的政治前途和不想被人秋後算帳。李嚴犯下了不可饒恕的三件大事 1、託孤兩人不同心同德。 蜀漢集團是一個整合過來的集團,主要是分為三個集團:土生集團(以張飛、關羽、趙云為班底);荊州集團,諸葛亮、蔣琬為代表的;益州集團,李嚴、劉巴、黃權、法正等為主。李嚴是益州集團的人,託孤的時候,法正已經去世,黃權投靠了曹魏,劉巴已經死了。為了權衡集團的利益,劉備特意叫來了諸葛亮和李嚴,目的就是讓他們好好合作,實現蜀漢統一天下和恢復漢室的宏遠志向。
  • 諸葛亮病逝,為何李嚴哭得最傷心,也跟著「激憤而死」有何說法?
    「出師未捷身先死」的諸葛亮去世之後,夢想的破裂,國家統一希望的破裂,蜀漢頂梁柱的失去,整個國家都在悲痛不已之中。同為託孤大臣的李嚴也極度的悲痛之中,按道理來說,李嚴是被諸葛亮廢了的,兩人政見不同,互相看不順眼,李嚴因為傷心過度,最後「激憤而死」,這是什麼情況。
  • 同是蜀漢託孤重臣 為啥一個功高卓絕 一個被廢為庶人
    三國蜀漢昭烈帝劉備臨終前,以諸葛亮、李嚴為託孤重臣,輔佐太子劉禪,劉備死後,諸葛亮竟然把李嚴給廢為庶民,這是咋回事兒呢?李嚴,後更名為李平,字正方,南陽人。《三國志》記載:「亮軍祁山,平催督運事。」諸葛亮北伐的時候,李嚴押運糧草,因途中遇到大雨,道路泥濘,延誤了時間。李嚴為了推卸責任,向皇帝上表,怪罪諸葛亮不該選擇這個時候攻打魏國。李嚴當時並沒有如實告知諸葛亮,而是派人勸他撤軍,諸葛亮見糧草沒到,不知發生了什麼,為穩固軍心,只好答應撤軍。蜀軍撤退後,李嚴裝作一臉無辜的樣子說:「軍糧饒足,何以便歸?」
  • 諸葛亮是李嚴最大政治對手,為何諸葛亮去世,李嚴反而憂懼而死
    但是諸葛亮死了的時候,哭得最傷心的,卻恰好就是李嚴。而且李嚴不是假哭,是真哭,沒過多久,他就因為悲傷過度,跟著去世了。那麼明明諸葛亮是李嚴最大的政治對手,為什麼諸葛亮去世的時候?李嚴卻偏偏哭得那麼傷心呢?我們先來看看,為什麼說諸葛亮是李嚴的最大政治對手?
  • 劉備託孤為什麼選諸葛亮李嚴而不用趙雲?
    漢昭烈帝劉備永安託孤,選擇了以丞相諸葛亮為主,尚書令李嚴為輔。
  • 劉備看似將劉禪託付給了諸葛亮、李嚴、趙雲,實則並非如此!
    東漢末年,天下群雄相接崛起,各路諸侯紛紛搶奪漢室土地,尤其是袁術這位諸侯,原本乃是十八路諸侯中最強大的一位,可卻因為得到了傳國玉璽便直接稱帝,從而引來了天下諸侯的討伐,最終落得一個身死的下場。不過要說最具有實力的諸侯那當屬「魏國」曹操、「蜀漢」劉備、「東吳」孫權,從而使那個年代叫做三國。
  • 李嚴手握重兵,為何將軍權拱手讓人,最後還被諸葛亮趕回老家
    劉備是一個聰明的人,雖然嘴上說的非常好,但是在行動上卻截然相反。為了保證權利的分化,劉備並非僅僅託孤給了諸葛亮一個人,還另外提拔了李嚴,專門用來制衡諸葛亮。李嚴是益州的老將,在西川之戰的時候,李嚴帶領自己的部隊投降了劉備,成為了劉備手下的重要的將領。同趙雲等人不同,李嚴和諸葛亮的交情不深,不會過多的受制於諸葛亮。
  • 劉備臨死前,為什麼將內外軍事大權交給李嚴而不是諸葛亮?
    蜀漢雖然是三國時期最為弱小的勢力,但受《三國演義》影響,人們對於蜀漢英雄人物更具好感,尤其是劉備與諸葛亮君臣之間的故事,早已成為廣為流傳的佳話。在許多人看來,諸葛亮對於劉備絕對忠誠,而劉備對於諸葛亮絕對信任,可為何劉備臨死前要將兵權交給李嚴而非諸葛亮呢?
  • 劉備白帝城託孤,在囑託諸葛亮後,為何最後要將兒子託付給趙雲?
    在這裡,劉備身體生了重病,他自知生命垂危,便將手下重臣招到白帝城,安排後事。這次對後事的安排,是關係到蜀漢政權生死存亡的問題。因此,劉備做了細緻的安排。他先將江山和劉禪託付給諸葛亮,又說出讓諸葛亮自取的話,最後又讓兒子向諸葛亮跪拜,最終讓諸葛亮當眾表達了忠心。在託孤諸葛亮之後,劉備又向眾官強調了諸葛亮的權威。在此之後,劉備還專門向趙雲囑咐了一番。
  • 劉備去世前,將兵權交給了李嚴,他為何不交給諸葛亮?
    都知道劉備臨死前向諸葛亮託孤,假惺惺地告訴諸葛亮,要是覺得劉禪成才那就輔佐他,要是覺得劉禪不成才,你也可以取而代之。然後馬上讓劉禪認諸葛亮做相父,交代劉禪要像對待親生父親一樣對待諸葛亮。諸葛亮被感動得五體投地,立即表示自己會為蜀漢奉獻一生。劉備聽後點點頭,然後把兵權交給李嚴。
  • 劉備為何在諸葛亮之外還選擇了李嚴?
    劉備在夷陵打了人生最後一個敗仗,蜀漢帝國元氣大傷,劉備逃到白帝城之後也深知自己來日不多,他必須得為帝國的後劉備時代做出一個妥善的安排。劉禪繼位之後考慮到他年紀輕沒有經驗,周圍有強敵環伺,必須得給找一個有經驗有能力,最關鍵還是要靠得住的輔政大臣。
  • 劉備死前留下一條錦囊妙計,即使諸葛亮有野心也翻不了天
    《孫子兵法》中的名言發生了作用:「主不可怒而興師,將不可慍而致戰」,狂怒中的劉備被東吳陸遜抓住破綻,再度遭遇慘敗。 年邁的劉備再也承受不了這接二連三的打擊,身染重病,百般調治不見好轉,眼看到了油盡燈枯之時。而此時他的兒子劉禪,還是個16歲的懵懂少年。為了讓劉禪順利繼位,保住劉家蜀漢江山,劉備必須在死前對後事做出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