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嚴與諸葛亮誰才是劉備真正的託孤對象

2021-02-13 最歷史


版權歸屬原作者,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

現在網絡上說起劉備託孤之事,不少網友都會談論起諸葛亮鬥爭李嚴,燭影斧聲強調荊州派系矛盾,彷佛誤會李嚴為諸葛亮上司,曲解劉備重用李嚴勝於諸葛亮。

然而仔細分析諸葛亮與李嚴官職高低,娓娓道來彼此的主從關係,再從劉備臨終遺囑的安排,李嚴實在沒有立場為蜀漢「興滅國」及「繼絕世」。

正值外有魏吳覬覦,內無安定平靜,特別是劉備安排諸葛亮以文人政府治國,而不以邊將李嚴以軍閥幹政,更顯出穩定壓倒動亂的重要性,比起東吳二宮之爭互相殘殺,或者魏室兵禍叛變不絕,蜀漢顯然因劉備所託對人,使得國運更為平和而欣欣向榮。

因為《三國志.蜀書.先主傳》:「先主病篤,託孤於丞相亮,尚書令李嚴為副。」正史白紙黑字已定正副,史料簡單明了,劉備託孤二大輔臣:諸葛亮為正,李嚴為副,來源有根有據。

而且不必再假設、猜想、盤算可能、說不定或也許兩人不分正副等沒有根據的話,除非否定此段正史記載,或是裝作忽略不識此段文字。相反地,若能找出敘述諸葛亮與李嚴地位平等的記載,便能支持兩人地位相同的假設。

劉備吩咐諸葛亮與李嚴託孤沒錯,但是封官給職卻完全不同,從前面官位高低比較,馬上立見真章,就算兩人接受同官同職,也可分出高低,即使東吳所設的左右丞相,左右亦分尊卑,實際上李嚴位不及丞相,與諸葛亮相比,不但不能稱之官位相同,甚至於反受其節制。

雖然李嚴身為託孤大臣,但是卻必須鎮守邊疆荒遠,對於後主劉禪卻無直接影響,從難以接近皇帝而言,李嚴更空有託孤虛名,並無照顧劉禪實情,嚴格地說,李嚴對劉備託孤遺囑失職。

在永安鎮守防吳,充其量只有保衛國土,間接衛戌首都,消極地防範外敵;但是中央若有叛變、民亂或爭位等,邊將難以馳赴宮殿而清君側。再說主少國疑、大臣未附,中樞極需富有威望之人鎮守奠基,這不是邊將所能置身度外,而能相隔千裡之遙而大加幹涉。

而且李嚴遠在永安,距離成都非常遙遠,這點對李嚴堅守崗位的職責產生非常大的打擊。首先,光祿勳本應領兵保護宮廷安全,一但李嚴無緣兵巡皇宮,只能駐留邊境的話,實質上不可能盡職護衛皇帝。

其次,尚書臺為處理皇帝奏章等文書,若是尚書令人不在皇宮附近,所有文獻、函令及奏章更不可能經過遠在天邊的李嚴,因此李嚴的尚書令更無法實地掌握尚書臺各項事務。

最後,都護原為邊將,已無法影響中央,若把中都護看成類似於中護軍的將領,除了功能已與光祿勳重迭,而且針對一個駐留邊境的邊將而言,中護軍亦無法戌守皇帝周圍。因此李嚴的光祿勳、尚書令及中都護都無法發揮應有的任務,全拜留守永安之賜,李嚴身兼此三官職,卻為名存實亡。

地理位置上,李嚴位處邊陲,早已註定無法參與中央。諸葛亮決策於核心樞要,正好高舉中央堂堂之旗。中央與地方相比,李嚴對諸葛亮難望項背。再說統內外軍事之事。

或許劉備遺囑李嚴「統內外軍事」一句話,曾讓人誤解為李嚴應為蜀漢軍事首腦,但詳情值得研究。兵權統御視其官職,掌權不憑空話形容詞,歷史還曾經發生名號稱為「宇宙大將軍,都督六合諸軍事」的名將,但是實際上此人不過為地方邊土上,領有小支部隊的小將領。

不管再改名號叫頭目、酋長,或換頭銜叫校尉、將軍,領兵效果一樣,就算再改名目稱為元帥、天王,實質上就是一小群人被一個人所領導。

李嚴的「統內外軍事」,就統治效力來說:內不達成都諸葛亮,外不統漢中魏延,從常年駐留永安而言,只限於永安一地,不管李嚴換成其它響亮名稱,實質上就是一名永安邊將,可見李嚴的「統內外軍事」,虛名勝於實質。

劉備並沒有留下「軍政分離」的指示(請舉證),也沒有規定李嚴一定要制衡諸葛亮(請舉證),甚至於沒有授權李嚴掌握全國兵權(請舉證)。至少從現今史料查無實據,不管從官職或軍銜,李嚴各項事跡皆無幹政的可能,從年輕時歷經郡吏及邊境討賊,到駐守永安為止。

中間缺席北討漢中及東徵孫權,李嚴在劉備用兵重用都未必談上,當然更無插手政治的必要性。縱然被賦與驚人的名號,但是實際上李嚴不過一個常年在外,駐守邊境的武將。

南蠻叛變時,李嚴無法鎮壓,最後還是得讓諸葛亮以丞相文職領兵南徵;幾度大規模用兵北伐,李嚴不曾將兵作戰,倒是因為參與運糧時,發生造假欺騙等弊案而被貶成平民。

李嚴無法南徵北伐,又怎能稱之「統內外軍事」之軍事首腦呢?從無權用兵及不能出師,就是李嚴毫無實權的最大證明,可見劉備臨終安排,已經準備讓何人掌握軍事大權,何人不能掌握軍事大權,清楚地呼之欲出。

李嚴受命之三項官職,皆不如諸葛亮所得之三項官職,因此諸葛亮不必額外動手,即擁有主宰領導李嚴之權,但是李嚴也無法以劉備遺命而掌握兵權,從南徵北伐之無力主事,可惜李嚴枉費「統內外軍事」之虛名。

如果李嚴真的以軍事用兵聞名的話,為何李嚴不能參與劉備或諸葛亮時代的重大戰役呢?空有其名而毫無實權,邊將李嚴無法向中央諸葛亮分庭抗禮。

相關焦點

  • 誰才是劉備真正的託孤對象?
    來源:紅潮網   現在網絡上說起劉備託孤之事,不少網友都會談論起諸葛亮鬥爭李嚴,燭影斧聲強調荊州派系矛盾,彷佛誤會李嚴為諸葛亮上司
  • 劉備託孤兩人,為何世人只知諸葛亮而不知李嚴?孔明對李嚴做啥了
    當然,僅靠諸葛亮一人是不行的,他也需要幫手。李嚴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而從劉備的角度來看,他也並不希望諸葛亮獨掌大權。所以,劉備在臨死前託孤於諸葛亮和李嚴二人。
  • 劉備託孤為什麼選諸葛亮李嚴而不用趙雲?
    漢昭烈帝劉備永安託孤,選擇了以丞相諸葛亮為主,尚書令李嚴為輔。
  • 劉備在永安託孤諸葛亮,為何還要讓李嚴成為副手?難道是信不過?
    蜀漢王朝的創立者劉備,在經歷過夷陵之戰後逃到永安一病不起,最後決定託孤。而諸葛亮自然是不二人選,劉備還讓劉禪對諸葛亮侍之如父,可見是舉國相託了。但是,劉備卻又提出,讓李嚴來做副手,一同接受託孤之重。這一點,讓許多人心生疑惑,劉備為何要這樣做?難道是信不過諸葛亮嗎?
  • 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是丞相,為何將兵權交給李嚴?
    當時,劉備的長子劉禪才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 劉備臨死前,選諸葛亮等人為大臣,協助劉禪。 一般我們都知道諸葛亮是劉備供養孤兒的大臣。 但當時,劉備還安排了另一個重要的人作為託孤的重要大臣。 所有熟悉三國的人都知道他是李嚴。 三國時期,劉備臨死前,召見宰相諸葛亮,命令李嚴協助劉禪。劉禪登基後,諸葛亮和李嚴擔任重要職務,共同治理蜀漢。
  • 劉備為何託孤於李嚴?劉備看重的不止是能力,而是他身上的不足
    三國時期,劉備在夷陵之戰大敗後,就沒有活著回到成都,而是死在了白帝城,並且在臨死之前,託孤於兩位大臣,也就是諸葛亮和李嚴,劉備將劉禪託付給諸葛亮可以理解,為什麼會同時託付給李嚴呢?劉備的意圖是,避免諸葛亮一家獨大,在扶植起來一個有能力的人,李嚴就是在合適不過的選擇,同時劉備了給予了李嚴兵權。只是李嚴的「統內外軍事」,指的應該不是統領蜀漢的全部兵馬,主要還是將永安周圍的兵權賦予了李嚴,因此李嚴才留鎮永安,不然的話,他遠離成都,拿什麼掌管蜀漢的全國軍事。
  • 李嚴諸葛亮同為劉備託孤的重臣,卻為何自絕蜀漢,最終鬱憤而死?
    話說劉備為給關羽報仇,不惜大軍傾巢出動討伐東吳,不料想被火燒連營,大軍慘敗而退到白帝城的時候,因急火攻心病倒了。他自知時日不多,急令諸葛亮、李嚴等人,來到白帝城。 在臥榻前,將太子劉禪珍重地託付給了諸葛亮和李嚴二人後,劉備吐血含憤而死。諸葛亮和李嚴,就一同成了劉備的託孤大臣。
  • 諸葛亮李嚴兩託孤大臣權重一樣嗎?
    劉備臨終指定了兩個託孤大臣:諸葛亮和李嚴。後來,諸葛亮將李嚴調往漢中前線,再後來更是因為李嚴運糧不及而將其免職。對於這種結局,很多人認為這是諸葛亮在打擊排擠李嚴,為的是大權獨攬。那麼,諸葛亮和李嚴這兩個託孤大臣他們的權重是一樣的嗎?
  • 歷史探秘:李嚴也是託孤大臣 為何總是和諸葛亮過不去呢?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歷史探秘:李嚴也是託孤大臣 為何總是和諸葛亮過不去呢? 史上最奇怪的對手,莫過於諸葛亮和李嚴了。諸葛亮完全稱得上是李嚴的最大政敵,就是評價諸葛亮和李嚴有故共戴天之仇,這句話也不過分。但是諸葛亮死了的時候,哭得最傷心的,卻恰好就是李嚴。
  • 白帝城託孤的故事:劉備真心讓位諸葛亮?
    這就是著名的劉備白帝城託孤的故事,諸葛亮臨危受命,那麼劉備是真心讓位諸葛亮嗎?劉禪其實當時並不在場,所以感情的色彩實際上並不那麼濃厚,至少沒有了去抱諸葛亮脖子的角色;而劉備在託孤現場的言行就完全是針對諸葛亮和李嚴趙雲等人的,充滿了政治上的詭詐。且看這一段: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
  • 劉備白帝城託孤,為什麼選李嚴,而不是國舅吳懿呢?
    章武三年(223年)三月,劉備託孤於諸葛亮和李嚴,夏四月二十四日(6月10日),劉備病逝,享年六十三歲。對於劉備的白帝城託孤,在託孤人選上可謂煞費苦心。就諸葛亮來說,被安排為蜀漢的丞相,並輔佐後主劉禪,至於掌握兵權的李嚴,作為武將在永安帶兵,以此實現兩位託孤大臣之間的互相制衡。不過,在很多人看來,劉備託孤給諸葛亮無可厚非,而就李嚴來說,實際上還有更合適的人選,也即吳懿。
  • 劉備為什麼把兵權交給李嚴,而不是極為信任的諸葛亮?
    劉備為什麼把兵權交給李嚴,而不是極為信任的諸葛亮?熟讀《三國演義》的朋友,對於劉備為什麼要把兵權交給李嚴,而不是諸葛亮表示不理解。在這部分人看來,李嚴在《三國演義》中是一個不見經傳的人物,甚至認為李嚴根本沒有資格替劉備掌管兵權。
  • 李嚴的官位並不在諸葛亮之下,而諸葛亮為什麼排擠李嚴?
    大家應該沒有人不知道諸葛亮是誰,卻甚少有人認識李嚴這個人,實際上,在蜀漢時期,諸葛亮和李嚴是同一個地位的大臣,兩人的關係可以用"一山不容二虎" 對於劉備臨終白帝城託孤給諸葛亮的故事,我們已經是耳熟能詳了,劉備的臨終之言,"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以及諸葛亮的表態,"必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劉備臨終前託孤實際上是託付給了兩個人,除了諸葛亮以外,另一個人就是李嚴,諸葛亮與李嚴同為輔佐大臣,並受遺詔。
  • 槍桿子裡出政權,諸葛亮深解其意,把託孤之臣李嚴排擠出權利中心
    三年,先主疾病,(李)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少主;以(李)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即是說,法正去世後,劉備將尚書令這一重要職務是交於李嚴的,並將「託孤」重任交於李嚴和作為「丞相錄尚書事」的諸葛亮共同擔任的,由諸葛亮主政事、李嚴主軍事。
  • 劉備託孤,是真想讓諸葛亮稱帝嗎?
    那麼白帝城託孤到底有著怎樣的歷史真相,這還得從託孤的背景說起。劉備自知不久於人世,將孔明和李嚴從成都召到白帝城,然後拉著孔明的手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孔明是何等精明之人,他聽出了此話的嚴重性,於是,汗流遍體,手足失措,泣拜於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言訖,叩頭流血。
  • 劉備白帝城託孤的真相
    劉備將軍政大權和兒子都託付給了諸葛亮,而諸葛亮也立下了鞠躬盡瘁的誓言。然而,這樣的描寫太過簡略了。詳細的歷史是怎麼樣的呢?當年還有沒有其他人在場呢?以在場者的不同視角出發,白帝城託孤又是怎麼樣的一個重大事件呢?劉備白帝城託孤為什麼選擇諸葛亮?劉備政治生涯的前半期顛沛流離,沒有固定的據點。難得的是有一群忠實的人才始終聚集在他的周圍。
  • 託孤大臣李嚴,本是劉備用來制衡諸葛亮的,不料8年後反遭被廢
    當時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不聽諸葛亮的諫言,執意攻打東吳,以至於自己狼狽逃回白帝城後一病不起,然後將劉禪託孤於諸葛亮。其實作為託孤大臣,並不只有諸葛亮,劉備臨終前還託孤了一個人,那個人就是李嚴。
  • 劉備看似將劉禪託付給了諸葛亮、李嚴、趙雲,實則並非如此!
    不過要說最具有實力的諸侯那當屬「魏國」曹操、「蜀漢」劉備、「東吳」孫權,從而使那個年代叫做三國。話說劉備稱帝之後,不聽朝中諸位重臣勸阻,執意要親率八十萬蜀軍伐吳。只可惜這一戰被陸遜一把火直接火燒連營七百裡,從而使劉備兵敗,更是一舉重創了蜀國根基。劉備退守白帝城之後,深知自己離死不遠了,於是便上演了一場白帝城託孤。
  • 劉備的白帝城託孤到底玩了什麼把戲?
    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以白帝城託孤為由,南徵孟獲,北伐中原。一時傳為美談。今天我就想以白帝城託孤說一下自己的想法。首先,劉備不是一個真正的所謂仁義之主!這一點恐怕有很多朋友與我的想法是一致的吧?過去的「尊劉抑曹」只是為了帝王的封建統治罷了,事實上,劉備是一個懂得利用「人和」的梟雄!!!
  • 為什麼李嚴會成為劉備的顧命大臣?李嚴:我才是真正的南陽臥龍
    【李嚴:我才是真正的南陽臥龍】已經不是第一次看李嚴了。 所以就不從頭到尾細細介紹這個人。 今天看一些李嚴之謎:為什麼李嚴會成為劉備的顧命大臣?李嚴沒有什麼在內政上的表現,大概就是編了蜀科,但軍事記錄算是相當多。 甚至有著「可敵陸遜」的後世評價。 原文出自三國演義八十七回:「李嚴在白帝城,此人可當陸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