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白帝城託孤到底玩了什麼把戲?

2021-02-13 說三國

帶你認識不一樣的三國

ID:shuosanguo

三國歷史中有許多令人津津樂道的典故,白帝城託孤便是其中之一。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以白帝城託孤為由,南徵孟獲,北伐中原。一時傳為美談。今天我就想以白帝城託孤說一下自己的想法。

首先,劉備不是一個真正的所謂仁義之主!這一點恐怕有很多朋友與我的想法是一致的吧?過去的「尊劉抑曹」只是為了帝王的封建統治罷了,事實上,劉備是一個懂得利用「人和」的梟雄!!!

曹操曾在與劉備青梅煮酒是說過「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我想曹操當時的潛臺詞是「若大家說我是梟雄的話,那劉備也是梟雄,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劉備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以曹操的雄才大略和戰略眼光是不會看錯劉備的。

其次,劉備是一個慣使「反客為主」之計的陰謀家!首先是陶謙的「三讓徐州」,演義之中說陶謙是因為兩個兒子沒有管理能力兼之劉備素有仁義之名,故此相讓。我個人認為純屬一派胡言!!!劉備本來是幫助陶謙抵抗曹操的,按道理,曹操退去後劉備就沒有理由再留在徐州,而劉備卻偏偏賴在徐州不走了,儼然以徐州之主自居了。看來,劉備救徐州是有預謀、有計劃、有目的的,陶謙請劉備不異於「引狼入室」!

而所謂的「三讓徐州」,請大家注意後面:漢獻帝也曾三次封曹操為魏王,曹操一開始也是堅決不受,最後才「無奈」的受封。再以後,漢獻帝又三次禪位給曹丕,曹丕也來了個三次不受,最後才「勉強」答應。而演義之中怎麼不說曹操,曹丕是仁義之主呢?劉備的小花樣被曹家學了個八九不離十,這恐怕連劉備自己都沒有想到吧?

後來,劉備在中原站不住腳了,跑到了荊州投靠劉表,這一次在諸葛亮的幫助下,他又一次使用「反客為主」的計策,這次他幾乎要成功了,只是沒想到劉琮的不戰而降打破了他的美夢!這使劉備的目光不得不放到了另一個強大的諸侯孫權身上。通過表面上和諧的聯盟,使孫權在赤壁一戰大破曹操,取得了東南一面的絕對霸權。此時,劉備再次使出他的慣用伎倆,從孫權這裡「借」來了荊州,從此賴住不還了。以後就有了一句俗語: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不過,這一次劉備的如意算盤卻打錯了,他沒有想到孫權是一個態度如此強硬「債權方」,甚至不惜以武力威脅劉備!這使得劉備食不甘胃,睡不安枕,在諸葛亮和龐統的提醒下,他於是想到了西川的劉璋,劉備故技重施,以幫助劉璋抵禦漢中張魯為名,明目張胆的把軍隊開進了蜀中。

在臨近成都之時劉備突然發難,率軍攻破成都周圍的軍事要塞,使成都無險可守並迫使劉璋投降。入川之戰是劉備最後一次也是最成功的一次「反客為主」!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的最終局面。

最後,彝林一戰,劉備慘敗而回,退守白帝城,此時劉備也身染重病,命不久矣,而他十分清楚,劉禪暗弱無能,以後大權必定旁落,他兒子很可能重蹈漢獻帝的覆轍,於是劉備想到了託孤!

劉備首先想到的就是諸葛亮。諸葛亮是劉備「反客為主」戰略的積極擁護者和繼承發揚者,以劉備的識人眼光,很可能已經看出諸葛亮在他死後會走上和曹操一樣的道路,於是,劉備決定以退為進,試探諸葛亮,由此便有了「如嗣子可輔則輔之,如不可輔則自為成都之主」的言語,以劉備的梟雄一世,決不會把幾十年打下的江山拱手讓人的,當時若諸葛亮有一點可疑舉動,以我個人的猜想,劉備可能「已在帳中伏下二百刀斧手,只等舉杯為號,一擁而上,亂刃分屍」。劉備沒想到的是,諸葛亮比他更老奸巨滑,一聽這話,立即演了一場涕淚橫流的戲,並說「臣敢竭股胘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劉備對諸葛亮的話可能根本就聽不進去,這時就想起了李嚴,當時軍權還沒有落在諸葛亮手裡,諸葛亮是丞相,主理內外政事,而內外軍務有李嚴管理,劉備煞費苦心的使諸葛,李嚴二人同時受託,實是想這二人相互牽制,都使對方不敢妄動。有一點劉備沒有想到,那就是玩起陰謀來,兩個李嚴都不是諸葛亮的對手,後來李嚴終於被諸葛亮抓住了把柄,廢為庶人,蜀國的軍政大權最終還是被諸葛亮一人把持了。這從諸葛亮的前《出師表》中就可看出,文中說「宮中府中俱為一體」其跋扈之態與曹操、司馬昭何異?北伐之時又留下董允、向寵等親信掌管軍政大權以加強對劉禪的控制。呵呵,說得跑題了,對不起!

劉備做完上述布置後還是不放心,諸葛亮屬於荊州集團,李嚴屬於益州集團,二人均非劉備原來從徐州開始所帶的從屬集團,而當時關、張已亡,若論跟隨最久的,就只有趙雲了。於是,劉備把趙雲也叫到身邊,對趙雲說劉禪是你七進七出從曹軍之中救出來的,因此跟你最好,在我死後,希望你繼續照顧他。由於諸葛亮和李嚴在旁的緣故吧,劉備沒有直接說出他的真正目的,而言下之意,便是要趙雲監視諸葛亮和李嚴集團並確保劉禪的統治地位。因此,在我看來,劉備白帝城託孤的真正對象是趙雲,而非諸葛亮、李嚴,劉備親自導演的白帝城託孤,確保了蜀漢政權在他死後不立即陷入爭權奪利的混亂之中,趙雲、諸葛、李嚴之間的相互制肘,在一定時期內穩定了蜀漢國內的個派系鬥爭,使劉禪可以比較安穩的坐上了皇位。

劉備於亂世之中縱橫一生,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以白帝託孤的手段達到了他一生權謀之術的最高峰,為一代梟雄的落幕畫上了比較完美的句號!

商務合作

微信號:rs803803
QQ:122414540

相關焦點

  • 劉備白帝城託孤的真相
    後人對劉備白帝城託孤事件的認識就是以這兩段記載為基礎的。它為讀者營造出了君臣魚水情深的景象,鍛造了一段難得的佳話。
  • 白帝城託孤的故事:劉備真心讓位諸葛亮?
    三國演義中劉備在與東吳的大戰失敗後,在白帝城病危,將諸葛亮招到白帝城,將兒子也就是後主劉禪託付給諸葛亮,並稱如果劉禪不行,諸葛可以取而代之。
  • 劉備白帝城託孤,為什麼選李嚴,而不是國舅吳懿呢?
    章武三年(223年)三月,劉備託孤於諸葛亮和李嚴,夏四月二十四日(6月10日),劉備病逝,享年六十三歲。對於劉備的白帝城託孤,在託孤人選上可謂煞費苦心。就諸葛亮來說,被安排為蜀漢的丞相,並輔佐後主劉禪,至於掌握兵權的李嚴,作為武將在永安帶兵,以此實現兩位託孤大臣之間的互相制衡。不過,在很多人看來,劉備託孤給諸葛亮無可厚非,而就李嚴來說,實際上還有更合適的人選,也即吳懿。
  • 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是丞相,為何將兵權交給李嚴?
    公元223年,劉備因病在白帝城去世。 臨終時,劉備委託諸葛亮接管滿朝文武大臣的任務,並將總權力分配給李嚴。 公元223年,劉備在白帝城病重。有很多關於劉備在白帝城的傾斜的討論。 許多人用「腹黑」理論來推測劉備的思想。 事實上,作為軍人生活的英雄,劉備在死後對自己的事情進行深遠的思考是正常的,所以不必太黑。 劉備單獨離開諸葛亮和李嚴。 劉備除了保護兒子劉禪,維護蜀漢的基礎外。 還想協調蜀漢內部力量的平衡。劉備的思想比別人的思想深遠。 李嚴,荊州南陽縣人,有傑出的人才。李嚴年輕時,先後在荊州各縣當過官。
  • 劉備白帝城託孤,在囑託諸葛亮後,為何最後要將兒子託付給趙雲?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伐吳失敗後退到白帝城。
  • 夷陵之戰後,劉備一直留在白帝城,並做了三件事情
    在夷陵之戰被陸遜擊敗之後,劉備退到永安白帝城。章武三年(223年)三月,劉備託孤於諸葛亮,夏四月二十四日(6月10日),劉備病逝,享年六十三歲。諡號昭烈帝,廟號烈祖,葬於惠陵。從時間上來看,自公元221年秋七月,到公元222年夏四月,劉備生命的最後半年時間,都留在白帝城這個地方了。當然,在這半年左右的時間內,劉備並非無所事事,而是做了三件事情。
  • 《三國演義》第246回 白帝城劉備託孤
    第246回 白帝城劉備託孤皇帝劉備~~已經被人家江東殺得大敗。幾乎全軍覆沒。要沒有趙雲救駕,恐怕呀~~陛下劉備也回不得西川啦。想回白帝城這兒都很困難。誒喲~~馬良追悔不及呀。他悔自己呀~我怎麼回來這麼晚吶~我長倆翅膀飛回來該多好。其實怎麼的也來不及啦。當馬良把諸葛亮這封書信交給劉備,劉備一看這信想起諸葛丞相來,我怎麼就沒把這個人帶來呢。
  • 劉備託孤,是真想讓諸葛亮稱帝嗎?
    劉備白帝城託孤成就了孔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功名,也成為了千古美談,但是在這段千古美談當中似乎還隱藏著更深層更驚人的歷史真相
  • 三國故事|劉備託孤
    被逼入死角的劉備在仇恨面前喪失了往日的沉穩和判斷力,就連諸葛亮的勸告他也聽不進去,說什麼也要出兵攻打東吳。結果,他在和東吳將領陸遜於夷陵決戰之時,被火燒連營七百裡,一敗塗地退回白帝城。回到白帝城的劉備又氣又惱,最後一病不起。劉備生病以後,終於能夠冷靜下來反思當前的處境了。蜀國已經元氣大傷,儲君劉禪年幼不懂事,所謂知子莫若父,劉備哪裡放心得下。然而,此時蜀國內無論是資歷還是名望,除了諸葛亮以外,再也沒有人能夠挑起輔國的大任了。於是,劉備便派人將守在成都的諸葛亮找了回來,託付後事。
  • 白帝城託孤暗藏殺機,謠傳劉備死前不可重用趙雲是假的
    但既然是聊自然要有個本子兒,即「白帝城託孤」內容。他主要是怕諸葛亮「篡位」。 在「第85回劉先主遺詔託孤兒 諸葛亮安居平五路」,劉備臨終前主要是防止諸葛亮日後有異心。他走三步: 第一步,名為重託,實則測試諸葛亮。對諸葛亮說「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
  • 朝辭白帝彩雲間,白帝城的彩雲你有見識過嗎
    說起白帝城,或許都認為它起源於劉備託孤的故事。其實白帝城的興起,是在比劉備的三國年代還早的西漢末年時。當年一位叫公孫述的人,佔據了蜀地,看中了白帝山的軍事價值,並在山頭上修建城壘,用作防禦。公元25年時,公孫述自稱「白帝」並建都。在公孫述死後,當地人就在山上建了一座「白帝廟」,於是白帝城才正式被世人所知。
  • 說到白帝城,首先想到的是李白的那首「朝辭白帝彩雲間
    原名子陽城,為西漢末年割據蜀地的公孫述所建,公孫述自號白帝,故為「白帝城」,山上建廟立公孫述像,稱白帝廟。明正德7年毀公孫述像,祀江神、土神和馬援像,改稱「三功祠」。明嘉靖20年又改祀劉備、諸葛亮像,名「正義祠」,以後又添供關羽、張飛像,清同治10年重修白帝廟,逐形成白帝廟內無白帝,而長祀蜀漢人物的格局。
  • 讀史札記:劉備託孤是在使詐嗎?
    而《三國演義》中的劉備形象,與歷史上真實的劉備形象是大致相符的。劉備最為人們稱道的,除了他的愛民厚道之外,就是他的禮賢下士。著名的「三顧茅廬」的故事可為代表。這個故事因為太有名,這裡就不再贅述。下面主要說說他的臨終託孤。關羽被孫權殺死以後,劉備發兵攻打東吳,被陸遜戰敗。劉備又氣又惱,加上年高體弱就病倒了。他病倒的地方叫「白帝城」。
  • 《三國演義》第246回 白帝城劉備託孤,《三國演義》全集袁闊成評書免費聽
    第246回 白帝城劉備託孤馬良由成都趕回了永安宮。等他來到這兒這麼一看,馬良先生就跺了腳啦。完啦,自己回來晚啦。皇帝劉備~~已經被人家江東殺得大敗。幾乎全軍覆沒。要沒有趙雲救駕,恐怕呀~~陛下劉備也回不得西川啦。想回白帝城這兒都很困難。誒喲~~馬良追悔不及呀。他悔自己呀~我怎麼回來這麼晚吶~我長倆翅膀飛回來該多好。其實怎麼的也來不及啦。當馬良把諸葛亮這封書信交給劉備,劉備一看這信想起諸葛丞相來,我怎麼就沒把這個人帶來呢。
  • 劉備夷陵之戰慘敗後,為什麼沒有回成都,而是停留在永安白帝城?
    夷陵之戰,劉備統帥的大軍幾乎全軍覆沒,陣亡數萬人,差點讓劉備到回到解放前。在夷陵之戰中,因為劉備錯誤的戰術指導,被陸遜火燒七百裡連營,導致悲慘的失敗,自食「覆軍殺將」的惡果。《三國志》:漢主夜遁,驛人自擔燒鐃鎧斷後,僅得入白帝城,其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盡,屍骸塞江而下。那麼話又說回來了,劉備兵敗逃入了白帝城,為什麼就停止不動了,甚至就在白帝城附近的永安駐紮起來。
  • 劉備為何託孤於李嚴?劉備看重的不止是能力,而是他身上的不足
    三國時期,劉備在夷陵之戰大敗後,就沒有活著回到成都,而是死在了白帝城,並且在臨死之前,託孤於兩位大臣,也就是諸葛亮和李嚴,劉備將劉禪託付給諸葛亮可以理解,為什麼會同時託付給李嚴呢?首先要說的是,劉備可是沒打算被蜀漢完全交給諸葛亮的,什麼君可自取,要麼是劉備糊塗了,要麼就是劉備在試探諸葛亮,不然怎麼能讓諸葛亮有奪取蜀漢帝位的合法途徑。所以說在永安,但凡諸葛亮對劉備的「客套話」有一絲的心動,那麼他就離不開永安了,當然以諸葛亮的能力自然知道劉備的意思。
  • 李嚴諸葛亮同為劉備託孤的重臣,卻為何自絕蜀漢,最終鬱憤而死?
    話說劉備為給關羽報仇,不惜大軍傾巢出動討伐東吳,不料想被火燒連營,大軍慘敗而退到白帝城的時候,因急火攻心病倒了。他自知時日不多,急令諸葛亮、李嚴等人,來到白帝城。 在臥榻前,將太子劉禪珍重地託付給了諸葛亮和李嚴二人後,劉備吐血含憤而死。諸葛亮和李嚴,就一同成了劉備的託孤大臣。
  • 白帝城託孤:劉備對諸葛亮說「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是赤裸裸的試探
    接下來,我們一起還原那段歷史,了解劉備為何要在臨終之際試探諸葛亮? 實話實話,劉備憑藉「備乃中山靖王之後」的廣告詞出道,除了騙得關羽和張飛追隨外,仕途混得一塌糊塗。他曾先後投奔過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和劉表等人,年屆五十歲依然無兵無地。
  • 劉備託孤兩人,為何世人只知諸葛亮而不知李嚴?孔明對李嚴做啥了
    李嚴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而從劉備的角度來看,他也並不希望諸葛亮獨掌大權。所以,劉備在臨死前託孤於諸葛亮和李嚴二人。 但世人只知諸葛丞相,又有誰認識李嚴呢?劉備明明是託孤於孔明於李嚴二人,為何在劉備死後,李嚴便遠離了蜀國的政治中心?諸葛亮到底對李嚴做了什麼呢?
  • 劉禪都投降了,為何羅憲還會繼續鎮守白帝城長達兩年之久?
    圖片:劉備病重白帝城劇照國破之後仍然堅守舊城,羅憲可謂是蜀漢最忠義之臣。當然,他堅守白帝城也不僅是為了名節,還有其他重要原因。第一點就是白帝城對於蜀漢來說,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地位舉足輕重。早年關羽敗走麥城,而後被孫權所殺。劉備不僅損失了一名威猛之將,還損失了一重要城池荊州。另外,劉備與東吳大軍交戰也處於劣勢,大敗而返,不得不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