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病逝,為何李嚴哭得最傷心,也跟著「激憤而死」有何說法?

2021-01-15 歷史遊俠阿春

「出師未捷身先死」的諸葛亮去世之後,夢想的破裂,國家統一希望的破裂,蜀漢頂梁柱的失去,整個國家都在悲痛不已之中。同為託孤大臣的李嚴也極度的悲痛之中,按道理來說,李嚴是被諸葛亮廢了的,兩人政見不同,互相看不順眼,李嚴因為傷心過度,最後「激憤而死」,這是什麼情況。

其實我們從李嚴和諸葛亮前前後後發生的摩擦說起,李嚴的激憤主要是哭自己的政治前途和不想被人秋後算帳。

李嚴犯下了不可饒恕的三件大事

1、託孤兩人不同心同德。劉備是個好boss,也是分得很清楚的人,擅長相互制衡以達到集團和睦。蜀漢集團是一個整合過來的集團,主要是分為三個集團:土生集團(以張飛、關羽、趙云為班底);荊州集團,諸葛亮、蔣琬為代表的;益州集團,李嚴、劉巴、黃權、法正等為主。李嚴是益州集團的人,託孤的時候,法正已經去世,黃權投靠了曹魏,劉巴已經死了。為了權衡集團的利益,劉備特意叫來了諸葛亮和李嚴,目的就是讓他們好好合作,實現蜀漢統一天下和恢復漢室的宏遠志向。但是兩人在劉備心中的地位完全不是一個檔次,劉備在託孤的時候很明顯能說明問題,他說假如劉禪不行,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但是卻沒有跟李嚴說這些話。名為託孤重臣,可是更加像是要李嚴輔助諸葛亮。分給的職位也很能說明問題,諸葛亮是丞相,輔助劉禪處理全國政務;李嚴是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手握兵權,卻留下鎮守永安,遠離朝政中心。

在古代,什麼事情都是皇帝一人說的算,假如劉禪哪天覺得李嚴不行了,想廢了他,那不是分分鐘的事情的嗎?諸葛亮就不一樣,天天跟著劉禪,近水樓臺先得月,大家熟悉了,辦事也方便。可是從歷史上來看,李嚴有悖劉備的遺訓,並沒有很好的輔助諸葛亮。

2、李嚴糧草不濟致使北伐失利。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是失敗的,李嚴脫不了干係。在古代,糧草對於軍隊來說至關重要,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說法: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前方大戰正在膠著的打著,負責糧食的李嚴卻因為怕糧草不濟被責罰,於是搞了個陰謀,前面說糧草不夠,需要回蜀,諸葛亮也回來。回來了之後卻跟劉禪說自己督辦的糧草很足,還質問諸葛亮「軍糧饒足,何以便歸?」。耍兩面派的往往都不會有好果子吃,還好諸葛亮有手書為證,李嚴事情敗露,最後劉禪把他貶為庶人。

3、李嚴在託孤之後就對諸葛亮心生不滿,甚至多次提出無理的要求。李嚴的託孤大臣的並不是單單是因為他是益州集團的核心人物那麼簡單,也有他能力的一部分。李嚴在擔任太守期間,史書記載:"少為郡職吏,以才幹稱。"李嚴在劉備生前就已經是受到了重用,現在同為託孤大臣。但是諸葛亮卻越來越接近權力的中心,劉禪繼位之後,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同時他又是丞相,可以說是蜀漢扎紮實實的二把手。同為託孤大臣的李嚴當然心有不甘,他對權力也極其的貪念,甚至還提出了組建巴州,自己擔任巴州刺史的提議。

在李嚴一次次的製造摩擦和不配合之後,諸葛亮實在是接受不了這哥們,於是在第四次北伐之後,直接讓李嚴變成庶人。

在劉禪時期,諸葛亮在朝中的地位無人能匹敵的,加上劉禪的極力支持,荊州集團的人在局中越來越吃得開。李嚴想重回政治還得靠諸葛亮,可惜諸葛亮已經死了,能提拔他的人也沒有了。

其次,我認為李嚴的舉動是有保護自己的意思。我們都知道,諸葛亮深受蜀漢全國人民的愛戴,這個愛戴我相信是真心的。蜀漢集團還是比較團結一致的,現在頂梁柱失去了,大家悲痛至於難免會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比如再整李嚴,畢竟李嚴是諸葛亮在蜀漢頭一號政敵。此時李嚴大哭一場,當然是逢場作戲,就會讓人覺得其實李嚴和諸葛亮也沒有很多的仇恨,其實他們之間還是很和諧的。

有一個例子和這個是有些相似的,在《三國演義》中,周瑜明明是被諸葛亮氣死的,整個江東的將領和人民無不悲慟。諸葛亮再去弔唁的時候,那些將領還恨得咬牙切齒,想拿刀砍了諸葛亮,但是看到諸葛亮哭得比他們還難受,他們對諸葛亮的成見也就放下了,進一步促成了孫劉聯盟的鞏固。

這兩個例子具有異曲同工之妙。總的來說,李嚴的痛苦主要是基於對政治前途破碎的難過和出於自保的需要。

相關焦點

  • 諸葛亮病逝,為何李嚴哭得最傷心,也跟著「激憤而死」?
    劉備臨死前,李嚴與諸葛亮一起成為劉備的託孤重臣,既然是託孤重臣,那麼在整個蜀漢來說,除了皇帝,地位最高的就是李嚴與諸葛亮,劉備去世後,李嚴被任命為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鎮守永安。李嚴對諸葛亮以糧草施壓,迫使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有機會擴大成果,卻因為糧食問題而退兵,以陷害諸葛亮為名,不惜損壞國家利益,只為扳倒諸葛亮,讓自已上,這就是李嚴的權力欲望。回到題目,一個權力欲望極其強烈、性格高傲孤僻的李嚴,在被諸葛亮貶為庶人三年後,卻因為聽到諸葛亮的死訊而悲憤交加,激憤而死,這是為什麼?其實也不難理解,是誰把李嚴扳倒並貶為庶人的,是諸葛亮。
  • 諸葛亮病逝後,為什麼李嚴哭得最傷心,甚至「激憤而亡」?
    在公元222年,夷陵之戰失敗後,劉備退守白帝城,徵召李嚴為尚書令。而在劉備駕崩後,李嚴以中都護的身份輔佐劉禪。所謂中都護,有總領內外軍事的職能呢個,相當於東吳的大都督。換句話來說,當時蜀漢的軍權在李嚴的手中,而不是在諸葛亮的手中。但可惜的是,在政治上,李嚴最終鬥不過諸葛亮。
  • 諸葛亮病逝,為何恨他的李嚴聽到死訊後會大哭,並激憤發病而死?
    在劉備死的時候,託孤大臣可不僅僅是諸葛亮一人,還有一人就是李嚴,按理說李嚴地位與諸葛亮平級,可是他卻與諸葛亮不合,後因耽誤北伐而被廢為平民,李嚴本應該恨諸葛亮,可是為什麼聽到諸葛亮死訊後,就跟著「激憤而死」呢?
  • 諸葛亮去世後,被他廢為平民的李嚴,為何「激憤而死」呢?
    據《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雖然在白帝城託孤中,諸葛亮是當仁不讓的主角,但是,劉備指定的託孤大臣,實際上是兩位,也即除了諸葛亮,還有李嚴這位大臣。
  • 諸葛亮病逝,為何恨他的李嚴聽到死訊後會大哭,並激憤發病而死
    在劉備死的時候,託孤大臣可不僅僅是諸葛亮一人,還有一人就是李嚴,按理說李嚴地位與諸葛亮平級,可是他卻與諸葛亮不合,後因耽誤北伐而被廢為平民,李嚴本應該恨諸葛亮,可是為什麼聽到諸葛亮死訊後,就跟著「激憤而死」呢?
  • 諸葛亮去世,李嚴哭的傷心欲絕的原因分析!
    同為託孤大臣的李嚴也極度的悲痛之中,其實我們從李嚴和諸葛亮前前後後發生的摩擦說起,李嚴的激憤主要是哭自己的政治前途和不想被人秋後算帳。李嚴犯下了不可饒恕的三件大事 1、託孤兩人不同心同德。 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是失敗的,李嚴脫不了干係。在古代,糧草對於軍隊來說至關重要,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說法: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前方大戰正在膠著的打著,負責糧食的李嚴卻因為怕糧草不濟被責罰,於是搞了個陰謀,前面說糧草不夠,需要回蜀,諸葛亮也回來。回來了之後卻跟劉禪說自己督辦的糧草很足,還質問諸葛亮「軍糧饒足,何以便歸?」。
  • 諸葛亮是李嚴最大政治對手,為何諸葛亮去世,李嚴反而憂懼而死
    史上最奇怪的對手,莫過於諸葛亮和李嚴了。諸葛亮完全稱得上是李嚴的最大政敵,就是評價諸葛亮和李嚴有故共戴天之仇,這句話也不過分。
  • 歷史探秘:李嚴也是託孤大臣 為何總是和諸葛亮過不去呢?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歷史探秘:李嚴也是託孤大臣 為何總是和諸葛亮過不去呢? 史上最奇怪的對手,莫過於諸葛亮和李嚴了。諸葛亮完全稱得上是李嚴的最大政敵,就是評價諸葛亮和李嚴有故共戴天之仇,這句話也不過分。但是諸葛亮死了的時候,哭得最傷心的,卻恰好就是李嚴。
  • 罷免罪臣李嚴後,諸葛亮為何在向其子寫信時「涕泣」
    諸葛亮年輕時,活得瀟灑自在。在襄陽交友遊學,拜師求藝;在隆中晨耕暮讀,抱膝長吟,一派名士風範。但是自從出山後,為了自己的理想,為了踐行自己的承諾,他全身心投入到金戈鐵馬的徵戰生涯之中,此後史書就再也沒有關於他輕鬆愉快生活的記載了。僅有的幾次關於諸葛亮個人情感的描述,最突出的就是「涕泣」了。
  • 諸葛亮罷免李嚴,是權力鬥爭還是罪有應得?
    蜀漢建興九年(312)諸葛亮罷了驃騎將軍、中都護李嚴的官。李嚴是和諸葛亮一起接受劉備託孤的大臣,一個顧命大臣處分了另一個顧命大巨,這是蜀漢歷史上最重大的案件.在這一事件中,處理人諸葛亮和被處理人李嚴誰是誰非?有人認為諸葛亮罷免李嚴是二人一場權力之爭,這是真的嗎?
  • 李嚴諸葛亮同為劉備託孤的重臣,卻為何自絕蜀漢,最終鬱憤而死?
    他自知時日不多,急令諸葛亮、李嚴等人,來到白帝城。 在臥榻前,將太子劉禪珍重地託付給了諸葛亮和李嚴二人後,劉備吐血含憤而死。諸葛亮和李嚴,就一同成了劉備的託孤大臣。 越巂郡夷帥高定看到劉備新入蜀中,還沒有站穩腳跟,就率軍將新道縣團團圍住,又是李嚴率軍解圍,一戰擊潰了高定,被劉備加封為輔漢將軍。 李嚴除了軍事上確實有一套外,還鑿通了天社山隧道,重新加固整修了沿江大道,將所屬郡城修整的如同新城一樣,成為蜀中最乾淨最漂亮的城市。以致"吏民悅之"、"觀樓壯麗,為一州勝宇"。
  • 諸葛亮除掉李嚴大權獨攬,何不代替劉禪稱帝?五丈原病逝曝出真相
    劉備得到諸葛亮以後,與諸葛亮關係非常好,以至於冷落了兩個兄弟,張飛和關羽就「吃醋」了,但劉備竟用魚水來形容兩人之間的關係,張飛關羽也就只好作罷。之後劉備事業馬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讓劉備充分認識到了人才的重要性,所以對其更加敬重。 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劉備得到了荊益二州,終天有了屬於自己的一塊地盤,從此結束了長期顛沛流離的生涯。
  • 李嚴的官位並不在諸葛亮之下,而諸葛亮為什麼排擠李嚴?
    但事實上李嚴在蜀漢朝堂上並不像諸葛亮那麼有話語權,儘管李嚴的官位並不在諸葛亮之下。故而有許多人說是諸葛亮排擠李嚴,那麼諸葛亮為什麼容不下李嚴呢? 二、李嚴的部分要求和行為損害了穩定朝堂的利益 1.李嚴對待北伐採取了消極的態度,與諸葛亮的安排相悖 在劉備病逝,劉禪即位之後,諸葛亮作為被託孤的大臣,又是原本在蜀漢中地位超乎尋常的軍師,在諸葛亮掌權之後,首要的事情就是完成劉備之前的遺願,
  • 劉備託孤兩人,為何世人只知諸葛亮而不知李嚴?孔明對李嚴做啥了
    但世人只知諸葛丞相,又有誰認識李嚴呢?劉備明明是託孤於孔明於李嚴二人,為何在劉備死後,李嚴便遠離了蜀國的政治中心?諸葛亮到底對李嚴做了什麼呢? 但劉表沒有想到的是,在他病逝後不久,諸葛亮便將李嚴調到永安去了。雖然李嚴手上還有一部分兵權,還是邊關重鎮的守將也還是尚書令。
  • 劉備在永安託孤諸葛亮,為何還要讓李嚴成為副手?難道是信不過?
    而諸葛亮自然是不二人選,劉備還讓劉禪對諸葛亮侍之如父,可見是舉國相託了。但是,劉備卻又提出,讓李嚴來做副手,一同接受託孤之重。這一點,讓許多人心生疑惑,劉備為何要這樣做?難道是信不過諸葛亮嗎?應該說,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因為在劉備看來,最信任的集團當然是中原老兵集團,也就是史書上所謂的四方精銳。
  • 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與諸葛亮同為託孤大臣的李嚴,結局令人惋惜
    在戰爭最順利的時候,東吳背棄盟約,呂蒙率軍白衣渡江,偷襲荊襄後方,導致關羽身死。義弟身死,憤怒的劉備東攻東吳,發動夷陵之戰,結果被陸遜火燒連營,大軍十不存一,節節敗退,一直退到白帝城。劉備羞憤交加,一病不起,次年病重,逝世前將劉禪託孤交給了諸葛亮和李嚴,史稱「白帝城託孤」。
  • 諸葛亮罷免李嚴後,寫信給其子李豐,為何大哭?原因令人心痛
    劉備見他十分有才華,先後任命他為裨將軍、犍為太守、興業將軍,並成了蜀漢法律體系《蜀科》的制定者之一。在任職犍為太守期間,李嚴表現出極佳的治政能力,不僅平定了盜賊馬秦、高勝的叛亂,還為地方百姓幹了許多好事,比如修築了蒲江大堰,鑿通了天社山等。劉備病逝後,後主劉禪即位,李嚴因私慾得不到滿足,與諸葛亮開始不和睦。
  • 託孤大臣李嚴,本是劉備用來制衡諸葛亮的,不料8年後反遭被廢
    俗話說:「得江山難,守江山更難」。 中國古代歷經20個朝代,幾千年的歷史,每逢朝代更替時,必然掀起一場腥風血雨。而另一方則是為了制衡諸葛亮。大家都知道,諸葛亮的權力在劉備死後達到了人生的頂峰,可以說離皇位只有一步之隔離,這對於帝王來說是巨大的威脅。所以劉備很有先見之明的又選擇了李嚴,就是為了防止諸葛亮有二心。可是讓劉備沒想到的是,這個李嚴在8年後卻讓自己的兒子廢除了。要是劉備知道,估計得氣活過來。
  • 劉備看似將劉禪託付給了諸葛亮、李嚴、趙雲,實則並非如此!
    東漢末年,天下群雄相接崛起,各路諸侯紛紛搶奪漢室土地,尤其是袁術這位諸侯,原本乃是十八路諸侯中最強大的一位,可卻因為得到了傳國玉璽便直接稱帝,從而引來了天下諸侯的討伐,最終落得一個身死的下場。不過要說最具有實力的諸侯那當屬「魏國」曹操、「蜀漢」劉備、「東吳」孫權,從而使那個年代叫做三國。
  • 劉備去世前,將兵權交給了李嚴,他為何不交給諸葛亮?
    都知道劉備臨死前向諸葛亮託孤,假惺惺地告訴諸葛亮,要是覺得劉禪成才那就輔佐他,要是覺得劉禪不成才,你也可以取而代之。然後馬上讓劉禪認諸葛亮做相父,交代劉禪要像對待親生父親一樣對待諸葛亮。諸葛亮被感動得五體投地,立即表示自己會為蜀漢奉獻一生。劉備聽後點點頭,然後把兵權交給李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