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次韻、和韻?蘇軾的楊花詞,為什麼能被評為和韻第一神作?

2020-12-19 果果職場情商課

次韻,也叫步韻,是和韻的一種形式。和韻,就是用他人詩詞的原韻去寫詩。和韻在唐代非常流行,白居易和元稹之間和詩早已成為流傳千古的佳話,到了宋代更加盛行,詩如此,詞亦如此。

南宋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就是一首次韻中非常好的作品,可以說是世間少有。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評價說:「東坡《水龍吟》詠楊花,和韻而似原唱。

蘇東坡除了寫楊花的姿態傳神之外,還暗喻了思婦情懷。不管是狀物還是抒情,都渾然一體,為我們創造出了一種空靈而纏綿的美境。堪稱和韻中的第一神作。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蘇軾的這首詞吧!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蘇軾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裡,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一開篇就看到了不凡之處,「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準確地說出了楊花的精髓。說楊花似花非花,的確,楊花色淡味小,如果你不仔細觀察,還以為是一隻醜陋的毛毛蟲呢,但是楊花也跟其他的花一樣,雖然不起眼,但也代表著春天的到來。「無人惜」暗示楊花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的情誼。

詠物不至於滯於物,蘇軾的想像大膽,把「無情有思」的抽象畫作了實際的生命:一個在春日裡的思婦,這位思婦寸寸柔腸都被思念折磨的殆盡,一雙嬌眼在春夢纏繞而困極難開。

蘇軾在這裡,已經將楊花和思婦的形象合二為一,讓人傻傻的分不清楚。

「夢隨風萬裡,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可以說是妙筆,既寫出了思婦之神,又寫出了楊花之魂,兩者已經難捨難分。一場春夢神魂飄揚,萬裡尋郎沒有結果,又被黃鶯的叫聲驚醒,纏綿哀怨有輕靈飛動,和楊花隨風飄舞,欲起旋落非常的相似。

接下來蘇軾用落紅陪襯楊花,表現了對楊花的憐惜,也有對思婦的憐惜,「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以新奇的誇張手法,巧妙運用數字傳達了詞人無盡的惜花傷春之情。惜春、嘆人、詠花,三者交融,更是將詠物抒情推向了高潮。

最後,以「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結尾,乾淨,不囉嗦,讓人回味無窮。流水比作淚水,映帶出空氣中飛舞的楊花,真真假假,妙趣橫生。

蘇軾的一生是坎坷的,尤其是在仕途上很不順利,但是作為一個詩人,蘇軾的作品還是很值得後人傳唱的。

蘇軾的詩詞能讓我們治癒自己的內心,當你親身感受到他的人生經歷的時候,你也會感受他的豁達和上進,讓人受到鼓舞。

今天給大家推薦《蘇軾詞傳》,這本書收錄了蘇軾的經典詩詞,用詞表露嬉笑,品味作者的人生經歷,有悲歡離合,有歲月滄桑的厚重,無意間衝擊著你的內心。

書中文筆華麗而不浮誇,除《蘇軾詞傳》外,還有《李清照詞傳》、《辛棄疾詞傳》等等一共六本。

世面上一直流傳這樣一句話,做男人,要讀蘇軾、辛棄疾的詩詞,豪放大氣,做女人要讀李清照、納蘭容若的詩詞溫婉端莊。

如果你也想感受一下真實的他們,就來讀一讀這套詩詞吧,點擊下方,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蘇軾寫了一首和韻楊花詞,詞作有什麼特點,表達了蘇軾怎樣的感情
    其次就是了解一下,什麼事「次韻」,因為這首詞作的小序中寫道「次韻章質夫楊花詞」。最後再進行全詞的解讀。這樣的話,才能更好地理解這首詞作,更好地體會詞人的感情。《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創作背景蘇軾的這首《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作於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春三月。蘇軾因為「烏臺詩案」的原因,遭到政敵的排擠和打擊,被貶謫黃州。
  • 詩詞小知識|古代同一個詞牌名,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不同的詞呢?
    前言前幾天遇到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古代同一個詞牌名,會有那麼多不同的詞呢?題主舉例說:如「浣溪沙」,有晏殊的「一曲新詞就一杯」,納蘭性德的「身向雲山那畔行」,有蘇軾的「山下蘭芽短浸溪」等等。原因並不難解釋,詞牌本身並不是詞的題目,只是一種格式:例如《青玉案· 送別》中,青玉案是詞牌,送別是題目;《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中,詞牌是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是題目。至於題主說,詩人用同一詞牌名,莫非是想來比比誰寫的好?
  • 閒來無事,自娛自樂,次韻大神蘇軾的七言絕句《贈劉景文》
    唐詩宋詞近來閒來無事,每日閒暇時翻閱《唐詩宋詞鑑賞》,拜讀到大神蘇軾的詩詞。這裡自娛自樂,次韻大神的《贈劉景文》,寫一首自己的拙作,請大家多多批評 傲霜菊使用七言絕句中的平起首句不入韻式,其格律要求如下: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
  • 是蘇軾不會押韻,還是我們在用滯後的《詞林正韻》去看宋詞
    真是蘇軾不會押韻嗎?那是我們在用滯後的韻書去看宋詞文|鄭萬才經常有詩友問我,如何看待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韻腳「壁」字出韻的問題。甚至有人以此為由,說蘇軾的這首詞就出韻。那麼,真的是蘇軾不懂得押韻,連出韻都不知道嗎?
  • 真是蘇軾不會押韻嗎?那是我們在用滯後的韻書去看宋詞
    這是蘇軾的千古名作,各種評論太多,在這裡,我就不對作品作評價了,只看韻腳。要了解一首詩詞是不是押韻,首先我們就得知道它的韻腳到底是什麼。這是判斷是不是押韻首先要走的第一步。離開這一步,是無法進行下去的。
  • 50句蘇軾詩詞,偏冷門,不廣知為人,你知道多少?
    蘇軾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他的詩詞,相信每個人都能來兩句。今天,詩詞君總結了蘇軾的五十句偏冷門的詩句,你知道多少呢?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歌管樓臺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春宵》我醉歌時君和,醉倒須君扶我,惟酒可忘憂。——《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
  • 書法 當以「韻」取勝
    書法的「韻」是什麼?這在宋代以前是個很模糊的概念,把「韻」上升到理論層面,是到了宋代的黃庭堅,其「韻」論則涉及書、畫、詩、文、音樂、創作主體等各個方面,成為衡量藝術作品的重要標準。 「凡書畫當觀韻。……此與文章同一關紐。」
  • 秦觀1首詞引起詞壇轟動,蘇軾等人爭相應和,卻無人能超越
    這首詞在秦觀在世時,就在文人中造成很大影響,引起了詞壇轟動,特別是蘇軾、黃庭堅、晁補之在內的「元祐黨人」,被貶往各處,對於秦觀這首詞所要表現的情緒感同身受,於是紛紛依此詞寫下次韻作品,也就是按秦觀詞中的韻字和用韻的次序寫下的應和詞,成就詞壇一大盛事。但無人能夠超越秦觀詞,我們這就先來看看他的詞。
  • 賀徐福榮老師喬遷之喜(七律和韻)
    賀徐榮福老師遷喬之喜作者/ 湯國狀豪宅新居煥彩多,門庭喜氣蘊天和。次韻湯國狀兄賀徐榮福老同學喬遷之喜作者/林昌平富貴人家喜事多,龍城紫氣正妍和。才圓舊燕尋巢夢,又見新鶯出谷過。商海有為稱老道,書生無用愧同科。舉杯共醉詩情發,禿筆遲疑莫趕羅。也次韻國狀兄大作榮福弟喬遷之喜作者/王高委喬木新遷喜氣多,地靈國泰共人和。
  • 陸龜蒙《奉和襲美抱疾杜門見寄次韻》:什麼是「奉和」、「次韻」
    陸龜蒙祠題目為「奉和襲美抱疾杜門見寄次韻」。「奉和」、「次韻」是詩人間詩詞往來的專有名詞。所謂「奉和」,即和人用詩詞相唱和。其中「和」是唱和,「奉」乃敬辭。陸龜蒙和詩:奉和襲美抱疾杜門見寄次韻雖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詩。因吟郢岸百畝蕙,欲採商崖三秀芝。棲野鶴籠寬使織,施山僧飯別教炊。但醫沈約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滿枝。
  • 什麼是出韻、兼韻、孤雁出群、孤雁入群、葫蘆韻、轆轤韻?
    首先,我們要確定什麼是詩的出韻?一、什麼是出韻?出韻也叫落韻,出韻並不是簡單的不押韻,作詩不押韻完全是外行,不值得一談。這裡說作詩出韻,特指格律詩的出韻,格律詩出韻的現象就是錯用了鄰韻。按照唐律來說,第六句這個」聲「字,其實也出韻了。假如科舉的時候作詩,是絕對不能犯這種錯誤的。二、為什麼出韻詩人作詩為什麼出韻呢?
  • 荷韻,和韻,合韻
    荷韻,和韻與合韻【本文是大搜集微信2014年8月7日原創文章重發】荷花 清 石濤 荷葉五寸荷花嬌,貼波不礙畫船搖; 相到薰風四五月,也能遮卻美人腰。詠露珠 唐·韋應物秋荷一滴露,清夜墜玄天。將來玉盤上,不定始知圓。
  • 和韻醇香味,平仄手足情——「銀髮書香」詩友作品第六十七輯
    和韻醇香味,平仄手足情——「銀髮書香」詩友作品第六十七輯(二十一首)[
  • [韻人雅和]《中華詩詞》雜誌社慶新春唱和專輯 2
    初心未改千秋夢,本色能描萬裡春。我且吟詩歌盛世,揮毫喜看筆花新。不負韶光度此身,浮生能有幾回輪。寄於平仄和祥瑞,無限風光創意新。 齊蕊霞戊戌新春感懷漸老情懷漸老身,人生能有幾回輪。素筆但能歌盛世,來年氣象自清新。 王婉麗步韻李文朝將軍戊戌詠春(新韻)回首先賢競捨身,匆匆歲月似飛輪。
  • 韻和押韻
    所謂押韻(也叫壓韻、叶韻),就是把相同韻部的字放在規定的位置上。所謂韻部,就是將相同韻母的字歸納到一類,這種類別即為韻部。同一韻部內的字都為同韻字。任何詩歌都要求押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對於押韻的限制多與少、嚴與寬的不同而已。這也是詩歌同其它文學體裁的最大分別。比較常用的是【108部平水韻】。
  • 黃庭堅被貶偏遠地方,好友寫詞慰問,黃庭堅次韻一首,成千古佳作
    等黃庭堅來到衡陽,惠洪又寄詞給黃庭堅,黃庭堅也以次韻作了一首《西江月》作為答謝,兩人這一段詩詞佳話,分別記敘在了兩人的其他作品中。在黃庭堅的詞集中,這首《西江月》的序記載說:「崇寧甲申,遇惠洪上人於湘中,洪作長短句見贈云云,次韻酬之。時餘方謫宜陽,而洪歸分寧龍安。」
  • 十三轍和漢語十八韻的統一
    十三轍十三轍裡的第十二轍,是一七轍,一七轍裡的-i轍,yu轍,er轍,和一七轍不同轍,應分出來,獨立成轍,成為:第十四轍,知識轍,zhi,shi十八韻現代漢語十八韻。十三轍是十三,十八韻是十八,怎麼統一?請看下面說明。
  • 初識韻和押韻
    所謂押韻(也叫壓韻、叶韻),就是把相同韻部的字放在規定的位置上。所謂韻部,就是將相同韻母的字歸納到一類,這種類別即為韻部。同一韻部內的字都為同韻字。任何詩歌都要求押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對於押韻的限制多與少、嚴與寬的不同而已。這也是詩歌同其它文學體裁的最大分別。比較常用的是【108部平水韻】。
  • 觀宋填詞146|史達祖僅次於蘇軾,這首詞被認為詠物詞排名第二
    他是南宋中期的人物,他和辛棄疾、陸遊等人同一時代。今傳有《梅溪詞》,存詞112首。作為抗金權臣韓侂胄的親信幕僚,韓侂胄的重要文書大多出自其筆下。估計韓侂胄用辛棄疾時,其文書也是史達祖執筆。可是史達祖的詞風與辛棄疾等人豪放詞風完全不同史達祖風格更近柳永、秦觀,多是風花雪月的婉約之詞。其詠物詞工巧綺麗,堪稱南宋詞典範,甚至被王國維認為詠物詞僅次於蘇軾,排名兩宋第二。
  • 新韻舊韻之辯:好詩不拘如何用韻
    新韻適合新的時代、新的名詞、新的意象,會極大地拓寬我們的創作空間,推動詩詞繁榮。」主張用新韻的人,有這樣的認識。  兩種觀點之外,還有新韻、舊韻並行的意見。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2019年11月發布試行《中華通韻》,提出「知古倡今、雙軌並行」的原則。雖然這部以普通話為基礎制定的新韻書實施已近一年,但有關新韻和舊韻的爭論仍未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