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轍和漢語十八韻的統一

2020-12-26 原上草文
十三轍

十三轍裡的第十二轍,是一七轍,一七轍裡的-i轍,yu轍,er轍,和一七轍不同轍,應分出來,獨立成轍,成為:

第十四轍,知識轍,zhi,shi轍。

第十五轍,魚轍, yu轍。

第十六轍,兒轍,er轍。

十三轍變成了十六轍!

十八韻

現代漢語十八韻。

十三轍是十三,十八韻是十八,怎麼統一?

請看下面說明。

上面的十三轍巳經變為十六轍。

現在看漢語十八韻:

第十三韻是an韻,第十四韻是ian韻,第十三,第十四,都是an韻,應合成一個韻。

第十七韻是eng韻,第十八韻是ong韻,

ong=ueng,第十七,第十八,都是eng韻,兩韻應合在一起,成為一個韻。

現代漢語十八韻,也變成了十六韻!

十六轍和十六韻,轍韻合一,

轍就是韻,韻就是轍,押韻合轍。

轍韻統一,再不要去糾纏,什麼是韻?什麼是轍?

風韻

幾點建議:

1.zhi,chi,shi裡的ⅰ音不準,只是代用,應改為:zhr,chr,shr,Rr,以及zr,cr,sr,rr,這樣讀起來比較準確。

2. ie葉,裡邊的e已不能讀e音,產生了音變,應當說明。

3. yu魚,拉丁字母裡沒有魚這個音,yu只是代用,應當說明。

4. 在e韻裡增加了一個o韻,be和bo本來就是一個韻,應回歸e韻。

相關焦點

  • 如何使用《詩歌常用十三轍同韻字表》
    這首詩是首句入韻。「麻(má)、家(jiā)、瓜(guā)」的韻腹都是ɑ,它們在押韻的韻母「a、ia、ua」之內,這三個字是同韻。押發花轍「啊」韻。從《詩歌常用十三轍同韻字表》中查得:「麻、家、瓜」三個字出現在表內的左欄「發花轍」,屬平聲「啊」韻。 (2)韻母中如有韻尾的話,則要求韻尾也相同。
  • 京劇十三轍對應的漢語拼音韻母
    〔註:繞口令〕6、 懷來轍:韻母是ai和uai。舉例: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後來終於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註:劉若英《後來》]7、 灰堆轍:韻母是ei和uei(ui)。舉例:你的心情總在(飛),什麼事都要去(追),想抓住一點安(慰)。
  • 關於統一現代格律詩詩韻的建議(二)
    據筆者所知,目前已公開出版的新韻韻書有以下幾種:《中華新韻》、《中華今韻》、《中華詩韻》、《現代詩韻》、《詩韻新編》、《中華韻典》等。古代格律詩界有統一的《平水韻》,現代格律詩界理所當然要有統一的現代格律詩詩韻(韻書)。要發展和繁榮現代格律詩創作,就必須要統一現代格律詩詩韻。顯然,統一現代格律詩詩韻,這是格律詩界要緊迫統一行動的第二步。那麼,什麼樣的詩韻,才具備「統一」的條件呢?
  • 原創歌詞創作韻律十三轍與韻腳押韻方法
    一、韻腳和韻律十三轍1、什麼叫韻?漢語音韻學把一個音節為聲母和韻母兩部分,聲母在前,韻母在後。例如:「春」,拼音chun,ch是聲母,un是韻母。2、什麼叫押韻在詩歌、歌詞、戲曲、曲藝唱段等韻文裡,應用同一個韻腳的字,放在句子的末尾,使之產生一種聲音迴環的和諧感,這就叫押韻,由於押韻的字是放在句末的,所以又叫韻腳。
  • 淺談戲曲尖團音及其唱念變韻
    ,咱們截短簡說,只說戲曲唱念中的尖團音,它同戲曲十三轍有著密切聯繫,因為戲曲唱念音韻是在《中原音韻》基礎上同發展了的十三轍音韻逐漸演變形成的。以『中原音韻』為基礎,又與北方戲曲十三轍相結合,再加上湖廣方音和一些傳統古音習慣,形成了京劇自身特有的音韻。京劇形成初期的老藝人來自各地,雖夾雜著各自的方音,但讀字要求均必須按著《中原音韻》為依據。保留了古音韻的讀音,形成了上口字。又允許某些方音溶於京劇之中。各種地方戲雖以方言為基礎,但它同樣要用《中原音韻》和北方十三轍進行規範。強調節奏感,抑揚頓挫,尖團字要分明。
  • 山東梆子的十三道韻
    據我個人知道,有十三道韻。下邊說說這十三道韻。1、工升韻。過去老人都說:「中不中,唱工升。」他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這個工升韻寬,寬的意思就是好找詞兒。你看那個《斬黃袍》趙匡胤唱的:趙匡胤生得八字正,    七天七夜刮香風。香風颳夠七天整,      老母親小房把兒生。七歲南學把書念,      八歲在南學裝扮朝廷。
  • 中華新韻
    韻腹和韻尾全稱韻身。有的韻母沒有韻頭,只有韻身。有的韻母沒有韻尾,韻腹即是韻身。顯然,韻身相同的字,發音取同一收勢,讀起來是和諧統一的,因而是押韻的。所謂「同身同韻」,即是將韻身相同的字,歸於同一韻部。這樣就使音韻劃分有了明確的可操作的標準和尺度,從而使其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考慮到漢語拼音使用英文字母時的具體情況,在判定「同身」時,對個別具體情況有所調整。
  • 咬字吐字提高訓練,試試用「十三轍」來解決你的問題
    專注聲樂 | 科學歌唱 經典歌曲 | 聆聽欣賞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唱歌藝苑歌唱中的咬字,是指字頭(聲母)而言,即把字頭的聲母,按一定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予以咬準吐字是指字腹和字尾(韻母)而言,即把字腹的韻母,按照不同的口形予以引長吐準,並收清字尾。漢字的發音,大多是以輔音開頭的,字頭就是指發音的開頭部分,即我們常說的「五音」:唇、舌、牙、齒、喉。
  • 韻和押韻
    何為韻韻稱為音韻或聲韻。是指漢字發音的聲、韻、調,具有抑揚頓挫感的和諧聲音。所謂押韻(也叫壓韻、叶韻),就是把相同韻部的字放在規定的位置上。所謂韻部,就是將相同韻母的字歸納到一類,這種類別即為韻部。同一韻部內的字都為同韻字。任何詩歌都要求押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對於押韻的限制多與少、嚴與寬的不同而已。這也是詩歌同其它文學體裁的最大分別。比較常用的是【108部平水韻】。
  • 京劇十三轍,怎麼唱?
    要使矛盾達到統一,須在繁多不同的文學中,找到它的共同點。我們前輩經過長期琢磨,在繁多的文字裡,只有十三個音韻是它們的共同點,內行人稱之為十三轍。現錄如下:言前、人辰、中東、江陽、由求、麼條、姑蘇、梭波、乜斜、發花、懷來、一七、灰堆。         找準了十三轍的規律,還要進一步去掌握每道轍的發聲及共鳴部位,經過訓練使之運用自如而達到「字正腔圓」的效果。
  • 初識韻和押韻
    何為韻韻稱為音韻或聲韻。是指漢字發音的聲、韻、調,具有抑揚頓挫感的和諧聲音。何為押韻押韻,又作壓韻,是指在韻文的創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後一個字,都使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誦或詠唱時,產生鏗鏘和諧感。這些使用了同一韻母字的地方,稱為韻腳。詩詞歌賦中,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調和諧優美。
  • 【十三轍】六句話讓你牢記十三轍,誰收藏誰受益.
    點擊上方 藍字  ▲  關注 文化百家十三轍韻歌
  • 《漢語語音》_漢語注音符號
    漢語注音符號 漢語注音符號,舊稱為「注音字母」,為漢字注音而設定的符號,1913年由中國讀音統一會制定,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發布,共計39個字母,排列以「ㄍㄎ」開頭;1920年改訂字母順序,增加一個字母「ㄜ」共計達
  • 《漢語知識》_注音符號
    [訂閱]點擊文章標題下藍色的「漢語學習沙龍」,再點擊「關注」,以後更新資料會不斷自動推送到您的手機。注音符號 「注音符號」即漢語注音符號,舊稱為「注音字母」,是以章太炎的記音字母作藍本的漢字標音符號,1913年由中國讀音統一會制定,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發布。
  • 漢語、方言、聲調發展史及四聲與平仄
    這點可以舉史前社會漢語的發展和上古時期漢語的發展來證明。在最原始的部落氏族時代,部落與部落之間語言不能相通,就算是到了後來的春秋時期,各個諸侯國的方言也是不能相通的。但是隨著部落之間的兼併通婚和融合,逐漸出現共同語,這種共同語在華夏族群部落時期叫作「夏言」,春秋時期叫「雅言」,孔子教書、接待賓客、出席禮儀,都用雅言:「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 文君詩社 | 中華新韻總表
    為了便於記憶,可用兩句七言韻語來代表14個韻部:中華詩國開新歲,又譜江濤寫玉篇。       2.韻部劃分的標準——同身同韻       用《漢語拼音》注音,韻母可分為韻頭、韻腹、韻尾三個部分。 韻腹和韻尾合稱韻身。       有的韻母沒有韻頭,只有韻身。有的韻母沒有韻尾,韻腹即是韻身。顯然,韻身相同的字,發音取同一收勢,讀起來是和諧統一的,因而是押韻的。       所謂「同身同韻」,即是將韻身相同的字,歸於同一韻部。這樣就使音韻劃分有了明確的可操作的標準和尺度,從而使其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
  • 「墨韻東渡——十八~十九世紀日本名畫展」開幕
    由武漢大學萬林藝術博物館、博大東方藝術館聯合主辦的「墨韻東渡--十八~十九世紀日本名畫展「,於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在萬林藝術博物館開幕。首次在內陸亮相的140餘幅日本江戶時期書畫,重現了海上絲綢之路將中國文化藝術傳播至日本的歷史場面。
  • 漢語拼音的發展
    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頒布的漢字注音拉丁化方案,是指用《漢語拼音方案》中規定的字母和拼法拼成一個現代漢語的標準語音即普通話的語音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