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有用!京劇十三轍對應的漢語拼音韻母

2021-03-01 京劇連載

《早安京劇》系列公眾號,全天候陪您賞玩京劇……

點擊連結(《早安京劇》系列公眾號簡介),關注《早安京劇》其他公眾號

長按二維碼,即可購買

1、 發花轍:韻母包括a、ua、ia。
舉例:打南邊來了個(喇)(嘛),手裡提拉著五斤(鰨)(目)。打北邊來了個(啞)(巴),腰裡別著個(喇)(叭)。〔註:帶括號的字為合轍的字〕
〔註:繞口令〕

2、 梭波轍:韻母包括:e、o、uo。
舉例:襄陽府東陽縣名叫羅(德),那本是奴的前夫名叫蔣興(哥)。
〔註:出自評劇《珍珠衫》,曾被馬三立先生在《三字經》中當作學校的校歌〕

3、 乜斜轍:韻母包括ê、ie、üe。
舉例: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巨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註:嶽飛《滿江紅》〕

4、 一七轍:i、ü、er。
舉例:龍遊淺水被蝦(戲),虎落平陽受犬(欺)。
〔註:俗語〕
5、 姑蘇轍:韻母是u。
舉例:出南門,走七(步),拾塊麂皮(補)皮(褲)。是麂皮,(補)皮(褲),(不)是麂皮,(不)必(補)皮(褲)。
〔註:繞口令〕

6、 懷來轍:韻母是ai和uai。
舉例: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後來終於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
[註:劉若英《後來》]

7、 灰堆轍:韻母是ei和uei(ui)。
舉例:你的心情總在(飛),什麼事都要去(追),想抓住一點安(慰)。你總是喜歡在人群中徘(徊)〔註:在流行歌曲中「徊{huai(二聲)}」有時唱作「hui(二聲)」〕,你最害怕孤單的滋(味)。
〔註:《當你孤單你會想起誰》〕

8、 遙條轍:韻母是ao和iao。
舉例:(一)黃浦江上有座(橋),江橋腐朽已動(搖)。江橋(搖),眼看要垮(掉),請指示,是拆還是(燒)?
(二)欲悲聞鬼(叫),我哭豺狼(笑)。灑酒祭雄傑,揚眉劍出(鞘)。
〔註:《天安門詩抄》中的兩首詩〕

9、 由求轍:韻母是ou和iou(iu)。
舉例:六十六歲的劉老(六),蓋了六十六間好高(樓),買了六十六簍桂花(油),養了六十六頭大黃(牛),栽了六十六棵垂楊(柳)。
[註:繞口令]

10、 言前轍:韻母是an、ian、uan、üan。
舉例:我的兒汾河灣前去打(雁),天到了這般時,不見回(還)。將身兒坐至在窯門以外,等我兒他到來同把飯(餐)。
〔註:傳統相聲《汾河灣》〕

11、 人辰轍:韻母有en、in、uen(un)、ün。
舉例: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母親只生了我的(身),黨的光輝照我(心)。
〔註:《唱支山歌給黨聽》〕

12、 江陽轍:韻母有ang、iang、uang。
舉例:夢下園林草木(長),樓臺倒影入池(塘)。黛玉回到瀟湘館,一病奄奄不起(床)。
〔註:京韻大鼓《黛玉焚稿》〕

13、 中東轍:韻母有eng、ing、ueng(weng)、ong、iong。
舉例:正月裡來正月(正),我請小妹看花(燈)。

京劇十三轍怎樣唱呢?

以字導音

所謂音者是指唱腔,用唱腔襯託的臺詞叫唱詞。當演員沿著臺詞規律順序脫口的同時,唱腔也在不間斷的縈繞其中。明魏良輔《曲律》一書中說曲有三絕:字為一絕:腔為二絕;板為三絕。這就是說只管粗葫蘆大嗓的叫喊,字音含混不清顯然是不行的。既要唱詞清晰還要唱腔悅耳,這本身是個矛盾。要使矛盾達到統一,須在繁多不同的文學中,找到它的共同點。我們前輩經過長期琢磨,在繁多的文字裡,只有十三個音韻是它們的共同點,內行人稱之為十三轍。現錄如下:言前、人辰、中東、江陽、由求、麼條、姑蘇、梭波、乜斜、發花、懷來、一七、灰堆。

找準了十三轍的規律,還要進一步去掌握每道轍的發聲及共鳴部位,經過訓練使之運用自如而達到「字正腔圓」的效果。

1.言前:音在舌埠吐丸,胸腔共鳴口莫攔,收音歸彝間。

2.人辰:發聲鼻莫吞,舌抵上顎緩出音。

3.中東:鼻出聲,腹息上提腳共鳴,擴張喉嚨音唇中。

4.江陽:吸腹擴胸口半張,舌舔上顎,收音歸鼻腔。

5.由求:聲發喉,胸腔共鳴腹肌收,唇若吹氣鼻同吼。

6.麼條:聲高豪,胸腔共鳴腹肌帶,擴喉壓舌閉嘴收音好。

7.姑蘇:口如吹土聲音出,胸腔共鳴鼻莫堵。

8.梭波:唇稍撮,牙齒微啟舌後縮,鼻共鳴胸腔闊收音嘴莫合。

9.乜斜:唇微收,舌如疊,胸腔發聲喉莫憋,鼻腔助鳴口防斜。

10.發花:啟口同時張開牙,胸腔共鳴喉擴大,鼻音隨同,嘴似喇叭。

11.懷來:口扯開,喉聲鳴時勿阻胸音發出來,鼻聲合,莫忘收尾口半開。

12.一七:唇齒微開,聲音發於鼻,胸音上顎出,小腹收縮助氣息。

13:灰堆:聲發上顎鼻音隨,胸共鳴嘴開微,送字出齒舌慢回。

這十三道轍中含北方人生活中的捲舌兒音字,叫作小轍口。如:小人辰兒,小言前兒,小由求兒等。由於小轍兒有風趣、俏皮、清脆,流利的特點,多為丑角和曲藝演唱所應用。

相關焦點

  • 京劇十三轍,怎麼唱?
    《早安京劇》系列公眾號,全天候陪您賞玩京劇……長按二維碼,即可購買  月:乜斜《
  • 【京劇知識】尖字何幹撮口呼
    舉例說,「羞」字,現代漢語念xiu,一聲。老年間不這麼念,讀音作siu,現代漢語裡還沒有現成的字是這個讀音,只能用拼音表示其讀音。再比如,「秋」,現代漢語讀qiu,一聲,老年間讀作ciu,現在的漢語裡也是沒有這個讀音的現成的字,只能從拼音裡念出來。所以有人又說,尖字其實也是一種上口字,這是有道理的。 再說京劇的四呼。開口呼,合口呼,齊齒呼,撮口呼,是為四呼。
  • 學京劇遇到了瓶頸,就一定要了解反切和京劇字音
    (摘自《南山種豆的博客》)一、什麼是反切       古代沒有音標,也沒有拼音字母,只能用文字作為注音工具,給另外的漢字注音。應用範圍最廣、使用時間最長的方法是「反切」注音法。       古人的注音方法是逐漸改進的。漢代人為了讀懂先秦典籍,一直在探索為漢字注音的方法,曾經有「直音」、「譬況」、「讀若」等注音方法。
  • 雙字韻母是什麼?
    ,Song(訟),ong韻母對應於S鍵 雙字韻母,Bou(薄厚),ou韻母對應於B鍵`單字韻母`比較好理解,是一一對應的關係;在這裡我們對`雙字韻母`說明一下:因為`Bou`沒有單字的拼音可以直接對應,所以我們就採用雙漢字拼音`BaoHou`(薄厚),第一個拼音只取首字母
  • 漢語拼音的發展
    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頒布的漢字注音拉丁化方案,是指用《漢語拼音方案》中規定的字母和拼法拼成一個現代漢語的標準語音即普通話的語音音節。
  • 漢語拼音的歷史
    在這次會議上,審定了6500個漢字的讀音,用各省代表投票的方法確定了「標準國音」;擬定了一套注音字母,共39個,這套字母採用漢字筆畫式,字母選自古代漢字,音節採用聲母、韻母和聲調的三拼制,對雙拼的反切法進行了改進,其用途僅在於標註漢字讀音,不作為拼音文字。這套注音字母後來減為37個(聲母12個,韻母13個,介母3個,比雙拼切音字的方案中的字母幾乎減少了一半。
  • 漢語拼音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和英文字母那麼像?
    漢語拼音是現代中國人學認漢字最重要的輔助工具,但當我們接觸到英語後會發現,漢語拼音和26個英文字母幾乎一樣,為什麼漢語拼音和英文字母這麼像,他們有什麼關係?事實上,拼音字母本就是借用拉丁字母(以英文字母為代表)的形式而制定的一種拼注符號。雖然,拼音好拉丁字母看起來一樣,但在讀音和用法上有很大區別。
  • 漢語拼音60年|你知道嗎,廣東話、閩南語也有拼音
    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出臺,從此漢語拉丁化第一次有了由官方強力背書的標準化方案。從1950年代至今,漢語拼音方案在海內外影響愈來愈大,已經大有成為全世界默認的漢語拉丁轉寫方案的趨勢。但是鮮為人知的是,漢語拼音草創時代,不僅僅想用它來轉寫普通話的讀音。恰恰相反,雖然漢語拼音設計基於北京語音,但是這套方案卻用在了其他的方言,甚至其他語言上。
  • 談反切和京劇字音
    正在進行關注,即可參加,全球票友,在等您亮嗓子一、什麼是反切古代沒有音標,也沒有拼音字母,只能用文字作為注音工具,給另外的漢字注音。漢代人為了讀懂先秦典籍,一直在探索為漢字注音的方法,曾經有「直音」、「譬況」、「讀若」等注音方法。直音,是直接用同音字來注音。此法最便捷準確,但有很大限制:如果找不到同音字,或者找到了同音字,但是個生僻字,起不到注音的作用。譬況,是拿一個字作為參照,說明要注音的字和參照字在發音上有什麼不同。也可以把兩個字(或一字的兩個讀音)放在一起加以對比,說明其間的不同。
  • 如何幫助一年級學生學好漢語拼音
    看來今天有必要搜集一些如何幫一年級小學生學好漢語拼音的方法啦。小孩進入小學學習語文,首先接觸的便是漢語拼音。漢語拼音是識字、學習普通話的工具,是學習漢語的奠基工程,學好拼音對以後學習語文有很大影響。但漢語拼音又是那樣的抽象和枯燥,對於剛入學的兒童來說,要掌握這一工具的確比較困難。
  • 【京劇知識】現代漢語與傳統「五音四呼」的關係
    現代漢語與傳統「五音四呼」的關係關於「五音」現代漢語把聲母定為21個,而京劇韻白裡的聲母則要在這基礎上增加3個方言聲母η、ň、v,構成京劇音韻的聲母則有24個:1、唇音(5個):b、傳統音韻學用「喉、舌、齒、牙、唇」為聲母發音部位命名,從今天的角度看,不盡科學。但前人已作為約定俗成的聲母分類規矩,且已成為一種在京劇界逐代流傳的「術語」,因而還是有繼承的必要。關於「四呼」四呼是研究韻母的學問,傳統音韻學把不同字音的口形分成若干類型。清代潘來著《音類》,對漢字朗讀時肯定了四種口型,即:開口呼、齊齒呼、合口呼與撮口呼,簡稱「四呼」。
  • 漢語拼音難教又難學,可以不學嗎?
    有兩位同事,自己的孩子今年上一年級了,她們說起這幾天語文正在教漢語拼音,結果孩子回到家以後,老是讀不正確,因此,每天晚上輔導孩子作業,都會忍不住揍孩子一頓。都說老師家的孩子聰明,可是,在進入一年級後,剛剛接觸漢語拼音,同樣不知所措。所犯的錯誤,就是在把聲母和韻母拼到一起時,讀音「變形」。
  • 馮志偉|《漢語拼音方案》之前的拼音探索
    《漢語拼音方案》公布已經60年了,現在漢語拼音已經成為拼寫漢語普通話的國家規範和國際標準。《漢語拼音方案》是我國人民探索漢字注音方法的重要成績(馮志偉,1997)。為了給古老的漢字注音,我國人民經歷了長期的探索,從唐朝末年守溫的三十字母開始,至今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在本文中,讓我們回顧一下《漢語拼音方案》之前拼音探索的艱苦過程。
  • 滬一年級教漢語拼音有新變化 加大集中教學力度
    據《勞動報》報導,昨天,市教委官方微信發布消息稱,為進一步貫徹小學一年級入學「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政策,提高孩子的學習適應能力,2017年秋季開始本市小學一年級漢語拼音教學將在集中教的同時,進一步改進教學方式、調整課程安排,加大漢語拼音集中教學力度,讓孩子們有更充足的漢語拼音學習時間,打好漢語拼音學習基礎。
  • 一年級語文上冊真題分類,漢語拼音專項測試卷,尖子生考滿分
    今天給大家分享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真題分類,漢語拼音專項測試卷。這套試卷是往年不同地區期末考試易錯題集錦,裡面包含了漢語拼音重點難點知識,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代表性,非常適合一年級的小同學練習,家長可以收藏起來給孩子練習。
  • 十三轍和漢語十八韻的統一
    十三轍十三轍裡的第十二轍,是一七轍,一七轍裡的-i轍,yu轍,er轍,和一七轍不同轍,應分出來,獨立成轍,成為:第十四轍,知識轍,zhi,shi十八韻現代漢語十八韻。十三轍是十三,十八韻是十八,怎麼統一?請看下面說明。上面的十三轍巳經變為十六轍。現在看漢語十八韻:第十三韻是an韻,第十四韻是ian韻,第十三,第十四,都是an韻,應合成一個韻。
  • 拼音學音標全解——(2)元音和韻母的異同
    上一篇文章中,我用大王和小王分別來指代了拼音中的聲母和韻母以及音標中的輔音和元音。並且著重強調了,拼讀過程中,永遠都是大王管小王。也就是拼音中我們只能聲母拼讀韻母,音標中我們只能輔音拼讀元音。這篇文章,我更側重於對元音和韻母的異同進行比較。附帶的會有個別聲母出現,當然,我會隨著他們的出現也一併進行說明。我們先來看看音標中的元音成員,以及拼音中的韻母成員。
  • 為什麼京劇演唱會有「橫咬字」、「寬咬字」、「靠前咬字」的特點?
    京劇唱法是以漢語為語言基礎形成的歌唱藝術,因此在歌唱時要符合漢語語音發聲的要求。漢語的韻母多達35個, 還有「兒」 (er)和七個音節的一i韻母,即zi、 ci、 si; zhi、 ohi、shi、ri,總共有43個韻母,漢語的韻母是決定一個字音口型的母音。京劇演唱是將這些韻母歸納為十三種口型,即「十三轍」。
  • 關於在初等教育階段滿足漢語拼音教學需要的上中下遊問題與思考
    現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十八條規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和注音工具。 《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範,並用於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領域。 初等教育應當進行漢語拼音教學。
  • 漢語拼音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會採用拉丁字母?
    東漢初,佛教傳入,梵文的佛經需要翻譯,拼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發生碰撞,「反切法」應運而生。「反切法」採用兩個漢字相拼給一個字注音,切上字取聲母,切下字取韻母和聲調。例如「貢」——古送切;取「古」的聲母「g」,取「送」的韻母和聲調「òng」,然後得到「貢」的讀音「gòng」。從這個時候開始,漢字的注音方法才有了「拼音」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