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晚報訊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11月28日下午發布援引自海南省紀委監委消息:海南省交通運輸廳原黨組書記、廳長林東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海南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29日,一則《有辱家門!林則徐後裔被查》的新聞被一些媒體轉發。該文指出,林東為福州籍海軍名將林遵的兒子。但據福州晚報記者了解,林遵一生只娶一妻,只生三女,與該文中的林東沒有關係。
福州晚報記者劉琳在工作之餘
對海軍世家史多有研究
也曾多次赴滬採訪林遵長女
林遵(1905-1979年),原名林準,別名尊之,福州人,為林則徐從弟曾孫,世居福州,家族曾長期居於鼓樓區七星井。解放戰爭後期,林遵還將妻女送回七星井老家居住。
林遵的父親林朝曦,畢業於江南水師學堂第二屆魚雷班,曾任煙臺海軍學堂教習、煙臺海軍學校教官、南京海軍雷電學校教官、南京海軍魚雷槍炮學校學監。
林遵為煙臺海軍學校高材生,後相繼就讀於英國格林尼茨皇家海軍學院、波斯麥斯海軍專科學校,曾任「自強」艦副艦長、國民政府駐德海軍聯絡官。
抗戰全面爆發後,林遵曾任海軍長江中遊布雷遊擊隊第五中隊少校中隊長兼第九分隊分隊長、海軍第二布雷總隊第五大隊少校大隊長兼第九中隊中隊長、國民政府參謀總長辦公室海軍參謀。
抗日戰爭勝利後,林遵曾任國民政府駐美海軍上校副武官。之後,他出任海軍前進艦隊上校總指揮,率前進艦隊進駐西沙、南沙群島,收復南海諸島。今天南海的「太平」「永興」「中業」等一批島名,即是當年林遵以前進艦隊各艦艦名命名。1948年1月,林遵出任海軍海防第二艦隊少將司令。
解放戰爭後期,林遵率國民黨海軍第二艦隊起義。之後,他曾任解放軍華東軍區海軍第一副司令員、海軍軍事學院副院長、海軍東海艦隊副司令員等。1955年,林遵獲授少將軍銜,成為共和國開國將軍。
林遵一生只娶一妻,太太胡素珍系四川人,畢業於南京金陵女子大學。林遵一生只與胡素珍生有三女,其中兩個女兒亦服務於海軍。長女林華卿,生於1946年,是海軍著名潛艇專家。三女林華建,生於1953年,曾任海軍413醫院護士、海軍411醫院醫生。
摘自《福州海軍世家》(劉琳 著)
昨天林則徐基金會也發表聲明——
林東絕非林遵之子、林則徐後裔
全文如下
11月29日,幾大網站紛紛轉載澎湃新聞網「有辱家門:林則徐後裔林東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的新聞,很多關心此事的社會人士紛紛向林則徐基金會求證林東是否林遵之子、林則徐後裔。林則徐基金會副會長、林則徐六代孫女林祝光當即與林遵大女兒林華卿聯繫,林華卿女士非常氣憤,已投訴澎湃新聞網。
現將林華卿女士投訴轉載如下:
請問澎湃新聞講不講職業道德?有沒有一點點責任心?!首席記者嶽懷讓懂不懂歷史知識?有沒有良心?!
林則徐是福建福州人,而文中林東是海南海口人,是後裔嗎?我是林遵將軍的大女兒林華卿,籍貫福州。我家三姐妹,沒兄弟。這些都有據可查。你們極盡污衊之能事,不知是何目的?為了博眼球賺流量,你們這樣和不良媒體有何區別?要求你們儘快查實,公開闢謠並道歉,以正視聽。
林則徐是受國人敬仰的中華民族英雄,絕不容許有人欺世盜名,冒充林則徐後裔,也不允許有的媒體人云亦云,亂發詆毀民族英雄林則徐的新聞及文章。
林則徐基金會堅決支持林華卿女士的正當訴求,嚴正要求涉及的媒體,公開闢謠並道歉,以正視聽。
說了林遵,再來說說林則徐
林遵是林則徐從弟的曾孫,兩人說起來有族親關係,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微信號曾援引《南方日報》的文章,文中這樣寫道:
1785年,林則徐出生於福建侯官縣(今屬福建福州),一個私塾教師家庭,林則徐在《先考行狀》中對父母的言傳身教作過生動描述:
父親性格耿直,「讀書之外,無他嗜好」,他深惡官場腐敗,教育子女要品行端正,「不妄與一事,不妄取一錢」。
母親時常做些針線活以補貼家用,即使後來家境好轉,依舊布衣蔬食,簡樸度日。
林氏夫婦育有三子八女,儘管生活清苦,依舊樂善好施,「視人之急猶己」,為了幫助窮困如洗的親友,寧可自己忍飢挨餓。
林則徐的一生
都注重清廉傳家
林則徐素來將林氏家族的世代清白視為至寶,他曾寫過一幅很有名的對聯:「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去世前,他留給三個兒子的家產,包括房屋、田地等,總共約值三萬兩白銀,且「無現銀可分」(參見《析產鬮書》)。這筆財產,大約僅僅相當於那時總督級別的官員一年半的「養廉銀」(清代朝廷為鼓勵官員清廉自持,於薪酬之外發放的補貼)。
林則徐叮囑兒子們要「慎守儒風,省嗇用度」,切不可養成奢侈享樂的不良作風,「倘因破蕩敗業,即非我之子孫矣。」曾國藩在給其弟曾國荃的家書中由衷感嘆:「(林則徐)督撫二十年,家私如此,真不可及,吾輩當以為法。」
林則徐的三個兒子中,長子林汝舟資質過人,科場得意,二十來歲即中進士,進了翰林院。林則徐為避免兒子飄飄然,在家書中一再告誡他「僥倖成名,切不可自滿」,要他時刻保持頭腦清醒,「一戒傲慢,二戒奢華,三戒浮躁」,不要因為沾染了一身官場習氣而荒廢學業。
同時,他又修書給夫人,要她加強對當時仍然在家讀書的次子林聰彝的管教,希望次子謹慎做人,千萬不可仗著父親的地位,「與官府妄相來往,更不可幹預地方事務」。
「察德澤之淺深,可以知門祚之久暫。」(清·王永彬《圍爐夜話》)林則徐之所以能做到光明磊落、忠公報國、經世濟民,與其祖輩勤儉、仁厚、淡泊、正直的家風薰陶密不可分;他自己也曾結合畢生心得手書「十無益」格言,懸於家中,其中就包括「妄取人財,布施無益;淫惡肆欲,陰騭無益」等教誨。林則徐謹嚴儉樸的家風傳承與清正廉明的從政之道交相輝映,為後世為官者樹立了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