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的官德家風

2021-02-08 群眾雜誌


林則徐(1785—1850),福建侯官人,清朝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官至一品。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林則徐因虎門銷煙、奮力抗英而聞名中外,成為一代名臣和民族英雄,為後人稱頌。


虎門銷煙後林則徐遭到投降派誣陷,在被革職流放的極端逆境中,他仍憂國憂民,不為個人的仕途坎坷而唏噓,寫下了著名詩句「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只要有利於國家,哪怕是死,我也要去做;哪能因為害怕災禍而逃避呢」,把國家民族利益看得高於一切,這是林則徐忠貞愛國的情感抒發,也是他性情品格的真實寫照。



虎門銷煙後,清政府迫於英軍壓力,將林則徐作為對鴉片事宜「辦理不善」的罪臣革職查辦,流放新疆伊犁。林則徐忍辱負重,於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踏上赴戍途程。


9月,林則徐在揚州奉旨轉赴開封祥符河工地,襄辦河工,效力贖罪。從秋至冬,他積極襄助王鼎辦理堵口工程。因治理水患的耽擱,林則徐於1842年5月中旬,到達西安。


年近花甲,戍途奔波,加上在開封堵口工程中積勞成疾,染上瘧疾,到西安後就臥床不起,只好請假就醫,租房養病,在西安居住調養兩個多月,瘧疾方愈。


患病滯留西安的這兩個多月,加大了行程開支,這對於林則徐來說無疑是個大難題。


好在當時有一位姓蘇的福州富戶因敬仰林則徐,聽說他的困境後,自願慷慨解囊,出銀萬兩資助,潔身自好的林則徐卻堅辭不受,直到蘇家答應收下林家的房契做抵押,林則徐才接受了這筆急需的銀兩。


林則徐後來給三個兒子寫過一份《析產鬮書》,在這份家書中同樣可看出林則徐的清廉官德。


他寫道:「餘服官中外已三十餘年,並無經營田宅之暇。……除文藻山住屋一所及相連西邊一所,仍須留為歸田棲息之區,毋庸分析外,其餘田屋產業各按原置價值勻作三股,各值銀一萬兩有零,即每股或有多餘伸縮也不過一兩百兩之間,相去不遠。……再,目下無現銀可分。」


清代有養廉銀制度,是朝廷為鼓勵官員廉潔,在正常的俸祿之外,增加的一份經費,其中一部分也用於「辦公經費」,如僱用師爺、幕僚及奴僕的費用。


一般來說,官員的養廉銀通常為本薪的10到100倍。據《清全典事例》記載:每年的養廉銀,總督為13000至20000兩,巡撫為10000至15000兩,布政使為5000至9000兩,按察使為3000至8444兩。


林則徐入仕從政30多年,先後當過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多次擔任封疆大吏,病逝後被清廷追贈為太子太傅,官至一品,每年的養廉銀應該在20000兩。


而他安排身後分給每個兒子的財產尚不及他一年的「養廉銀」多,朝廷發給他的養廉銀多數用在了辦公經費上,只是拿出一少部分孝敬老人。


難怪比其稍晚的曾國藩聞得林則徐家書後,在給弟弟曾國荃的書信中感慨地說:「聞林文忠公三子分家各得六千串。督撫二十年,家私如此,真不可及。吾輩當以為法」。



1845年9月,林則徐得到朝廷重新起用,奉召回京候補,11月以三品頂戴署理陝甘總督。


1846年4月,授陝西巡撫,赴陝西上任不久,西安、同州、鳳翔一帶發生了多年不遇的大旱災,赤地千裡,顆粒無收,一時糧價飛漲,災民流離失所,民不聊生。


此時「刀客」蜂擁而起,一些走投無路的饑民紛紛加入「刀客」,社會治安面臨嚴峻考驗。


林則徐提出「拯饑民,治奸民」的工作思路,在賑災救災上,他一方面積極奏請朝廷對災區緩徵錢糧,另一方面下令各地開倉平價銷售糧食,穩定糧價。


對無力購買糧食的極貧戶和老弱病殘者,官府負責收養。僅西安地區就收養了三四千人。


當時,很多災民紛紛屠殺耕牛以度饑荒,林則徐得知後,便命各地方官收購耕牛,鼓勵各地富戶,質押耕牛,並動員地主豪紳向災區捐獻錢糧,救濟災民度過饑荒。


林則徐還從源頭做起,廣泛徵詢意見,籌劃興修關中水利,引水灌田,緩解旱情。同時要求各地官府徵用無錢買糧的民工參與水利工程,以工代賑。通過一系列的措施,災民生活有了著落。


在做好救災賑濟的同時,林則徐下大力治理社會治安,他上書皇帝,宣稱陝西「東北毗連晉豫,西南壤接川甘,道路紛歧,奸宄易於出沒。


如佩執兇器之刀匪,此拿彼逃,最為民害」。並表示決心要把「除暴安良」、「嚴緝捕以靖地方」,作為接任陝西巡撫後的「首務」。


林則徐整頓訓練官兵,出臺獎勵政策,鼓勵各地官府積極緝捕「刀客」,對那些治理不力的州、縣,問責追究,撤銷有關官員的職務。通過林則徐的綜合整治,社會治安趨於穩定。



林則徐的父親為私塾教師,林則徐姊妹八人,家庭人口眾多,全家一日三餐常常難以為繼,林母經常瞞著丈夫,偷偷地幫助有錢人做些針線活,彌補生計。林則徐每天到私塾上學之前,都會先把母親姊妹的工藝品拿到店鋪寄賣,放學後,再到店鋪收錢交給母親。


貧苦的童年和嚴格的家教,使他日後升至高官時都保持勤儉的習慣和察民疾苦的作風。


他在書信中諄諄教誨兒子:「惟念產微息薄,非儉難敷,各須慎守儒風,省嗇用度;並須知此等薄業,購置甚難,凡我子孫,當念韓文公『辛勤有此,無迷厥初』之語,倘因破蕩敗業,即非我之子孫矣。」


用韓愈的話,教育兒子要辛勤節儉,不要迷惑心智,忘記了當初的貧窮和艱苦,而形成奢侈放蕩的不良風氣。


林則徐在50歲時手書「十無益」的格言,懸於家中,作為林家的家訓。


「十無益」,即「存心不善,風水無益;不孝父母,奉神無益;兄弟不和,交友無益;行止不端,讀書無益;心高氣傲,博學無益;作事乖張,聰明無益;不惜元氣,服藥無益;時運不通,妄求無益;妄取人財,布施無益;淫惡肆欲,陰騭無益。」


這既是林則徐自己的行為標準,也是他教育子孫的原則。他時常要求子孫們尊崇儒家「仁、義、禮、智、忠、信、孝、悌」的思想,修身養性,砥礪奮進。


他還寫過一幅有名的對聯告誡後代:「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林則徐一生不僅個人為官清廉,而且家教嚴謹,家風悠遠,這在封建士大夫中的確是難能可貴,實現了其「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的思想境界。



摘編自《群眾》2019年第20期,原標題為《林則徐的官德家風》

作者:鄭學富(作者單位: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委)

責任編輯:張李蕾



中共江蘇省委群眾雜誌社主辦


理論讀庫  ★  決策錦囊  ★  幹部學堂

覺得不錯,請點擊下面的「在看」↓↓

相關焦點

  • 落馬廳官系林則徐後裔?無關!
    林則徐後裔林東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的新聞,很多關心此事的社會人士紛紛向林則徐基金會求證林東是否林遵之子、林則徐後裔。林則徐是受國人敬仰的中華民族英雄,絕不容許有人欺世盜名,冒充林則徐後裔,也不允許有的媒體人云亦云,亂發詆毀民族英雄林則徐的新聞及文章。林則徐基金會堅決支持林華卿女士的正當訴求,嚴正要求涉及的媒體,公開闢謠並道歉,以正視聽。
  • 「家風故事匯」上線 講述50餘位古今名人家風家教故事
    本報北京12月28日電 記者王海磬28日從全國婦聯獲悉,為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由全國婦聯家庭和兒童工作部、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策劃組織,新蕾出版社傾力打造的大型家風家教公益融媒體項目「家風故事匯」近日在各大網絡平臺上線。
  • 「家風故事匯」上線,匯集近200個古今名人家風故事
    12月28日,澎湃新聞從全國婦聯獲悉,為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全國婦聯家庭和兒童工作部、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策劃組織,新蕾出版社傾力打造的大型家風家教公益融媒體項目「家風故事匯」上線,精選匯集了50餘位古今名人近200個優秀家風家教故事。
  • 把最美家風帶回家!「家風號動車」已到站,停靠之處春風拂面……
    >在20多名閩都名人卡通形象製作的「動車」面前12名家風雛鷹志願講解員向同學們繪聲繪色地介紹林則徐、嚴復、沈葆楨等閩都名人的家風故事一個個有情懷又有溫度的故事傳遞出閩都優良家風的強大正能量形式多樣 授人以漁為豐富宣傳活動實效,「家風動車行」活動現場還向師生贈送閩都名人家風家訓字帖,開展家風有獎問答等活動。聽,「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現代史,其中湧現了以林則徐、嚴復、林覺民為代表的一大批歷史名人。
  • 「家風故事匯」上線:50位古今名人的200個家風家教故事
    工人日報客戶端12月28日電 為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全國婦聯家庭和兒童工作部、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策劃組織,新蕾出版社傾力打造的大型家風家教公益融媒體項目「家風故事匯」在新華廣播、學習強國APP、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音頻客戶端雲聽、中國婦女網、女性之聲、網易、喜馬拉雅有聲平臺等重磅推出。
  • 央視《國寶檔案》節目,曾介紹林則徐與一位永清人的故事
    所謂「林文忠公尺牘」,指的就是林則徐的家書,林文忠公是林則徐的諡號,尺牘就是古人對書信的一個叫法。這本非常珍貴的書信集就保存在中國國家圖書館,收錄的是林則徐因為禁菸被發配新疆之後,在新疆寫給他的家人、他的好友的這些個書信。其中有好幾封,就是寫給一個永清人的,這個永清人叫劉源灝。
  • 林則徐充軍之旅
    不過,這一夜,林則徐似乎沒有睡好。在涇州,不少人請他寫字。一夜,林則徐寫了十幾副對聯,外加數把扇子。離開時,孔知府又派人將林則徐送出30裡,到涇州邊界才返回。  林則徐在平涼收到一個令他意外的消息,從西安來了一封家信,其中說到,他老三兒子的媳婦生了一個男孩。添丁進口,這是大喜事。林則徐自然要給孫兒取名。起初,他想,平安到平涼,又收到好消息,就應該慶賀一下。他就想到用「平慶」這個名字。
  • 林則徐家訓:好男兒以木為弓,蓬草為箭,射天地四方丨文史博覽
    像父親一樣,林則徐生子也晚,19歲完婚,直到29歲時,長子才出生。林則徐與妻子鄭淑卿恩愛44年,生有四子四女,其中次子林秋柏和次女林金鶯夭殤,養育三子三女長大成人。長子林汝舟中進士點翰林,與父親林則徐走相同的科考路徑,官當得不大,任侍講學士,負責文史編修,是一個學者型的人才。
  • 林則徐智鬥義律
    1838年12月,林則徐赴廣州查禁鴉片。林則徐人還未到,大漢奸伍紹榮就嚇慌了,趁著夜色到頭號煙販顛地住所通風報信。
  • 林則徐死因之謎
    當時還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聞,說是在林則徐死後,有人看到在廣州怡和樓的包間裡,廣東十三行洋商頭子任紹榮的親信與林則徐的廚子鄭發正在鬼鬼祟祟做一筆交易,桌子上放著白花花的銀子。於是有人斷定,任紹榮收買廚子鄭發將林則徐毒死。
  • 林則徐和詔安縣人
    相傳早年赴省參加鄉試,曾獲交於少年林則徐,兩人常在一起會文,過從甚密。林則徐家清寒,書籍文具之外,更無長物。沈履元訪林家時,曾贈以壽山石雕鎮紙。這一次榜發,沈履元名落孫山。嘉慶九年( 1804年),沈履元成了副貢生,再次赴省城鄉試。到福州後自然拜會林則徐。林則徐也準備參加鄉試,兩人又常常聚首會文,切磋功課。
  • 林則徐戒菸處方曝光
    「林則徐戒鴉片煙方」有兩種配方昨日,記者跟隨東莞市鴉片戰爭博物館宣教辦負責人張翠霞,來到該館《虎門銷煙》展廳二樓,見到了林則徐戒鴉片煙方。該藥方一共有兩種配方,其中一種為忌酸丸方,另一方為四物飲配方。林則徐在廣州大佛寺派發戒菸丸「隨著林則徐禁菸政策的實行,這張藥方作為後世官方用藥的代表,被廣為傳用,甚至將此藥方冠以林則徐名,又被稱為林則徐戒鴉片煙方。」張翠霞說,但是,這張藥方與清代江蘇名醫何其偉有著極其重要的關聯。您的專屬導師已上線!
  • 林則徐妙用竹筷子
    當時有個大臣名叫林則徐,他主張禁止鴉片買賣,皇帝同意了他的意見,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派他到廣州去禁菸。  剛到廣州,英國的大使便發來請柬,請林則徐到醉仙樓吃飯。  醉仙樓是廣州當時最有名的酒樓,既有做中餐的名廚,又有煮西餐的大師。
  • 林則徐的「朋友圈」竟然是這樣的?!
    陶澍和林則徐通力合作,在兩江地區治水救災、禁菸海防,為江南地區的經濟改革、生產發展等做出了巨大貢獻,使江南成為當時國內經濟最發達、人才聚集最多的區域。陶澍病逝前,向道光帝舉薦林則徐繼任兩江總督,稱讚他「才長心細,識力十倍於臣」,道光皇帝因此令林則徐署理兩江。
  • 史上超萌林則徐來了!
    在禁毒講解員的帶領下,孩子們首先參觀了「林則徐與蘇州」特展。通過講解、展板等歷史資料,孩子們了解到民族英雄林則徐波瀾壯闊的一生。「林則徐生平」這一展廳以簡潔明了的時間軸,呈現了林則徐跌宕起伏的一生。「林則徐與蘇州」這一主題展廳,集中展現了林則徐在蘇州主政的各項措施和主張,同時呈現自林則徐禁菸以來蘇州禁毒的情況。大廳裡最顯眼的,莫過於這尊林則徐的塑像。
  • 話劇《林則徐》二輪開票!
    2021年1月14-16日話劇《林則徐》與您相約蘇州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帶您走進林則徐的一生 劇情簡介 清道光年間,鴉片流毒,國力日衰,就在朝中嚴禁派和弛禁派相持不下之時,一紙奏摺震動朝野。從躊躇滿志到痛苦反思,如何於滿目瘡痍中建造國家民族的尊嚴,林則徐從虎門銷煙時人民眼中閃爍的自豪感中找到了生機——「廣州之前我只知中國,廣州之後我看到了世界!」「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百年圖強,由此而始!
  • 林則徐的詩有哪些?林則徐的詩詞全集7首
    清代詩人林則徐,林則徐 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漢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
  • 林則徐流放詩詞及賞析
    1841年6月28日,林則徐被貶新疆伊犁。「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面對厄運,面對人生的大起大落,林則徐沒有驚慌,沒有絕望,他鎮靜坦然、慷慨悲歌,這一著名詩句,正是林則徐以「罪臣」之身,在西安登程伊犁前,告別妻子家人所作。
  • 林則徐的優越感從何而來
    1839年,欽差大臣林則徐到廣東禁菸,曾委派佛山同知劉開域、澳門同知蔣立昂、香山縣知縣三福、香山縣縣丞彭邦晦等人在澳門「仿照編查保甲之法,將通澳華一體按戶編查,毋許遺漏,並請同該夷目(指葡澳當局)搜查夷樓有無囤貯鴉片。」不久,又會同兩廣總督鄧廷楨親臨澳門巡視。
  • 林則徐反對割讓香港的鬥爭
    1840年6月,英國政府悍然發動侵華的鴉片戰爭,林則徐針鋒相對,在他的領導下,廣東愛國軍民團結一致,共同抵禦英軍的進犯,使英艦在廣東沿海無法得逞。在英艦北上侵擾的武力威脅下,清朝政府懾於侵略者洶洶的聲勢,下令將林則徐革職查辦,而任命以主張對外妥協退讓的琦善為欽差大臣兼兩廣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