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晶給全社會扇的那一記響亮耳光餘音未消,這兩日可愛又天真的人民群眾再次經受了耳光的洗禮。網際網路無數次的反轉沒讓大家學乖,姜文也曾一臉壞笑地提醒眾人要讓子彈飛一會兒,可惜都被當成了耳旁風。
這記狠辣的耳光要從女明星譚松韻說起。
很多人對長著一張幼態臉的譚松韻並不陌生,她通過扮演《甄嬛傳》中的淳貴人進入大眾視野,近期又因在一部大火的《以家人之名》中飾演古靈精怪個性鮮明的女主角林尖尖聲名鵲起。
當事情扯上明星名媛名人,無論往哪個方向發展都備受矚目。這次把譚松韻推上風口浪尖的,是她母親的死亡。
2018年的跨年夜,一輛失控的汽車奪走了譚松韻母親的生命,另外兩個被害人生死一線,而肇事者馬明弘則在朋友的幫助下逃逸。
一年八個月後的8月31日,對馬明弘的審判在敘永縣人民法院展開,譚松韻等人作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參與公開庭審。
媒體們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女明星對陣「殺人犯」的絕好素材。在庭審之前,網上就已充斥著關於這次庭審的預熱。「譚松韻」這三個字和「母親車禍」連在一起,鋪天蓋地地佔據網友們的眼球。
庭審直播開始後,巨大的播放量讓「中國庭審公開網」這個少有人問津的網站一日之間成為炙手可熱的「網紅」。
各家媒體靠著譚松韻母親的車禍,狠賺了一波流量。如果見好就收,譚松韻為母親贏得大眾監督下的透明公正,同時還能小火一把,大小媒體們也蹭了一波熱度,皆大歡喜。
但事態的轉折總是讓人猝不及防,譚松韻的粉絲後援團緊接著給這次熱度未消的事件添了一把大火。
直播結束的當晚八點,譚松韻的後援團發布了一條火藥味十足的微博,痛陳公開庭審的「十宗罪」。
譚松韻後援團雖沒有一句話指責庭審不公,卻字字暗指譚松韻母親一案另有內情。
而不翼而飛的關鍵證據,滿口謊言態度傲慢囂張的肇事者,行事不公偏袒犯罪嫌疑人的審判長,一身黑衣形容哀戚卻舉止得體的喪母女明星……這些要素隨便拎出一個,都足以讓人血脈僨張。
憤怒是一種傳染病。這條不過幾百字的微博就如一場颶風,迅速席捲了整個網絡。
娛樂至死流量為王的時代,禿鷲一般的媒體人不會放過任何一條讓人腎上腺素飆升的新聞。借題發揮從來不只是女人的強項,也是媒體的專長。
藉由這次庭審和該條微博的皮裡陽秋,各媒體紛紛發聲,以正義之名,言之鑿鑿地指出馬明弘有強大背景,暗示有人操縱司法。他們在流量的狂歡裡心甘情願地丟掉自己的腦子,還誘騙大眾效仿。
還有微博甚至直接造謠稱審判長不僅在庭上對譚松韻說,「你反正除了長得好看,也沒什麼其他作用」,還要把譚松韻趕出去,證人口供全是「失憶了,記不清了」……
群眾在一面倒的聲討和謠言中,放棄思考迷失自我,跟著這條微博和媒體一起謾罵和痛斥。輿論在幕後黑手的玩弄下,變成了刺向司法機關的利刃。
譚松韻這樣一個大明星想要討個公道都這麼艱難,更何況我們平頭百姓?
證據消失,公職人員集體失憶性作證,這在中國社會應該是大把大把……不知道何時才能改變……
公訴人是誰,哪位,說一下,舉報
直播庭審都能明目張胆歪曲事實,這是有多大的後臺敢這麼無法無天啊
大城市是城市的幻象,小縣城才是國家的真相
………
洶洶輿論中,承辦本案的敘永縣司法機關成為眾矢之的,作為控方出庭公訴的檢察官小姐姐甚至成為了人肉搜索的對象。
庭審公開網上馬明弘涉嫌交通肇事案的播放量高達1000多萬,但這1000多萬看過直播庭審的人卻在荒誕的謠言面前消音。直到9月2日,闢謠和真相才引起人們注意。
所謂的「行車記錄儀,監控,檢材等證據失蹤」是無稽之談,「法官趕律師出去,不允許原告人代理人出示證據」是謠言,被告人從始至終都沒有「不承認自己酒駕肇事逃逸」,被告人「當庭叫囂撒尿」則是刻意誇大……
這次的反轉洗清了司法機關的不白之冤。譚松韻後援團在事態發酵後刪除了引戰微博,並發出一條不痛不癢的微博以推脫責任,該微博中看不到任何歉意和羞愧。
新浪微博也在黃花菜徹底涼了之後姍姍來遲,給予了始作俑者譚松韻後援團禁言三個月的處罰。
簡要總結一下事件經過:
到底是有人操縱司法還是有人操縱輿論已經一目了然。
操縱輿論比操縱司法容易得多。司法只要陽光透明,只要加以約束,就能在既定軌道上平穩運行,而輿論則是馬戲團裡容易被哄騙的雄獅,給它甜頭,或者挑動它的情緒,它就會遵照你的預想執行。
從來沒人敢小看這頭雄獅的力量。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布衣平民,對於洶洶輿論總有一種戒備甚至恐懼之心。輿論的背後是民意,自由表達的民意匯聚成束就是輿論。民意未被表達之前沒有任何力量,被表達出來後則有摧枯拉朽的魔力。「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君舟民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唾沫星子淹死人」這些警句和俗語能代代相傳,正是因為它們在實踐中不斷被證明。
毫無疑問,掌握輿論就是掌握權力。從前被稱為「無冕之王」的新聞記者身無官職,卻能與權貴交鋒,就是因為他們能藉由掌握話語權來掌握輿論。在網絡時代,記者的地位隨著報紙的銷聲匿跡而一落千丈,按照常理,社交平臺的興起則應該讓輿論經由言論的自由表達,重新回到民眾手中。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在微博等社交平臺上,人們輕易地相信流言,不願思考和考證真相。只要有心,任何人都可以毫不費力地利用虛構的事實和誇張的言論挑動一群人的怒火,並讓星星之火點燃整個網際網路。本應由民意自然形成的輿論,卻被有心人掌握,成為賺取流量、左右司法或者其他目的的工具,輿論並沒有真正回到民眾手中。
只要群眾一天不能獨立思考,輿論就永遠會被操縱,反轉就永遠不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