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28日,唐山即將迎來大地震44周年。每年此時,69歲的信寶忠的內心總會變得不平靜。回想起44年前的那場大地震,刻骨銘心的記憶便會湧上心頭。兩天一夜從天津徒步回唐,頂著失去親人的痛苦,信寶忠採寫了鐵路幹部職工在抗震救災中的典型事例,親眼目睹了前來參與搶修線路的外地和本地幹部職工、鐵道兵指戰員披星戴月、超速度、超負荷、超常規的日夜奮戰。這樣的記憶,讓信寶忠一直心懷感恩,更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
唐山大地震前,信寶忠是古冶車輛段檢車員,家住唐山市路北區偏坡鐵路1.5間的平房。1976年7月27日,信寶忠坐火車到天津參加鐵路分局通訊報導會議。未曾想,7月28日凌晨大地震發生。因地震,會議未開成。信寶忠回憶,當天下午,天津鐵路分局領導讓在唐山、豐潤、秦皇島居住的20多人作為天津鐵路分局震情調查先遣組成員,從天津北站冒著小雨徒步沿著兩條鐵道線往唐山方向走。當徒步沿京山鐵道線走到北塘站時,信寶忠等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鐵道線彎曲著伸向遠方,信號燈傾斜著東倒西歪,路基下沉移動位置。整個京山鐵道線完全中斷了。我們親眼目睹了鐵路大動脈在強烈地震中遭受的嚴重破壞和損失情況,心情異常沉重。」信寶忠說,走到漢沽大橋時,解放軍戰士早已全副武裝的守衛在大橋兩側。鐵道線兩側住滿了驚慌失措的當地百姓,鐵路橋梁傾斜著,鋼軌彎曲擰成了麻花狀,有的鋼軌甚至直立起來,整座大橋橋臺傾斜,橋墩斷裂、橋梁移位。
信寶忠等20多人徒步途徑茶澱車站時已是深夜,車站站房震毀成一片廢墟,四周漆黑一片,遠處村落偶爾傳來一陣陣狗叫聲。沿著京山鐵道線,數著鋼軌枕木一步步冒著小雨行走,沿途鐵道線迎面不時走來因鐵道線損壞從中斷運行的旅客列車下車的旅客,回答一律是:「唐山都震平了」。
「7月30日上午,我們走到了胥各莊站,此時已順鐵道線徒步走了連續40個小時。我們實在走不動了,就冒險集體跑到路中間,攔了一輛裝有遇難屍體的卡車,一直拉到復興路才下車。」信寶忠說,7月30日,徒步沿京山鐵道線往唐山方向走了兩天一夜,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從天津走回了唐山站。
「此時剛建成半年的火車站站舍毀於一旦,唐山站的站臺上搭建起了一排排的綠色帳篷,解放軍戰士和鐵路職工正在緊張的搶修毀壞的鐵道線。」
據統計,在唐山大地震中,京山和通坨兩大鐵道線遭受極其嚴重的破壞和損失,受災線路正線總長403公裡,許多區段路基下沉開裂,鋼軌彎曲變形,有的路基下沉達3米,縱向開裂達兩米,橋梁破壞63座,其中有500米以上的大橋16座;唐山通往天津、北京、瀋陽的鐵道線全部中斷;地震時行進中的7列客車和22列貨車全部癱瘓,其中7列列車脫軌,包括客車2列,貨車5列。
在這場大地震中,信寶忠的父親不幸遇難,母親被砸壞了腿。地震災情發生後,信寶忠被車輛段黨委臨時安排到唐山站列檢所北側到發鐵道線的一輛客車上採寫鐵路幹部職工在抗震救災中的典型事例。「我親眼目睹了前來參與搶修線路的外地和本地幹部職工、鐵道兵指戰員披星戴月、超速度、超負荷、超常規的日夜奮戰。」信寶忠說,到8月3日,灤縣以東準時通車;8月7日,唐山以東準時通車;8月10日,唐山至塘沽準時通車。至此,京山線全部拉通,實現了鐵道部向國務院立下的軍令狀。實現了「三、七、十」的目標。8月5日,唐山站開出了第一列輸送傷員專列;8月7日,唐山站接入第一列到達救災物資;在整個外轉重傷員過程中,開出專列159列,轉運傷員72800餘人,運送救災物資18000多節車皮。8月10日,滯留在災區的2900多人全部轉移到外地。
「44年過去了,唐山在一片廢墟上建起了一座嶄新的現代化城市。人民住上了寬敞舒適的房子,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可是我們不能忘記,當年大地震時全國人民對我們的無私支援。更不能忘記解放軍捨身忘死,英勇無畏的奉獻精神。」信寶忠說。(燕都融媒體記者閆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