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太空電影層出不窮,人類不在局限於只想呆在地球上,我們需要探索神秘的太空,去尋找我們是否是孤單的答案。似乎從有記憶開始,我們心中便有著一個太空夢,夢想著有一天,能夠親眼看看我們居住的這顆藍色星球,夢想著去宇宙走一走。
但似乎這夢想有些大,星際旅行在我們的有生之年似乎並不會普及,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將這些內心中隱隱的期待寄託於遊戲之中,於是,太空類的遊戲便也應運而生,下面這些太空類遊戲或許能夠小小的滿足於很多人遨遊太空的夢想。
1、家園
在1998年的E3大展上,由Relic Software開發製作的即時戰略遊戲《家園》(Homeworld)曾經頗受媒體和玩家的矚目,被評為當年的最佳電腦遊戲。一年之後,當Relic Software正式推出《家園》的時候,期盼該遊戲已久的玩家們立刻一窩蜂般地投入了遊戲中的太空戰場,為了拯救「家園」而不停地戰鬥。說起《家園》,它的最出奇之處就是拋開了傳統的用2D俯視角來表現自由空間的方法,採用了全新的3D技術,將外層空間的特性完全展示出來。這使得《家園》成為第一款真3D即時戰略遊戲。每個玩過《家園》的玩家都會感覺到自己已經融進了激烈的太空戰鬥中。如果你想體驗宇宙戰爭,那麼這款遊戲是你的不二之選。
2、自由槍騎兵
遊戲以太空空戰為中心,糅合了角色扮演和貿易經營的要素,改良的操作和絢麗的圖形令人留戀往返。
單人戰役的情節引人入勝,大量的動畫宛如在播放一部美國大片。而且單人任務通關後,還有很多很多未知的星系沒去過,就等著你去探索各個星系中都隱藏有通往其他星系的未知跳躍洞以及各種神秘組織的秘密太空基地。一些頂級的戰機都只在那些特定的秘密基地裡才有售,充分滿足你的探索欲。
而多人遊戲更是精彩無限,再沒有了劇情的限制玩家可以自由的翱翔在這個無比龐大的宇宙裡。但從此玩家將面臨一個問題—生存。玩家要面對宇宙流氓、海盜、流浪者乃至外星人,當然將遇到的最大對手不是電腦而是和玩家一樣在這宇宙裡生存的其他玩家。遊戲裡的虛擬世界是一片弱肉強食的環境,當玩家駕駛著滿載貨物的商船遇到一個全身武裝的敵方戰機時,需要時刻小心,在敵人強大的戰機炮火下,瞬間就可能將玩家的商船摧毀,因此武裝自己就成了玩家在遊戲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3、太陽:帝國的原罪
這是一款是將銀河探險、資源開發、消滅敵人、拓展帝國、多樣化的星級飛船、多元化的貿易手段和經濟外交策略等等都融合在一起的遊戲。玩家在遊戲中要控制大批的飛船去探索和徵服附近的星球和遙遠的太陽系,你可以使用軍隊、狡猾的策略、文雅的外交、經濟控制、研究科技等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你要利用核心飛船來調動其餘的飛船,改進進攻和防禦體系,解鎖獨有的新功能。從科研機械到武器平臺,到星球表面的工事,到衛星軌道上的工事,都要加入到星球的戰略和經濟體系中。
4、席德梅爾:星際戰艦
《席德梅爾:星際戰艦》是一款由Firaxis Games製作、2K發行的策略遊戲。在本作中,玩家將控制一支艦隊在銀河系中完成任務,護衛星球及其居住的居民,並且建立行星聯盟。並且同時擁有《文明:太空》和《席德梅爾:星際戰艦》的玩家將可進行聯動,這充分提高和增強了兩款遊戲的體驗。
5、《文明:太空》
《文明:太空》是《文明》系列的最新作,是《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的精神續作,玩家將前往宇宙探索,初始為一個外星球,豐饒,天空城,真菌為三種世界類型,城市可以建立到外星和前哨戰。
玩家可以成為第一個到訪新星的人類,與自然生物和新物種對抗,該作裡有眾多神跡,可以與其他玩家進行外交。
6、孢子
遊戲需要玩家從數十億年前的單細胞生物逐步向前發展,隨著時間的推移進化成多細胞生物,再進一步發展大腦功能,最後產生出群集生物,這個時候再體驗生命成長的過程。這個成長過程好似《帝國》那款系列遊戲一樣,從原始社會開始,逐步進化到現在文明發展。除了模擬成分外,這款遊戲還具備重要的戰略要素和簡易編輯器。玩家在這裡可以控制生物發展文明,如果喜歡徵戰,使用強大的武力還可以徵服其它星球。
7、星際爭霸
這個自不必我多說,世界公認的神作。其平衡性在RTS中雖不敢說是後無來者,但絕對是前無古人。
《星際爭霸》(英語:StarCraft)是暴雪娛樂製作發行的一款即時戰略遊戲。這是星際爭霸系列遊戲的第一部作品,於1998年3月31日正式發行。遊戲擁有3部資料片,但是正式發行的只有《母巢之戰》。其續作《星際爭霸II:自由之翼》已於2010年7月27日發行。
《星際爭霸》使用《魔獸爭霸Ⅱ》引擎,但不同的是融合了三個截然不同的種族:Protoss,Zerg和Terran,他們各自有著迥然不同的戰鬥單位與科技樹。
8、光環
HALO最為吸引人的是各種可供玩家駕駛(操控)的載具種類,單就可供玩家駕駛的空中(太空)載具就有黃蜂號、鵜鶘號、長劍號、闊劍號、妖姬號以及太空妖姬號這六種,地面載具就更不必說了————疣豬號,螳螂號,天蠍坦克,輕型猶豬號,貓鼬戰車,幽靈號,亡魂號,風火輪戰車,陰魂迫擊戰車等等。總之,這些豐富的載具極大地提高了遊戲性。
再說劇情吧,HALO的史詩級劇情可說在FPS中獨佔鱉頭,特別是它的小說,構成了一個宏大的世界觀。遊戲的背景以初代作前的致遠星戰役為主題,敘述聯合國星際指揮部所屬的Noble小隊6名斯巴達戰士與星盟的戰鬥經歷。2552年,在星盟壓倒性的力量面前,只有致遠星能帶給人類勝利的希望。在那裡儲備了巨大的軍事資源,從培訓基地到工業礦物生產,致遠星可以滿足一切戰爭需要。它同時也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堡壘,駐紮著UNSC的精兵強將,在其行星軌道上還有強大的防禦平臺。它巨大的戰略重要性深深地隱藏在無數的外星殖民世界之中,一直未被強敵發現。然而就在那一年,這顆象徵著人類軍事力量的星球正面臨陷落的危險。一支龐大的星盟軍隊終於殺向致遠星,只有極少數的戰士從這場戰役中逃脫。對於星球上的所有其他人類,他們的命運早已註定。
其實在與星盟部隊作戰之前,Noble小隊6名斯巴達戰士大多心裡就知道此行兇多吉少,但為了人類的安慰,他們毅然無悔的投入了戰鬥,其中伴隨著太多的生死抉擇,但他們沒有驚慌,也沒有恐懼。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的這句名言同樣適合HALO REACH。因為該遊戲塑造了六名真正的硬漢英雄。雖然最終以人類失敗告終,小隊戰士們英勇犧牲。但這已經無所謂了,因為人類的生命價值已在與星盟的戰鬥中充分地體現了。曾經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過、奮鬥過。Noble小隊就是敢於挑戰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因為他們始終沒有向星盟屈服。
9、質量效應
同光環一樣,ME也擁有史詩般的劇情。而玩家在遊戲中所扮演的是宇宙維和組織幽靈中惟一的一名人類精英隊員約翰·薜帕德,為了宇宙的安寧而展開偉大的星際冒險。
其實我一直把ME當做遊戲界的星際迷航(簡稱ST),因為它與ST一樣充滿了對太空的探索冒險精神,這也是該遊戲最為吸引我的地方。遊戲的冒險舞臺遍及全銀河系各角落,薛帕德將指揮星際戰艦諾曼第號,在銀河系的各星系間,以及各星系的行星間移動。在未知的行星登陸進行探勘,尋找外星生命與古代遺蹟。除了一般行星之外,能探勘的地點還包括小行星或者是廢棄的太空船等等。
10、X系列
這是由德國遊戲公司Egosoft開發一款PC用大型單機太空模擬遊戲,遊戲有著宇宙版大航海時代之稱X3系列屬於X系列,是同類太空模擬遊戲中的佼佼者。
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遊戲。遊戲綜合了經營類、模擬類、策略類的許多遊戲要素,這些因素決定了該遊戲的上手門檻比較高。如果不想花太多時間在研究遊戲玩法上,只想痛痛快快的爽上一把,那麼X3不是一個適合的遊戲;如果你是一個模擬遊戲的愛好者,又對遨遊太空充滿無限遐想,不用猶豫了X3就是所需要的。
11、灰蠱
《灰蠱》是一款Peroglyph Games製作、Grey Box發行的即時戰略遊戲。故事描述在人類首度離開地球的五世紀後,三個陣營爭相來控制巖石綠洲的命脈:生態系統Nine,這是一個混亂的世界,要生存必須憑藉個成長、戰鬥與進化的能力。身為三個陣營之一的指揮官,玩家的目標很簡單,就是發動戰爭並贏取戰鬥的勝利。
12、失落的星球
《失落的星球3》由Capcom聯合Spark Unlimited工作室開發。這款第三代作品將採用虛幻3引擎製作,由Spark主導,曾製作過《轉折點:自由的隕落》,《使命召喚:尖峰時刻》和《傳奇》。
本作的主角叫吉姆,一名離開地球前去執行與E.D.N.III組織合作的雖危險卻很賺的任務。與當地的建築拓荒公司NEVEC合作,吉姆與日冕站的拓荒者成為了好友,共同勘探這個星球,找到星球的能源樣本"熱能"。隨著NEVEC的熱能儲備漸漸減少,"日冕任務"也越來越需要找到天然的熱能能源。發現這會有很多薪水,還能提早回家團圓,吉姆冒險在寒冷的環境進行作戰,面對本土星球的生物威脅。當然,吉姆擁有一系列裝備,不僅能用來戰鬥,還能抵抗星球的氣候。
13、星戰前夜
星戰前夜由冰島CCP公司開發,以宏大的太空為背景,高度融合硬科幻元素,為玩家展現了一個極其自由的虛擬宇宙沙盒世界。玩家駕駛各式宇宙飛船在成千上萬的恆星系與未知蟲洞空間中穿梭。在遊戲的沙盒宇宙中能進行各式活動,包括採礦、工業製造、科學研究、金融貿易、探索、考古以及PVP/PVE戰鬥等。
玩家可從事的活動類型隨著相關技能的學習而遞增,即使玩家沒有上線,遊戲中技能的學習也隨時都在進行。《EVE Online》攬獲包括GDC在內的眾多世界遊戲大獎,曾在歐美最著名遊戲網站「MMORPG」中多次獲得「世界最佳遊戲」稱號,其精妙絕倫的製作素質還使它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等知名展館收錄。出於沙盒理念,EVE將所有玩家集結於單個伺服器內並且只設置世界服(寧靜)與中國服(晨曦)。另外,為了實現空天地一體化作戰而專門獨立開發的《DUST 514》、《EVE:瓦爾基裡》兩款遊戲將在近期配合《EVEOnline》實現三位一體的戰場聯動。
最後以一張地球和克卜勒—452b的對比照作為結尾,人類探索宇宙的步伐從未停止過,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這些遊戲中所設想的宇宙觀真的會到來。
(來源:GameS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