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真太空生物3D列印來了!

2020-12-24 上普生物

今年,3D Bioprinting Solutions公司Vladimir A. Mironov教授等領導團隊在 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發表了Magnetic levitational bioassembly of 3D tissue construct in space」的文章。這是人類太空中首次進行生物3D列印(實驗做於2018年)。

摘要:三維(3D)組織構造的磁懸浮生物組裝代表了一種快速興起的無支架和無標籤的方法以及組織工程學中的替代性概念進展。磁性生物組裝器已針對生命空間研究進行設計,開發和認證。這是3D組織構造首次在微重力下由人類軟骨細胞組成的組織球體在太空中進行生物製造。生物組裝和順序組織球體融合與已開發的預測數學模型和計算機仿真呈現出很好的一致性。組織構建體顯示出良好的生存能力和組織球體融合過程的晚期。因此,數據有力地表明,使用磁場進行無支架的生物成型可替代傳統的基於支架的方法,這是可行的替代方案,這暗示了可以大大促進組織工程研究的新觀點。太空中的磁懸浮生物組裝還可以促進太空生命科學和太空再生醫學。

太空生物3D印表機展示視頻

在太空實驗中,軟骨生物組裝的選擇尤其取決於對長期飛行中微重力對人椎間盤和關節軟骨的影響的評估的興趣。迄今為止,由於太空實驗極其昂貴且耗時,因此僅進行了兩項關於太空軟骨生物製造的研究。在他們的開創性研究中,Freed等人在地球上旋轉生物反應器中的聚乙醇酸支架上生長了牛關節軟骨細胞,為期3個月。之後,將軟骨構造物在Mir空間站或地球上培養4個月。相反,Stamenkovi等在國際空間站(ISS)的微重力條件下,在隨機定位機(RPM)和正常重力下模擬豬微重力條件下,將豬軟骨細胞生長到圓柱室中16天。

儘管磁懸浮生物組裝具有許多優勢,但與順磁介質應用相關的問題仍然存在。Gd3 +螯合物是最常用的順磁劑。儘管Gd3 +螯合物已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用作磁共振成像(MRI)的造影劑,但當高濃度使用Gd3 +螯合物時會引起細胞毒性和滲透壓失衡。Gd3 +的這些不利的毒性作用代表了基礎和應用研究在推進磁懸浮生物組裝方面的挑戰。從理論上講,有三種可能的方法可以減少順磁性介質的不良毒性作用:(i)開發低毒的Gd3 +鹽或其他順磁性介質;(ii)在高磁場中進行懸浮生物組裝,以及(iii)進行磁性懸浮生物組裝在微重力條件下。所有這些可能性都是正在進行的系統調查的主題。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專注於空間中微重力條件下3D軟骨構造的懸浮生物組裝。為了在國際空間站上進行軟骨構造的生物製造,開發了一種新技術方法,其中涉及定製的新型磁性生物組裝器「 Bioprinter Organ.Aut」(圖1)。在進行空間實驗之前,曾開發了用於磁懸浮組件的數學模型和計算機仿真來確定組織球體融合的動力學。在實際空間實驗中獲得的3D構造與預先計算的參數非常吻合。因此,在這裡,研究者報告了有史以來第一次實驗的結果,該實驗致力於在空間微重力條件下,以低/無毒的Gd3 +螯合物濃度從活體組織球體中構建的低濃度/無毒的Gd3 +螯合物。

列印後的磁性聚集

參考文獻

Parfenov V A , Khesuani Y D , Petrov S V , et al. Magnetic levitational bioassembly of 3D tissue construct in space[J]. Science Advances, 2020, 6(29):eaba4174.

DOI: 10.1126/sciadv.aba4174

文章引用於 https://mp.weixin.qq.com/s/xhKFigcV6z7D3lK0F_uQlg

相關焦點

  •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流浪地球不如流浪月球!
    圖2.圖8.星球大戰中的人造星球——死星如果人類真的需要一個足夠大的生態環境來支撐長達2500年的星際航行,那麼建造一艘如同「星球大戰」中的死星一般巨大的行星飛船或許更加現實,如果一定要驅動星球,月球或許是更好的選擇,上述五個問題都更好解決。
  •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13款走心的太空類遊戲
    近些年太空電影層出不窮,人類不在局限於只想呆在地球上,我們需要探索神秘的太空,去尋找我們是否是孤單的答案。
  • 「全民閱讀」第四十四次長安街大講堂: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全民閱讀」第四十四次長安街大講堂: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漫記 2020-08-16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日本推出宇宙葬,網友:真·挫骨揚灰
    有生之年不能宇宙浪跡,死後也要邁向星海徵途。有一種叫「氣球宇宙葬」的喪葬儀式,聽起來還有點」浪漫「的感覺:將遺骨磨成細粉末,放入一個直徑2米到2.5米的氣球中,注入氫氣,家屬祈福結束後,就地放飛升空。氣球將上升至30-35千米的高空,由於氣壓下降,氣溫升高,氣球體積迅速膨脹破裂,骨灰便灑入廣闊的空中了。
  • 銀河英雄傳說: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銀河英雄傳說: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 「長五」送「嫦五」,出徵!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 「長五」送「嫦五」,出徵!>來源:新華視點微博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原標題:《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 「長五」送「嫦五」,出徵!》
  • 美劇推薦:太空歌劇——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好了,廢話不多說,下面馬上開始:《星際迷航》(《星際旅行》Star Trek)豆瓣:9.4爛番茄:暫無IMDB:8.4史上最偉大的科幻劇集之一,故事發生在二十三世紀,外星人的出現稀鬆平常,他們的出現並非都是來侵略地球,有些種族還和地球人共同成立了叫「星際聯邦」的組織,就像星際間的聯合國一樣。
  • 3d列印的主要缺點,是需要重新批量生產3d列印材料
    因此,優秀的3d列印印表機可以幫助克服這些問題。這篇文章介紹了本文將講述的最優秀的3d印表機。三維雷射列印技術3d列印的選材與其他多數傳統工藝相同,3d列印人們在選擇材料時通常需要關注材料的重量、彈性、密度、顏色、硬度和大小。
  • 前沿洞察丨3D列印出奇蹟,太空中也能製造器官
    一起來看看吧: 能在太空中製造器官的系統 3D 列印人體器官的最佳地點其實是在太空。2019 年,科學家為國際空間站開發了一臺「3D 生物製造設備」(3D BioFabrication Facility,簡稱 BFF)。
  • 看了這部關於星辰大海科幻太空劇,網際網路巨頭們還惦記幾捆白菜麼
    在一定意義上講是有可取之處的,但不應是中國的網際網路巨頭來做這件事。目前的中國科技在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情況 ,卻去忙著和老百姓爭利,搞社區團購。對此,人民日報今日發表評論稱,如果只顧著低頭撿六便士,而不能抬頭看月亮、展開贏得長遠未來的科技創新,那麼再大的流量、再多的數據也難以轉變成硬核的科技成果,難以改變我們在核心技術上受制於人的被動局面。
  • 增材製造其實就是我們俗稱的3d列印技術
    增材製造其實就是我們俗稱的3d列印技術,是以數字信息技術和機械製造技術為基礎,以產品的實體3d建模和列印技術為手段,以加工的自動化和裝配的一體化為特徵的,新型製造技術。主要有:雷射雕刻,可精確列印目標物體;熱塑性材料可進行可重複造型的製造,可燒結和擠出;3d列印製造技術可實現功能複雜的產品設計。用手工雕刻技術完成高精度建模3d列印製造技術,複雜產品的設計。
  • 星海同心:在最美的夏季相遇,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25日東山風動石<<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風動石動,一見心動藍天白雲,我們談笑風生。煙雨濛濛,我們漫步風雲。微風陣陣,風動石動人心動。星辰大海,青春夢想仰望蒼穹,俯視浩瀚,輕抿一口溫熱的海鮮粥。銀河萬象,星辰大海,守護一方你我的小夢想。每個人的心都是一片海,閃耀著深不見底的幽藍,在最美的海岸線相遇,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 網絡流行語科普 少女的徵途是星辰大海什麼意思什麼梗?
    網絡流行語科普 少女的徵途是星辰大海什麼意思什麼梗?時間:2020-04-16 16:34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網絡流行語科普 少女的徵途是星辰大海什麼意思什麼梗? 意思是:少女應追尋的是燦爛、美好的未來。
  • 電影|Star Trek,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這個暑假,星際迷航也如期地在加拿大和中國上映了,星辰大海,讓老司機帶我們走一走可好?那就不要大意地衝上去刷這部電影吧!星際迷航系列是公認的腐劇開山鼻祖。也正是這部電影開啟了Bromance和slash的先河。
  • 模具製造工業革命大勢,3d列印的歷史與原理
    增材製造其實就是我們俗稱的3d列印技術,是利用數位化控制機械設備,最終產生3d列印材料,通過耗材作用後,生成3d列印所需要的樣貌產品。可以說是以其簡單粗暴的列印方式,迅速地在模具製造業掀起一場大浪,甚至創造出了模具界的第一個奇蹟——首創100%原型3d印表機。
  • 增材製造其實就是我們俗稱的3d列印技術,是一種新興的製造技術
    增材製造其實就是我們俗稱的3d列印技術,是一種新興的製造技術,是一種建造可伸縮部件的單元製造技術。用增材製造技術處理大量零件,每塊零件的尺寸都可以按計劃生產或經濟能力或是在製造和運送過程中每種情況對組件的尺寸進行變化,使得可以不用製造模具或其他成型工具來製造設計完全相同的零件。適用於標準化材料、3d列印多功能複雜產品、高性能的物料構件、多功能關鍵部件、三維可視化零件、快速拼裝等。
  • Nature Communications:生物3D列印角膜修復體
    近期,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彌勝利與孫偉教授課題組在知名學術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題為Fiber reinforced GelMA hydrogel to induce the regeneration of corneal stroma的文章,利用生物3D列印技術,製備纖維水凝膠複合支架,在角膜基質的誘導再生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 3D列印技術,改變太空製造業的同時,也改變著人類的未來
    在當今現實世界中,太空任務所需的一切——從工具到食物和藥品——都必須在地球上製造完成後,然後運輸到軌道上。這些高昂的花費也限制了我們對太陽系的探索。然而這一切都將改變。一些公司早已在太空中用3D列印技術代替了工具。接下來我們能看到繞軌道運行的工廠製造產品在地球上銷售,又或是建造足球場大小的衛星自動化機器人。
  • 了解什麼是3D列印
    用土豆做比喻很形象,我們家裡面吃土豆通常有4種辦法,土豆片、土豆絲、土豆丁甚至是土豆泥,那吃土豆是把土豆加工成片絲球粉4種形態,如果你把這4種方式反向組裝土豆的這個過程,那就是一個3D列印的過程,用片絲球粉反向疊加形成三維結構的過程,就可以稱之為3D列印,面投影光固化,DLP列印工藝就是在光敏樹脂中通過投影儀投影出一個面的形狀,有光的地方直接把樹脂固化,沒有光的地方仍還能夠保持是液態的樹脂
  • 現在的3D列印人像,逼真到什麼程度了?
    △3D人像同班同學全家福半年前的3D列印人像,看起來不夠像。而現在逼真程度有了提高,南極熊小編感受到了一種獨特的美。季小毅 告訴小編,採用了新的技術之後,瞬間掃描數據更能抓住自然細微表情,整體人像動態就會更自然生動,3D列印採取全進口材料,每次列印前更換最新開箱的材料會讓列印色彩還原到最佳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