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不易 抄襲必究)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沒有斬不斷的血濃於水,也沒有不可割捨的淵源,本來毫無關係的他們,卻成為了互相牽絆的一家人。
不需要法律意義的約束,不需要血緣親情的羈絆,他們不是家人卻勝似家人,他們便是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中的溫暖故事。
《以家人之名》是由丁梓光執導,譚松韻、宋威龍領銜主演,張新成特別出演,塗松巖、孫銥、何瑞賢、安戈等主演,張晞臨、楊童舒友情出演的青春成長治癒劇。
該劇講述了三個沒有血緣關係、在原生家庭遭遇過不同傷痛的孩子,機緣巧合下湊在一起成為了兄妹,與兩位父親一起組成了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家庭。
三個孩子一起長大,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不得不面臨原生家庭的牽絆,由此產生了一系列困難和艱辛,在此過程中他們一起攜手,勇敢走出陰影,學會了與過去和解,也成為了更好的自己的溫暖治癒系故事。
該劇自開播以來受到一致好評,觀眾們被其中溫情的人情冷暖和感人肺腑的愛深深吸引,幾個個性迥異的人物共同演繹了一場笑與淚集合的故事,揭開了人生中的不幸和潛藏於不幸之下的人生溫暖。
之所以會有如此好的評價,離不開劇情的人物塑造和情節設計以及主題表達,本文從人物、情節、主題3個方面對其進行剖析解讀,並對其中滲透出的人生感悟進行思考。
人物是一部影視作品的核心,鮮明的人物個性和形象塑造,可以為整部劇增加看點和亮點,更是能推動故事情節發展,將觀眾的眼球緊緊抓住。
《以家人之名》之所以會有笑與淚的現實表達,便是和其中的人物離不開的,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豐富了故事的可塑性,也給劇情增加了血肉。
譚松韻飾演的李尖尖可以說幾乎是全劇的笑點「製造機」了,她的典型人物特徵是古靈精怪,莫名樂觀,她也是溫暖治癒遭遇不幸的兩個哥哥的人。
李尖尖的人物個性剖開來看是有些單純天真,甚至可以說有點「傻傻的」,李爸本身就是個心地善良的老好人,所以他教育出來的尖尖對待生活異常樂觀,對待別人也異常溫暖。
而正是這樣的性格才能順理成章地成為凌霄和賀子秋的治癒者,經歷原生家庭痛苦的凌霄和賀子秋,在李尖尖身上找到了生活美好的一面,這也是李尖尖人物性格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一點。
而古靈精怪單純的性格,在製造搞笑畫面的時候一點也不違和。
當著全家幾個男人的面宣布「來例假了」,還把哥哥送的蕾絲內衣拿出來顯擺,這樣的操作讓人很尷尬,也給觀眾創造了笑點。
宋威龍飾演的凌霄是三個人中的老大,他的人物性格是典型的穩重內斂高冷型,不愛說話是他留給別人的印象。
由於從小生活的原生家庭中,媽媽陳婷「神經質」的控制欲和爭吵,讓凌霄從小就很懂得隱忍,不敢表達甚至不願表達是凌霄的性格,這也造就了他不愛說話的特徵。
所以,作為大哥的凌霄是不懂表達的,但他卻勇於擔當,甚至於在去新加坡的九年裡,自己遭遇的不幸和痛苦,他都是自己一個人抗下,甚至於他都開始吃治療抑鬱的藥,他還是自己一個人抗。
這便是凌霄的人物性格特徵:沉穩內斂不懂表達勇於擔當。
賀子秋是最讓人心疼的一個,從小他就是特別懂事,半夜洗衣服,幫李爸幹活,他總是默默地付出。
賀子秋小的時候擔心被送回去,所以極力做事,希望李爸能留下他,小小年紀的他便隱忍懂事,受了委屈都是自己吞下。
而長大後的他依然是默默地寵愛著尖尖,甚至為了給李爸減輕負擔,違心回到李光華身邊。
三個個性不同的人物,以其鮮明的人物特色再現了自己主線上的催淚故事,而不同的人物性格相互配合,不僅很好地推動了故事情節發展,更是豐富了整部劇的看點,創造了笑與淚結合的視覺藝術,讓人慾罷不能。
《以家人之名》是把糟糕的生活用真實又充滿笑點的氣氛演繹了出來。
三個原生家庭,凌霄的媽媽因為女兒的意外死亡漸漸「不正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跟凌和平有吵不完的架,而小小年紀的凌霄最終面臨著被媽媽拋棄的遭遇。
同樣被媽媽拋棄的賀子秋這條線也展開了生活的真相,在不得已面前,他們成為了父輩們的犧牲品。
列夫·託爾斯泰曾說過:「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凌霄和賀子秋的不幸,被善良的李海潮撫平了,他們從各自的原生家庭走出,組成了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家庭,而這便是故事的溫情部分。
一心想撫養他們長大的李爸,從不計較,也從不埋怨,他用真心對待每一個孩子,而他們這群沒有血緣關係的親人之間的感情成了整部劇的催淚彈。
當賀子秋第一次叫出那聲「爸」的時候,當他們要離開李爸落淚的時候,當李爸被說不是親爸的時候,感人肺腑的溫情畫面,將觀眾的心都融化了。
我們看到了有血有淚的人兒,看到了溫暖幸福的一家人,這是該劇情節的設定,也正是這溫情的情節,才彌補了生活的單調和不幸,讓觀眾從中感受到幸福,更能對生活感悟頗多。
而該劇的看點不止這些,它把生活的辛酸撕開了,但也製造了很多笑點,以此填充生活的苦,給觀眾創造觀賞的欲望和爽點。
印象中,典型的搞笑場景之一便是李尖尖宣布自己來例假的時候,一家五口圍著桌子吃飯,李尖尖興師動眾說有大師宣布,卻是告訴大家自己來例假了,這是她單純人物的特徵表現,但家裡幾個男人卻很是尷尬,這便給觀眾創造了笑點。
包括後來的她拿出凌霄送給她的蕾絲邊內衣,一點也不害羞,其他人卻恨不得有個老鼠洞鑽進去,這樣的生活化場景以搞笑的形式展現出來,既保證了人物形象的飽滿度,也給劇情增加了笑點。
笑與淚結合的情節設定安排,給整部劇的表現效果加分不少,更是讓觀眾在生活場景的相似中找到共鳴,感受身臨其境的情感傳達,從而將故事演繹的有血有肉,觸發觀眾的思考和感悟。
以及愛人之名,治癒生活中的不幸和糟粕,這是該劇的核心,也是以另一種形式展現人心溫暖和幸福生活的主題。
三個孩子,他們都有自己的不幸遭遇,有自己的不開心,對於生活,他們也有不如意,但他們卻互相扶持,互相鼓勵,勇敢面對生活的艱辛和苦楚,學會了與過去和解,最終成長也最終成熟。
《以家人之名》不僅僅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溫情的親情畫卷,更是以時間作為軸線,描寫了幾個孩子的不同成長過程,毫無血緣關係的親情,依然能成為生活中的美好。
那些心地善良,心在一起的人,最終能用溫暖治癒生活的糟心,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經歷痛苦的磨礪,會經歷難耐的考驗,甚至於錐心刺骨的疼痛,但這就是生活。
生活沒有十全十美,總有人在的人生經歷了悲慘和不幸,但他們卻依然用積極樂觀面對生活,依然對生活充滿勇氣,而這份能量足以支持我們扛過生活的艱辛,迎來幸福和美好。
這便是《以家人之名》的主題表達,沒有血濃於水但卻勝過血緣關係的親情,有痛苦艱難但卻感觸頗多的艱辛成長,有笑也有淚,這便是生活不幸中潛藏著的生活幸運和溫暖。
而對於觀眾來說,這樣高級感的主題不僅觸碰了我們心靈最柔軟的地方,也成為了治癒我們內心的良藥,它用劇情和主題告訴我們:即使生活存在不幸,但只要勇敢樂觀面對,總能迎來美好。
《以家人之名》是一部貼近生活但卻又並非生活的故事,貼近生活的部分便是它把生活中可能的不幸和成長中可能的遭遇都寫了進去,但並非生活是因為它畢竟是故事,最終會以圓滿的結局收場。
溫暖治癒又幸福是必然的結局,但生活並不完美,可能不會存在著這麼多的完美,所以,我們更應該從劇中總結出面對生活的那份勇氣和努力。
成長就像是蛻一層皮,會讓你從懵懂無知變成穩重成熟,成長必然帶著痛苦,因為它意味著你要從一個無所畏懼的小孩,變成肩扛重任的大人,而大多時候成長是一瞬間的事。
可能是突然的打擊,可能是突然的遭遇,也可能是某一個難忘的經歷,但那些都伴隨著疼痛與難耐,很多人也會因此失去對生活的嚮往和前進的勇氣。
但《以家人之名》卻用事實告訴我們:成長並不可怕,再糟糕的經歷,我們都要有面對的勇氣。
血緣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它在冥冥之中會把人的心聯繫在一起,哪怕是相隔甚遠也會牽腸掛肚,我們冠以這種因血緣而存在的關係為親情。
但親情並不一定是因為血緣而存在的,有一種親情是由人內心自發產生的牽絆產生的,它無需血緣這種東西作為載體,也不需要任何人的承認,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愛組成的,這便是該劇傳達給我們的關於親情的真諦:親情因愛而存在。
幸與不幸都是生活的真相,生活沒有完美無瑕的一面,我們總會遭遇打擊和挫敗,但那些在逆境中向我們伸出援手的人,卻是我們人生的貴人。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是從小就牢記於心的話,但生活中能做到感恩的人並不是所有,生活給你安排不幸,或許就是為了讓你看到它背後隱藏著的幸運,那些對你施以溫暖和愛的人,我們一定要常懷感恩。
【註: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作者簡介:瑣碎閒談
能碼字,能追夢,治癒系90後女孩。用最暖的文字,治癒最孤獨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