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分享成長中的笑與淚 | 導演、編劇創作談

2020-08-29 文娛頭版

沒有血緣關係的一家人,用愛溫暖著彼此。

是枝裕和的電影《小偷家族》講道:「並不是只有血緣關係才能成為家人,而是有了羈絆,才成為家人。」

近期熱播劇《以家人之名》也講述了一個「非常規家庭」的故事,三位沒有血緣關係的主人公,因為各自的家庭變故而生活在一起,他們彼此扶持、相互治癒、共同成長。


自開播以來,劇集熱度不斷走高。據中國視聽大數據統計,《以家人之名》開播周每集平均到達率1.375%,忠實度65.521%,收視率0.910%。播出期間, 等話題頻頻佔據微博熱搜。

劇集熱播之際,文娛頭版(ID:wengyutouban)對話《以家人之名》導演丁梓光,編劇水阡墨、王雄成,與他們共話劇集臺前幕後的故事和三兄妹成長中的笑與淚。


於真實共鳴中見證成長


由華策影業出品的《以家人之名》是製片人龍亞、丁梓光、水阡墨、王雄成繼《我的奇妙男友2》《下一站是幸福》後的第三次合作,圍繞青春成長題材,《以家人之名》以家庭話題作為切口,將劇集引向溫暖治癒的表達。

劇集開篇,兩集篇幅講述三位主人公如何因為原生家庭的破碎而走到同一屋簷下,從而產生濃濃的人生羈絆。


李尖尖的母親在生育二胎時不幸去世,丈夫李海潮帶著女兒長大,忠厚老實的他以開麵館為生。

警察凌和平一家與李海潮是樓上樓下的鄰居。早年間,小女兒的意外去世成為凌和平一家的心結,爭吵不休的二人離婚後,兒子凌霄便成為李海潮家蹭飯的「常客」。


單親媽媽賀梅與李海潮相親,可誰知相親不久,不告而別的賀梅卻突然把兒子賀子秋拋在鄉下,遠去深圳打工。後來,李海潮接回無法上學的子秋,帶在身邊照顧。

就這樣,想要有個哥哥的李尖尖,有了凌霄和子秋兩個「異姓哥哥」。


劇中的這些家庭,既有現實生活不圓滿的一面,也有珍貴的「小確幸」。兩個爸爸是劇中的大家長,體貼入微的李海潮是個區別於傳統父親形象的角色,凌和平則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忙於工作、粗枝大葉的父親形象。三兄妹裡,大哥凌霄性格看似高冷,實則這是他給自己加上的保護傘,二哥子秋貼心懂事,這卻是他缺少安全感的體現,妹妹李尖尖活潑開朗、古靈精怪,在三人中時常充當調節氣氛的作用。


沒有血緣關係的三兄妹以戲劇化的方式走到了一起,「李尖尖對他們來說有一種非常正向的影響,他們在生活中是互相拉扯、互相救贖的關係。」談及三個孩子的關係,編劇水阡墨認為這是一個互為影響的情感關係。劇集開篇所搭建起的生活中的雞毛蒜皮和孩子純真的一面,讓不少觀眾看到了自己生活的影子。這種真實,也是劇集開播時收穫好評的一個原因。


真實感離不開對於現實生活的觀察,據團隊介紹,劇中不少角色都有著現實原型,例如李尖尖的原型人物就是編劇身邊的朋友。有一天,團隊在聊天時發現,有的朋友其實是由家裡的男性長輩撫養長大,由此延伸出關於親情問題的討論,這也是劇集拍攝的緣起。

在劇本創作中,王雄成負責劇本框架的搭建,水阡墨寫劇本實體的部分,他們為角色找到合理的情感動機。水阡墨介紹,三兄妹迥然不同的性格都與各自的原生家庭有關,不是懸空塑造的:「李尖尖的爸爸帶來了非常正向的認知,李家的儲愛槽很滿,所以尖尖看待事情的方式很積極,樂於把愛分享給別人;子秋因為被原生家庭拋棄,他沒有安全感,導致了性格中的過早懂事;凌霄受家庭影響,他壓抑太久,不知道怎麼消化生活中的負面情緒。」


選角上,譚松韻為尖尖賦予靈動可愛,宋威龍飾演的大哥是安靜的類型,張新成扮演溫暖貼心的小哥。丁梓光透露,其實在劇本沒完成時,他心中尖尖的第一人選就是譚松韻:「看她的眼神我就覺得特別的溫暖,特別治癒人,包括她的整個外形,我覺得她就是李尖尖。」


包括幼年尖尖的選擇,丁梓光也十分看重眼緣。扮演者小蔥花第一次試戲的時候絲毫不怯場,拿出了東北小姑娘特有的豪爽勁兒,見導演第一句話是:導演咱先不聊別的,咱先嘮。「小蔥花和松韻很像,那一瞬間我就決定選她了。」丁梓光說。


同時,為了營造劇集的真實質感,團隊在場景搭建上花了很多心思。

走訪許多南方城市後,為了突出90年代的氛圍,丁梓光最終把拍攝地定在了老城區保存相對完好的廈門。子秋回國後所在的咖啡廳為實地取景,其陳設為富有文藝氣息的廈門當地特色花磚,而為了呼應角色對於家庭的情感,李家在搭景時也選擇了同樣的花磚。



在布景層面,導演按照90年代的房屋結構做了攝影頂棚設計,場景大小也完全按照房屋的比例進行設計,這無疑加大了拍攝的難度。「希望每一個觀眾都能沉浸在家的氛圍中,走入故事裡面。」丁梓光談道。


瑣碎日常中的笑與淚


溫暖又治癒,是大多數觀眾的追劇體驗。隨著劇情的推進,三兄妹慢慢長大,那些成長中的笑點和淚點一一鋪陳開,都體現在充滿煙火氣的瑣碎日常中。

活潑開朗、大大咧咧的李尖尖承擔著劇中頗多笑點。在水阡墨看來,李尖尖的性格自帶喜感。


通過學校的大喇叭呼喚大哥前去助力她和小哥的「見義勇為」;



在飯桌前興奮地告知眾人「我來例假了」,還將凌霄送她的「衣服」提溜出來炫耀。



涉及到女性生理問題,主創沒有選擇迴避,這場戲的處理既沒有脫離劇情邏輯,又體現出了這個家庭的特殊性,加上李尖尖大大咧咧的性格,顯得自然幽默。

與李尖尖的「樂」相比,溫暖又貼心的子秋,賺足了觀眾淚點。

因為和大家都沒有血緣關係,子秋自認為寄人籬下,小小年紀就懂得察言觀色,他常常幫李海潮拖地、做飯、洗衣服。在近期播出的劇情中,子秋還坦誠地對凌霄說:「我小時候要是臉皮不厚,就沒有家了。」


子秋的敏感都被李海潮看在眼裡。劇中,望見二姨對子秋的「提點」,李海潮酒後失態,他拉著子秋和凌霄的手,動情地說了這樣一句話:「沒有血緣關係,不姓一個姓,也是一家人。」


水阡墨認為,李海潮是全劇中承擔愛的教育最多的角色。他的體貼、鼓勵和關照,讓三個孩子在一個相對烏託邦的環境裡成長。「通過塑造這樣一個角色,我是想強調,一個孩子的人格是否健全不取決於他的父母是否都在身邊,而是他在生活中得到了什麼樣的教育。」

劇中的細節描述也將李海潮的暖爸形象放大。李海潮給孩子們做的糖醋排骨麵、紅燒肉等美食時常出現在鏡頭裡,在丁梓光眼裡,幾十年如一日的廚房炊煙詮釋的是父親滿滿的愛意。「中國人講究民以食為天,李海潮把最好、最精緻的飯菜做給孩子們,這是一種表達愛的方式,所以我會花篇幅去強調它。」


兩爸三娃,沒有血緣關係的一家人,在笑與淚中用愛溫暖著彼此。在談及為何選擇略顯輕鬆的風格進行創作時,水阡墨表示:「我希望把一個稍微沉重的故事,用一種笑著的方式講出來,有時候人生的底色大多是灰色,但我們要在灰色裡多一些彩虹的絢爛。」

在或喜或悲的故事中,觀眾被感動著、治癒著。隨著劇情推進,兄妹三人經歷著生活的巨變,在九年的分離中,尖尖一下子明白了長大的含義,留學在外的子秋和凌霄都在經歷著生活的捶打。當再次見面時,熟悉的陌生感又細膩的勾畫出角色心理的變化。


親情、友情、愛情交織在一起,劇集播出至半,三人間的感情線露出端倪。網友隨之出現了「難道哥哥要和妹妹談戀愛嗎?」的爭議聲,對此王雄成說:「我們整部劇聚焦三位主人公的成長,他們自然而然會進入一種戀愛狀態。但是故事主線還是他們在一起互相治癒,互相扶持的一個過程。」

「一方面,他們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家人,但是以家人的名義守護彼此;另一方面,我們也想強調,生活中不要以家人的名義去綁架和傷害對方。最終,希望大家一起去尋找實現幸福的途徑。」水阡墨說。


-END-

輪值主編:彤童

作者:奕秋

編輯:園園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專訪《以家人之名》編劇水阡墨、王雄成丨以「成長」突破「愛情劇」困局
    三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兄妹彼此扶持、成長,在現實生活中本就少見,凌霄與賀子秋的寵妹行為更是令人豔羨。長大後的幾個人重新回到了彼此的身邊,劇情增加了愛情的元素,對此編劇表示:「我們最初只是想寫三個小朋友從小到大的成長故事,有笑有淚有酸甜有苦辣,正是生活的味道。觀眾們說我們這部劇裡有很多甜寵元素,不能否認,甜寵也是愛的一部分。」
  • 《以家人之名》創作初衷,其導演首次談及,原生家庭需要被關注
    9月1日,正在大火的電視劇《以家人之名》導演丁梓光接受了採訪,並且首次談及了他的創作初衷。他表示該劇是團隊在探討問題的時候發現了原生家庭對後代成長的影響,同時也發現了很多不是因為血緣而生活在一起的人們,他們像家人一樣親密、沒有隔閡,受到這樣的啟發,他才創作出了這部溫暖的家庭劇。
  • 《以家人之名》導演談創作初衷:關注原生家庭之痛
    近日,據國內媒體報導,家庭成長治癒劇《以家人之名》,談及這部戲的創作初衷,該劇導演丁梓光透露,創作團隊是在討論中發現了原生家庭對成長的影響,也發現血緣並不是定義家人的唯一標準,由此為起點創作出這部溫情脈脈的暖心家庭劇。
  • 以家人之名|笑中帶淚 成長治癒
    》 8月10日首播的國產新劇《以家人之名》一經播出便連上熱搜,雖然只播出了四集,但在豆瓣上已經被近19000人評為8.6分,熱度連連攀升,頗有爆款之勢。從貼心地準備三份早餐到醉酒後抱著倆「親兒子」哭,這家人甜中帶虐,哭中帶笑,每個人對親情的珍惜都展現了人性中的純粹美好,詮釋了人世間最真摯的情感。對此,有網友感慨:「不是一家人,勝似一家人。他們重新定義了家人和家庭。」「什麼是家人?就是呵護你、陪伴你、溫暖你、心永遠和你在一起的人。」
  • 《以家人之名》溫暖收官,有笑有淚重新定義"家人"
    由華策出品的家庭成長治癒劇《以家人之名》今日迎來收官,該劇講述了3個原生家庭有缺失的孩子組成了一個非血緣關係的家庭,一家人互相扶持、彼此治癒的故事。播出以來熱度爆棚,收穫了無數觀眾好評。跳出血緣,重新定義家人該劇中的慈父擔當李海潮,雖然與凌霄、賀子秋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卻親身示範了如何做一位盡職盡責的&34;。
  • 《以家人之名》:笑與淚的故事,演繹不幸中潛藏的人生溫暖
    不需要法律意義的約束,不需要血緣親情的羈絆,他們不是家人卻勝似家人,他們便是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中的溫暖故事。《以家人之名》是由丁梓光執導,譚松韻、宋威龍領銜主演,張新成特別出演,塗松巖、孫銥、何瑞賢、安戈等主演,張晞臨、楊童舒友情出演的青春成長治癒劇。
  • 專訪《以家人之名》編劇丨任何「巧合」都來源於生活「原料」
    最近最讓我上頭的一部劇就是《以家人之名》啦~作為一位獨生子女,我多麼想有哥哥啊~尤其還是威少和新成這麼帥的哥哥!(哈哈哈,雖然兩位演員都比我小) 其實追劇到現在,面對劇情的走向有很多質疑,出於探討的目的,梗姐通過朋友,聯繫到了兩位編劇,進行了一場私人「研討會」。
  • 《以家人之名》為何受歡迎 導演丁梓光談創作心得
    中新網8月17日電 由丁梓光執導,譚松韻、宋威龍領銜主演,張新成特別出演,塗松巖主演,張晞臨友情出演的家庭成長劇《以家人之名》,正在湖南衛視熱播。《以家人之名》劇照該劇聚焦90後原生家庭,講述了三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成為彼此新的家人,三兄妹一起長大、彼此扶持、共同成長,用愛治癒傷痛的親情故事。
  • 《以家人之名》為何受歡迎,導演丁梓光談創作心得
    由丁梓光執導,譚松韻、宋威龍領銜主演,張新成特別出演,塗松巖主演,張晞臨友情出演的家庭成長劇《以家人之名》,正在湖南衛視熱播。開播僅一周,《以家人之名》熱度口碑持續雙領跑,憑藉劇中細膩的情感傳遞和對家庭與成長等多維度的話題探討,收穫「真實、鮮活、溫暖」等諸多好評。
  • 笑中帶淚,成長治癒《以家人之名》與過去和解
    8月10日首播的國產新劇《以家人之名》一經播出便連上熱搜,雖然只播出了四集,但在豆瓣上已經被近19000人評為8.6分,熱度連連攀升,頗有爆款之勢。該劇關注了國產劇少有的方向和題材,由譚松韻、宋威龍主演,張新成特別出演,老戲骨塗松巖再演「爸爸」,講述了三個經歷過原生家庭傷痛的孩子組成了一個「非血緣關係」的新家庭,兄妹三人在成長中彼此扶持,相互治癒,逐漸與過去和解,最終成為了更好的人
  • 《以家人之名》導演丁梓光:血緣並不是定義家人的唯一標準
    要說這個夏天又甜又虐,讓觀眾又哭又笑,名場面不斷的電視劇是什麼?華策出品,湖南衛視和芒果TV播出的家庭成長治癒劇《以家人之名》毫無疑問佔據C位,引發了諸多話題熱議。該劇自8月10日在湖南衛視播出以來,憑藉細膩溫馨的故事、樂觀向上的人物、質樸溫暖的情感、全員演技在線的表演廣受好評,收視熱度持續走高。
  • 《以家人之名》導演丁梓光:血緣並不是定義家人的唯一標準
    要說這個夏天又甜又虐,讓觀眾又哭又笑,名場面不斷的電視劇是什麼?華策出品,湖南衛視和芒果TV播出的家庭成長治癒劇《以家人之名》毫無疑問佔據C位,引發了諸多話題熱議。談及《以家人之名》的火爆,該劇導演丁梓光看得很淡,笑言一部劇火不火,其實是一種「玄學」。他不刻意去追求,不去安排,就讓該發生的自然發生,一切歸於「正常」和「平常」。作為《下一站是幸福》《以家人之名》的導演,丁梓光表示《以家人之名》比《下一站是幸福》更有話題性和生活感,因為創作團隊在討論中發現了原生家庭對成長的影響,也發現血緣並不是定義家人的唯一標準。
  • 《以家人之名》為啥會火?網友:看不懂的是笑,看懂了就是淚
    在湖南衛視上映的家庭成長劇《以家人之名》正式上映,一開播收視率就飆升第一,在同衛視中一直居榜首。《以家人之名》以溫馨的家庭日常生活和三個異父異母的親兄妹開展劇情,引發觀眾的強烈喜愛。這部劇主打:不以血緣定義家人。《以家人之名》也重新定義了家庭和家人這一組詞。
  • 《以家人之名》,血緣並不是定義家人的唯一標準
    以家人之名 (2020)導演: 丁梓光編劇: 水阡墨 / 王雄成主演: 譚松韻 / 宋威龍 / 張新成 / 塗松巖 / 孫銥 / 更多...類型: 劇情 / 家庭豆瓣評分:7.2在不同關係的愛中, 他們教會了自己成長,明晰了自己的內心一唯有直面原生家庭的影響,以家人之名相互治癒,才能清醒無畏的走下去, 成為更好的自己。
  • 《以家人之名》:另闢家庭劇創作蹊徑
    《歡樂頌》中的樊勝美、《都挺好》中的蘇明玉、《安家》中的房似錦、《不完美的她》中的林緒之,都或多或少在成年的生活裡帶著原生家庭之痛。《以家人之名》則反其道行之,「跳出」血緣連結的原生家庭來觀察家庭對人成長的重要性。劇中,因為家庭變故,3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小孩子成為了彼此新的家人。
  • 《以家人之名》導演談原生家庭之痛:希望每一個人都能看到陽光
    家庭成長治癒劇《以家人之名》正在湖南衛視播出,憑藉細膩溫馨的故事、樂觀向上的人物、質樸溫暖的情感,《以家人之名》滿足了不少劇迷對家庭以及親情的美好想像。談及這部戲的創作初衷,該劇導演丁梓光透露,創作團隊是在討論中發現了原生家庭對成長的影響,也發現血緣並不是定義家人的唯一標準,由此為起點創作出這部溫情脈脈的暖心家庭劇。
  • 專訪編劇水阡墨、王雄成丨以「成長」突破「愛情劇」困局
    三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兄妹彼此扶持、成長,在現實生活中本就少見,凌霄與賀子秋的寵妹行為更是令人豔羨。長大後的幾個人重新回到了彼此的身邊,劇情增加了愛情的元素,對此編劇表示:「我們最初只是想寫三個小朋友從小到大的成長故事,有笑有淚有酸甜有苦辣,正是生活的味道。觀眾們說我們這部劇裡有很多甜寵元素,不能否認,甜寵也是愛的一部分。」
  • 專訪編劇水阡墨、王雄成丨以「成長」突破「愛情劇」困局
    其實,聽到水阡墨、王雄成的名字,觀眾們或許並不會陌生,二人還曾經擔任過《我的奇妙男友》、《下一站是幸福》的編劇。入行僅五年,作品皆爆款,兩位編劇帶著謙遜和學習的態度,與記者分享劇本創作背後的經驗與遺憾。
  • 《以家人之名》笑中帶淚
    除了愛情劇之外,近年越來越多暖心家庭親情劇口碑居高不下~尤其在《以家人之名》、《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等劇播出後,更是掀起一波親情劇風潮!以下就推薦7部2020必看催淚家庭劇,讓你看完滿滿感動!細膩的刻畫了傳統亞洲父母及現代子女的相處方式和關係,笑中帶淚的劇情治癒感滿滿!
  • 《裝臺》編劇馬曉勇:喜歡笑中帶淚的百態人生
    12月4日,大型電視連續劇《裝臺》的編劇馬曉勇來到西影大廈劇本室,接受了記者採訪。在現場,他分享了自己的創作歷程,展示了關於裝臺人和城中村的獨到見解。從小的耳濡目染讓馬曉勇對裝臺人的工作很感興趣,「這次為了創作劇本,我特地去看了一次裝臺,深入了解了這份工作是幹什麼的。」馬曉勇笑稱,劇裡演員們都說的一口「陝普」,既展現了西安的特色,又接地氣,並且電視劇相比原著的憂傷氛圍多了些溫馨的色彩,笑中帶淚,有笑才能有淚。除了地方語言的親切感,劇中的主要取景地還有西安的「城中村」,對此,馬曉勇深有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