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生活美學,與歲時四季息息相關,所謂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上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百花盛開的春天,正是插花的好時節。
那麼花道是什麼呢?是一種功課麼?
日劇《高嶺之花》中插花片段 | 圖源:網絡
其實,從欣賞大自然的美的角度,插花是為了理解自然界的各種韻致細節,和興榮凋枯的境界。而插花之為道,是表達思想以及創造的形式,作為一種藝術,則涉及宗教、哲學、修身、社交等多個文化領域。日本的花道,更是集中地反映了日本人的自然觀、美意識和倫理觀念。
日本傳統居室中的花 | 圖源:網絡
在日本人眼裡,花道是一門修煉心性的藝術,花藝人必須擁有強大的內心,和對一花一草的敬畏,才能做出真正優秀的花藝。
插花的過程,也是觀照自我內心的過程。
日劇《高嶺之花》劇照 | 圖源:網絡
起源
日本花道最早來源於中國隋朝時代的佛堂供花,傳到日本後,其天時,地理,國情,使之發展到如今的規模,先後產生了各種流派,並成為女子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各流派其特色和規模雖各有千秋,但基本點都是相通的,那就是天、地、人三位一體的和諧統一。這種思想,貫穿於花道的仁義、禮儀、言行以及插花技藝的基本造型、色彩、意境和神韻之中。
日本浮世繪中插花的女子 | 圖源:yupoo.com
日本花道極簡史
室町時代
禪僧日記《碧山日録》記載,寬永3年(1462年),京都六角堂的僧侶池坊專慶為當時的武士表演插花藝術,在當時的京都引起了熱議。專慶的花超越了佛前供花的意境,開創了日本獨特文化的「いけばな」(花道)。
池坊專慶創立了「立花」花形,並把它規範成一門獨立的藝術。
《花王以來の花伝書》現存最古老的花傳書,描寫了池坊專慶以後日式插花樣式的發展。
15世紀
室町幕府的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極喜插花。晚年時,他常在東求堂與文士藝人在此夜談。有人說東求堂是日本第一個茶室,也是花道(還有茶道、能劇)的誕生地。足利義政的時期,花道已被各階層接受和欣賞。
江戶時代中期
出現「生花」花形。生花就是使花保持生命力的表現手法,所要展現的就是昂揚的生命力。對於「生花」而言,花器的水面(名「水際」)象徵大地或湖池。生花有「正」「副」「體」三個主枝子,並構成三角形,一般用三種花材。其風格是:簡潔、明亮、現代。
圖源:nahuayuan.com
16世紀後期
出現一種新的花形「投入花」,就是將花材自然地「投入」深深的花瓶中,造就一種渾樸天成、隨性任意的個性。
1717年
《花道全集》專著問世,使花道事業更為昌盛。
19世紀的日本花道師
19世紀90年代
出現了一種新的花形——「盛花」,它更集中地呈現出自然美。使用水盤或籃子,把花材盛在器具上。這種插花法是現代插花藝術的主流。
小原流寫景盛花 | 圖源:sohu
現代
「自由花」是最近才出現的花形。它是在西化風潮中誕生的插花格式,主張表達個性,表達各種花材自然之美和基本特性。總體上是對立花之式的再簡化,表現插花人對美的獨特的感動,在選材和取器上顯得不拘一格。
長谷川榮插花作品:「振興家園」
井上博登插花作品:「春融」
花道之道
日本花道深受禪宗影響。禪宗認為「梵我合一」,人與自然不是徵服與被徵服的關係,而是渾然一體的。
英國詩人布萊克有詩說: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國。
君掌盛無邊,剎那含永劫。
花道,恰好印證了詩人句中的禪意。
池坊官網作品
小原流官網作品
無論是形狀、線條、顏色及喻意,都是花道精髓的組成部分,強調照顧到細枝末節的整體和諧與自然。它通過線條、顏色、形態和質感的和諧統一來追求「靜、雅、美、真、和」的意境,是以重視人的修養而傳承下來的一種道意,培養從事插花人的身心和諧、有禮。
小原流五世家元小原宏貴作品 | 圖源:豆瓣
在創作時,強調的是設計師「心」與「技」的統一,由此每一盆花都擁有自己的生命,訴說生命的真諦。
花道中蘊含「事理一體」的哲理,作為人們行為的「事」和作為自然法則的「理」要達到和諧統一,「事理一體」在中國傳統哲學中暗示著天、地、人的「三才一致」。
這一點在花道中有了絕妙的體現,插花造型中高者為天,低者為地,中間為人,三條線構成了傳統插花的基本格局。
日本小原流二代家元小原光雲作品:春之瓶花
禪宗用減少、否定、淨化來摒棄日常的煩瑣,去繁從簡,用感觀上的簡約乾淨,獲得物質最本質的元素,只留下廣袤的精神空間。
圖源:《もっといけたい生花》
缺憾有時比圓滿更美
有關花道之道,想起臺灣作家林清玄的一則小品,最後分享給大家。
有一位朋友在學插花,是日本某一流派的花藝。
我對日本人的花藝一向沒有好感,因為那被稱為「花藝」的,正好是集匠氣與矯作於一爐。因此,我對瀟灑且大而化之的朋友竟去學日式插花覺得格外好奇。朋友告訴我,那看起來僵化的日式插花,其實只是一種格式,是性格與觀點的錘鍊,對於學得通達的人,不但仍有極大的創作空間,還能激發出人的潛力。
她說:「插花和禪一樣,表面上有最嚴苛的形式,事實是在挖掘最大的自由。你不覺得,只有最嚴格的訓練才有最自由的資格嗎?」
朋友的話給我不小的啟示,原來插花也是「絕地逢生」的事。凡是絕地逢生就如懸崖斷壁上的蘭花,或汙泥穢地清放的蓮花,或是漠漠黃沙裡豔紅的仙人掌花一般,既刺人眼目,又具禪的精神。什麼事到了最高、最絕、最驚人,就被俗人看成是禪意了。
圖源:《もっといけたい生花》
學插花的朋友,說起她學插花獲益最大的一件事。
她說:「我剛學插花時,老師教怎麼插,我們就怎麼插,三個月以後我才發現,老師每次插的花不是一朵、三朵、五朵,就是七朵、九朵,幾乎沒有二四六八的。我心裡起了疑情,雙雙對對不是很好嗎?為什麼插花都要單數呢?我很慎重地去問老師,那位日本老師說,一三五七九是單數,插出來的花叫作『生花』,就是有希望的花,由於不圓滿,才顯得有希望;雙雙對對的插花是『死花』,因為太滿了。我聽了好感動,留一些缺憾、有一點理想不能完成、永遠留下一絲絲不足才是最美的呀!」
圖源:網絡
缺憾有時比圓滿更美,真是不可思議。
朋友的話使我想起為什麼菩薩要留一絲有情在人間,而且一直在苦難的煎熬中遊化。菩薩之所以比聲聞緣覺更美、更動人,那是他們在乎,在乎一切的有情,由於這樣的在乎,追求事事圓滿倒不是菩薩的志向,菩薩的志向是恆常保持一個有希望的觀點,生生不息。
這個春天,充滿了遺憾
還好,有花,就有生生不息
▼
甲和燈·花道課
重啟春天 | 小原流花道線上初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