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工業百強縣:包郵區有多猛?東西差距有多大?

2020-11-20 網易新聞

  

  圖片來源:攝圖網

  經濟學家張五常曾斷言,以縣際競爭為代表的地區間競爭,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迅猛發展的根本原因,並且是他所知道的「最有增長效率的制度」。

  作為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縣域經濟的活躍度,歷來被視為國民經濟的風向標。2019年,全國經濟百強縣以佔全國不到2%的土地、7%的人口,創造了全國約10%的GDP。目前,已有33個縣域邁入千億GDP俱樂部。

  強縣崛起背後,工業作為主引擎的帶動作用不容忽視。數據顯示,無論規上工業增加值還是第二產業增加值及增速,經濟百強縣都遠遠超過廣東、江蘇、山東和浙江等發達省份平均水平。

  那麼,具體到工業經濟,全國上千縣域孰強孰弱?未來發展趨勢如何?

  近日,中國信息通信院發布《中國工業百強縣(市)、百強區發展報告(2020年)》(下稱《報告》),繪製出一份可供參考的縣域經濟最新圖譜。

  蘇浙魯佔「半壁江山」

  自秦「廢分封,立郡縣」以來,我國縣級行政單位沿襲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是多級行政區劃中最穩定的行政建制。

  據統計,全國(不包括港澳臺)除市轄區和林區、特區外,共有1879個縣級行政區劃,區域面積853.5萬平方公裡,佔全國土地面積89%。截至2018年末,全國縣域生產總值達33.21萬億元,約佔全國生產總值1/3;縣域戶籍人口8.23億人,佔全國總人口59%。

  其中,頭部強縣實力尤其突出。

  賽迪顧問《2020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顯示,2019年,經濟百強縣以佔全國不到2%的土地、7%的人口,創造全國約十分之一的GDP;以佔全部縣域不到3%的土地、11%的人口,創造縣域約四分之一的GDP。

  在GDP突破千億的33個縣域中,「排頭兵」崑山和江陰雙雙突破4000億大關,甚至超過蘭州、呼和浩特等省會(首府)城市,與太原、貴陽等實力相當。

  從各地縣域工業經濟表現來看,這一趨勢同樣明顯。

  

  根據信通院《報告》,全國工業百強縣分布於17個省(區、市),其中,江蘇、浙江、山東三省佔據56席,分別入圍23個、19個和14個,三省合計超過全國其他省份入圍總和。

  除蘇浙魯外,河南拿下10個席位,其餘13省份均只分得個位數名額。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前十位中,工業強省江蘇斬獲6個名額,佔比過半,前三強——江陰、崑山、張家港無一例外均出自江蘇。

  

  作為全國經濟大省,蘇浙魯的亮眼表現並不意外。不過,經濟實力最強的廣東,卻只有普寧一個縣級市入圍工業百強,且僅排在全國第99位,位於榜單倒數第二。

  對比同時公布的工業百強區名單,廣東上榜21個,比入圍總數最多的江蘇少3個,排在全國第二。前十強中,廣東更是將前六強悉數收入囊中。

  

  為何會有如此反差?

  事實上,在近年來的行政區劃調整中,廣東陸續推動實力較強的縣(市)改區或升格併入地級市。劃為地級市後,一些縣(市)原本管轄的區域往往就變成了「鎮」。

  這在加速廣州、深圳等大城市邁入「無縣時代」同時,也順勢推動強區、強鎮崛起。如今,位於珠三角地區的廣州、深圳、佛山、珠海、東莞、中山6市已全部成為「無縣城市」,東莞和中山更是全國少見的「直筒子市」,連市轄區都沒有。

  另據統計,廣東目前共有20個縣級市、34個縣、3個自治縣。57個縣級行政區劃中,只有12個位於珠三角。廣東在工業百強縣榜單中存在感不強,也反映出省內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

  基本來自各大城市群

  從省份擴大到區域範疇,我國縣域工業經濟版圖呈現什麼特徵?

  眼下,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報告》顯示,在區域融合深化背景下,工業百強縣基本都處於各大城市群覆蓋範圍內。

  具體來看,在2020年中國工業百強縣中,可劃入城市群或經濟圈的多達96個。其中:

  

  40個位於長江三角洲城市群,11個位於海峽西岸城市群,10個位於中原城市群,10個位於長江中遊城市群,9個位於山東半島城市群,7個位於淮海經濟區,6個位於呼包鄂榆城市群,2個位於京津冀城市群,1個位於遼中南城市群。

  「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處於中心城市和城市群輻射範圍的縣(市)加快要素聚集,活力旺盛。」《報告》分析,被納入城市群或經濟圈的縣(市)通過共享中心城市產業輻射帶動和經濟溢出效應,同時加強周邊地區要素共享、產業互補合作,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資源、產業和人口的協同發展。

  比如,在上海帶領下,蘇錫常腹地已成為我國城鎮空間最密集、縣域經濟最強大的地區。

  未來,隨著區域一體化深入推進,人口與經濟總量佔全國七成以上的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將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空間載體,其輻射帶動作用也將更加凸顯。周邊縣市積極融入城市群、圍繞中心城市承接高端要素外溢,參與產業鏈重構,也將進一步獲得發展紅利。

  以工業百強縣榜首——江陰為例,其擬向北加強江陰-靖江組團,跨江融合開拓發展腹地;向南加速錫澄一體,積極融入蘇錫常都市圈;向東對接上海大都市圈,承接外溢高端要素資源;向西對接寧鎮揚,融入揚子江城市群,正是縣域積極融入城市群和都市圈協同化發展的一個明顯信號。

  不過,縣級行政區作為我國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紐帶,目前仍然存在綜合承載能力不強、治理能力不足等問題。

  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印發的《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明確提出,要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綜合承載、資源優化配置能力,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東西部實力依然懸殊

  如果將視角進一步擴大,不同地區之間縣域工業經濟的發展仍然分化嚴重,東西部地區實力懸殊尤其明顯。《報告》將這種格局總結為 「東多西少、南強北弱」,呈梯次分布。

  

  中國工業百強縣四大板塊分布變化圖 數據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數據顯示,2020年工業百強縣基本形成四個梯隊:前1~6名構成的第一梯隊格局最為穩定;7~30名構成的第二梯隊基本穩定;32~62名構成的第三梯隊與63~100名構成的第四梯隊,級差較小,內部排名調整活躍。

  其中,第一梯隊全部出自蘇浙閩三省,江蘇獨佔4席,福建、浙江各1席;第二梯隊仍以東部縣(市)為主,佔比達到80%;三、四梯隊則東西分布相對均衡,中西部縣(市)約佔4成。河南、湖北、安徽、江西等省份百強縣(市)全部落入三、四梯隊。

  

  中國工業百強縣四大板塊輻射圖 數據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就縣域數量而言,從全國來看,河南、山東、湖南、湖北、內蒙古等省份位居前列,基本在80個以上;福建、浙江、江蘇等東部省份則均不足60個。

  但從工業強縣入圍比例來看,強縣本地覆蓋面大的省份,卻都在東部地區。比如江蘇,全省40個縣級行政區劃中,工業百強縣佔比接近60%;浙江這一比重也接近40%。

  而河南、湖北、湖南等省份,工業百強縣佔全省縣級行政區劃比例不足10%,且幾乎都位列第三、四梯隊,呈現出「多而不強」的態勢。

  總體來看,除東部外,中部地區入圍工業百強縣23個,較上年增加6個;西部入圍9個,與上年持平;東北地區入圍1個,為新進成員。

  

  此外,山西、四川、雲南、西藏、甘肅、青海等中西部省份均未能獲得工業百強縣「入場券」。

  「2020年東部入圍縣(市)數量雖然較上年減少7個,但依然是最重要的強縣聚集地,合計達到67個,超過百強總數三分之二。」《報告》指出,近五年江蘇、浙江百強縣數量總體呈上升態勢,新動能集聚助力競爭力提升成效明顯。

  同時,河南、湖南、湖北、安徽等省份百強縣數量增多,顯示出「中部省份承接產業轉移、工業提質增效有所突破」。

  反觀西部,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及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等一系列機遇疊加之下,要實現追趕和突破,顯然還任重道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第一經濟大省」廣東只有1個百強縣,區域差距有多大?
    制定推動縣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實施強縣行動,推動更多縣(市)邁入全國百強行列。只有1個百強縣長期以來廣東縣域經濟發展較為落後,與江浙等發達地區差距較大。根據今年7月賽迪顧問發布的《2020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報告,廣東僅有1個縣入選,即博羅縣,位居第93位。相比之下,江蘇共有25個縣上榜,是上榜數最多的省份。
  • 玉環市再登「中國創新百強縣」「中國工業百強縣」榜單
    11月13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主辦的中國縣域工業經濟發展論壇發布了《中國縣域工業競爭力地圖》以及2020年「中國工業百強縣」「中國創新百強縣」「中國工業百強區」榜單。玉環上榜▼中國創新百強縣(第28位)中國工業百強縣(第81位)從分布看,2020年中國工業百強縣分布於17個省(區、市),江蘇、浙江、山東合計佔據56席。
  • 繼吳中區之後,蘇州又一縣市有望「撤縣劃區」,穩居百強縣第1
    大家都知道吳中區之前也是通過「撤市劃區」的形式才發展到了現在的規模,而崑山市有如此良好的底子,所以說,它也是非常有希望「撤市劃區」的,如果它可以「撤市劃區」的話,那麼一定會對蘇州市的經濟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而且還能帶領周邊地區有一個質的飛躍,畢竟崑山市管轄的鄉鎮實在是實力太強了。
  • 新昌「中國工業百強縣」「中國創新百強縣」排名再創新高
    論壇期間,發布了《中國縣域工業競爭力地圖》,揭曉了2020年「中國工業百強縣」「中國創新百強縣」榜單,我縣均榜上有名,且排名再創新高。其中,「中國創新百強縣」榜單中居第7位,較去年前進1個名次;「中國工業百強縣」榜單進位較快,位居第68位,較去年的第85位前進17個名次。工業經濟,我縣獨樹一幟,「新昌經驗」被各地複製推廣。
  • 二戰後,德國分為東德和西德,兩邊的差距有多大?
    二戰後的幾十年裡,東德、西德是有差距的,這種差距究竟有多大呢? 二戰納粹德國戰敗投降,蘇聯以及美、英、法分別從東西兩線對德國實行佔領。根據雅爾達協定和波茨坦協定,德國本來分裂成四個佔領區,如下圖所示。後來,美、英、法三國的德國佔領區合併。
  • 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福建福清市
    2018年12月,入選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100強、投資潛力100強,2018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100強、中國最佳縣級城市30強。2019年10月8日,被評為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2019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2019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2019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2019年度福建省縣域經濟實力「十強」縣(市)、縣域經濟發展「十佳」縣(市)。
  • 廣西最具發展力的縣城,躋身「全國百強縣」,未來發展將會崛起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展得非常快,實際上,中國也能有今天的成就,今天小編介紹的廣西省,是一個非常低調的地方,很少公開露面,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裡的旅遊資源的確很豐富,而且還是許多少數民族聚居的省份,廣西是一個多種多樣的省份,這裡有桂林的山水,這裡有複雜的巖溶地形,這裡有著名的觀光省
  • 最新全國百強縣出爐:32個縣GDP超千億 浙江數量反超江蘇
    從地區分布看,全國百強縣(市)分布於17省(市),蘇浙魯三省擁有的百強縣(市)數目達57席。其中,浙江超過江蘇,百強縣(市)數目居第一位,達到24個,比上年增加3個。  從經濟總量看,2019年,全國百強縣(市)GDP總和為95565億元,佔全國的9.6%。其中,有32個縣(市)GDP超過千億。
  • 山東德州禹城市,是全國百強縣,高鐵站未在城區內
    在山東省德州市南部有一個縣級市,它就是禹城市,提到「禹」就聯想到大禹,的確禹城歷史上和大禹有聯繫。禹城市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大禹治水功成名就之地,唐朝天寶元年(公元742年)設禹城縣。禹城綜合實力比較強,排在德州前排,在2019年的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榜單中,山東省共13個縣市入圍,其中就包括了禹城市。禹城連續七年獲德州市綜合考核一等獎,連續三年進入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這樣的成績還是很不錯的。
  • 成都一經濟強縣,入圍西部百強縣12名,未來有望「撤市設區」
    相信很多人對於成都都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吧,不管是四川省內的人還是其它地方的人,甚至是在國外,成都還是有很大的知名度的。成都市是四川省的省會城市,它不僅是四川省經濟最強的城市,還是文化、交通等方面的中心城市,不僅是西南地區的中心城市之一,還是全國的國家中心城市之一。
  • 093B核潛艇與美國、俄羅斯的核潛艇相比,差距有多大?
    李三萬 摘要:我們國家的093B型核潛艇,與美國、俄羅斯同類型核潛艇相比,在性能肯定存在比較大的差距,那麼這個上差距到底有多大? 我們國家的093B型核潛艇,與美國、俄羅斯同類型核潛艇相比,在性能肯定存在比較大的差距,那麼這個上差距到底有多大
  • 福建這個幸運市,被4個貧困縣圍繞,將迎來大發展有望進入百強縣
    福建省雖然沒有太多的大城市,但是福建省很多縣級市發展非常迅速,進入中國百強縣的縣級市有6個,都是從民營經濟起步的,接著福建省還多的縣級市中國百強県名單當作虎視,針對上流的發展,其中福州以外,閩南的市、縣級閩東這個縣級市的發展是最被關注,特別是工業發展的進一步崛起,這是位於寧德福安市,寧德是沿海城市,而福安面向大海的地區較少,位於鷺峰山脈的東南斜面,域內丘陵遍布
  • 2020「中國工業百強區」榜單發布,順德第4南海第6,佛山五區均進入...
    16 09:26:53 來源: 英倫對決 舉報   日前,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主辦的中國縣域工業經濟發展論壇上發布了
  • 1937年的中日兩國,實力差距到底有多大?
    自從清政府的封建統治被推翻之後,在蘇聯的幫助下,我國的軍事、經濟、科技都有了一定的發展趨勢,但是由於材料和技術方面的不足,我們的發展勢頭還是比較緩慢。國民思想在清政府的長期統治之下受到了嚴重的限制,所以中國在後期發展的時候也遇到了各種各樣的麻煩。
  • 《八佰》熱映後,中日現狀有多大的差距?
    83年過去了,我們現在和日本差距有多大呢?從一些數據可以得出來客觀結論。今天的中國與日本比較:2010年中國GDP首次超過日本,日本是5.39萬億美元,而中國是5.75萬億美元。但是中國人均GDP在世界的位次只排在95位。2019年日本的GDP為5.08萬億美元,中國是14.35萬億美元,是日本的2.8倍。
  • 《灌籃高手》名朋工業能戰勝山王工業嗎?實力差距有多少?
    而山王工業的實力可以說在劇情年中已經被刻畫成無敵的存在了。把名朋工業和愛和學院綁在一塊或許能有一戰,但基本上也是兇多吉少!名朋工業,曾經大部分SD迷所認為的全國大賽冠軍卻最後被井上雄彥否定,如果按照這樣一個設定想法,名朋工業頂多也就是全國的四強實力。不說和山王工業放在一起比較,就是和海南相遇,結果也是難以預料的。
  • 河北邯鄲一個縣,是全國棉花生產百強縣,擁有二祖寺景點
    河北邯鄲一個縣,是全國棉花生產百強縣,擁有二祖寺景點,河北省邯鄲市下屬區縣較多,今天進入其中一個成安縣,看看這個縣有什麼特色?成安縣在邯鄲市的東南部,是市內近郊的縣,由於其比較優越的地區,臨近市區,成安縣被列為邯鄲市「1+6」中心城市發展規劃的重要群體之一。
  • 印度學者:中國和印度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近年,印度人在印度國家的一個著名的論壇上,提出了一個讓中印兩國國民都十分好奇的問題:「中國和印度差距到底有多大?另有印度專家回應到:中國至少要30年才能趕上印度。」 引起網友一片譁然。
  • 黃旭到底有多猛?
    黃旭到底有多猛?心想這不就是五十年代工業時期的廠房嘛。我尋思整一個LOFT可能更酷一些。不過我還是抱著做閱讀理解的心態去審視這樣的場景設計語言的。而PART2則是黃旭從小眾走向大眾的階段,這裡有讓人放鬆的《聲音在飛馳》,有讓人迷醉的《紅鈔》,當然也有短期內難以被超越的《Do you want more》,當然作為承接PART3的歌曲,還有這首《如果我真的想要》。
  • 二戰時日本和德國的差距有多大,如果單挑誰能贏
    首先,我們來分析下雙方的實力。從總體上來講,德國的實力更雄厚。我們僅以工業和經濟為例,二戰前德國的工業產值佔世界工業總產值的比重超過14%,德國在吞併大半個歐洲以後,其工業產值比重上升到30%左右。而日本的工業產值在二戰中巔峰時期的佔比也不超過4%,可以想像日本和德國的差距。二戰期間,德國(不含佔領區)生產鋼鐵18770萬噸、電力4140億千瓦時、石油4620萬噸、煤炭34550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