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0萬臺灣人,每天傍晚追著垃圾車跑

2021-02-06 鳳凰網公益頻道

如果你曾到臺灣,一定見過這樣的奇景:

每到傍晚,暮色四合,氣氛曖昧之時

便有一曲《致愛麗絲》傳遍大街小巷

臺灣同胞兩眼放光,循聲而起

拎著大包小包爭先湧上街頭

衝向同一個目標——

垃、圾、車!

臺灣民眾湧向垃圾車

原來,這是臺灣的「垃圾不落地」政策。曾經臺灣深受「垃圾圍城」困擾,上個世紀70年代還曾爆發「垃圾大戰」,無法處理的垃圾堆滿街道。1998年,臺灣全年丟棄的垃圾高達900多萬噸,平均每人每天要丟掉1.14公斤廢棄物。為了從源頭上減少垃圾,臺灣環保部門在1996年推出「垃圾不落地」的政策:

馬路上不設垃圾桶,垃圾車每天定時開到社區門口,居民聽到比如《致愛麗絲》、《少女的祈禱》等垃圾車專用音樂,就自行將分類好的垃圾帶出倒入車內。

垃圾車的音樂

垃圾車一般一天固定來兩次,錯過只能等次日。因此,每天傍晚等待垃圾車、投放垃圾就成了臺灣人的固定節目。如果有一天,你在晚霞爛漫的臺灣街頭,看到一個小哥哥瘋狂追著漸行漸遠的車,苦苦哀求:「賣灶!賣灶!等等我啦!求求你!」千萬不要以為自己幸運地目擊了偶像劇,這分明是臺灣同胞在追垃圾車啊……

後來,這一政策又做了進一步改革——倒垃圾須用政府統一規定的垃圾袋,由居民自行到便利店等處購買。同時不再收取垃圾費,居民購買袋子的費用就包含了垃圾費。

以在臺北為例,市環保局設計了6種規格的專用垃圾袋,每袋價格從新臺幣2.5元(約合0.6元人民幣)到46元(約合10元人民幣)不等,售價足夠覆蓋收集、清運及處理該型垃圾袋的成本,不含垃圾袋製作及銷售成本,即市民扔的垃圾量越少,需要購買的垃圾袋越少,體現了「汙染者付費原則」。

臺北市的專用垃圾袋

為促進資源循環再生,2005年起臺灣垃圾處理政策再升級,環保部門啟動全面性的垃圾強制分類。有一句話垃圾們想說很久了:「我們不一樣!」在臺灣,它們會被分為資源、廚餘與一般垃圾等三類,資源垃圾主要包含廢紙、廢鐵鋁和玻璃容器、廢電池、廢燈管等,廚餘垃圾主要指生、熟食物、殘渣以及有機性廢棄物,其餘則為一般垃圾。

這三類垃圾要分別送到資源回收車、垃圾車加掛的廚餘回收桶及垃圾車中,如果把所有垃圾混在一起一股腦兒塞進垃圾車——嗶嗶嗶——垃圾車大叔表示,我們不約!向後轉回家整理好再拿來謝謝!

臺灣的垃圾桶

所謂的整理,也並不是分好類這麼簡單,還要對不同的垃圾進行完好打包。比如飲料和牛奶盒這類可回收的物品,要將內容物清空後,將盒子清理乾淨並壓扁,才可以投入垃圾袋;燈泡則必須用套袋打包,以免打破造成危險;就連舊衣服,也要清洗乾淨並保持乾燥,單獨打包交給資源回收車……

有些嚴格的社區甚至會安排檢查員在回收現場,挨個打開垃圾袋檢查,未對垃圾進行正確分類打包的居民將受到教育甚至重罰。

臺北市垃圾回收規則(點擊查看大圖)

想趁著夜黑風高暗搓搓把垃圾往角落裡一扔了事?呵呵,天真。環保部門會將垃圾翻個底朝天,抽絲剝繭順藤摸瓜,哪怕違規者只是留下了一點個人信息,也會被他們循著線索找上門,屆時違規者將被重罰1200~6000元新臺幣(約合270~1200元人民幣)。

政策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臺灣的垃圾量從1998年的943萬噸下降到2015年的722萬噸,回收率從20%上升到50%以上,每天每人的丟棄垃圾量僅為0.52公斤。全臺灣垃圾處理做得最好的臺北市,人均每天丟棄的垃圾量只有0.39公斤,不到以前的三分之一。要知道,據統計我國平均每人每天大約產生的垃圾就有1.5公斤。

現在,垃圾甚至已經成為一種臺灣特有的文化。臺灣的街道上幾乎沒有垃圾桶,卻十分乾淨整潔。大家出門自備垃圾袋,將在外產生的垃圾收集帶回家分好類。隨著悠揚的音樂聲傳來,人們三五成群的聚在街上,確認過眼神,都是扔垃圾的人,自然而然地開始道家長裡短,等待垃圾車的來臨。

扔垃圾成為臺灣人的集體記憶

當狂追著垃圾車的小哥哥終於順利地將手中的垃圾袋投入車中,興奮地大喊一聲「yes!」垃圾分類投放已經不僅僅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信仰,一種生活方式,使人不禁感嘆:

在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來源:環境守衛者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

微信編輯:隋雯雯

相關焦點

  • 2300萬臺灣人,每天傍晚集體做這件事……
    1998年,臺灣全年丟棄的垃圾高達900多萬噸,平均每人每天要丟掉1.14公斤廢棄物。為了從源頭上減少垃圾,臺灣環保部門在1996年推出「垃圾不落地」的政策:馬路上不設垃圾桶,垃圾車每天定時開到社區門口,居民聽到比如《致愛麗絲》、《少女的祈禱》等垃圾車專用音樂,就自行將分類好的垃圾帶出倒入車內。
  • 「追著垃圾車跑」,臺灣人給我們上了一課
    來自上海的張先生曾向筆者講述這樣一段往事:幾年前他去臺灣旅行時和當地一位朋友約吃飯,結果這位朋友遲到近一個小時,理由是「先回家扔垃圾」。當時他覺得很不可思議。然而,如今上海開始實行垃圾分類後,張先生已然明白那位臺灣朋友的心情。「現在每天分類幹垃圾、溼垃圾就已忙得團團轉,大家見面討論最多的就是垃圾話題。」
  • 垃圾桶在哪,臺灣人為什麼要追著垃圾車跑?(圖)
    上世紀90年代,臺灣開始實行「垃圾不落地」政策,具體措施就是馬路上很少設垃圾桶,垃圾車每天定時開到社區門口,居民自行將垃圾分類後倒入車內。2005年,臺灣開始推動「垃圾強制分類計劃」,將垃圾分為普通垃圾、資源垃圾和廚餘垃圾三大類,根據處理方式不同還會細分出生廚餘和熟廚餘。所以,在臺灣很多家庭裡,都會有3個垃圾桶,分別用來裝上述3種垃圾,不出家門便可實現垃圾分類。
  • 日本太太好吃驚《住過臺灣才知事物》追垃圾車跑累死人……
    日本MBS電視臺的節目「日本太太好吃驚」最近就訪問多位在臺灣定居的日本人妻、人夫,想知道他們在臺灣住過多年最感到驚奇的事物是什麼!有人覺得要追垃圾車跑超累人,有人則是覺得臺灣人超愛改名字,還有地上的紅包絕對別亂撿……
  • 大年三十,高雄的垃圾車是唱著歌來的,臺灣原來這樣倒垃圾?
    我在高雄過大年,一晃,我的臺灣自由行接近了尾聲,昨天從臺中到高雄,體驗了一把臺灣的春運,傍晚時分到了高雄火車站,坐捷運去往三多商圈的住處。高雄捷運(就是我們的地鐵)裡,對面一群「滑手機」族,兩岸一樣一樣的,讓人莞爾。
  • 垃圾分類真是不容易,臺灣還要追著垃圾桶到處跑
    沒錯,臺灣街頭的垃圾桶就是這麼少!上世紀90年代,臺灣開始實行「垃圾不落地」政策,具體措施就是馬路上很少設垃圾桶,垃圾車每天定時開到社區門口,居民自行將垃圾分類後倒入車內。今年,臺灣開始推動「垃圾強制分類計劃」,將垃圾分為普通垃圾、資源垃圾和廚餘垃圾三大類,根據處理方式不同還會細分出生廚餘和熟廚餘。
  • 訪問臺灣,給我的震感非常大!
    原來,臺灣不僅隨地扔垃圾被人鄙夷,每個人也必須是垃圾的第一個處理環節,臺北規定市民須用專用垃圾袋把垃圾自行分類,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廚餘垃圾」…在指定地點、時間直接交給垃圾車收運,連馬英九都親自上陣示範。由於垃圾袋需付費,更由於民眾已建立減少垃圾製造的自覺意識,僅臺北就由上世紀90年代中期每日掩埋2501噸減少到現在的每日掩埋55噸。垃圾焚燒量大大減少,空氣品質大為好轉。
  • 垃圾回收,我們該向臺灣學什麼?
    臺灣民眾將垃圾投入垃圾車內。柴逸扉攝來自上海的張先生曾向記者講述這樣一段往事:幾年前自己去臺灣旅行,和當地一位朋友約吃飯。結果這位朋友遲到近1個小時,理由是「先回家扔垃圾。」當時他覺得很不可思議。然而,如今上海開始實行垃圾分類後,張先生已然明白那位臺灣朋友的心情。「現在每天分類幹垃圾、溼垃圾就已忙得團團轉,大家見面討論最多的就是垃圾話題。」
  • 臺灣宜蘭婦人將27萬臺幣丟進垃圾車 從2噸垃圾中找回
    中新網2月5日電 據臺灣「中廣新聞網」報導,臺灣宜蘭縣蘇澳鎮1名50多歲的中年婦人,誤把裝有27萬元(新臺幣,下同)現金的手提包,和垃圾一起丟進垃圾車,所幸5分鐘後就察覺,在親友和清潔隊員的協助下,翻找垃圾堆,順利從2噸的垃圾堆裡找回27萬元。  婦人在親友和清潔隊員的協助下,從2噸的垃圾堆裡找回27萬新臺幣。
  • 狗狗每天跟著垃圾車的音樂唱歌,正飈高音時……嗆住了!
    在臺灣,有一隻十個月大的混血狗狗Navy。它是一隻非常愛唱歌的狗狗,聽到音樂就會跟著「高歌一曲」。在Navy家門口的街上,每天定時都會有一輛垃圾車,放著音樂從門口開過。每天快到垃圾車來的時間,Navy的「個狗演唱會」就要開始了……只見它站在門旁,豎起耳朵仔細地聽著,垃圾車「伴奏」一開始,Navy的嘴巴便情不自禁地張開「啊啊啊」、」啊嗚啊」地叫。
  • 新型垃圾車 亮相莆田街頭
    日前,一種「麵包式」的垃圾車出現在莆田街頭,得到市民一致好評。這是近期莆田市斥資5000多萬元採購的眾多環衛設備中的一種,將用於解決全市的城市管理與環境衛生問題。 莆田投5000萬採購環衛設備 記者從莆田市環衛處了解到,今年5月份,莆田市政府決定由市環衛處作為業主,向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採購一批環衛設備,總價值5205萬元,按照4年分期付款方式支付。
  • 垃圾車駕到神曲——《少女的祈禱》
    一曲《少女的祈禱》也許很多人並不知道它的作者
  • 花蓮哪裡有賣垃圾車_花蓮垃圾車銷售網點
    上周二 ,花蓮的任總 找花蓮哪裡有賣垃圾車的,花蓮垃圾車銷售電話,整理了垃圾車廠家信息,方便花蓮購買垃圾車的朋友選擇:湖北程力集團專業的垃圾車生產廠家,東風、福田、解放公司的重要合作夥伴,程力垃圾車花蓮廠家直銷,全國不設代理商、經銷商、4S銷售點,直接惠及廣大用戶,送貨上門,並可辦理分期。
  • 為什麼臺灣人一聽到《致愛麗絲》,就會立刻起身?
    這兩首已成為陪伴臺灣人成長的經典曲目,在世界名曲背後,正是臺灣特有的「垃圾文化」...臺灣人倒垃圾有什麼特別?「垃圾不落地」的具體措施是:馬路上不設垃圾桶,垃圾車每天定時開到社區門口,居民聽到垃圾車的音樂自行將垃圾分類倒入車內。如果亂扔垃圾,會被處以罰款。
  • 臺垃圾車沿街放古典樂鼓勵回收 被贊聰明的方式
    ▲ 外媒贊臺灣「用聰明的方式讓人們願意做更多回收!」。(圖/臺灣東森新聞)    華夏經緯網3月22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垃圾車配有「給艾麗斯」、「少女的祈禱」等古典樂伴奏,讓許多島外人士嘖嘖稱奇,在Youtube搜尋「Taiwan Garbage Collection」等關鍵詞影片,更有數十萬點擊率。
  • 屏東哪裡有賣垃圾車_屏東垃圾車銷售網點
    周四上午 ,屏東的陳總 找屏東哪裡有賣垃圾車的,屏東垃圾車銷售電話,整理了垃圾車廠家信息,方便屏東購買垃圾車的朋友選擇:湖北程力集團專業的垃圾車生產廠家,東風、福田、解放公司的重要合作夥伴,程力垃圾車屏東廠家直銷,全國不設代理商、經銷商、4S銷售點,直接惠及廣大用戶,送貨上門,並可辦理分期。
  • 你可能不知道的臺灣10個細節
    套用龍應臺女士在她文章中的一句話,臺灣如何選擇,「對大部分的臺灣人而言,其實是一個生活方式的選擇」。而這種方式就體現在臺灣人生活的種種細節之中。臺北街頭 1.  垃圾不落地去過臺灣的人,大多有一個疑問,臺灣街頭垃圾桶很少見,但街道卻非常乾淨。
  • 退休教師狀告垃圾車放音樂擾民 法官:有人希望大聲點(圖)
    在臺灣,垃圾車行駛過程中會播放音樂,提醒行經的居民出來倒垃圾。(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雲」)中國臺灣網6月22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退休教師王寶樹認為垃圾車行駛中不停播放音樂《少女的祈禱》太擾民,因此在收集了4年證據後提起訴訟,請求停止侵害。經審理,法院判決王寶樹敗訴,但他可以上訴。
  • 臺灣低薪的根本原因,3.6萬平方公裡「養不起」2300萬人!
    臺灣的人口密度是649人每平方公裡。臺灣兩三千低薪的根本原因是,面積只有3.6萬平方公裡,而且多山的臺灣根本養不起2300萬人口,以後至多能管個溫飽。之所以現在臺灣是小康社會,是因為臺灣在吃老本,後面我再解釋為啥說臺灣在吃老本。
  • 上班高峰期 清運垃圾車堵人鬧心
    7月31日,家住巴城藍灣國際小區的市民張先生反映,最近這段日子,他每天開車出門上班時,都會被運垃圾的車堵住去路。這是怎麼回事呢?  張先生所住的小區門口不遠處有一個垃圾中轉站,最近他出門上班時,總是會碰到前來運垃圾的車輛,「垃圾車橫在馬路上,從裝垃圾上車到開走至少要15分鐘,很多時候就這麼遲到了。真是不懂他們為什麼要選在上班高峰期來收垃圾。」張先生說,每次運垃圾的車子來了後,都有十幾輛車被堵在小區裡出不去,附近其他小區的業主也有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