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廿四孝故事被做成灰雕壁畫鑲嵌在邱氏家廟走廊牆壁上
剛重建的成滿公祠成為村裡弘揚孝道美德的場所
「俯以觀今,和則引諧」、「居敬行簡,修己利人」……沐浴著五月的陽光,記者走進位于楓溪長美二村的成滿公祠,一股濃鬱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過程中,長美鄉依託祠堂文化,重建成滿公祠,使其成為民俗文化中心,成為弘揚孝道美德場所,祠堂文化正引領當地的文明鄉風。
先賢的力量
長美二村黨支部副書記邱鎮煌向記者介紹,成滿公是長美邱氏的開基祖,原本是南宋的宣議大夫,後被貶至潮州。
走進祠堂,映入眼帘的是屋頂上精美的嵌瓷工藝,「馬上封侯」、「鯉魚躍龍門」等嵌瓷畫,寄託著邱氏宗親對子孫出人頭地的期望。「成滿公重視文化教育,在長美成立了私塾,鼓勵子孫讀書識字。」 邱鎮煌說。
這座祠堂的重建,在長美鄉裡產生了向心力和凝聚力,催生了一股積極向上的文明新風尚。「村裡的老人一有空就帶子孫到這裡參觀,給他們講先輩們的勵志故事,教育他們要以先輩為榜樣,努力讀書,爭做國家棟梁。」邱鎮煌說,在先賢的榜樣的激勵影響下,長美形成勤奮好學的氛圍,走出一批又一批的大學生,一群艱苦創業致富、文化藝術名家也在各自領域開拓新天地。
長美的善舉
在成滿公祠中廳大門,記者看到兩旁石壁刻著字體雋秀的對聯,右為「居敬行簡,修己利人」,「宣仁佈義,忠國益世」。左為「仰以察古,思則生悟」,「俯以觀今,和則引諧」。字字句句都蘊含著傳統儒學的「仁」、「義」、「和」。中廳兩側的走廊牆壁上則掛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字框,後廳兩側的牆壁上則用灰雕壁畫刻著廿十四孝圖。
長美二村原老書記邱潮藩告訴記者,成滿公不僅重視文化教育,而且為人樂善好施,經常收留了社會的艱苦流民,給他們一個安身之所。先祖的美德流傳至今,影響著邱氏子孫後代,樂善好施蔚然成風。10多年前,邱氏宗親成立了長美邱氏聯誼會,由各位德高望重的宗親主持,發動長美有經濟實力的鄉賢捐款出資,每當鄉裡有人患重病,聯誼會都會第一時間伸出援手。每年中秋、春節等傳統節日,長美的村委、居委也會定時組織人員上門慰問孤寡老人和貧困家庭,使大家互幫互助,共同創造和諧的家園。
村民的快樂
成滿公祠兩側的厝巷,設置著籃球社、玉徽社、鼓樂隊、燈謎協會、象棋協會、老年體育協會、書畫協會等活動團體功能室,成為村民文化娛樂的好去處。
「每天都有不少潮劇票友三五成群來這裡唱曲,也有老人在這裡下象棋、猜燈謎。」邱鎮煌說,以前有愛好村民都是在家裡自娛自樂,各個社團比較分散,現在公祠重建後,設立了多種功能室,鄉裡的老人便可以集中來這裡活動,互動交流。「村裡不少婆媳、母女、甚至妯娌,都相約過來聽潮劇唱曲,很是熱鬧呢!」邱鎮煌說,每逢佳節,這裡也會舉行一些文化活動,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成滿公祠的重建,還帶動了周邊的文化、娛樂設施的建設。在公祠的對面,正是去年年底剛剛建成的長美二村文化健身廣場,佔地約5300多平方米。廣場上不僅擺放著各種各樣的健身器材、籃球場,還建立了村民休憩的長廊。
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引領鄉村文明新氣象。近年來,長美村民團結和諧,矛盾更少了,糾紛更少了。「每天我一有空就會來這裡看看學生打球,跳跳廣場舞,累了就坐在長廊裡休息。看到老人小孩齊聚一方,其樂融融,我也深受感染,覺得很開心。」說到這,今年75歲的邱阿婆不禁豎起大拇指。(潮州市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