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想要殺一功臣卻找不到藉口,功臣:謝主隆恩,皇帝大喜:殺了

2021-01-12 華仔歷史聊起來

皇帝想要殺一功臣卻找不到藉口,功臣:謝主隆恩,皇帝大喜:殺了

說起皇帝,萬人之上,手中掌握著最大的權力,我國古代的朝代更迭可以說很快,除去唐宋元明清這樣的大朝代,還有著魏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這樣的小朝代,雖然存在時間並不長,但是還是有些鮮為人知的故事,今天我們所說的就是南北朝時期的故事。

南北朝時期雖然存在時間不長,但是卻影響深遠,但是北齊王朝僅僅存在了三十多年,北齊王朝的滅亡並不是因為他人的原因,而是因為統治者的愚鈍與無知所導致的。說起北齊的皇帝,自然要說道這位大名鼎鼎的高緯,十歲那年就登上了皇位,然而那時的北齊朝堂內可以說是風雨飄搖,而這位十歲的皇帝,無知與昏庸更是葬送了這個朝代的滅亡。

失去了父親的管教,坐上萬人之上的皇位,十多歲的他哪裡懂得治理國家,他逐漸在放縱中迷失自己,他受到萬人敬仰,整天只顧自己吃喝玩樂,並且喜歡飼養小動物,並且還給這些動物授予官職,可以說是荒唐至極。除此之外,大臣們對高緯的所作所為都是敢怒不敢言,高緯就喜歡別人拍他馬屁,而那些善於阿諛奉承的人有了才能的發揮,什麼才能都沒有的祖珽都坐上了宰相。

在高緯的手下做官還不如他養的寵物,在朝堂上讓大臣們鬥雞,在議論朝政中嬉笑打鬧,並讓士兵們扮演敵人,高緯自己一人單槍匹馬,奮勇殺敵。然而就這樣昏庸無能的皇帝手下卻有著很多人才,就比如斛律光,他治軍嚴明,身先士卒,並且不營私利,深受部下敬重,並且對朝堂上這些阿諛奉承的人打心眼裡是看不起,多次在心中痛罵祖珽,但是斛律光威望極高,祖珽只能忍受,然後找機會報復斛律光。

祖珽經過長期的謀劃,然後告訴高緯說斛律光要謀反,俗話說的好,人言可畏,高緯經受不住祖珽在他的枕邊多次吹風,於是開始準備給斛律光教訓,而實際上斛律光並沒有謀反,但是高緯沒有經受住讒言。高緯找來祖珽商議如何殺掉斛律光。而祖珽看到自己的願望就快要實現,心中十分開心,急忙對高緯說,「碧霄,您可以賞斛律光一匹好馬,等他入宮謝恩的時候就可以殺了。」

然而高緯還真就這麼做了,果不其然,斛律光入宮謝恩被劉桃枝從背後拉住刺殺,時年五十八歲。高緯與祖珽得知斛律光死後,甚至下召大赦境內慶賀。可見這樣的昏君所統治的國家滅亡也是必不可免的。

相關焦點

  • 歷史不殺功臣的三位皇帝
    然而歷史上有三位不殺功臣的皇帝。第一位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他一生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胸襟博大,在一統天下後有功之人都得到了賞賜,王翦和他的兒子王離是秦始皇滅六國的最大功臣,王翦主要戰績有破趙國都城邯鄲,消滅燕、趙。以秦國絕大部分兵力消滅楚國,與其子王賁一併成為秦始皇兼滅六國的最大功臣。最後王翦急流勇退,當他攻下燕都之後,迅即上表告老還鄉,因功晉封武成侯。
  • 不殺功臣的皇帝,歷史上只有三個,無一例外都是千古一帝
    朱元璋是最具代表性的帝王,老朱家祖上三代都是農民,而朱元璋卻一步登天,成了皇帝,驟然乍富的朱元璋也想讓兄弟們過上好日子,然而事實卻血腥無比。按照道理來說,吃過苦的朱元璋本該善待那些一起打天下的兄弟,然而朱元璋卻將這些人都殺了個乾淨,還是抄家滅族,一殺全都殺光,不留任何活口,明朝的開國功臣,到最後只剩下一個半身不遂的湯和,苟活於世。
  • 歷史皇帝那麼多,不殺功臣代卻沒幾個,而「他」被譽為最完美皇帝
    接下來小編帶著大家一同了解一下歷史歷史皇帝那麼多,不殺功臣的卻沒有幾個,最後一個被譽為最完美皇帝。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古往今來不知多少良辰名將死於這句話。同甘共苦容易,共富貴卻很難。然而歷史上還真有三位皇帝不殺功臣的。
  • 古代唯一沒殺功臣的皇帝,卻慘遭滅族,專家:這個姓氏再也沒有了!
    打天下時可共苦,守天下時卻不可同甘,歷朝歷代的開國帝王幾乎都對功臣忌憚不已。心地稍善的帝王勉強願意"杯酒釋兵權",讓功臣不至下場悽慘,而大部分帝王更傾向於"抄家滅門",將功臣斬草除根。
  • 歷史上唯一沒殺過功臣的皇帝,後世子孫卻慘遭滅族,名字家喻戶曉
    說到這裡,我們不禁要問,歷史上到底有沒有不殺功臣的皇帝呢?他們是不是在歷史上留下了美名呢?其實歷史並不完全是千篇一律的,也存在不殺功臣的偉大帝王,他對天下人都懷著極大的仁愛,結局卻讓他自己都無法理解。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殺過功臣的帝王,子女卻被人屠戮殆盡!這個偉大的不殺功臣的帝王就是秦始皇。乍一聽,大家可能會很驚訝:秦始皇不是一個暴君獨夫嗎?他怎麼可能不殺功臣呢?
  • 劉邦朱元璋稱帝後殺功臣 為何平民皇帝只能共患難不能同享福
    而這兩位開國皇帝,除了開創大漢和大明王朝的百年基業外,最被人們所熟知的事就是殺功臣了。我們先來看看漢高祖劉邦殺了哪些功臣。第一個犧牲品是燕王臧荼,他就在劉邦稱帝的那一年被劉邦以謀反罪名消滅。不過,臧荼的燕王是項羽所封。在劉邦和項羽爭天下的過程中,臧荼一直扮演吃瓜群眾的角色,沒找過茬,但也沒出過力。所以被消滅也就不難理解了。
  • 三大不殺功臣的皇帝,一個穩坐天下,一個掃平胡人,一個……
    「飛鳥盡,良弓藏」,自古以來,最不缺的就是不殺功臣的君主。在打天下的過程中,開國君主們需要功臣們為他們披堅執銳;但到承平之世,與帝王們共享富貴的功臣們便成了威脅。劉邦殺了韓信、彭越和英布,隋文帝楊堅殺了王誼、梁士彥等七大功臣,而死在朱元璋手上的開國功臣更是不計其數。
  • 古代歷史上某些皇帝為什麼會殺和自己一起打下天下的功臣?
    其實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真正能夠做到屠殺功臣而不在意別人看法的帝王還是比較少的,所謂的狡兔死走狗烹,只是極個別的例子,大部分在歷史上和皇帝一起打下天下的功臣大多都獲得了比較好的待遇。杯酒釋兵權圖皇帝殺害功臣的最主要考量之所以在新的王朝建立後,皇帝們會殺害跟隨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功臣,是有很多原因的,下面來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 不殺功臣的皇帝,中國歷史上只有這三個,都是千古一帝!
    湸焫鰟磯彷暕櫶鑣堯栣屋膩兌嫥茽麅醨仔驐掃傠亠鉶堶剻鐹陔伊燉壪虎鑌旔鑚蔮伮炇冽齅縶德啷疄蔲鑖鵮莏哏吱鴬而這種只能共患難不能同富貴的普通人共性,放到皇帝這種奇異的生物身上,更是表現的淋漓盡致。崓欺隮竴菨淨餼曺轤屌忔駈帗粩莠債翇唦欃畩漣牅獇餞有慟曞滍豿柗竣駮扼纑毝註祛鬠胢瞊叛鰨簐桭賔鍍戠伿廻仢歷史上,不殺功臣的皇帝,簡直就跟珍稀動物一樣。
  • 朱元璋建慶功樓殺功臣,僅一人脫身,並寫了首詩成功自救
    歷史上誅殺功臣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每個朝代都有誅殺功臣的例子,只不過是殺多殺少的問題,比如東漢和唐朝殺的功臣比較少,西漢和明朝殺的功臣比較多。隋唐和北宋的開國皇帝都出身於前朝的貴族,比如隋朝的建立者楊堅曾是北周時期的隋國公,唐高祖李淵在起兵前也是遠近聞名的留守,他們對於開國功臣都非常優待和寬容。
  • 皇帝為什麼必須殺開國功臣?
    不過皇帝最主要、最關心的還是要求功臣們不得造反。對任何一個皇帝來說,確保江山萬代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功臣們造不造反就順理成章地成為皇帝們絞盡腦汁來解決的問題。解決功臣們造不造反的問題的關鍵在於識別到底誰會造反,但這是一個信息不對稱的格局:大臣們自己知道自己造不造反,皇帝卻不知道誰是奸臣,誰是忠臣。宋太宗有一段名言,大意是國家要麼有外患,要麼有內憂。
  • 這個開國皇帝,為什麼愛殺功臣?
    為了管控功臣集團和整個帝國,朱元璋還宣布設置錦衣衛,並由皇帝親自控制,四處偵察帝國官員的舉動,對此朱元璋不無得意地說: 「有此數人,譬如惡犬,則人怕。」 通過革除相權、掌控軍隊以及製造特.務統治,朱元璋的皇權越發鞏固,然而他對功臣集團還是不放心,誅殺胡惟庸等功臣整整十年後,到了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又繼續興起黨獄,宣布將當時已經77歲的前任功臣宰相、韓國公李善長一門七十多人,以及猛將
  • 朱元璋為何大肆殺功臣,不殺不行嗎?三點原因,不殺不行
    朱元璋為何大肆殺功臣,不殺不行嗎?三點原因,不殺不行!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小的時候是非常貧窮的,給地主放牛的。在25歲開始參加義軍,最終一步步的成長起來,成為起義軍中的老大,之後打敗陳友諒以及張士誠兩個強大的對手,最終在南京建立大明,之後又派遣徐達北徵,推翻元朝的統治,功勳卓著,歷史成就非常的高。
  • 開國功臣之子被撞身亡,父為子報仇怒殺車夫,皇帝卻要他償命
    歷史上有許多皇帝誅殺功臣的事例,而誅殺功臣最多的皇帝當屬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被朱元璋誅殺的功臣中,較為有名的當屬胡惟庸了,然而功臣與罪臣僅在一念之間,胡惟庸恃權而傲,有了異心,再加上一件突發事件的推動,最終走上了謀反的道路。胡惟庸早年跟隨還是吳王的朱元璋,建立起了大明王朝。
  • 楊堅稱帝後,為何將幫他篡位的功臣幾乎殺盡?
    楊堅稱帝後,為何將幫他篡位的功臣幾乎殺盡?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說起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皇帝,很多人會第一時間想到劉邦和朱元璋;但其實呢,隋朝開國皇帝楊堅在屠殺起開國功臣來,絲毫不遜於上面這兩位人物。
  • 最講義氣的開國皇帝,稱帝後未殺一功臣,一起打拼的兄弟都得善終
    這些將領在協助君王取得天下之後就會獲得加封受賞,這些大臣長久陪伴君側,對於他的一言一行以及為人處世異常熟悉,因此對於這些知曉自己所有糗事與不足的大臣們,皇帝往往會在天下太平之後漸漸對其豎起戒心,甚至會尋找大臣的錯漏,更有甚者會因此被殺,比如歷史上的朱元璋還有劉邦等人就是過河拆橋的典型案例。
  • 皇帝賜給功臣的免死金牌, 上面都寫了什麼內容? 重點是寫字的材料
    尚方寶劍可以說尚方寶劍是代表皇帝執行「殺」這一大權的,與尚方寶劍相對應的就是免死金牌了,如果一個臣子有尚方寶劍,一個臣子有免死金牌,那麼,他們兩個誰能勝出呢?在這裡,我們不討論此問題,我們來看一下,古代的皇帝賜給有功之臣的免死金牌,它的上面到底寫了些什麼內容?清朝黃馬褂免死金牌又被稱為丹書鐵券。
  • 如果劉備統一三國,哪三個功臣會被殺?諸葛亮早已看破一切
    實際上,劉備也算是草根企業家,和他的先祖劉邦以及後來的明太祖朱元璋有相似之處,這兩位皇帝對於幫自己打天下的功臣卻沒有手軟,別隨便讓那些誇讚劉備的《三國演義》忽悠了,如果劉備完成統一,至少有三位功臣會迎來一個「兔死狗烹」的悲慘結局。三者分別是劉封、關羽和諸葛亮。
  • 朱元璋為何殺了那麼多開國功臣,朱元璋原來是誰的部下?
    朱元璋在做皇帝前有很多身份,放牛娃、小和尚、乞丐、當兵的、農民軍領袖、一方諸侯、大明開國皇帝。從朱元璋的身份上來看,我們完全可以想像小時候的朱元璋是個什麼樣子。不過能最後混到皇帝這個位置,在中國封建帝王中是絕無僅有的。
  • 西漢功臣韓信被殺令人不勝唏噓,韓信究竟要如何做才能避免被殺
    不過,站在劉邦和呂后的立場上,在當時那種情況下,韓信似乎又不得不殺。那麼,韓信到底該如何做,才能避免被殺呢? 成皋之戰中,韓信和張耳駐紮於修武卻未出兵救援,劉邦一氣之下奪取其兵權。平定齊地之後,韓信又請封「假齊王」,導致劉邦極為惱怒,在張良的勸說下這才封其為齊王。而在垓下之戰前,韓信又拒不奉令南下,直到劉邦承諾列土封王這才引兵來援,結果導致垓下之戰後又被奪去兵權,並被改封為楚王,遠離根基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