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堅稱帝後,為何將幫他篡位的功臣幾乎殺盡?

2020-12-25 騰訊網

楊堅稱帝後,為何將幫他篡位的功臣幾乎殺盡?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說起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皇帝,很多人會第一時間想到劉邦和朱元璋;但其實呢,隋朝開國皇帝楊堅在屠殺起開國功臣來,絲毫不遜於上面這兩位人物。

楊堅在登基後,第一個選擇開刀的人,是梁士彥、宇文忻(xīn)和劉昉(fǎng)這三個人,他們是北周最重要的軍政大佬,也是楊堅可以篡位成功的重要支持者,所以楊堅當了皇帝後,就開始猜忌他們,於是這三個人很快被明升暗降,都被賦予了一個閒職掛著。

基於楊堅的角度,他對這幾個人已是仁至義盡,因為你們幫我當了皇帝,這份情我一直記得。關鍵是,我現在玩的,也不是什麼兔死狗烹,而是杯酒釋兵權。我只是解除了你們的權力,但是你們的榮華富貴一樣也沒有少。

問題是,基於這些人的角度,他們絕不會這樣想問題的,他們只會覺得這是楊堅在卸磨殺驢,因為這三個人在北周時代有著非同小可的影響力,他們幫助楊堅篡位成功,卻落了個這種下場,難免會感覺不服氣。關鍵是,他們認為,既然自己能幫楊堅上位,就也可以把楊堅弄下臺。

在這種背景下,他們三人就開始暗中聯絡大臣密謀造反,結果被他們拉攏的某個大臣一看風聲不對,馬上就選擇了反水。

於是乎,他們三人很快被抓,從某種意義上說,楊堅對這三個人的處理,也算寬大,因為他只是將三個全部殺頭,家產全部充公,大小老婆也全部充公,並沒有因此擴大打擊範圍。

當然,楊堅殺死這三個人,並不算特別過分。因為說一千道一萬,他們是在造反!但是接下來這兩個人之死,多少就有些太過分了。

這兩個叫做王誼和元諧,他們是楊堅第二個打擊的目標。 其中,王誼最牛時的頭銜是大司徒、郢(yǐng)國公。王誼之所以被殺,是因為有人對楊堅說,王誼沒事就看各種算命的書,還說自己有帝王之相,結果他就因此被殺。

至於元諧,他是楊堅的同窗好友,楊堅上位後,他一直擔任顯要的職位。元諧之所以被殺,是因為有人對楊堅說,元諧曾說自己頭上有五彩祥雲,於是他也很快被殺。

在殺死王誼和元諧這兩位大功臣後,楊堅又把打擊的目標鎖定在虞慶則和王世積身上。

虞慶則是隋文帝時代的四貴之一,可想而知其地位有多高!但後來虞慶則的小舅子和虞慶則的愛妾私通,害怕被他發現,於是就先下手為強,誣告虞慶則謀反,結果虞慶則就被楊堅給殺了。

楊堅殺了虞慶則後,就立馬下旨讓虞慶的小舅子升官,這也就意味著皇帝鼓勵大家告密,既然如此,大臣們為了升官發財,自然開始踴躍的告密。在這種背景下,擁有平定尉遲迥叛亂、參加隋滅陳之戰,拜柱國大將軍的王世積也被人告密。

這個告密的人告訴楊堅,某年某月,王世積曾找人看相,看相的人說王世積大富大貴,以後能當皇帝,王世積聽了非常高興。因為類似的原因,王世積也被隋文帝給殺死。

王世積被殺後,又有人出來告密,說宰相高熲這段時間賦閒在家,有點不高興,他的兒子就勸慰他說,塞翁失馬,安知是福?想當年,司馬懿不是也一直失勢在家嗎?

這種事,往小了說,這就是家裡的閒話一句。但是真的坐實了,而且上綱上線,那可了不得了。因為高熲位高權重,影響力巨大,還把司馬懿當成精神的偶像,這還了得?所以楊堅就決定對高熲動手。

只不過,後來隋文帝考慮到前年殺了虞慶則,今年又殺了王世積。現在再殺了高熲,這多少有些無法向天下人交代;於是就讓高熲(jiǒng)賦閒回家了。當然,類似高熲這種結局的功臣,還有賀若弼等一大堆重臣。

面對隋文帝的這種行為,很多人肯定會覺得隋文帝太壞。因為大家一塊打的江山,結果輪到坐江山時,皇帝就大小吞吃,把別人都踢出局,這叫什麼事呢?但問題是,如果皇帝無法把功臣集團清理出局,就意味著皇帝與眾多大佬共享天下。這種事說起來很有人情味。但它的結果往往是,皇權始終處於非常虛弱的狀態。

在這種背景下,皇帝一死,他的孤兒寡母就只能求上帝保佑了。要知道隋朝之前的兩晉南北朝,皇帝被廢被殺如同家常便飯,尤其是楊堅本人就是靠謀朝篡位得來的江上,既然如此,楊堅自然要有所防備。

事實上,隋朝開國之後,願意乖乖交出權力的大佬,結局都不算太差。只要我們明白這一點,就應該能理解楊堅的所作所為。

相關焦點

  • 隋文帝篡位的時候,有一個人堅決反對楊堅不僅不敢殺他,還很慚愧
    隨著朝代的更迭,必然會發生流血事件,隋文帝楊堅也不例外,他發動了一場殺戮遠徵,將反對他的皇帝和北周王室幾乎全部殺死,連嬰兒都還在襁褓中。但有一個人堅決反對隋文帝篡位,楊堅卻殺不了,反而很慚愧,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在反對隋文帝稱帝的人中,與隋文帝走得很近的是楊堅的親弟弟楊瓚。楊堅是楊忠的長子,楊瓚是楊忠的三子,兩人的生母都是呂苦桃。
  • 同樣是謀朝篡位,為何王莽、司馬懿被罵慘,楊堅、趙匡胤不被罵?
    之後本性顯露,廢立皇帝,最後逼迫孺子嬰「禪讓」,自己稱帝,建立了新朝。 王莽的行為,開創了歷代權臣謀朝篡位的「標準模式」,此後曹丕、司馬炎、劉裕、楊堅等等莫不如是。此後,歷代王朝但凡要罵誰是奸臣,都會拿王莽出來作比較,真的是「遺臭萬年」。
  • 王莽、司馬懿篡位名聲很差,為何楊堅、趙匡胤名聲很好?有人善後
    楊堅和趙匡胤:這兩位都是一代雄主,可是他們身上同樣背負著一種形象,那就是篡位奪權之人。楊堅奪取了名義上的外孫周靜帝宇文闡的北周江山,建立了大一統的隋王朝。同樣的道理,宋太祖趙匡胤年僅50歲就離奇去世,他去世以後雖然不是兒子承襲皇位,但是也是他的親弟弟趙光義做了皇帝。戊寅,太傅司馬宣王薨,以衛將軍司馬景王為撫軍大將軍,錄尚書事。乙未,葬懷甄后於太清陵。庚子,驃騎將軍孫資薨。十一月,有司奏諸功臣應饗食於太祖廟者,更以官為次,太傅司馬宣王功高爵尊,最在上。
  • 隋文帝篡位時,做了一件缺德事,終遭「報應」, 子孫被殺絕
    話說580年,楊堅的女婿,也就是北周宣帝病重,楊堅在劉昉、鄭譯等人的幫助下,矯詔輔政,控制朝廷大權,之後擁立自己的外孫北周靜帝即位。楊堅擔心鎮守各地的北周宗室諸王不服,於是用計將他們騙到長安,控制起來。在楊堅平定三方之亂後,他稱帝的障礙被徹底掃除,在稱帝前,楊堅也有個非常苦惱的問題,這些北周宗室諸王們該如何處置呢?
  • 劉邦朱元璋稱帝後殺功臣 為何平民皇帝只能共患難不能同享福
    而這兩位開國皇帝,除了開創大漢和大明王朝的百年基業外,最被人們所熟知的事就是殺功臣了。我們先來看看漢高祖劉邦殺了哪些功臣。第一個犧牲品是燕王臧荼,他就在劉邦稱帝的那一年被劉邦以謀反罪名消滅。不過,臧荼的燕王是項羽所封。在劉邦和項羽爭天下的過程中,臧荼一直扮演吃瓜群眾的角色,沒找過茬,但也沒出過力。所以被消滅也就不難理解了。
  • 《獨孤天下》大結局:楊堅黑化,殺盡宇文邕子孫,對伽羅變心
    《獨孤天下》大結局:楊堅黑化,殺盡宇文邕子孫,對伽羅變心。《獨孤天下》這部劇的結尾反轉太大了,而且劇情進展神速啊!一會兒這個當皇帝,一會兒那個當皇帝,感覺皇帝位置做的太不穩了,最終的大贏家當然是楊堅了,因為,只有他活到了最後,別人不是死就是死了,而他真的是命太好啊!娶了孤獨伽羅,伽羅一直在背後支持他,而他在稱帝之後就大變了,和伽羅感情冷淡,還要廢后,真的太扎心啊!
  • 楊堅篡位建隋時,三位女性同時發出了怒吼,後其中一位成功滅隋
    因為歷史的事情早已註定了,最後就是楊堅篡位成功,走向開創大隋的人生巔峰。 楊堅能夠篡位成功首先得益於雄才大略的周武帝宇文邕過於早逝,周武帝去世當時只有36歲,他比楊堅還小2歲。周武帝逝世之後是宇文贇即位,這是個混蛋的人,只顧花天酒地、吃喝玩樂。但即便這樣楊堅還是不能夠篡位成功。哪知宇文贇一心想著玩樂,當了半年皇帝就把皇位給了7歲兒子當,自己只管縱慾,終於由於縱慾過度,580年5月去世,離他當上皇帝還不到兩年。
  • 為建隋立下大功,卻是個卑鄙無恥之人,殺與不殺楊堅陷入兩難
    楊堅建立隋朝他有擁立之功,這對於封建帝王來說是比軍功更為重要的大功。 據《隋朝·劉昉傳》記載,劉昉的父親早年隨宇文泰入關,做到了大司農的位置。所以劉昉也是根正苗紅的官二代,所以北周武帝在位時以功臣之後的身份,讓他入侍皇太子宇文贇。但劉昉此人「性輕狡,有奸數。」意思就是,這個人的性格輕薄狡詐,一肚子壞主意。
  • 為何多數得到九錫的人都篡位稱帝了?
    西漢末年,王莽被漢平帝劉衎賜九錫,之後便篡位稱帝,建立新朝;東漢末年,曹操被漢獻帝劉協賜九錫,之後其子曹丕便篡位稱帝;曹魏末年,司馬懿、司馬昭父子都被曹魏皇帝賜九錫,之後他們的子孫司馬炎便篡位稱帝。後來的很多權臣,也被皇帝賜九錫,然後篡位稱帝。那麼「九錫」是什麼東西?為何多數被賜予九錫的人都篡位稱帝了?
  • 楊堅夢見洪水淹城,誓要殺盡天下姓李之人,李淵躲過,誰來背鍋?
    李淵我又把《隋唐演義》前幾回看了一遍,居然很精彩,就把這個故事分享給你們,並說說自己看法。這一殺不要緊,又驚動另外一位姓李的,就是後來赫赫有名戰神李靖,他年紀輕輕就志向遠大,就想到自己會不會是那個取代隋朝之人。於是,去算了幾卦,結果大失所望,自己不是那命數之人,自此息了圖王奪霸的念頭,只好待時而動,尋覓良主,後來果然成為李唐的帥才。楊堅殺了一個李洪後,也就不再追究夢境的事了,結果太子楊廣又盯上了李淵。
  • 古代開國之君為何偏愛屠殺功臣,真實原因令人抓狂
    漢朝開國皇帝劉邦在打江山,特別是和項羽進行楚漢爭霸時,靠的是蕭何、張良、韓信、陳平這樣的奇人異士,靠的是曹參、夏侯嬰、樊噲、周勃這樣的絕世武將,然而,他平定天下建立漢朝後,馬上就翻臉不認人,開始上演倚天屠龍記,一個個功臣被冠以各種「莫須有」的反叛罪名遭到屠殺,特別是在楚漢爭霸中立下汗馬功勞的韓信被誅殺時,一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成了千古絕唱,讓人唏噓不已,更引得很多人感嘆韓信過於
  • 隋文帝楊堅共有五兄弟,隋亡時,為何不見他的這些兄弟出來救國?
    說到這裡,很多人就會有疑問了:隋朝滅亡的時候,為何不見這些人出來救國呢?「龍生九子,各有不同。」楊堅建立隋朝後,發展得還算是不錯,他的四個弟弟也算是出類拔萃。在四個弟弟中,老二老三和他是同一個母親生的,老四老五是李氏所生。老二在北周就是大將軍,不過,隨著北周伐齊,他戰死了。換句話說,大哥還沒登基的時候,他已經去世了。
  • 沒有他們的幫助,楊堅無法篡位,隋文帝為何卻將恩人處死?
    大家都知道隋朝的開國皇帝,他就是隋文帝楊堅。楊堅非常容易的就得到這個皇帝位置,從有一點權力到成為皇帝,只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可以說是很幸運了,但是楊堅得到皇位也不是沒人幫忙的,在這個過程中,就有兩個人盡心盡力的幫助了楊堅,可以說楊堅的皇帝位置就是他們打下來的,他們就是劉昉和鄭譯。可是楊堅當上皇帝之後,就將劉昉他們給殺了。
  • 好色昏庸的周宣帝,有五位皇后,楊堅稱帝後,五位美人下場如何?
    周宣帝宇文贇,他這一生真是撈了個夠本,極盡享樂之事,居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同時冊封了五位皇后。這荒唐事,恐怕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也只有他做了出來。正是他這樣荒淫無度,荒誕不經,自然是無心治理國家,一代王朝滅亡也是必然之事了。
  • 楊堅建立隋朝,究竟是屬於謀權篡位,還是北周皇帝主動禪讓?
    楊堅是我國隋朝的開國皇帝,當年他推翻了後周的統治,建立了隋朝。明面上看他的皇位是由北周最後一位皇帝宇文闡主動讓出來的,但其實也有很多人說當初楊堅的做法,無疑於謀權篡位。其實宇文闡之所以將皇位禪讓給楊堅,並不僅僅是因為他懼怕楊堅背後的勢力,還有更深一層的原因,是因為當時北周的皇權面臨著重大隱患。而只有將皇位禪讓與楊堅,才能解決這個隱患。
  • 劉秀稱帝後,為何沒殺戮開國功臣?這和功臣們一特性有關
    光武帝劉秀在「雲臺二十八將」等功臣的輔佐下,建立東漢王朝。劉秀在位23年期間,沒有殺過一位功臣,也沒有一位功臣造反,君臣關係非常融洽,因此後人稱讚「君臣交盡其美,唯東漢為盛焉」。那麼劉秀稱帝後,為什麼沒有大規模殺戮開國功臣呢?
  • 楊堅奪取皇位後,周宣帝的5個皇后尚在,楊堅如何對待她們的
    周宣帝宇文贇是北周第四位皇帝,但他只做了一年多時間的皇帝,在這期間他卻冊封了五位皇后。後宮同時存在5位皇后,這是很罕見的一件事,但也體現了周宣帝的荒淫無道。周宣帝做了一年時間皇帝後,為了專心在後宮享樂,將皇位讓給了太子宇文衍。不過縱慾過度,使周宣帝的身體出現了問題,22歲就去世了。
  • 壞老頭兒組團反水:隋文帝篡位,為何關隴集團拋棄了宇文氏
    宣帝即位後,對這位威名響震的叔父十分提防,生怕他挾震主之威奪了皇位,於是陰謀設計,誘騙齊王宇文憲到宮中,派力士將其絞死。當時宇文氏宗室不斷被削弱,宇文憲以下諸王都被調離長安,在地方上當無職無權的閒散王室,宣帝宇文贇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以至於他猝死之時,年幼的太子根本找不到任何可以依靠的年長宗室。
  • 朱元璋建慶功樓殺功臣,僅一人脫身,並寫了首詩成功自救
    歷史上誅殺功臣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每個朝代都有誅殺功臣的例子,只不過是殺多殺少的問題,比如東漢和唐朝殺的功臣比較少,西漢和明朝殺的功臣比較多。隋唐和北宋的開國皇帝都出身於前朝的貴族,比如隋朝的建立者楊堅曾是北周時期的隋國公,唐高祖李淵在起兵前也是遠近聞名的留守,他們對於開國功臣都非常優待和寬容。
  • 揭宇文邕和楊堅的關係?宇文邕的死為楊堅稱帝創造了機會!
    宇文邕是北周的皇帝,他在位時消滅了北齊,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北方的統一。而宇文邕在位的時候,楊堅還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臣子,宇文邕或許怎麼都想不到,在自己之後,楊堅代替北周,建立隋朝。那麼宇文邕和楊堅的關係是什麼?都說宇文邕如果不死的話,楊堅就沒有機會篡位當皇帝,這又是怎麼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