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篡位時,做了一件缺德事,終遭「報應」, 子孫被殺絕

2021-01-07 縱橫五千年

581年2月,40歲的楊堅迎來人生中最興奮的一天,他在臨光殿即皇帝位,建立隋朝。楊堅的皇位是從北周靜帝那篡奪過來的,因此在楊堅的內心還是有些發虛的,於是他舉起罪惡的屠刀,做了一件缺德事。或許是天意,也許是巧合,楊堅遭到了報應,子孫被殺絕!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且看【縱橫五千年】的編者獨孤雁一一道來!

話說580年,楊堅的女婿,也就是北周宣帝病重,楊堅在劉昉、鄭譯等人的幫助下,矯詔輔政,控制朝廷大權,之後擁立自己的外孫北周靜帝即位。楊堅擔心鎮守各地的北周宗室諸王不服,於是用計將他們騙到長安,控制起來。

在楊堅平定三方之亂後,他稱帝的障礙被徹底掃除,在稱帝前,楊堅也有個非常苦惱的問題,這些北周宗室諸王們該如何處置呢?大多數人主張殺,楊堅也是這麼認為的,但唯有李德林一人反對,楊堅勃然作色,「讀書人,不足平章此事」。於是楊堅在篡位前後,主導了這場大屠殺!

北周的實際奠基人是宇文泰,他與楊堅的父親楊忠關係莫逆,幼年的楊堅也曾得到宇文泰的讚賞;北周武帝宇文邕與楊堅關係莫逆,兩人一起讀書,一起長大,後來還成了兒女親家;另外宇文泰的兒女還嫁給了楊堅的親弟弟。因此可以說楊堅家與宇文家的關係非比尋常!

但這一切都擋不住楊堅篡位後斬草除根的決心!隨著楊堅一聲令下,宇文泰所有的子孫,甚至包括宇文泰兄弟們的後裔,所有的男性成員全部被處死,甚至包括尚在襁褓的嬰兒。「其年冬,為隋文帝所害」,在史書上這樣的記載比比皆是。

比如宇文泰有13個兒子,5個被楊堅殺死,此外還包括這個5人的兒子;閔帝宇文覺有一子早死,但有一個孫子也被楊堅殺死;明帝宇文毓2個兒子,全被殺死,包括他們後裔;武帝有7個兒子,六個被楊堅殺死;宣帝有三個兒子,全被楊堅害死。

經過這場屠殺,一代梟雄宇文泰斷後了,他的子孫被屠殺殆盡。人數雖然貌似不多,但楊堅這件事做的令人髮指,飽受後世的批評,唐朝史學家令狐德棻曾評論道「殲王侯烈於燎原,悠悠邃古,未聞斯酷」。清朝文人趙翼一針見血的指出「竊人之國,而戕其子孫至無遺類,此其殘忍慘毒,豈復稍有人心?」

有一句話說的很好,但或許楊堅沒聽過,「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或許是天意,或許是偶然,楊堅遭到了「報應」,為自己的血腥行為買單,他的子孫也在幾十年後被殺絕!

楊堅有五個兒子,沒有一個是善終的,長子楊勇被廢賜死,次子楊廣被宇文化及所殺,三子楊俊被妻子毒死,四子楊秀也死於江都之變,五子楊諒因造反被殺。再說孫子輩的,楊勇十個兒子,一個被鴆殺,其餘被杖殺;楊廣三個兒子,一個早死,兩個被殺;楊俊、楊秀、楊諒的兒子也大多死於非命。

楊廣雖然有孫子,但不是被李淵所殺,就是被王世充所殺,或是被宇文化及所殺。到最後,楊堅也落得個「子孫無遺類」的下場,悲哉!更巧合的是,殺死隋煬帝及其楊堅眾多子孫的人竟然姓宇文,不過宇文化及與宇文泰是同姓不通宗。讀者您說,這場浩劫到底是報應,還是偶然呢?

相關焦點

  • 隋文帝篡位的時候,有一個人堅決反對楊堅不僅不敢殺他,還很慚愧
    隨著朝代的更迭,必然會發生流血事件,隋文帝楊堅也不例外,他發動了一場殺戮遠徵,將反對他的皇帝和北周王室幾乎全部殺死,連嬰兒都還在襁褓中。但有一個人堅決反對隋文帝篡位,楊堅卻殺不了,反而很慚愧,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在反對隋文帝稱帝的人中,與隋文帝走得很近的是楊堅的親弟弟楊瓚。楊堅是楊忠的長子,楊瓚是楊忠的三子,兩人的生母都是呂苦桃。
  • 司馬懿晚節不保,晚年政變是榮耀也是汙點,報應卻發生在子孫身上
    司馬懿晚節不保,晚年政變是榮耀也是汙點,報應卻發生在子孫身上。不知各位三國粉們有沒有看過《軍師聯盟》這部電視劇,看第一部的時候還好,還能接受,也承認司馬仲達稱得上是大軍師。但是第二部虎嘯龍吟就不能接受了,實在看不下去了,想吐槽了。這徹徹底底地是替司馬懿洗白呀!
  • 楊堅稱帝後,為何將幫他篡位的功臣幾乎殺盡?
    問題是,基於這些人的角度,他們絕不會這樣想問題的,他們只會覺得這是楊堅在卸磨殺驢,因為這三個人在北周時代有著非同小可的影響力,他們幫助楊堅篡位成功,卻落了個這種下場,難免會感覺不服氣。關鍵是,他們認為,既然自己能幫楊堅上位,就也可以把楊堅弄下臺。
  • 壞老頭兒組團反水:隋文帝篡位,為何關隴集團拋棄了宇文氏
    從578年武帝病死,再到580年宣帝暴死,終到581隋文帝篡政,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有道是,國之興亡,在乎賢良。周武帝一人代表不了整個北周王朝,因何武帝一亡,王朝便迅速衰敗了呢?這事,還有從幾位賢良之臣的死說起。
  • 北周宇文皇族被隋文帝殺光了?那宇文化及、宇文成都是誰
    隋文帝篡奪北周政權後,對北周宇文氏皇族進行了大屠殺,所有宇文氏子孫全部被殺。但是很多人都知道,隋朝時候仍然有不少姓宇文的,比如廣為人知的《隋唐演義》中的,隋朝第二條好漢宇文成都。
  • 王莽、司馬懿篡位名聲很差,為何楊堅、趙匡胤名聲很好?有人善後
    ---《宋史》相反唐朝還要極力吹捧隋文帝,因為隋文帝足夠英明,才會使得關隴集團成為帝國核心力量。要不是隋煬帝不給力,隋朝是不會被唐朝取代的。貶低隋煬帝的同時,其實也是在抬高隋文帝。畢竟斯人已逝,而且唐朝接二連三出現那麼多著名的君主,他們當然不介意捧一個隋文帝了。
  • 曹操盜墓到處刨人祖墳遭報應,25個兒子全部不得好死
    七國之亂時,劉武抵禦叛軍良久,為周亞夫平叛爭取了時間,是平定七國之亂的功臣。梁國本來就是大諸侯國,在平定七國之亂後又多有恩賞,使得梁王愈發富裕。到了梁王去世時,富裕的梁國自然給了梁王許多陪葬品漢室將傾的時候,董卓廢立漢帝 。天下諸侯紛紛起兵討伐董卓,吃飯睡覺打董卓,成了當時的天下諸侯的標準動作。曹操不甘人後 也組織義兵討伐董卓。
  • 渣 是會遭報應的
    這世界真的是有輪迴的,你如何傷害過別人,終有一天,那些傷痛都會一件不落的回到你身上,同理那些贏得一時的人,絕對不會得意太久的。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我身邊有太多太多太多渣男渣女被天道有輪迴,被人珍惜的時候各種裝逼、死作、浪蕩,等到想收心的時候又遇到了假的「老實人」。當然,也包括我自己。
  • 「不做三事三代旺」,若違背,會殃及家庭和後代,希望你沒做過
    人到中年,對自身的要求寬容了不少,大家都把重心,更多地放在了家庭和後代子孫的身上。登上山頂時,有一位老友無比感慨:他這一生,就像是在登山一樣。年輕的時候,他在山腳下,他看不到這山頂在哪,卻有著無盡的衝勁向上爬;到了如今的中年時代,就像是在半山腰上,前路艱難,身體疲憊,但他並不打算放棄,他期望他的未來就像這山頂一樣,一片光明磊落。
  • 《太古神王》白秋雪、葉無缺機關算盡,終遭報應,結局大快人心
    起初,秦問天是一個絕脈之人,跟天之驕子的葉無缺根本不可同日而語。誰知,秦問天不知走了什麼運,突然就經脈暢通,還登上了霸王臺的最頂端,最最關鍵的是,秦問天還獲得葉無缺最愛慕的莫傾城郡主的青睞。這下,葉無缺再也無法忍受。為了打擊秦問天,他勾結暗夜族,諂媚攝政王。最終,秦家被扣上莫須有的罪名,慘遭滅頂之災。而另一邊的白秋雪,也不是善茬。
  • 獨孤皇后做了這個決定,隋文帝死不瞑目,臨終前痛呼:獨孤誤我
    歷史上的獨孤皇后她美麗聰慧,機智過人,然卻因為一件事,多數男人對她不滿,就連她的丈夫和兒子也如此,然獨孤皇后憑著自己的能力,讓這些人敢怒不敢言,就連皇帝也只能生氣後離家出走,卻不敢做更多的反抗,那就是獨孤皇后要求男子只娶一妻,並對妻子忠誠,誰對妻子有異心,獨孤皇后第一個不答應。
  • 那些缺德事做多了的人,會有報應嗎?
    人在做,看在看,缺錢可以再賺,缺德保準完蛋。老祖宗告訴我們,見色而起淫心,抱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大概意思是,見色而思淫邪會報應在自己的妻子和女兒身上;如果用暗箭去傷人,也就是背地裡去使壞,那麼報應會禍及子孫。善與惡,往往就在一念之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 史上最慘的皇室,隋文帝繼位後,為何要對皇親北周宗室滅族
    在歷朝歷代中,北周的皇室應該是屬於最慘的,北周被隋朝取代之際,隋文帝也開始對北周的皇族進行一波大清洗。北周是由宇文家族創立,宇文家族也是來源於鮮卑宇文部落,這也是一個非常大的部落,涉及的人員也非常多。宇文泰在入關中之後,靠著自己的努力,在這裡打下了一片基業,隨後北周也是發展起來,漸漸壓過了北齊,並最終一統了北方,這也奠定了全國統一的基礎。
  • 《烈火如歌》燻衣背叛如歌,終遭報應,被姬驚雷拋棄!
    燻衣是暗河宮三宮主暗夜絕的女兒,從小就被送到烈火山莊當棋子,為了能跟父母相認,雖然只見過兩次暗夜絕,卻對她言聽計從。燻衣背叛如歌,如今報應來了,不僅得不到母親暗夜絕的認可、喜愛,就連自己的愛人姬驚雷在得知她的真實身份了和背叛如歌的時候,表示不想再見到她了,讓她滾,燻衣一無所有。大家是不是覺得這樣的結果就是燻衣應得的呢?
  • 隋文帝楊堅:主張民權、創立科舉,一位有雄才大略的明君
    隋文帝楊堅還有一大創舉,開創科舉制度,選拔人才,這一制度成為後來歷朝遴選治國人才的重要途徑,歷時1300年,直到清末民國時代才廢出,譜寫了一部萬民子弟競科舉的恢宏畫卷。但是隋朝的曇花一現,終有許多因素,後期的群雄紛起,也基於隋朝後期的苛政,及執政的無能。所以隋文帝楊堅,他是絕對不應該被歷史研究者和後代子孫忘記的。
  • 趙匡胤篡位後周,為何留下柴榮子孫?看他託孤給誰就懂了
    他不但沒有殺了後周柴榮的子孫,還給他們找了「寄養家庭」,讓他們在北宋繁衍生息。常說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趙匡胤不會不懂這個道理,他為什麼敢留下柴榮的子孫,就不怕他們報復嗎?其實趙匡胤不傻,看他所託付的人就知道了。潘美收留遺孤,成就君臣佳話後周皇D柴榮共育有7子,其中年紀大的三子早亡。柴榮死的時候才38歲,當時他傳位給年僅7歲的第四子柴宗訓。
  • B站UP主被DNF官方拉黑,不僅不同情反而幸災樂禍,終遭報應
    B站UP主被DNF官方拉黑,不僅不同情反而幸災樂禍,終遭報應 DNF這款遊戲相信大家都玩過,這是我在上初中就玩的一款遊戲
  • 隋文帝皇后獨孤伽羅的病態思想害死了兒子也害了大隋
    獨孤伽羅是北周大司馬獨孤信的女兒,十四歲時嫁給北周大司空楊忠的兒子楊堅,婚後她要求楊堅以後不得納妾,並要楊堅立下誓言,不和第二個女人生孩子,楊堅以後的十個孩子都是獨孤伽羅所生。
  • 公子光能力出眾激發野心從而篡位
    因此,如果說是吳人見季札賢而要以「兄終弟及」的方式傳位於他,至少除了諸樊、餘祭、餘眛、季札四人外,王僚、蹶由也是有資格繼承王位之人。 因此,如果季札兄弟們真達成了「兄終弟及」的協議,那麼諸樊和餘祭之死就像是老天爺在幫季札的忙,將他繼位路上的障礙一一去除。看來,季札真是天命所歸之人啊!
  • 隋朝大理寺少卿趙綽,經常直言頂撞隋文帝,為什麼楊堅卻不殺他?
    掌管隋朝刑罰的趙綽,多次觸犯隋文帝天威,最後卻得以善終隋朝的大理寺少卿趙綽,經常直言頂撞隋文帝,楊堅卻並沒有殺他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呆在皇帝身邊,一言一行都要格外注意,不然一個不小心就容易丟了腦袋。不過縱觀歷史,總是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顧自身的安危,一旦發現皇帝有什麼錯誤,就大膽地指出。即使天威難犯,他們也要以身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