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清澈之水,可關注本公眾號
關於「恕」字,我們最熟悉的詞彙是恕罪、寬恕、饒恕、恕我直言、恕不奉陪等。這裡面的「恕」字,基本義都是原諒的意思。
不過,近來忠恕的概念開始流行。
《論語•衛靈公》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禮記•中庸》曰:忠恕違道不遠。曾子曰:「夫子之道,一以貫之,忠恕而已矣。」
《孟子》曰:彊恕而行,求仁莫近焉。《素書•求仁之志》曰:近恕篤行,所以接人。
這些句子裡的「恕」字,如果還用原諒去理解,就顯得極不通暢。恕在那這些句子裡,是什麼意思呢?
《說文》:恕,仁也。《聲類》:以心度物曰恕。《賈子道術》:以己量人謂之恕。《墨子經上》:恕,明也。《禮記·中庸》注曰:恕,忖也。忖度其義於人。
把上述幾條說明總結一下:恕的含義應該為,在測度、分析基礎上的,對人的理解。互相理解,故有仁。善於理解,故有明。理解別人,具備同理心,再篤實而行,是與人相處之道,故《素書》曰近恕篤行,所以接人。
這下我們明白了,測度、理解才是恕的本義。只有理解別人了,之後的寬恕、饒恕才有基礎。恕我直言、恕不奉陪,這裡的恕是求別人理解的意思,只有別人理解你了,直言、不奉陪的行為,才能獲得對方的寬宥,否則一定是憤怒。
從恕的字源演變看,說文中,恕與忠是同一個字;金文中,恕好像現在的忠。忠為上中下心,心從中道。恕為上如下心,心從如意。楚帛中的恕字,上部分象形弓箭,可見恕的含義是讓心有目標之義。
碼這篇文章,又花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其實根源在為了理解「近恕篤行,所以接人」這句話,其它收穫是附帶的。
長按關注,在線互聊。
對清水君寫文最好的支持是關注、點讚、點看、留言、分享、以及加微信好友(微信號faith300)在線交流。
同類相依,同道形成,同志相得,同義相親。
順道拼命,做個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