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先讀一下經文: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貢問孔子,有沒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實行嗎?懂得學問的道理可以終身來練習嗎?孔子就說其恕乎。就是一個恕字。其是介紹字,乎是語助詞 。
恕可以終身行。恐怕一般人不能夠了解。孔子用下面的兩句話解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自己不願意的事情,不要推給他人。施字也當加字講。這樣的話,可以終身行的。
這個恕字,雖然經過孔子用這兩句話來解釋,但他的含義很廣泛,一切事情,凡是自己不願的事情,都不能夠推給他人。這個就靠我們自己,無論在哪裡做事情,可以說凡是自己不願承受的事情。不要隨便的加給別人。這裡包括言語行為都在其中的。
我們聽人家講話,不願意別人傷害,我們也不能夠傷害別人,讓人家感到受不了的。行為方面。別人讓我們感到有損失我們受不了。那麼我們自己的行為也不要傷害別人。這是原則,細的地方,要靠自己時時刻刻的體驗。比如你給機關首長辦事情,你要辦的場面大的話,你要勞動很多人,也要不少錢。就是勞師動眾。機關首長感受不到。但是下面的人員加班加點那就會讓人家感到很辛苦,他犧牲私人的時間。你就要想想工作人員的情況。你要多想他們就是恕道。
個人也是,不論是夫妻,兄弟,朋友都一樣。恕道就是從對方設想。我的言語加給對方能不能夠受得了。你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就不會有問題。就是自己先做。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恕就是如心,就是把自己的心和他人的心比較。人的心和我的心都要照顧到。不能夠只考慮自己。這就是恕道。
說是很明白的,但是做是不容易的。我們任何一個人多生多世以來都有自私自利的惡習氣的。這個惡習氣在身,現在講恕道,要放棄惡習氣的,佛法講的見思惑,就是貪嗔痴慢疑。這些邪知邪見。
講到深處。就是疑心很重的人,他把人家好的意思扭曲了,人家說普通的話,把人家的好意當成是惡意。就這一點在社會上就會造成很多的問題出來,所以恕道要做的話,疑心都是要不得的,有些人,好像在這方面的習氣很重。往往把人家的善意當成惡意,這都是煩惱。所以我們要講行恕道。
為什么子貢問一個字,孔子回答這個恕字。這個字真正做的話,我們知道了,就要照孔子講的學。我們個人的習氣也是不同的,疑心重的煩惱,有貪心重的煩惱。這些煩惱各人都是不同的。
所以我們一開始就按照孔子講的恕字一步一步的學。學到終身也許也學不好,真正學好了,就是仁字,就是從本性裡面出來的,仁到深處就是德,德到深處就是道。所以我們終身行之,終身行的好我們就學到了仁。這樣我們就會用理性來待人接物,就是仁,仁者無敵,一個仁人看天下沒有一個人是他的敵人。他能夠看到每個人都有本性。
孔子講的這個道理都是在行為上指導我們求學的人,重要的是按照此來實行的。這是最可貴的教化。
關注公眾號,每天學一講,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