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去拜訪八十六歲高齡的孫德林先生,孫老師是儒學大家,每次與他聊天,都會談及「仁」、「恕」兩字。
孫老師認為中國古代聖賢孔子的學術中「仁」和「恕」,是儒家的精華。
「仁」是儒家的核心。孔子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中國思想文化的創立者和奠基者,而孔子的思想許多偉大的精神,他主張任何人都應該有一種為」仁」的願望,鼓勵人們去追求這種境界,把「仁」看成是君子們需要孜孜不倦去達到的境界,仁者愛人。
「恕」就是恕人,寬恕的對待自己、家人、所有的人。把「仁」與「恕」相結合,就是與人相處的最高境界。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將對方想像成跟你一樣的人,自己不願意別人怎麼對待你,你就不要怎麼去對待人。孔子學術中還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也是「仁」的體現。你認為什麼東西對你來說是好的,你就去幫助他實現這個東西,不是指揮他,也不是強制他,而是告訴他這個東西是個好東西,建議他幫助他這麼去做。
若是把這「仁」和「恕」用到同事合作上來,其實同事與一般人沒有本質的不同,只是平時接觸得較為平凡,有較多的共同事務而已。我們能躋身教育界是很幸運的事,因為我們的同事都是有文化、有知識、有修養的人,其中絕大多數是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只要我們遵循「仁」與「恕」,同事之後自然會和睦融融。
在牢記了聖賢的「仁」與「恕」後,在具體的工作和生活中就會派生出一些與同事相處或是合作的時,應該注意的事項,這裡例舉一些,與大家做個交流:
第一, 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要首先想到自己是不是做錯了。如果自己沒錯,那麼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體驗一下對方的感覺。
第二, 對人,要大方一點。不會大方就學大方一點。如果大方真的會讓你很心疼,那就裝大方一點。
第三, 做人,要低調一點,再低調一點,要比臨時工還要低調,現在人事制度很寬鬆,說不定臨時請來的代課老師是個學術高手。
不要看不起別人,記住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優勢,你的數學教得好,但別人可能英語教得好沒法比的,在英語方面,你就是不如別人,是吧。
第四, 要懂得讚美同事。平常不要吝惜你的喝彩聲。會誇獎人。好的誇獎,會讓人產生愉悅感,但不要過頭,過頭的誇獎不真誠,會讓人反感。而對於同事過頭的誇獎,不要去計較,當作是對自己的勉勵。
第五, 要有禮貌。打招呼時要看著對方的眼睛。對每位同事都要以禮相等,對長輩和年紀大的同事,要用尊稱。
第六, 不要把別人的好,視為理所當然,要知道感恩。當別人提出請求幫助時,不要去想這是不是分內的事,要盡最大努力幫助別人。
這個世上,除了你的父母,沒有人一定要對你好,說得再重一點,包括你的孩子,他們也不是一定要對你好,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愛人,有自己的事業,這樣想有個好處,假如孩子不夠孝順,你也沒必要氣得半死。同事間,一定要記住別人好,如果你不把別人的好當回事,別人也會不把你當回事。
第七, 信守諾言,但不要輕易許諾。但不要把別人對你的承諾一直記在心上,並信以為真;遵守時間,但不要期望別人也遵守時間。
這聽起來像是不平等,其實這個世上根本就沒有真正的平等,就說地球,有高山有平原,有上遊有下遊,有上風口,有下風口,這才是真實的世界。把自己的姿態調高一些,為人處世,就會輕鬆一些。
第八, 不要向同事借錢,如果借了,那麼一定要準時還。不要借錢給同事,如果不得不借,那麼就當送給他好了。
同事之間核心是工作關係,一定要保持應有的距離,不要走得過近,一旦走過了界,男女同事不說,就是同性同事也會出現這樣或是那樣的問題。
第九, 經常檢查自己,是不是又自負了,又驕傲了,又看不起別人了。即使你有通天之才沒有同事間的合作和幫助,你也很難成事。
有點才華的人往往都容易犯自負和驕傲的毛病,戒驕戒躁是維繫人際關係的重要準則,沒有人願意與驕傲自大的人做朋友,即使是恃才傲物,也沒人會喜歡。
好了,這是一些不成熟的感受,遵循孔夫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聖訓,我把這些自認為對同事有益的感受和盤託出,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