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冷血狂宴》不敢期待《晴雅集》 郭敬明壓錯寶了? 時長:08:00 來源:電影網
1905電影網專稿 十二月第一個周末,中國電影市場的最大贏家不是坐擁兩大「流量」的《赤狐書生》,而是小屏大屏兩開花的郭敬明。
時隔兩年半,曾因「製作原因」撤檔的《爵跡2》以《冷血狂宴》之名網絡重生。截至發稿前,這部久違的郭敬明導演作品已在獨播平臺累計超過7000萬播放量。
儘管對比其7.5億的天價投資,刨除試看量後的點播付費款暫時也難以覆蓋成本,但就郭敬明本人在微博評論中「感覺爵跡3有希望了!不一定需要賣房子了」的自信來看,這絕對算不上一個虧了的買賣。
而在院線市場,前期淹沒於《赤狐書生》浩大宣傳陣仗下的《如果聲音不記得》異軍突起,不僅力壓對手奪得上周末票房冠軍,更有繼續走高之勢。
作為郭敬明旗下大將,落落在近兩部署名導演作品中均有郭敬明本明護航。透過《悲傷逆流成河》主演任敏在綜藝中的表述不難得出,身兼兩片監製與編劇職能的郭敬明,對於表演、妝化等拍攝細節都擁有極大話語權。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冷血狂宴》及《如果聲音不記得》收穫數據或票房成功的基礎,卻是網絡世界幾乎一邊倒的口碑煉獄。當前它們在豆瓣4分檔「左右護法」的狀況,絲毫沒有勸退線上線下觀眾的試錯熱情。
當然,令郭敬明成為第四季度話題之星的,是他在演技類網綜《演員請就位2》中的表現。
以四大導演身份坐鎮「裁判席」的他,靠滔滔不絕的理論輸出及與李誠儒、爾冬陞的言語「交鋒」,為亮點乏善可陳的節目貢獻了絕對的熱搜話題。
其中最為「猛烈」的一個話題點,是老前輩爾冬陞在被郭敬明質疑自己導演短片「體系」不合後對其反懟:你學的是什麼體系啊?
儘管這個問題問懵也問哭了小四,可看到四系低分作品沒有發爛發臭、反而做大做強的現實,筆者也不禁對這一套散發速成魅力的「體系」大感好奇。
就像郭敬明在《演員請就位》兩季中掉的書袋一樣,他對於表演、或者說就是對於電影的理解,都基於一個個聽來「高大上」卻難禁細琢磨的「術語」裡。
曾有朋友戲言:小四桌下肯定藏著全套「後浪電影學院」叢書,翻到哪裡就抖哪裡。可郭敬明的厲害之處,就在於能在一本正經扯東扯西的同時,還真的將這些所謂理論貫徹在自己的作品之中。
郭敬明在對自己「體系」的辯護詞中,清楚說到電影不該由密集的臺詞堆砌而成。對於郭敬明臺詞量並不少的電影作品,大眾給出的意見也確實不是「像話劇」,而是「像MV」。
架空式的高概念布景,全角度柔光閃耀的影像濾鏡,都極度符合靠視覺意境輸出的音樂錄影帶需求。單拎出來平平無奇的《時間煮雨》,就這樣經《小時代》系列「MV」渲染為流行經典。
透過《小時代》四部曲,初執導筒便成就一代網絡流行文化的郭敬明,在影像世界再次嘗到了曾於通俗文學圈品過的甜頭:戲劇衝突大過天,琳琅滿目華麗緣。
之所以任一場 「撕」代姐妹花大戲拿出來都會被新老網友津津樂道,所證明的或許只有郭敬明對戲劇衝突的吵架化誤解,而非電影技藝的及格。
沒有任何合理鋪墊便能讓一個看似正常的人物「原地爆發」,就像她們張口就來的華麗辭藻一般,爽得了一時,圓不回整場。
與此同時,這份被精緻包裝的言語快感,折射的仍是郭敬明直給當下年輕族群的單向度價值觀:沒有他人,只有自我。
從《小時代》到《冷血狂宴》,影片背景愈是炫目,郭敬明對人物身處世界的表達就愈是疏離。
你很難在顧裡、南湘、銀塵、特蕾婭等主角周圍找到其他可被真實看見的平凡同類,而名字就透著多重文化割裂意味的人物,更難令人產生現實共鳴。
之所以強調現實共鳴的重要,還是因為郭敬明曾多次提到《小時代》的現實主義意義。透過關注校園暴力現象的《悲傷逆流成河》與關注抑鬱症患者群體的《如果聲音不記得》,郭敬明也在監製作品裡延續著這份訴求。
可分別在第一時間在銀幕上看過這兩部作品後,比李誠儒還如坐針氈的筆者,有的只是對創作者借關注之殼兜售奇情狗血賣點的憤怒。
對比《悲》與《少年的你》,你會發現前者對校園暴力的簡單想像有多麼脫線。而《如》中進入抑鬱情境必哭泣的女主角,也顯然只是為構築戀愛世界而想當然的傲慢。
在駁斥影評人周黎明批評的博文中,郭敬明寫道:你看見什麼你就是什麼。但看過即使有四部鋪墊仍在情緒及價值觀上沒能做到統一輸出的那些角色,筆者及萬千網友顯然也沒有原地變身沒有故事的紙片人。
拍攝規模的華麗與宏大,是郭敬明電影「體系」的另一重基本表達。
當他將長鏡頭手法用在《小時代》開頭對架空上海的單純掃描及《冷血狂宴》裡漫長且缺乏變化的CG打鬥中時,每一個試圖用傳統電影理論解讀鏡頭語言意義的影評人,都只能在最終無語靜聽小四的炫耀:看,我可花了大錢了。
在綜藝舞臺,郭敬明更將這份以大博大做成了一場行為藝術——從布景到服裝全方位燃燒經費的劇目《畫皮》,除了令在場製片人客套性地誇讚幾聲「好美」後,所吸引的焦點無不是主要角色性別倒轉的噱頭。
製造噱頭,是在很多人心目中已轉型為「產品經理」的郭敬明最擅長的套路。
在《冷血狂宴》宣布網絡定檔的第一時間,做客《今日影評》的影評人譚飛便揶揄稱,應被稱作「郭精明」的郭敬明,無非是希望借流量IP、流量導演、流量演員、流量平臺這「四流」衝擊結果的「一流」。
事實上,就算達到了堪稱一流的業績,該是四流的本體仍甚至升不上三流。
《冷血狂宴》免費試看的前六分鐘,幾乎匯聚了當下最具號召力的「頂流」易烊千璽90%的客串戲份。可對於單被千璽吸引付費的觀眾,等待他們的卻是兩個小時的漫漫煎熬。
而在四字弟弟用紮實表演不斷甩掉路人偏見的同時,用華麗小聰明強撐所謂「體系」的郭敬明,還能贏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