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藝人,在某方面做出了成就就喜歡跨界,這在娛樂圈屢見不鮮。
但是在這個領域的天賦與經驗,真的就適合其他圈子嗎?未必。
比如目前中國相聲界的頂流郭德綱,也嘗試在影視圈摸爬滾打。
平心而論,郭老師的電視劇還是可圈可點的。
電影嘛.....就一言難盡。
郭德綱自己也在相聲裡說過,「一開始他們請我我是不想去的,但是他們給的實在太多了。」
赤裸裸的現實。
今天要說的張震也不例外。
張震本尊,不是演《繡春刀》的演員張震
提到張震,估計有不少大學同學也曾有過在深夜宿舍被他的聲音支配的恐懼。
從1997年開創《張震講故事》至今,已有20多年,張震大概是國內最有資歷的鬼故事音頻主播。
雖然一度被傳出謠言,說張震被自己的鬼故事嚇死了。
可是人家仍然活的好好的,至今還在喜馬拉雅更新他的音頻作品。
張震至今還在更新的音頻作品,也創造了豆瓣生涯最高分
在講故事領域大放異彩後,張震也不可避免的跨界到電影圈。
成績嘛,大概比郭老師還要差一點。
當然這不能怪張震本身,國產恐怖片由於審查機制,很難有佳作誕生。豆瓣評分6.8的《中邪》已經是其中的翹楚。
前些日子聽《張震詭談》的時候,突然聽到張震說他可能要斷更,因為接到了一個電影劇組的臨時工作。
沒錯,就是下面這部電影。
秉承了國產恐怖片海報的一貫風格
片子剛上,在豆瓣上還沒有人評分。
時長1小時16分鐘,標準的網大。
電影是分段式的鬼故事,分別改編自張震自己的音頻作品《鬼柜子》,《請不要畫我的臉》,《死者的日記》。
第一個故事 鬼櫃子。
這個故事將了一個中年人,變賣家產拯救妻子,結果沒有救回來,於是被困在了自己的世界裡,活成了精神病的故事。
雖然是網大的投資,但是布景還算考究,某些鏡頭也頗有一些克蘇魯的意味。
第二個故事 請不要畫我的臉
這是一個不作死就不會死的故事。
原本頗有才華的年輕畫家,因為缺少一個像樣的模特,被導師責怪。
後來在一間畫室,偶遇一個妙齡女子,女子長發遮面,身材曼妙。無疑是當模特的最佳人選,而她也欣然同意畫家的邀約,只有一個條件。
請不要畫我的臉。
這幅畫後來自然是大獲成功,但是畫家也因此陷入了單相思中,不能自拔,他太想知道,讓他魂牽夢繞的那張臉,到底是什麼樣子。
同學善意的提醒他,那間畫室早已廢棄,被貼上了封條,但是依然沒能打醒他。
他偏執的闖了進去,根據自己的想像,補完了女孩的五官。
熟不知,厄運就此開始。
你一定想到了,女孩化作厲鬼,殺死畫家。
其實,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別忘了,這可是國產恐怖片,是不能有鬼的。
那麼結局到底是什麼?留個懸念,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自行觀摩。
第三個故事,死者的日記。
這是一個發生在頭七夜的故事。
獨居家裡的兄妹倆,為父親守靈。
門外卻突然闖進來一個不速之客。
原來,這個男子是死者的弟弟,兄妹倆的二叔。
他身上處處透著市井無賴的氣息,可以窺得,他這次的上門,絕對沒有單純的祭奠哥哥那麼簡單。
更詭異的是,兄妹倆還翻出了一本父親寫的日記,日記還在用鮮血不斷的更新。
是不是有了點都市奇幻小說的感覺。
死去的哥哥似乎並不想這麼離開,處處透著一種《快把我弟帶走》的既視感
他生前使用過的各種物件,也一個個出現在屋子裡
看到假髮莫名的想到張東升
就在這時,日記裡出現了一行字。
結局漸漸明了,原來二叔在頭七夜潛入哥哥家,就是為了秘密的銷毀欠條。
那麼,死者會因為五萬塊錢,就帶走手足情深的弟弟嗎?
又或者,一切另有隱情?
不得不說,《死者的日記》在三個都很平庸的故事裡,算是比較出彩的一個。
前半段氣氛恐怖,絲絲入扣。
後半段峰迴路轉,溫情滿滿。
三個故事裡都沒有出現鬼怪,都以各自的方式詮釋了整個靈異的由來。
躲過了審核,卻躲不過觀眾的口誅筆伐。
雖然豆瓣評分目前沒有出來,但是就評論來看,依然難逃5分以下的命運。
張震的這次跨界依舊不算成功,但是這也並不妨礙他繼續在鬼故事的行業裡披荊斬棘,大放異彩。
而國產恐怖片,依舊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中元節,頭七,還魂,十殿閻羅,黃泉路,孟婆湯...........
這些看似封建迷信的背後,反應的是中國古代先民們對於輪迴轉世的一種精神寄託。
應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不是一桿子打死。
不奢求中國的審查制度能向國外看齊,畢竟影片分級制度都沒有出現。
只希望未來的審核機制,可以在神鬼妖狐,和精神病,做夢之間,做一些取捨,達到一個完美的制衡。
那也是國內的恐怖片導演,以及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恐怖片影迷們,願意看到的。